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

合集下载

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污染与治理经济效益分析

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污染与治理经济效益分析

!0 %6 。从总体上看,太湖水体表现出明 到高温季节蓝藻就会大面积爆发而形成 亡率均呈正相关 ’ !L%0 %2 + ;周伦等人研 显的富营养化特征,且呈迅速发展的趋 “水华”,造成鱼虾的大量死亡。据不完全 究 -& . C> 与 大 肠 癌 呈 阳 性 联 系 ’ !
湖 的 闾 江 口 附 近 , 占 全 湖 面 积 的 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 !9"9 年起,每 消化道各部位肿瘤合计死亡率和胃癌死
总氮、总磷等主要指标较 !% 年前增加一 影响了无锡市水资源的利用和良好的投 岸堤、树干都染成绿色,往日风光一时
湖水域水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全湖平均 失衡,经常发生“水华”爆发,严重地 当密集的蓝藻,仿佛一层绿色的油漆将
明,$% 世纪 "% 年代初期至 !992 年,太 和 50 !6 。由于 太湖水污染 严重,生态 藻隔离带的天然游泳池内依然飘浮着相
’ 占 %0 !6 + ,总面积 *3 2%%78$。流域内 统 计 , 仅 $%%% 年 就 排 放 >?;&90 !2 万 !992 年 3 —5 月 , 整 个梅 梁 湖 和 西北 湖
市 ’ 占 !*0 26 + 以 及 安 徽 省 的 一 小 部 分 化程度则上升了一个半至两个等级。据 !%3 家工厂停产,经济损失 !0 * 亿元-!.;
全国人均的 * 倍多,是我国经济发达、工 被 列 入 全 国 水 质 型 缺 水 的 “ 水 荒 ” 城 停水。银鱼是太湖特产,也是出口创汇
!995 年底 + ,达 5 &93 亿元。人均 :;< 为 锡紧靠太湖,虽然有水,但水质差,已 造成蓝藻大爆发,致使鱼类死亡、水厂
%0 &6 。但是 :;< 却占全国的 !%0 %6 ’ 至 湖等局部湖湾发展到湖心的大部分。无 年无锡市因太湖水总磷、总氮的增加,

钱玲-以无锡为例探讨城市雨污分流操作

钱玲-以无锡为例探讨城市雨污分流操作
1、降水量
》 据资料分析,无锡每 2~4 年出现一次涝情,3~4 年出现一次旱 水排水 研讨会 情。其中 1954 年为特大洪涝,年降水量 1512.3 毫米;1978 年为大旱 《给 技术 年,年降水量为 552.9 毫米。无锡年均降水量 1056 毫米,最大一日 洪利用 降水量 161.5 毫米。
区、镇三级管理网络体制。六是确保资金到位,保障工作开展。解决 控源截污所需经费,市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市区污水处理费提高 至 1.6 元/吨;采用污水处理费质押的方式进行了融资;积极向上争 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七是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 视、报刊、举办广场大型活动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形成政府主导、
实施排水户全接管的难度相当大,它需要进企业、进商家、进学 校、进社区,甚至要进入居民家中,进行雨污分流的整改,涉及到整
5
个无锡的千家万户。但只有做好排水户这最后一公里的管线,才能真 正控制住污水源头,落实好“治污先治本,治本在控源”。
为控源截污的顺利开展,无锡从资金、物资设备、人员、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制定并严格落实 7 项保障措施:一 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片长制”管理,
市排涝 二、设计整改方案。基本的整改原则:原来的合流管在可使用的 届城 排水》 讨会 前提下,保留并作为雨水管;新建一趟污水管,将建筑周边所有的污 第四 《给水 术研 水排出口改接管至新建的污水管。阳台旁的原合流管立管因靠近阳
利用技 台,已没有空间在阳台和合流管立管中间新建污水立管,且阳台出户 与雨洪 管与立管的接头稍处理不到位,易漏水,所以原合流管立管作为污水 排涝 立管,上部与屋顶雨水收水口断开后,延长至屋顶上部 30 公分透气。 届城市 新建雨水立管,上部与屋顶雨水收水口连通。 第四 设计院需带着实测地形图,对照着情况普查表,逐块现场踏勘,

