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测定

合集下载

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技术方案

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技术方案

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技术方案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是指验证分析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以测定大肠菌群(也称为肠道菌群)的项目。

大肠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中的一类菌群,对维持肠道健康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大肠菌群的能力对于研究肠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肠菌群测定能力验证的技术方案。

一、能力验证目标和内容:1.验证实验室准确测定大肠菌群的能力,包括测定菌群的种类、数量、多样性等指标。

2.验证实验室对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样品准备:1.采集肠道样品,可以是粪便样品或直肠拭子样品。

2.样品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处理,最好在4小时内完成。

三、实验室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1)将样品加入消化液中,利用机械分散器将其均匀混合。

(2)将混合液离心,分离菌群所需的细胞沉淀。

(3)去除上清液,保留细胞沉淀。

2.提取DNA:(1)采用商用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DNA提取。

(2)检测DNA的浓度和质量,确保提取的DNA质量良好。

3.扩增16SrRNA基因:(1)设计合适的引物,用于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

(2)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

(3)检测PCR产物的大小和纯度,确保扩增效果良好。

4.高通量测序:(1)将扩增得到的PCR产物进行纯化和定量。

(2)将样品测序准备好的文库送至测序中心进行高通量测序。

(3)获取测序数据,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1)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去除低质量序列。

(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质量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

(3)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大肠菌群的多样性指数、物种组成和数量等重要指标。

四、能力验证方法:为验证实验室测定大肠菌群的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能力验证方法之一:1.实验室内对照:(1)从分析实验室中随机选取若干研究人员进行大肠菌群测定。

(2)研究人员之间相互进行样本交换,对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统计分析。

大肠菌群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培养特性: 大肠杆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铵盐、葡萄 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在42-44 ℃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15-46 ℃。
➢ 在普通营养琼脂上有3中菌落形 态:
➢ 1)光滑型:菌落边缘整齐, 表面有光泽、湿润、
➢ 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 中易分散;
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 糖胆盐发酵管。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
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同时用大肠埃希氏菌和产气肠
杆菌混合菌种混合接种于1支作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对照。
• 置36±1℃温箱培养24±2小时,如所有发酵管 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 气者,则与对照的混合菌种一起按下列程序进 行。
4、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 )的报告
➢ 根据大肠菌群阳性管数,检索MPN 表(见附录
B ) ,报告每克(或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的 MPN 值。 ✓注意:当检样的量与表中的量有增加或减少时,
表内的数也应相应减少或增加。
大肠杆菌 0157显色 培养基上 的菌落
在伊红美兰乳糖琼脂(EMB)上
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钠琼脂上的典型特征
设备和材料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参考 GB4789.3-2010
➢主要由肠杆菌科中埃希氏菌属、肠杆菌 属、克雷伯氏菌属的一部分及沙门氏属 的Ⅲ亚属细菌组成。
3、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基本形态
此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般约0.50.8μm*1.0-3.0 μm,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 不呈长链排列。约50%的菌株有周生鞭毛, 但多数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故菌体 动力弱。多数菌株有菌毛,有的有荚膜或微 荚膜,不形成芽孢,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 好,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大肠菌群是人体内肠道中的一类细菌群,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测定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肠道菌群DNA测序等。

传统的培养法是测定大肠菌群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肠道样本采集后,通过在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来测定大肠菌群的分布情况。

首先,将采集到的样本放入富营养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通过对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和鉴别。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了解肠道中细菌的类型和数量,但是存在着一些限制,比如只能培养出一些特定的细菌,而有些细菌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测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较新的测定大肠菌群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肠道样本中的细菌DNA来测定大肠菌群的类型和数量。

首先,将肠道样本中的细菌进行裂解,提取其中的DNA。

然后利用特定的引物对DNA进行扩增,最后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分析扩增产物的大小和数量来判断肠道中细菌的组成。

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测定更多种类的细菌,并且更加准确和快速,但是也有一些限制,比如需要复杂的实验操作和设备,以及对样本的处理要求较高。

肠道菌群DNA测序是一种较新的测定大肠菌群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样本中的细菌DNA进行全面的测序分析。

首先,将肠道样本中的细菌DNA进行提取和净化,然后对DNA进行测序,得到大量的序列数据。

最后通过对序列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得到肠道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了解整体的菌群结构和功能。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肠道菌群DNA测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可以得到更全面和详细的信息,但是也需要更多的实验和数据处理,并且成本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肠道菌群DNA测序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经济条件来决定。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方法出现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测定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测定注意事项

大肠菌群测定注意事项

大肠菌群测定注意事项
1. 食物摄入:在进行大肠菌群测定前一天晚餐后,避免进食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豆类、水果、粗粮等,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2. 药物使用:避免在测定前一周内使用抗生素、肠道清洁剂、益生菌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对大肠菌群的组成产生干扰。

