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太湖水污染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太湖水污染原因、现状及治理概要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总氮量自2001年开始均为上升趋势,全湖总氮 年均值范围为1.71~2.79mg/L,年内汛期、非 汛期监测结果接近
太湖污染特点
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大运河水质污染严重
PartⅢ 太湖污染的原因
二次污染 工业点源污染
船舶造成的水体污染
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化带来的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的污染
自 净 能 力 削 弱
网围养殖 泥沙淤积与沼泽化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用水量大量增加湖区用水过度,导致湖 泊萎缩,土地沙化,水质下降,环境变差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矛盾加剧 未形成健全合理的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机制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落后,污染防治投入不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短期经济利益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污染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科学研究 不够,缺少科技支撑
环境污染案例

• 2、加入除藻除臭剂进行处理。自来水公司已不 惜成本 ,每处理 1m3 水就要耗费 6 分钱的除藻除臭药 剂 ,而每天需要处理 100 多万 m3 , 仅此一项 ,每天就 需耗费 6 万多元 ,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 • 3、启动应急预案。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 从常州、 苏州等周边 城市大批量调运纯净水。由于 大批量外运的纯净水不断运抵无锡市 区 ,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市民饮用水紧张的状况。
环境污染案例
——太湖无锡流域蓝藻爆发
事件导读
•2007 年 5 月 29 日 开始 ,江苏省无锡市 城区的 大批市民家中 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 变化 ,并伴有难 闻的 气味 ,无法正常饮用 , 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 桶 装水 ,引发了无锡 水危机。
引发原因
• 太湖蓝藻爆发使水质恶化:连续高温高热 ,导致 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 ,水源水质恶化 ,最终 城 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5 月 28 日晚 , 江苏无锡主要水源南泉水厂的水源受到蓝 藻暴发的 破坏。据了解 ,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污 染较为严重 , 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而 这却恰恰促使 了蓝藻大量繁殖。今年夏季的东南 风把几乎整个太 湖水域的蓝藻都刮到太湖无锡水 域的梅梁湖和贡湖 岸边。而高温天气和阳光的暴 晒导致“蓝藻” 在岸边 死亡、 腐烂 ,发出刺鼻的 臭味 ,污染了湖水。
事件思考
• 蓝藻暴发是太湖向人类的 “示威” ,是对人类污 染 太湖水行为的“忍无可忍” 的“回报”。二十多年 前 ,一曲《太湖美》流 传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 湖水” 令人心醉。可如今 的太湖水早已无复旧时容 颜 ,太 湖更像一个工业和 生活污水的贮存池。更让 人忧虑 的是 ,一边在治理 , 一边工业和生活污水仍在 源源不 断地流进太湖。如 果不切断太湖的污染源 , 治理的 速度永远赶不上污 染的速度。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

针对工业点源污染
江苏推出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 太湖流域限排标准更严 最严限值比原有标准增10多倍
针对船舶污染
2008年11月5日,太湖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在常州落定后 试运行,标志着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船舶污染防治工程 基础建设全面启动。此项工程范围涉及整个苏南地区,贯穿苏、 锡、常、镇4市,计划总投资3750万元,在3年内将分两期先后建 设15座船舶垃圾收集站和15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据介绍,已在 常州落定试运行的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规格为0.25m/h2,坐 落于常州奔牛中石化水上加油船上,配有油水分离器、空压泵、 抽水泵、废油水废机油柜等。
太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分 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 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 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
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
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
“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总氮量自2001年开始均为上升趋势,全湖总氮 年均值范围为1.71~2.79mg/L,年内汛期、非 汛期监测结果接近
太湖污染特点
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大运河水质污染严重
PartⅢ 太湖污染的原因
太湖水体危害情况报告