水环境约束分区与空间开发引导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水环境约束分区与空间开发引导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达性 、水质 目标 和 引水 通道 、地貌 特 征等 要素 作为 表 征水 环境 约 束 的评 价 因子 , 用 G S空 间分 析 和统 计分析 方 法 , 合评 运 I 综
价全市域水环境约束的等级分区 以此作为空间开发引导的依据, 其中水环境约束较弱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水污染物排放量
较 大 的生 产生 活项 目,而水 环 境约 束较 强 的地 区需要 严 格控 制 乃 至禁 止水 污染 物 排放 量 大 的项 目建 设 . 关键词 : 环境 约 束分 区 ; 境 单元 ;区域 开发 ;无 锡市 水 环
f tr a enslc d sc su cino tr ti t n cn et gc nio ae bd L k a u Y h te ie,t) a os db e et ,u ha n t f e iz i ,o nci odt nt w tr o y(a e i , a g vre c h e e f o wa u la o n i o T h学) 2 0 , 0 1:2 —3 S. ,0 8 2 () 1914 ht: w.ae. g E ma :l e@ nga. . t/ p/ ww j k s r. — i j k s ils cc l o l a a n  ̄2 0 y ora a e cecs 0 8 un lfL k ine bJ o S
水 环 境 约束 分 区 与 空 间开 发 引导 研 究— — 以 无 锡 市 为 例
陈 雯, 禚振坤, 海霞, 赵 崔 旭
( 中国科 学 院 南京 地理 与 湖泊 研 究所 ,南京 20 0 ) 10 8

要: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 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根据河湖水环境质量要求对地 区开发的约束影响,分析水环境约

无锡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研究

无锡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研究

第20卷 第10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10 2020年 10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October 2020收稿日期:2020-05-07作者简介:盛筱祺,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无锡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研究盛筱祺,周春应(南京林业大学 经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江南名城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水体污染、水源缺乏、防汛安全、水生态破坏、水乡风貌丧失等困扰日益严峻,水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水情变化历史,梳理了无锡水环境突出问题,从水生态治理和水文化建设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无锡;城市发展;水生态治理;水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0-0076-03无锡,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倚江濒湖,因水兴城。

市域内大小河道共计5,635条(段)、长7,322km,湖泊39个、面积674.5km 2。

无锡先民傍河而居、以河为生,逐渐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水乡文化,秀丽宜人、玲珑温婉、富力繁华的亲水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水平提高,无锡逐步饱受水质恶化、水生态失调、水文化破坏的困扰,水环境质量整体下降,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深刻警示,这些年无锡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隐忧犹存,水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需要从更高层面重新审视新时代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系统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1-3],让太湖明珠持续焕发特有的生机。

一、无锡水环境生态问题分析 1.工业化背景下的水环境污染无锡水环境主要受制于太湖水质,特别是五里湖、梅梁湖水质。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注重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市民幸福指数的提升,随着GDP 的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矛盾等系列问题。

中考政治建议类试题解法

中考政治建议类试题解法

中考政治建议类试题解法例谈建议类试题解答方法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中学胡新文建议类试题在思想品德考试中经常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分值和难度也相对较大,较容易失分。

下面结合例题谈怎样解答这类试题。

【例题】材料:无锡的经济发展了,社会繁荣了,但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却逐年下降。

造成无锡水质型缺水的原因主要是河流污染严重。

根据上述材料,某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环境治理的建议和对策”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河流污染成为水环境的最大威胁。

现请你就如何消除居民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向政府有关部门及居民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答此类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建议的对象,即向谁提出建议。

有的问题中建议对象是显性的,如例题中已明确了建议对象,要求分别对“政府有关部门”、“居民”提出相应的建议。

有的问题中建议对象则是隐性的,这就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找准所提建议的切入点。

我们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道德,即材料中的行为违背了哪些具体道德要求,应如何规范。

(2)法律,即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应怎样遵守。

(3)战略、国策,即材料中的行为违背了国家哪些重大战略和基本国策,应怎样贯彻执行。

如首先通过认真阅读例题中的材料、问题,可以得知造成无锡水质型缺水的原因主要是河流污染严重,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我们所提建议就应从如何贯彻执行战略、国策,如何从道德角度规范行为等角度入手。

