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合集下载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 高级培养基方法:将取样的水样加入适当的营养培养基中,培养出细菌,并计数大肠菌群的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杆菌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2. 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PCR技术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DNA,使用荧光探针结构标记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通过测定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3. 流式细胞仪方法:将水样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计数大肠菌群的数量。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DAPI染色法、荧光活菌染色法等。

4. 基于微生物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利用微生物细胞对特定细菌的识别和响应能力,设计合成生物传感器来监测水中大肠菌群的存在和数量。

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多管发酵法)一、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本实验为精简实验,所以省略了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后两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部分初发酵试验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1.水样中心湖的湖水2.试剂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3.仪器及其它用品移液枪,16支试管(16支德汉氏小套管)三、实验步骤初发酵试验取16支发酵管,其中10支用移液管加入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支加入9ml自然水。

然后往16支试管各倒置一支汉氏小套管。

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左右。

将取回来的中心湖水样稀释20倍。

待试管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另5支试管中加入1ml 10-1水样。

将各试管充分混均,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同时观察其他两组也是用中心湖水样的,其结果全都是显示为黄色。

初步得出,取回来的水样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比检测表的上限还要高,已经失去检测的意义了。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法——(多管发酵法)一、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本实验为精简实验,所以省略了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后两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部分初发酵试验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1.水样中心湖的湖水2.试剂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3.仪器及其它用品移液枪,16支试管(16支德汉氏小套管)三、实验步骤初发酵试验取16支发酵管,其中10支用移液管加入10ml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5支加入5ml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支加入9ml自然水。

然后往16支试管各倒置一支汉氏小套管。

完成后包装好,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 左右。

将取回来的中心湖水样稀释20倍。

待试管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装有三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加入10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样,向装有一倍的乳酸蛋白胨培养液的另5支试管中加入1ml 10-1水样。

将各试管充分混均,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同时观察其他两组也是用中心湖水样的,其结果全都是显示为黄色。

初步得出,取回来的水样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比检测表的上限还要高,已经失去检测的意义了。

实验 9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 9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技术。

2.预习第六章细菌学检验法的关内容。

二.原理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试验结果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三.仪器(1)高压蒸气灭菌器。

(2)恒温培养箱、冰箱。

(3)生物显微镜、载玻片。

(4)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

(5)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5×150mm),吸管(1、5、10mL)、烧杯(200、500、2000mL)、锥形瓶(500、1000mL)、采样瓶。

四.培养基及染色剂的制备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10g蛋白胨、3g牛肉膏、5g乳糖和5g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试管中,于121℃高压灭菌器中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制备方法配制。

除蒸馏水外,各组份用量增加至三倍。

3.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①贮备培养基的制备:于2000mL烧杯中,先将20~30g琼脂加到9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3.5g磷酸氢二钾及10g蛋白胨,混匀,使其溶解,再用蒸馏水补充到1000mL,调节溶液pH为7.2~7.4。

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10g乳糖,混匀,定量分装于250mL或500mL锥形瓶内,置于高压灭菌器中,在121℃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②平皿培养基的制备:将上法制备的贮备培养基加热融化。

根据锥形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试管中;再按比例称取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灭菌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再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min(灭菌)。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及结果分析一、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检测程序、方法.2、掌握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无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发酵乳糖并产酸才产气。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是以每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The 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据此含义,所有食品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大肠菌群均以100mL(g)食品内允许含有大肠菌群的实际数值为报告标准。

检查大肠菌群数,一方面能表明食品中有无粪便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判定食品受污染的程度。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乳糖发酵管2、器皿:1ml吸管、10ml吸管、试管(15×150)、三角锥瓶500ml、三角锥瓶500ml(内装蒸馏水250ml)3、其他:酒精灯,牛皮纸或报纸,棉花,高压蒸汽菌锅,水浴锅,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等四、操作方法1、水样的采取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2、检样稀释(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放于含有225mL灭菌蒸馏水水的三角锥瓶中,摇匀,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取一支lmL吸管插入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稀释液。

实验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实验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

实验2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了解大肠菌群数量在引用水中的重要性2.学习掌握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测定大肠菌群数二、原理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容易死亡与变异,因此数量较少,要从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出病原菌常较困难与费时,这样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指示菌要求是大量出现在粪便中的非病原菌,并且和水源病原菌相比是较易检出的。