3. 采样方法:在测定当天,使用专业的采样器具,如棉签或者便盆收集新鲜的大便样本。

避免将尿液、纸巾等杂质掺入样本中。

4. 保存条件:将采样后的样本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无条件送达实验室,可将样本存放在4的冰箱中,并在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5. 个人卫生:在采样前,应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双手的清洁。

最好在采集大便样本前进行手部消毒。

6. 忌充气:在采集大便样本时,避免充气,以免影响大肠菌群的结构和数量。

7. 避免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在采样过程中,避免接触宠物、花草等可能带有大肠菌群的微生物的环境。

8. 参考值的解读:不同实验室可能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请在报告解读时参考
具体实验室给出的参考范围。

大肠菌群测定检验标准

大肠菌群测定检验标准

XXXXXXXXXXXXXXX文件编号3-Q C-TS-006 制定单位质检部页码1/7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标准版本 A 文件名称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例,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全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版本的可能性。

GB/T4798.3-202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标准GB/T4789.28-202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育基和试剂3.术语和定义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数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系以 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4.设备和材料4.1 恒温培育箱:36℃±1℃4.2 冰箱:0℃--4℃4.3 恒温水浴锅:46℃±1℃4.4显微镜4.5均质器或乳钵4.6灭菌培育皿:直径为 90mm4.7 灭菌试管:16×1604.8灭菌吸管:1mL〔具 0.01mL 刻度〕、10mL〔具0.1mL 刻度〕4.9灭菌锥形瓶或三角瓶: 500mL4.10灭菌玻璃珠:直径约为 5mm4.11架盘药物天平:0g~100g 准确至 0.1g4.12灭菌剪子、镊子等。

5.培育基和试剂5.1乳糖胆盐发酵管:见附录一中 15.2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见附录一中 25.3乳糖发酵管:见附录一中 35.4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一中 4XXXXX文件编号3-QC-TS-006 制定单位质检部页码2/7 文件名称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标准版本 A5.50.85%灭菌生理盐水。

6.检验程序大肠菌群检验程序如下:检样稀释乳糖胆盐发酵管36±1℃,24±2h不产气产气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大肠菌群阴性36±1℃,24±2h报告革兰氏染色乳糖发酵管36±1℃,24±2h 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大肠菌群阴性产气不产气大肠菌群阴性报告7.操作步骤:7.1检样稀释大肠菌群阳性报告报告7.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 25mL)放于含有 225 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它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 (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 1:10 的均匀稀释液。

大肠菌群测定

大肠菌群测定

大肠菌群测定(GB/T 4789.03-2003)大肠菌群: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以100 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培养基和试剂:乳糖胆盐发酵管:【蛋白胨20 g;猪胆盐(或牛、羊胆盐)5 g;乳糖10 g;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 mL;蒸馏水1000 mL;pH 7.4】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于水中,,校正pH,加入指示剂,分装每管10 mL,并放入一个小倒管,115℃高压灭菌15分钟。

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参照乳糖胆盐发酵管,除蒸馏水外,其他成分加倍。

乳糖发酵管:【蛋白胨20 g;乳糖10 g;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 mL;蒸馏水1000 mL;pH 7.4】将蛋白胨及乳糖溶于水中,校正pH,加入指示剂,按检验要求分装30、10或3 mL,并放入一个小倒管,115℃高压灭菌15分钟。

灭菌生理盐水:称取8.5 g氯化钠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色液、革兰氏碘液、沙黄复染液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蛋白胨10 g;乳糖10 g;磷酸氢二钾2 g;琼脂17g;2%伊红Y溶液20 mL;0.65%美蓝溶液10 mL;蒸馏水1000 mL;pH7.1】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校正pH,分装于烧瓶内,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融化琼脂,冷至50~55℃,加入伊红和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操作步骤:1.以无菌操作将25 mL待测样品放入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锥形瓶中(瓶内预置玻璃珠),充分震摇成1:10匀液。

2.接种3只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接种量:10mL原液。

3.接种3只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接种量:1mL原液。

4.接种3只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接种量:1mL的1:10稀释液。

5.36±1℃培养24±2h。

如果均无产气,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大肠菌群的数量,了解其在肠道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健康的关系。

实验方法:我们采集了一组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并使用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对大肠菌群进行测定。

首先,我们将粪便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后,我们对培养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结果得出大肠菌群的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发现健康人群的大肠菌群数量在正常范围内,平均值约为10^8 CFU/g。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大肠菌群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分布情况。

实验分析:大肠菌群在肠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体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等。

同时,大肠菌群的数量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肠道问题。

因此,通过测定大肠菌群的数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定,我们得出了健康人群大肠菌群数量的正常范围,并认识到了大肠菌群在肠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结果,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肠道健康的参考信息,促进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肠道健康。