再次,所提建议不能好高骛远、不可捉摸,要合理、贴近现实,具有可行性。

最后,答案要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有侧重、一目了然。

【参考答案】政府有关部门要:(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努力提高垃圾处理的覆盖范围,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居民要:(1)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的不良行为等。

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达 、 业 企 业 数 量 多 , 9 4年 , 工 业 废 水 与 城 市 居 民生 活污 水 的排 放 就 分 别 占总 量 的 4 %和 工 19 仅 8 5 ; 测 定 , 业 废 水 中 主要 污 染 物 为 C 2 据 工 OD, 占工 业 废 水 污 染 物 总量 的 5 , 他 污 染 物 依 l 其

流 C OD 纳 污 总 量 的 2 . , 均 每 排 出 l 0 0 生 活 污 水 约 排 放 CO 量 3 7 , 此 生 活 污 水 85 平 O 0t D . t因
排 放 是 河 流有 机 污 染 不 容 忽 视 的 因素 .
表 l 无 锡 市 各 行 业 排 污 量 及 耗 水 量 统 计 ( 0 0年 ) 20


近 2 O年 来 , 湖 流 域 地 区 在 社 会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 同 时 , 生 态 环 境 也 急 剧 恶 化 , 太 其
特 别 是 水 体 污 染 严 重 . 文 分 析 了 无 锡 市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对 水 环 境 影 响 的 主 要 因 素 与 原 因 , 在 分 本 并 述 工 业 生 产 、 市 化 发 展 、 业 生 产 等 对 水 环 境 影 响 的基 础 上 , 出 应 对 目前 水 环 境 问 题 的 主 要 措 城 农 提 施 : 化 并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升 级 、 力 提 倡 水 资 源 重 复 利 用 、 施 污 水 处 理 企 业 化 经 营 以 及 继 优 大 实 续 加强 环 境宣 传 教育.
委员 会 工作.
维普资讯
2期
许 刚 等 : 锡 市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对 水 环 境 的 影 响 无
l7 6

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

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

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水污染治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长江经济带这样的区域来说,尤其重要。

无锡市是长江经济带著名的“太湖明珠”,是江苏省境内水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尽管如此,无锡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应的措施等方面,对无锡市的水污染治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对无锡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前,无锡市的水环境总体呈现以下特点:1. 在排污口数量上,无锡市位列江苏省第三。

截至目前,无锡市共有涉及污水排放的企事业单位4,495家,其中重点排污单位16家,重点排污口45个。

2. 污染物浓度高。

除了化学需氧量(COD)指标可以稳步下降外,无锡市的出水水质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

例如,2007年全市污水厂平均出水的氨氮均值为32.33mg/L,明显高于国家标准。

3. 水质标准不达标的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2016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测站63处监测站点中,位于无锡市的测站硅藻指数达标率仅为32.22%,排名全省倒数第二。

二、无锡市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无锡市的水污染问题,需深入了解其存在问题。

综合分析,无锡市水污染治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污水处理设施不足。

无锡市的污水处理厂大多位于市区内,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新建城区、工业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加快,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污需求。

2. 排污口管理不力。

由于部分排污口没有规范的管理,以及长期在滩地和内陆河道上萎缩的水系管理,导致了一些混乱情况的发生,污染物不能有效地收集,加剧了水污染的形成。

3. 企业自我监管不足。

目前,无锡市大量的企业污染源是涉及污水排放的企业,但采用的控制措施和设备自我监管水平存在问题。

三、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对策无锡市水污染治理的对策是其能否重现太湖之美的关键所在。

怎么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无锡市水污染现状及水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无锡市水污染现状及水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无锡市水污染现状及水环境管理对策研究摘要:科学的水环境管理措施,对改善城市水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无锡市自然属性、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在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强宣传引导、重点行业整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优化。

关键词:水环境;无锡市;管理;对策分析无锡市城市化进程较快,2020年国内人均GDP排名第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和工业排放物快速增加,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诸多环境问题急需解决[1]。

因此,在加强水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完善水环境管理手段至关重要[2]。

本文在客观评价无锡市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在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无锡市乃至苏南地区水环境治理管理提供参考。

1、无锡市概况1.1自然属性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02′,东经119°33′-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的东南部。

全市总面积4627.47 km2,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782 km2,占总面积的16.9%;水面面积为1342 km2,占总面积的29.0%。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常年平均气温16.2 ℃,降水量1121.7 mm,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一般都会集中5-9月。