若指示菌在水中不存在或数量很少,则大多数情况也保证没有病原菌。

最广泛应用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它的定义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杆状细菌,并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ºC、24~48h培养能产酸产气,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所污染,并间接推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其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

检查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两种。

多管发酵法使用历史较久,又称水的标准分析方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与水厂所采用;滤膜法是一种快速的替代方法,而且结果重复性好,又能测定大体积的水样,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大城市的水厂采用此法。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锥形瓶(500 ml)、试管(18 mm×180 mm)、大试管(容积150 ml)、移液管1 ml 及10ml、培养皿(直径90 mm)、接种环、试管架1个。

2.革兰氏染色液一套:草酸铵结晶紫、革氏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3.显微镜4.自来水(或受粪便污染的河、湖水)400ml5.蛋白胨、乳糖、磷酸氢二钾、琼脂、无水亚硫酸钠、牛肉膏、氯化钠、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2%伊红水溶液、0.5%美蓝水溶液。

6.10%NaOH、10%HCl、精密pH试纸6.4~8.4。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法(多管发酵法)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法(多管发酵法)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和生活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2方法概要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C 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 24h 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总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本标准参照GB 5750-85制订。

3试剂和材料 3.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外购商品培养基或按下列方法自行配制。

3.1.1 组分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3.0g乳糖 氯化钠1.6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蒸馏水3.1.2 配制将蛋白胨、牛肉膏、乳糖及氯化钠置于 节pH为7.2〜7.4,再加入1ml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置于高 压蒸汽灭菌器中,以 115C 灭菌20分钟,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2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3.1 )各组分的称量增加三倍配制。

3.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吕发酵法用) :外购商品培养基或按卜列万法自行配制。

3.3.1组分蛋白胨 10.0g乳糖10.0g磷酸氢二钾3.5g琼脂10〜30g蒸馏水1000ml无水亚硫酸钠5g 左右 5.0g 5.0g 1.0ml 1000ml10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用 1mol/L 的NaOH 或HCI 调332 贮备培养基的配制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和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用1mol/L的NaOH或HCI调节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C灭菌20分钟,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3.3平皿培养基的配制将上法制备的贮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空试管中。

再按比例称取所需的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个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以灭菌。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水源的安全性和水质的卫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水中的大肠菌群含量是衡量水质卫生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肠菌群是指肠道中的一类细菌,其中的分支肠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

高含量的大肠菌群在水中存在,可能表明水源受到了粪便或下水道污染。

因此,检测水的大肠菌群含量对评估水源卫生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1. 集菌法(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MPN):这是一种传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常用于饮用水和游泳池水的监测。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稀释度的水样中进行培养,并观察菌落形成的情况来估算大肠菌群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适用于一定量的水样,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和专业实验室。

2. 膜过滤法(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这是一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也常用于大肠菌群的检测。

该方法通过过滤水样,将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在膜上,然后将膜转移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计数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可估算出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大体积的水样进行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PCR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是一种基于DNA分子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和测定大肠菌群的含量。

该方法通过提取水样中的DNA,然后使用特定的引物和DNA聚合酶,在反应管中进行一系列温度变化的循环,扩增目标DNA片段。

最后通过凝胶电泳等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扩增产物,从而判断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PCR法具有高效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

同时,PCR法还可以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水样中的大肠菌群含量。

4. 流式细胞仪法(Flow Cytometry Method):流式细胞仪是一种高效、灵敏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报告题目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作者姓名班级生科1104班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3年6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步骤 (2)2.1 (3)2.2 (4)2.3 (5)2.4 (5)2.5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结果与分析 (6)3.1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 (7)参考文献 (11)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指导老师:)(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104班湖北黄石 435002)摘要:测定青山湖水中的大肠菌群的含量。

将待测水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3种梯度在三倍浓缩培养基 37℃培养24h后挑选出产酸或产气的菌画线接种到伊红美蓝平板中37℃培养24h,将培养基中表现为阳性的菌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的菌种接种到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24h,挑选大肠杆菌阳性菌。

结果稀释10倍的水有3管大肠杆菌阳性菌,稀释100倍的水有3管,稀释1000倍的有2管,即青山湖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为MPN=11000.关键词:大肠杆菌、多管发酵法青山湖水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指导老师:)(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104班湖北黄石 435002)引言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

水也是大肠菌群的天然环境,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

人饮用后引发疾病。

水质细菌学检验是培水与污水水质分析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肠道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1 实验材料药品:蛋白胨,牛肉膏,乳糖,蒸馏水,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2%伊红(曙红)水溶液,0.5%美蓝(亚甲蓝)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