大肠菌群的测定

大肠菌群的测定

大肠菌群的测定一、测定的标准:GB/T 4789.3—2003。

二、实验前的准备。

1、1ml吸管(至少6支)与10 ml(至少3支)、培养皿(10个)、试管(2)、剪刀、镊子、玻璃珠等,包裹好放进干燥器中160℃灭菌3小时,备用。

2、乳糖胆盐发酵管的配制:2.1 双料的3支:称3.5克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加50ml蒸馏水,在电炉上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到三支试管中,每支约10ml,放入小倒管,盖上瓶塞。

2.2 单料的6支:3.5克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加100ml蒸馏水,在电炉上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到三支试管中,每支约10ml,放入小倒管,盖上瓶塞。

(乳糖胆盐发酵管的颜色是紫蓝色的)2.3 空试管1支盖上瓶塞。

2.3 灭菌:将3支双料6支单料的乳糖胆盐发酵管、1支空试管分别包裹好后放置蒸汽灭菌器内115℃灭菌15分钟。

2.4 灭菌操作:加水高于发热管、排汽管插入管筒内、待有蒸汽排出时计时间排汽5分钟,关排汽阀,待温度达到115℃时开始计时间恒温15分钟,关电源、自然冷却至压力表归0时,打开排汽阀平衡压力,然后打开蒸汽灭菌器取出灭菌后的发酵管及空试管)。

3、生理盐水的配制:称4.25克氯化钠溶于500 ml的蒸馏水,分装于两个锥形瓶中每个225克,盖上瓶塞,包裹好后放置于蒸汽灭菌器121℃于中灭菌15分钟。

备用。

4、打开净化工作台的电源与室内的紫外线灯30分钟,两小时后开始做检验。

三、检验操作。

1、检验员洗手后吹干,然后用75%的酒精棉用于手部消毒。

2、将试样与生理盐水、发酵管、吸管、镊子、剪刀等通过传递窗口送入净化工作台室内,开启净化工作台,点燃酒精灯。

3、以无菌操作将25克剪碎的湿米粉(湿粉条)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均质,配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4、用10ml的灭菌吸管吸取9ml的灭菌生理盐水注入灭菌的空试管中,再用1ml的灭菌吸管吸取1:10的稀释液1ml,注入该试管中,振摇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61
44 天平。 . 45 显微镜。 . 46 均质器或乳钵。 . 车了 平皿: 直径为 9 m 0 m. 48 试管。 . 4 9 吸管。 . 41 广口 .0 瓶或三角烧瓶: 容量为 50 o 0m L 4们 玻璃珠: . 直径约 5 m m, 41 载玻片。 .2 41 酒精灯。 .3 4 1 试管架。 .4
( 00 m ( 砂,.1 目和。01 ( L .0 m 妒时, L 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倍。其余可类推。 0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道.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菌吸管 。
7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 .. 选择三个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 3 管。 了2 乳糖发酵试验 .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 1 m L以上者, 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1 m L及 1 以下者, m l 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每一稀释度接种3 置3士1 温箱内, 管, 6 ' C 培养2士2 , 4 h如所有乳 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 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如有产气者, 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了3 分离培养 .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6 0温箱内, 1^2 h然后取出, 置311 C 培养 8 - , 4 观 察菌落形态, 并做革兰氏 染色和证实试验。 74 证实试验 . 在上述平板上, 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 1 "个进行革兰氏染色, ^2 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 3士1 置 6 0 C 温箱内 培养2士2 、 4 h观察产气情况。 凡乳糖管产气、 革兰氏染色为阴 性的无芽胞杆菌, 即可报告为大肠
阳 性 1 () m g X3 L
0 0 0 0 0 0 0 0

数 00 -L g X3 .1 ()
0 1
MP N
9%可信限 6
下 限 上 限
01 () . mL g X3
2 2 2 2 3 3 3 3
0 0 0 0
10 () 0- g L
6 0
9 0
2 3

10 2 10 6
1 1 4 5 7 0 0
2 2 3

2 3

1 2 3


3 0 0 0 0
50 3 20 3
3 0 9 4 0 7 0
1 0 2 0 1 0 3 0
3 0 8 0



3 3
60 4 90 5
4 0 3
10 5



7 0
2 0 10 2 0 3 0
3 3 3



1 2 3
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 9 一 3 1 批准 9 40一8
1 9 一 9 0 实施 940一1
G 4 8 .一9 B 7 9 3 4
5 培养墓和试荆 51 乳搪胆盐发酵管: G 48. 49 . 按 B 92 中 . 规定。 7 8 5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G 48. .5 . 按 B 92 中42 规定。 7 8 53 乳糖发醉管: B 8. .0 . 按G 4 92 中41 规定。 7 8 54 C肉汤: G 48.8 41 规定。 . E 按 B 92 中 .1 7 5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G 48. .2 . 按 B 92 中32 规定。 7 8 56 生理盐水。 .
70 5 1 0 2 0 1 0 6 0
9 30
10 4 30 0
3 0 8 0