无锡多年平均水位3.06 m,历史最低水位是1.92 m,历史最高水位为4.88 m,警戒水位为3.59 m。

1.2水资源概况水是无锡最优越的自然禀赋、最鲜明的地域特征、最灵动的城市符号。

无锡市属于太湖流域,北枕长江、南濒太湖、大运河穿城而过,拥有5635条河流、35个湖泊、19座水库。

市区内湖泊总面积为399.7 km2,包括383 km2太湖水域和14处总面积为16.7 km2的湖荡水域[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摘要:制造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效应。

论文拟以无锡市区为例,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进行评价,按照河流自然综合特征划分的环境单元进行污染物分布格局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污染企业分布密度—COD排放量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制造业与河道污染物分布格局的定量关系,揭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性。

模型分析表明:无锡市区的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向郊区和环境非敏感区集聚的趋势,污染强度以主要运河为轴线向两翼地区逐渐衰减,二者空间格局的关联性存在行业差异性,污染物分布与纺织、石油化工业以及冶金业集聚和扩散格局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显著,而与食品制造业和造纸印刷业的空间关联性则不显著。

论文进一步根据产业集聚与污染格局的空间关联模式,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低集聚—高污染、高集聚—低污染四种类型区,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准入导向。

本研究从空间效应角度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之间关联机理探讨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作为制造业布局调整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产业集聚;核密度函数;水污染;制造业;空间自相关文章编号: 1000-0585(2011)05-0902-111引言制造业集聚,通过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城市空间扩展和分工协作,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并非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越高。

一些研究表明当产业高度集中,超过了该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累积,例如诱发/水环境恶化、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环境对产业的支撑能力逐渐降低,集聚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增强。

然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不是产业集聚本身造成的,而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及对于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够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实现产业集聚生态化,其对于生态环境是有正面效应的,所以不同的集聚程度可能对应不同的污染效应。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正处于制造业转型时期,伴随结构变迁和城区功能提升,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有计划的外迁等,企业的空间重组必然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从产业集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对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进行论证, 5期高爽等: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903着重研究制造业布局的重新集聚和扩散及其对发达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这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联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指导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空间集聚格局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研究内容侧重于产业的动态变化对城/jisuanjilunwen/市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多将产业集聚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评价环境对产业布局的响应。

如Rigina 对不同发育阶段城市群地区采矿业对大气、土壤、河流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了动态评价, Grazi等将产业集聚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子,结合外部性以及社会福利等指标,构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型。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产业调整的力度,并且相关研究中都一定程度的融进了产业经济要素[,赵雪艳分析了甘肃省产业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彭建等人通过构建不同产业类型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评价了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但是,已有的研究重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要素外部响应研究,轻产业集聚要素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的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分析,更忽视了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剖析。

在研究方法上,多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计量经济模型以及空间经济学模型定量的研究产业集聚的生态响应过程,但是多集中于对宏观面板数据的分析,而较少从企业分布的角度分析其对污染空间分布的影响,从而无法从微观角度深入的分析产业集聚格局与水环境格局两者在空间上的关联性与耦合性,导致了对两者空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较为薄弱。

此外国内对于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大、中尺度地理范围,而对于市区等小尺度的研究较为少见。

为弥补以上研究/zhexuelw/不足,本文以无锡市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定量剖析制造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的耦合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无锡市区,是长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和现代工业城市,经济发达, 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053元。

而支撑经济总量的制造业中,如纺织业、石油化工行业、冶金业等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约占工业增加值40%左右,污染排放量却占到全部行业的85%以上。

同时该区总面积1621km2,其中水域面积占40%,是水网密布和水环境功能敏感的地区,并且水污染问题是各类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直接的体现。

因此,本文基于制造业污染企业和水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考察制造业集聚的水环境污染效应,依此提出相应的产业准入和布局调整导向,以期为制造业的合理集聚与水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和行业分类根据相关文献[19]分析以及无锡市区的制造业发展状况,主要选择纺织业、食品制造业、造纸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等企业作为污染密集型的产业研究对/EMMBAlw/象(表1)。

