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2024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护理查房

2024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护理查房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的综合症。
心血管损害是AID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密切关注并提供合适的护理措施。
查房内容
主诉
•患者是否存在胸闷、心悸、胸痛等心脏相关不适症状。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口腔、瞳孔、面色,是否存在发绀等征象。
•心率、心音、心律,有无杂音。
•血压测量,观察有无动脉搏动异常。
•肢体皮肤温度及水肿情况,是否存在下肢水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与结构。
•血常规、电解质等相关指标监测,评估患者整体情况。
护理要点
•给予心血管相关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控制HIV病毒感染,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
•定期进行心脏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心血管状况变化。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
结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查房时需细致入微,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干预,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希望患者能在良好的护理下逐渐康复健康。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心理护理

获 得 性 免疫缺 陷综 合征 病 人 的心 理护 理
王金荣 ( 永吉县医院传染科 , 吉林 永吉 12 0 ) 3 20
[ 关键词 】 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 , ; 理 护理 I i
中图分类号 :4 3 R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4—0 1 ( 0 7 0 — 9 0 10 4220 ) 4 0 1— 2 4
道。
a a ,8输尿 管导管 ,6双“ ” ,8号 肾穿刺 针 , 马 w y鞘 F F J管 1 斑
导丝 , 电视摄像 系统 一 套 , 钬激 光 机 , 注 泵 , 灌 B超 机 , L P OY — M S 2 胱镜 , U F0膀 输尿管镜 , 钬激光导丝 , 术前认真检查 个物 品
管, 留置气囊导尿管 , 固定 。然后将截石 位腿 架撤下并换 妥善 上俯 卧位支架 , 将病人置于支架上 , 腹部垫 一软枕 限制肾脏 随
呼吸的活动度 , 眼部涂上红霉素眼 膏以防损 伤 , 部置 于硅胶 头 头架上并观察气管插 管有无打折或脱落 。摆体位 过程 中密 切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 并及 时处置。连接各种 导管 、 像 摄 头、 纤维导光囊 、 钬激 光导丝 、 型灌 注管 。根 据术 者 的需 要 Y 调整各仪器的参数 , 以便 手术 的顺 利进行 。术 中密切 观察 患 者血压 、 心率 、 氧饱 和度 、 血 体温 。根 据 医嘱 给药并 调 节输 液 速度 , 准确记 录出入量 , 真填写手术护 理记录单 。随 时了解 认 手术进展情 况 , 提前准 备好各 种物 品 , 以避免延 长手术 时间 , 术中按无 菌要求严格 控制参观人数 。
维普资讯
・
4 1・ 9
2 手术护理
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内容提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lV)引起的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HlV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使CD4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异常。
艾滋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
机体感染HlV后经过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后,最后进入艾滋病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机会感染和肿瘤。
临床上通过HlV抗体检测和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迹)技术来确诊本病。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
自从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在临床上的应用,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
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措施就是HAART,即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进行组合使抗HIV疗效最大化。
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本病,但艾滋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
随着新型抗HIV药物的不断出现,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将进一步改善,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重建的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与普通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接近。
一、病原学HlV是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HIV。
Hl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I,P1O)o核心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o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gpl20(外膜糖蛋白)和gp41(跨膜糖蛋白)两种糖蛋白。
gpl20的下端与贯穿病毒包膜的跨膜蛋白gp41相连接,gpl20在分子构型上有一个小凹陷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课件

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应餐后服用,英地那 韦应餐前服用,奈非那韦应进餐时服用,若突然 停药或换药时可出现反跳现象。
PPT学习交流
19
(五)心 理 护 理
1. 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真实想法 2. 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合理要求 3. 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 4. 与病人家属、亲友增加接触沟通的机会 5. 不歧视病人,尊重人格,使病人正视现实 6. 建立自尊和自信 7. 面对现实,融入社会
PPT学习交流
13
四、护 理 措 施
1
一般护理
2
病情观察
3
对症护理
4
用药护理
5
心理护理
6
健康指导
PPT学习交流
14
(一)一 般 护 理
• 隔离:血液隔离+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口 腔及皮肤护理。艾滋病属于接触传播疾病,病
室外应挂“橙色标志”。
• 休息与环境: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应绝对 卧床休息;无症状感染期,可以正常工作; 病室宜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无症状感染期(Ⅱ 临床上无症状,但血清中可检出HIV和HIV抗体。但有传染性,
期)
此期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 除腹部淋巴结肿大外,全身其他部位2处或2处以上淋巴结肿
肿大期(Ⅲ期) 大。质韧,无压痛、无粘连、能活动 。
艾滋病期(Ⅳ期)
本病的最终阶段。除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慢性腹 泻、消瘦及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贫血等表现外,可发生多 种机会性感染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肺孢子菌肺 炎、卡波济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最为常见,而肺孢子菌 肺炎是主要死因★。
PPT学习交流
高考艾滋病知识点