太湖水体危害情况报告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太湖的水体危害情况愈发严重。
太湖水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质差、水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资源减少等方面。
首先,太湖水质差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太湖的水体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大量繁殖,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华。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太湖的水质,还危害了太湖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其次,太湖的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华的大量出现破坏了太湖的生态平衡,水中氧气含量下降,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太湖本来是鱼类的重要产卵场所,但是由于水体污染,越来越少的鱼类选择在太湖繁衍生息。
这不仅对太湖的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也对太湖周边地区的渔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另外,太湖的水生物资源也在减少。
太湖曾经是湖中鱼类、水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太湖的水生物资源减少了许多。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中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无法生长和繁殖。
很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工作,太湖的渔业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针对太湖水体危害情况,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太湖水体。
首先,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严查违法排放行为,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切实减少太湖的污染物输入。
其次,要加强太湖周边地区的环保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应加大对太湖的生态修复力度,加强水华的治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最后,加强太湖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及时掌握太湖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变化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为太湖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总之,太湖水体危害情况严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进行治理。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太湖的水体质量才能得到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恢复,太湖的水生物资源才能得到保护。
太湖水污染原因、现状及治理概要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指 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总磷 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总磷指 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基地。
然而,多年来太湖水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居民和政府。
本文将探讨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随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不善,这些废水常常直接排入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其次,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农田使用并随降雨冲刷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造成了水华暴发和蓝藻繁殖。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还释放出有毒物质,对当地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排放物和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可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体,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这些污染物在太湖中蓄积和生物放大,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针对太湖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政府应该提高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排放入太湖。
其次,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和管理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流失。
另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此外,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也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保护湖泊周边的湿地和河流,加强河口管理,防止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太湖。
最后,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太湖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采取实际行动,减少对太湖的污染。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

对环境及人群的影响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 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影 响水质,使水源受污染。
5、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修改 太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江苏、浙江、 上海两省一市,会同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编制《太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江苏省政府与南京、苏州、 无锡、常州、镇江市政府签订了治污减排责任状,讨论
投 放 鲢 鱼
3、江苏省太湖渔管委和无锡市滨湖区渔种管理站组织 了10万公斤约200万尾花、自鲢鱼种在西太湖的梅梁 湖投放,利用“生物链”治理西太湖上游无锡等地的 水域蓝藻污染。 4、无锡市政府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建立经常的调水机 制,让太湖水流动起来。在未来几年将实施清水渔业、 生态植物种植、工厂和居民搬迁等工程,加强饮用水 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 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 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 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号杀手 。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 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 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的
法。无锡山水、苏州园林、
太
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 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
湖长 名旅游胜地。太湖地处江南 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网位的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 三 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目前情况看,藻类相对集聚较 多的犊山口、沙渚取水口、十八湾生态 观光带及锦园-华东疗养院等处均是水体 流动性很差且面向东南风的半封闭湖湾, 而附近流动性相对较好的水域则藻类较 少,当在特定的风向条件下藻类过度繁 殖、大量衰亡腐烂时会消耗水体中的溶 解氧,并产生异味。
太湖蓝藻是全球变暖的警告吗?
正方
是的,受到全球变暖影 响,太湖周围气温偏高, 加之降水量偏低,使今年 太湖水温比往年高,这就 为藻类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因此全球变暖是太湖蓝藻 提前暴发主因。
反方
不是,这是人类自己 肆意排污的后果,全球变 暖只是一个诱因,但更主 要的是没有控制地向江河 排污,如果不引起足够的 重视,那么相同的情况还 会在其他地方暴发。
无锡,鼋头渚最佳观 湖景点,但蓝藻成祸,游 客已经不能与太湖水亲密 接触了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 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 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 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 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
触目惊心的 太湖污染
一件发生在2007年5月的事情
鼋头渚风景区每年要投入100多万清理景区内的 蓝藻,工作人员抽走进入景区内塘的蓝藻。
2007年5月9日,无锡
一望无际的……
死去的鱼
5月29日,无锡太湖水域因严重污染,居民家 家户户的自来水,都流出一股恶臭味,根本 无法饮用,超市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据了 解,这次自来水有异味,是近期当地高温少 雨导致太湖水位急剧下降,造成藻类泛滥, 污染了自来水公司取水口水源,估计这种状 况还会持续几天。
展的各类“血管”。
5月30日,家乐福超市内空 荡荡的纯净水纯净水
没 水 了!
上世纪90年代曾规划如何“太湖水变 清”,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 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的 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
强烈反差……
但在要求“变清”的2000年,排放的 污水量非但没有降低,并且惊人地增加: 2000年太湖流域点源污水排放量53.3 亿立方米,其中工业污水32.4亿立方米, 城镇生活污水20.9亿立方米。
死去的鱼
强烈反差……
死去的河蟹
近期梅梁湖藻类数量迅速增加的几个原因:
❖ 1、气温高及水位低因素。今年高温 来得早,降水量偏少,日照强烈,加之 水位为近50年最低,尤其是近段时间以 来的气温升幅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 藻类生长高峰期大大提前;
❖ 2、水体因素。氮、磷含量相对较高, 水体富营养比较严重,养分充足,适合 藻类的生长需求;
让我们用一个环保工作者的良知呼吁: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