工业酒精、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番红复染液,香柏油,二甲苯。

仪器(生产厂家):显微镜,天平,培养箱,水浴锅,平皿,德氏管,刻度吸管,洗耳球,无菌涂布棒,量筒,灭菌锅,酒精灯,接种环,棉花,棉线,报纸。

菌种:青山湖水中大肠杆菌2实验步骤(参照实验书):2.1 配制培养基及灭菌1.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供多管发酵法的复发酵用)2、三倍浓缩乳糖培养基(1)3.灭菌●移液管的包装:将移液管的尖端,放在4-5cm宽的长纸条的一端,移液管与纸条约成30°夹角,折叠包装纸包住移液管尖端,用左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纸条螺旋式地包在移液管外面,余下的纸折叠打结。

多支包装,待灭菌。

●培养皿的包装: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用报纸将10套培养皿(皿底朝里,皿盖朝外,5套、5套相对而放)包好。

●棉塞的制作:按试管口或锥形瓶口大小估计用棉量,将棉花铺成中间厚、周围逐渐变薄的近正方形,折一个角后(成五角形)卷成卷,一手握粗端,将细端塞入试管或锥形瓶的口内,棉塞不宜过紧或过松用手提棉塞,以管、瓶不掉下为宜。

棉塞四周应紧贴管壁或瓶壁不能有褶皱,以防空气微生物沿棉塞皱折侵入。

棉塞的直径和长度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而定,一般约3/5塞入管内。

必须做到松紧合适,紧贴管壁,拔出时不松散、不变形。

●将所有准备待灭菌物品,包扎好后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将上述灭菌物品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1.2初发酵实验。

配制350ml三倍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每组取45ml),分装到9支试管中,每支试管内加入一个倒放的布氏小管,保证小管内无气泡。

取水样并作梯度稀释,分别稀释出10倍,100倍,1000倍,在培养基中加入3中浓度的菌液10ml,每个稀释浓度各重复3个,混匀37度培养24h。

2.3平板分离。

培养后产酸,产气或仅产酸的发酵管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

配制伊红美蓝培养液1200ml(每组取200ml),然后倒12个平板,分别将9支试管中的菌用画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

再随机从3种浓度的菌液中随机取一管进行接种。

37度培养24h。

将培养基中的菌种挑取少许进行革兰氏染色,再做镜检。

革兰氏染色:将带有上述典型特征的菌落(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大肠杆菌群的典型菌落为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或者为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者为紫红色、中心较深的菌落)做革兰氏镜检:将大肠杆菌菌落涂片,干燥,固定。

然后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染色1分钟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为无色。

用卢戈氏碘液覆盖1分钟,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为无色。

再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并衬以白纸背景,用95%乙醇滴洗至刚刚无紫色为止,25S,然后立即用水冲去乙醇。

将玻片上残留的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分钟,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干燥后,油镜观察。

以分开的细菌颜色为准,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阴性菌呈红色。

2.4 复发酵。

配制100ml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分装10管(每管均加入布氏小管),高温灭菌。

将镜检结果为阴性的菌种对应的培养基上的菌种接种到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上,37度培养24h,仍产酸,产气的是大肠菌群阳性。

2.5结果计算。

根据三个稀释度中的阳性管数组成的一个数量指标,查表计算结果。

3 结果与分析1.大肠杆菌初发酵后的实验现象:2. 伊红美蓝培养基的筛选后的实验现象:3.大肠杆菌复发酵的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大肠杆菌是一大类群的总称并不是哪一种的种名,这一类群中包括好多种,这些种中有的仅产酸有的既产酸又产气。

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中菌落具有典型的特征,依据菌落的特征可以进行筛选再由革兰氏染色进行确认。

本次实验中初发酵中现象均为阳性,在进行筛选中有6个培养皿中镜检为阴性,但镜检中发现大肠杆菌的密度很低。

在复发酵的实验结果中培养一天各管并未产气且仅有一管产酸,可能是复发酵挑选的菌中大部分不是大肠杆菌,也有可能是菌浓度过低,还有可能是在挑菌是挑的太少或是在操作时不规范如在灼烧接种环时未待冷却使菌受到损伤或直接烧死了,这些均会是结果不理想。