10 5 30 0
3 0 5
3 0 80 4 0 40 4 0 70
3 3 3
3 3 3 3
2 2 2 3

1 0 5 0 2 0 1 0 2 0 9 0 2 0 0 4 4 0 0 6 1 00 0 1
2 2 2 3 3 3 3
0 0 0 0

3 0
1 1 1

1 2
3 0
20 0 20 4 20 9
9 0 1 0 4 2 0 0
2 2 2 2 2 2 2


2 3 0
; :
: :
: : :
; : :
20 6 10 5 20 0 20 7 30 4
1 1 1 1
1 2 3
4 0 6
G 4 8 . 一9 s 7 9 3 4
57 革兰氏染色液: G 48. . 规定。 . 按 B 92 中22 7 8
6 检验程序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如下:
7 操作步骏 了1 检样稀释 .
7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 2 m ( ) .. 5 或9放于含有25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 L 2m L
G 4 8 . 一9 B 7 9 3 4
9 0
1 2 3

10 3 10 6 10 9 4 0 7 0 10 1 10 5
7 0
1 1 1 1 1
1 1 1
1 2 3

G 1 0 5
: :
3 0
: : :
: : :
30 6


1 1
1 2
3 0 1
10 1 10 5 10 9 10 1 10 5 20 0
2 40 1 0 6
1 1 1


中华 人民 共 和 国国 家标 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 定
Mi o il i ea iain fo hg n c bo g l m nt o od i e r oc x o f y e D tcin oJ r b tr C l om cei eet o o f i a a
水浴箱内( 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 E C肉汤液面)培养 2 士2 经培养后, 。 4 h , 如所有 E C肉汤管均不产 气, 则可报告为阴性; 如有产气者, 则将所有产气的E 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6 置3士 1 ℃培养 1 2 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 8 4 , 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82 结果报告 .
能。
பைடு நூலகம்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 () 0 m g检样内 L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P ) M N 表示。
3 1 3 用标准
G 4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 B 92 7 8 培养基和试剂
4 设备和材料
41 温箱:6 0 . 3士1 C。 42 冰箱 。 ' . -4 C.
43 恒温水浴: .士。5 . 45 4 ℃。
( 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 或灭菌乳钵内, 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 1 1 的均匀稀释液。 :0 固体检样最 好用均质器, 00 - 00 i 的速度处理 1 , 1 1 的均匀稀释液。 以8 ^1 0 rmn 0 0 / mn做成 : 0 i 712 用1 .. m L灭菌吸管吸取 1 1 稀释液 1 , :0 m 注入含有9 L m 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 内, 振摇试管混匀, 1 10 做成 : 0 的稀释液。 713 另取 1 .. m L灭菌吸管, 按上条操作依次做 1 倍递增稀释液, 0 每递增稀释一次, 换用 1 1 支 m L灭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 性管数, 查MP N检索表, 报告每10 () 0 m g粪大肠菌群的M N值。 L P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N) MP 检索表
阳 性 管 数 1 () m g X3 L
0 0 0 0 0 0 0 0
GB 7 9 3 9 4 8 . 一 4
代替 G 48. 4 B 93 7 -8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2 术语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 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 源于人畜粪便, 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 卫生质量, 推断食品中 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
菌群阳性 。
了5 报告 .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 P 查M N检索表, 报告每10 L 大肠菌群的MP 0m () g N值。 8 龚大肠菌群( e l f m f c c ir ) aa o o l 8,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搪胆盐发酵管培养物( . 转种于E . 见72 条) C肉汤管内, 4. . 置 45 2 士。 " C

3 0
30 6 70 1 1 0 5 0
1 00 3 0
1 2 3
2 00 4 0 4 00 8 0
3 3
〕 2 00 4 0
注 ① 本表采用 3 个稀释度C - ()01 () 00 m (), l g ,. m g和 .1 g)每稀释度 3 L L L 管. ② 表内所列检样f如改用1 m ()1 () 。1 () 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 1 倍; 0 g , m g和 . m g 时, L L L 0 如改用 。1 ,m L
M PN
9%可信限 5
下 限 上 限
0 1 ( ) . mL g X3
0 0 0 0
00 -L g X3 .1 ()

10 () 0m g L
<3 0
3 0 6 0 9 0 3 0 6 0
1 2 3

<5
9 0


<5
10 3
I 2

1 1
9 0 10 2
G 4 8 . 一9 B 7 9 3 4 续表
续表
阳 性 1 () m g X3 L
2 2 2 2 2 2 2 2 3



M PN
9%可信限 5
下 限
上 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