高考艾滋病知识点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它可以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头传播。
高考考生应了解这些传播途径,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2.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科学正确的措施和行为。
高考考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性行为过早、不正当;- 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在性行为中保持安全;- 拒绝毒品,避免注射毒品共用针头;- 不随便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血液传播;- 孕妇要接受相关检测和咨询,防止母婴传播。
二、艾滋病的症状与检测1.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腹泻等,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
2. 艾滋病的检测和确诊艾滋病的检测包括病毒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抗体检测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如果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还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诊。
三、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1.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2.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爱。
高考考生应了解以下几点:-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保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前往医院复诊,接受治疗和康复指导。
四、艾滋病相关的社会问题1. 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由于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和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常常受到歧视和偏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 露,2014年,全国15至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 为1.5万多人。今年1到10月,该年龄段有1.4万多 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 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他担忧地 说:“青少年受到艾滋病病毒的威胁越来越大。”
“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 加的因素)。”按照吴尊友给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 的数据,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是57.5万 ,其中学生占1.6%。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壮年 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者、配 偶一方是HIV感染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 品治疗者以及父母感染HIV的儿童是高危人 群。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壮年 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者、配 偶一方是HIV感染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 品治疗者以及父母感染HIV的儿童是高危人 群。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31
精选ppt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发热的程度,注意有无肺部、 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感染 的表现;监测各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有 无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并 发症的发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2
精选ppt
艾滋病发病症状
33
精选ppt
(三)对 症 护 理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对症护理。 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
病 毒
正
在
攻
击
人
体
正
12
精选ppt
二、护 理 评 估
1
流行病学资料
2
身体状况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辅助检查
5
治疗要点13ຫໍສະໝຸດ 精选ppt(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 染 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后者尤为重要。
❖传播途径:性传播(主)、血液传播、 体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
壮年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
36
精选ppt
(五)心 理 护 理
1. 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真实想法
2. 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合理要求 3. 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 4. 与病人家属、亲友增加接触沟通的
第十章传染病的护理
第七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精选ppt
1
每年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
2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精选ppt
7
精选ppt
主要内容
概 述
8
护 护合理 护
理 作诊 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医源性感染的护理

AI S有较 全 面 的认 识 , 期 发 现 病 例 , 时 采 取 防 护 措 施 , D 早 及 使
之成 为 A D I S宣教 、 测 、 治 的 主 力 , 实 做 好 医 源 性 感 染 的 监 防 切 控 制及 防护 , 止 AI S蔓 延 。 防 D 1 人 类 免 疫缺 陷病 毒 ( V) 播 途 径 殛 医护 人 员 的 暴 露 危 险 HI 传 HI 的 传 播 途 径 最 常 见 的 是 性 行 为 传 播 、 染 针 头 传 播 V 污
者 初 诊 时 起 着 十 分 重 要 的作 用 。而 完 善 的 护 理 管 理 系 统 可 以
缩 短 患 者 在 急 诊 科 的停 留时 间 , 而 提 高 患 者 的满 意度 。根 据 从 HI AI s疾 病 特 点 和 现 代整 体 护 理 模 式 的要 求 , 患 者 就 诊 V/ D 在 的整 个 过 程 中 , 士不 仅 是 护 理 管 理 者 、 行 者 , 是 教 育 者 、 护 执 还
维普资讯
・
62 2 ・
捡验 医学与临床 2 0 年 5 08 月第 5 第 1 期 卷 o
L bMe l , y 0 8 V 1 , o 1 a dCi Ma 0 , o 5 N .0 n 2 .
是 : 口置 有 效 引 流 管 并 持续 负压 吸引 , 瘘 勤换 敷 料 , 持 瘘 口周 保 围相对清洁。
者进 少 量 营 养 丰 富 的 食 物 , 由流 质 过 渡 到 普 食 , 增 强 体 质 , 可 以
促 进 瘘 口愈 合 。事 实 上 肠 外 瘘 患 者通 过恰 当处 理 , O 以上 均 8 可 自愈 。 因此 肠 外 瘘 患 者 应 以 非 手 术 治 疗 为 主 , 宜 早 期 手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概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HIV),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表现,以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特征。
本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
HIV特性:对热、化学消毒剂敏感。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壮年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者、配偶一方是HIV感染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治疗者以及父母感染HIV的儿童是高危人群。
流行特征: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已呈高峰流行,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万~8万人。
询问病人有无与艾滋病病人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史,尤其注意性接触史、药瘾史或接受输血与血制品治疗史。
(二)身体状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艾滋病病情重且无特效治疗及预后不良,加之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易遭受他人的歧视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病程下降;CD4+/CD8+ <1。
血清学检查HIV抗体检测是目前确定有无HIV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五)治疗要点
至今艾滋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目前多采取抗病毒、免疫、支持和对症治疗,同时积极抗肿瘤、控制机会性感染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治疗。
其中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社交孤立与人免疫缺陷病毒病人实施强制性管理及易被他人歧视有关。
恐惧与疾病折磨、缺乏特效治疗及预后不良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有关。
腹泻与免疫能力低下引起胃肠道机会性感染有关。
潜在并发症:各种机会性感染。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隔离:血液隔离+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休息与环境: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无症状感染期,可以正常工作;病室宜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必要时静脉补充所需要营养和水分。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发热的程度,注意有无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感染的表现;监测各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有无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三)对症护理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对症护理。
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长期腹泻者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若有呕吐,给予止吐等措施。
(四)用药护理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出现贫血,用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检查血象。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性。
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应餐后服用,英地那韦应餐前服用,奈非那韦应进餐时服用,若突然停药或换药时可出现反跳现象。
(五)心理护理
1. 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真实想法
2. 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合理要求
3. 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
4. 与病人家属、亲友增加接触沟通的机会
5. 不歧视病人,尊重人格,使病人正视现实
6. 建立自尊和自信
7. 面对现实,融入社会
(六)健康指导
对艾滋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副作用及治疗的长期性。
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和定期消毒。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其对疾病和康复的影响。
勇敢面对疾病,鼓起生活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对无症状艾滋病感染者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指甲刀、牙刷、手帕等。
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已受孕者应终止处理。
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视及医学观察
疾病预防指导
艾滋病的病因、传播方式及自我防护措施。
性知识、性行为的健康教育,洁身自好。
正常的接触和社交活动不会传播艾滋病。
建立艾滋病监测系统,结合国境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