总结释10倍的水有3管大肠杆菌阳性菌,稀释100倍的水有3管,稀释1000倍的有2管即青山湖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为MPN=11000.实验内容与安排的建议、实验感受、实验改进想法等操作分析1、培养基的配制灭菌1)在培养基分装过程中注意乳糖培养基与三倍乳糖培养基的量,其中三倍乳糖培养基是每管10ml,乳糖培养基每管5ml。

2)杜氏小管在倾斜的放入装有培养基的试管内出现了气泡,将试管倒立使气泡排空后再正放即可排除气泡。

3)在整理所需灭菌物品时,由于训练不足整体上还是有点混乱,不过能及时解决。

4)培养基的配制仪器的包扎与包装比较熟练,未出现问题。

2、水样采集及稀释,初发酵实验1)用移液管移取菌液时,单手操作能力还是欠缺,总习惯性的把试管塞放到桌面上。

在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保持无菌条件,因此一些试管塞应该放到手上而不是桌上。

在打开每一个试管塞时应该将试管口在火焰上灼烧,操作时尽量距离酒精灯近一些。

2)移液管依然是用吸耳球吸取液体,由于无菌操作台的玻璃门开启幅度不能过高,以不超过下巴为宜,因此双手在操作台里操作很僵硬,受到限制,移取液体很不方便;多熟悉在无菌操作台条件下进行实验的环境并且要培养自己单手操作的能力,在无菌操作台里尽量避免用吸耳球辅助移液管移取液体,而是训练用口操作。

3)还是准备的不充足,在无菌操作台里需要提前把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仪器与试剂等放到里面提前灭菌消毒二十分钟,考虑不全面总会时不时突然想到还有什么东西没拿进来灭菌消毒,于是在这个地方耽误了很长时间。

因此每次用无菌操作台之前,应该在实验室里将所需物品准备齐全,最好能考虑周到,可以小组互相讨论,将遗漏的物品补齐。

4)初发酵将稀释好的样液倒入试管中应注意将样液缓缓地倒入以免倒入过猛而导致气泡进入杜氏小管,或导致培养基的飞溅。

5)在加入样液前未做好标记,增添了实验的复杂度,应注意实验前应贴好标签以使实验过程更清晰。

3、平板分离1)倒平板时培养基的量倒的过多,导致培养皿的培养基层过厚;倒平板时,右手持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将瓶入培养基约15ml,量不能过多,然后盖上盖子,轻轻晃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最后平置于桌面上,冷却凝固。

2)划线分离时划线的方式有误,如接种环在酒精灯灼烧后未完全冷却就立即划线,可能会引起某些菌由于局部过热而丧失生命活性;划线太过密集,稀释次数少,可能无法形成单菌落。

平板划线分离:a.接种环蘸取菌液的度是菌液在接种环上形成一个可见的水液面b.划线时,培养皿在左手,接种环在右手,皿盖打开的范围足够接种环伸进去划线c.划线时先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放在培养皿中间的培养基上轻轻划动冷却接种环,然后蘸取少量菌液在培养基上划线d.划线的力度要控制好,第一次三条线将接种环倾斜一点平划,是环上菌液落入培养基表面,再转动培养皿,用同样的方法划线,重复此类操作三至四次.4、革兰氏染色、复发酵实验1)革兰氏染色,五个装片做了两次才成功,可能原因是:a.涂片时菌液过少,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个视野类的菌太少,很难判定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是阴性菌还是阳性菌b脱色时间不够,紫色未完全褪去c.番红复染时间不够,视野里的菌大部分未被上色,对判断是阴性菌还是阳性菌有干扰;d.菌液在载玻片上分布不均匀。

解决的方案:(1)可以重复涂片几次,但避免涂片过厚,导致视野里菌过多;(2)用乙醇脱色的标准是乙醇滴洗至刚刚无紫色为止,为了便于分辨颜色可以在玻片下垫一张白纸;(3)番红染色的时间最终是控制在4min左右,尽量控制染色时间适宜;(4)虽然复发酵实验在操作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书上的一些操作进行了调整,在将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按无菌操作接种到装有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试管中时,由于一次挑取的菌种比较少,因此每个试管都各自接种了三次,保证每个试管里都有足够的大肠杆菌进行复发酵实验。

实验感受:经过我们小组各成员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我们的实验得到了圆满结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才使的这两个实验都顺利地完成。

这两个实验,让我们更好地水中细菌及大肠菌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明确饮用水的符合标准,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

同时,也学到了水中微生物在保证安全用水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