其中企业数据②以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共计1930个企业),以污染企业点位分布与属性信息以及研究区域大比例地形图为基础,利用地址信息对每一个企业进行空间化处理,将企业地址与2008年无锡市电子地图的空间信息进行人工匹配,建立污染企业空间数引自《无锡市统计年鉴2009》。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当地经济与环境部门提供的数据,相关的矢量图件来源于无锡市水利和交通部门提供的水系和交通现状图。

COD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明确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最主要的水体污染物,是人类活动对水质环境影响的最直接表征, COD排放量越大,给水体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故选取工业化学需氧量(COD)为表征指标来评价水污染分布情况。

表1污染密集型行业分类Tab·1Classification of pollution-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研究对象行业类别产品类别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纺织业纺织印染业、制革与毛皮鞣制业食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罐头食品翻造业、调味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中的酒精及酒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造纸业纸浆及纸制品业石油化工业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冶金业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2·2研究方法首先,基于以上数据库分别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和污染物分布格局进行评价;其次,运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以及地统计分析,通过构建污染企业分布密度—COD排放量的双变量空间自/minzuxue/相关模型,定量研究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水污染效应。

2·2·1产业集聚度评价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

产业集聚度即表征各类行业的点在空间的集中程度。

由于数据库中的企业以空间点位数据为主,基于点数据的模式计算整个区域的产业集聚情况,具体采用估计序列密度函数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核密度分布(Kernel DensityDistribution)。

即以每个待计算网格点为中心,进行圆形区域的搜索,进而计算每个网格点的密度值。

设x处的核密度分布函数为f (x)[20]:f(x) =1nh∑ni=1k(x-Xih)(1)式中,x为待估计的企业点位置,Xi为落在以x为圆心,h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的第i个企业的位置,h为带宽,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研究范围的大小进行反复试验,随着h的增大,计算结果分布会较为平滑,但是误差也随之增大。

n是圆形范围内的企业点的数量,k是表示空间权重的核函数,落入搜索区内的点具有不同的权重,靠近格网搜寻区域中心的点会被赋以较大的权重,随着其与网格距离的加大,权重降低。

借助于GIS软件中空间分析模块的密度分析命令计算每个网格的企业分布密度值,并将网格单元的核密度值进行聚类分析。

同时,采用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从整体上表征各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度。

2·2·2基于环境单元的水污染评价基于环境单元的水污染评价法是按照流域内所含河流的主导流向、分水区位置、干支流交汇特点、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及两侧陆域汇水排水状况等流域的自然综合特征,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环境单元,以此作为评价单位来分析污染物分布。

此方法不仅可以从空间角度直观的研究企业集聚对水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而且可以从流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的角度/jianzhulunwen/研究各个流域单元可供开发的潜力,进而为制造业布局的调整提供依据。

根据无锡市区的水系格局以及总面积,将其划分为望虞河流域、锡北运河—九里河流域、锡澄运河流域、江南运河—伯渎港流域、直湖港流域、太湖(含蠡河)流域等6个流5期高爽等: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905环境评价单元划分Fig·1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units域单元。

在此基础上,以8条骨干河道为经络,进一步划分为47个二级环境评价单元(图1)。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产业集聚与水污染格局的空间耦合性,所以对于污染格局的评价主要以流域单元内企业的污染排放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每个评价单元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由如下公式得出:CODstrenth=∑nj=1CODj/Ai(2)式中,CODstrenth为环境单元i的污染物排放强度,CODj 为环境单元i内的所有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Ai为环境单元i的面积。

根据各单元的污染排放强度,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47个环境单元的污染水平划分为高、较高、较低和低4个等级。

2·2·3产业集聚和特征污染物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传统数量统计分析只注重数值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其空间关系,为了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值进行相关分析,采用ArcGIS中的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和水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相关性[10,23,24]。

首先,根据地区的具体面积、企业点的数量,将企业点位切分到1500m×1500m①的网格中,计算各网格的企业点的密度,运用叠加分析将带有企业点位信息的面图层与以环境单元为单位的面图层进行叠加,形成同时具有/dangjianlw/各叠加要素层的多重空间属性和统计特征的数据层。

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

运用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来比较产业集聚程度和水环境质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空间位置的异质性;具体操作为:首先,建立包含不同空间单元之间邻居关系的空间权重矩阵,然后以网格为评价单元,运用表征全局空间自相关的统计量全局Moran’s I来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