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及监测和控制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控制和微生物学监测培训课件

医院感染控制和微生物学监测
26
6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微生物监测
•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 采样方法:用沾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
的棉拭子,在被检内窥镜上从镜头至镜身反复涂 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5ml含相应 中和剂的生理盐水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 结果判定:灭菌后内窥镜,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 合格。消毒后的内窥镜,细菌总数<20cfu/件,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中和剂(浓度% )
含氯(碘)消毒剂(0.1-0.5) 硫代硫酸钠(0.1-1.0)
过氧乙酸(0.1-0.5)
硫代硫酸钠(0.1-0.5)
过氧化氢(1.0-3.0)
硫代硫酸钠(0.5-1.0)
福尔马林(1.0)
(1)双甲酮(1.0)与吗啉(0.6)混合 液;(2)亚硫酸钠(0.1-0.5);(3) 氢氧化铵(25.0)
医院感染控制和微生物学监测
18
• (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1ml采样液放入灭菌平 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放35℃温箱 内培养24~48 h计数菌落。
•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 ———————————————
30×2( cm2 )
• (4) 判断标准: 见表6-3-1。
戊二醛(2.0)
甘氨酸(1.0)
季胺盐类消毒剂(0.1-0.5) 吐温80(0.5-3.0)+卵磷脂(1.0-2.0)
洗必泰(0.1-0.5)
同季胺盐类
酚类消毒剂(30.0-50.0)
吐温80(0.5-3.0)
汞类消毒剂(0.002-0.5)
巯基醋酸钠(0.2-2.0)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院内感染发病率 院内感染患病率
.
20
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
临床各科室均可发生院内感染,但感染率不同。
美、英:
新生儿ICU
外科
内、妇、儿
五官科、
产科
16~20%
8~11%
2~5%
<5%
我国:
儿科
外科
内科
妇科
五官科
11.4% 9.4%
7.6%
4.7%
2.7%
.
21
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在流行与散发时期不同
如:皮肤-葡萄球菌
口腔-链球菌
肠道-破伤风杆菌
.
17
二、医院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 ,感染源
不是病人自身。病原微生物通过医院内其他人或
环境传播给病人而引起感染。通过消毒、隔离、
无菌技术、抗生素等应用可以控制。
病人
病人
病人 工作人员 工作
人员 病人
.
18
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间接传播)
.
13
共同媒介传播
医院中的血液、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医疗设备、 水、食物为共同媒介物。
—经水:伤寒、细菌性痢疾;
—经食物:菌痢、沙门氏菌、病毒性肝炎;
—经药品或制剂:HBV、 HCV、 HIV经血;
—仪器和设备:内窥镜、血液透析设备等
生物媒介传播
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类传播的中
均属易感人群。
.
16
二、医院感染的类型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 ,
病原体为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寄居在病人体内的 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通常是不致病的,只有当 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 时才会发生感染。较难控制。
.
20
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
临床各科室均可发生院内感染,但感染率不同。
美、英:
新生儿ICU
外科
内、妇、儿
五官科、
产科
16~20%
8~11%
2~5%
<5%
我国:
儿科
外科
内科
妇科
五官科
11.4% 9.4%
7.6%
4.7%
2.7%
.
21
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在流行与散发时期不同
如:皮肤-葡萄球菌
口腔-链球菌
肠道-破伤风杆菌
.
17
二、医院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 ,感染源
不是病人自身。病原微生物通过医院内其他人或
环境传播给病人而引起感染。通过消毒、隔离、
无菌技术、抗生素等应用可以控制。
病人
病人
病人 工作人员 工作
人员 病人
.
18
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间接传播)
.
13
共同媒介传播
医院中的血液、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医疗设备、 水、食物为共同媒介物。
—经水:伤寒、细菌性痢疾;
—经食物:菌痢、沙门氏菌、病毒性肝炎;
—经药品或制剂:HBV、 HCV、 HIV经血;
—仪器和设备:内窥镜、血液透析设备等
生物媒介传播
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类传播的中
均属易感人群。
.
16
二、医院感染的类型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 ,
病原体为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寄居在病人体内的 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通常是不致病的,只有当 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 时才会发生感染。较难控制。
医院感染监测ppt课件

染。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 故障,导致空气中的细菌浓度超 标;同时,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
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应对措施
维修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手术室 空气消毒;对医护人员进行无菌 操作培训,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
菌操作。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感染事件,多名患者在进行血液 透析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经检测证实为透析器及管 道表面细菌污染。
01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如病例报告、实验室检 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02 数据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03 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院管理,为制定 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反馈
报告内容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 果,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体分布、危险因素等。
报告形式
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等多种形 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反馈机制
建立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将分析 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相关部 门,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改进。
03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清洁和消毒措施
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规定, 制约了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未来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技术进步推动监测手段升 级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医院感染监测将更加依赖于 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等先 进技术,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 测速度和准确性。
数据整合与共享成为关键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 故障,导致空气中的细菌浓度超 标;同时,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
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应对措施
维修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手术室 空气消毒;对医护人员进行无菌 操作培训,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
菌操作。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感染事件,多名患者在进行血液 透析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经检测证实为透析器及管 道表面细菌污染。
01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如病例报告、实验室检 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02 数据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03 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院管理,为制定 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反馈
报告内容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 果,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体分布、危险因素等。
报告形式
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等多种形 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反馈机制
建立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将分析 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相关部 门,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改进。
03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清洁和消毒措施
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规定, 制约了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未来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技术进步推动监测手段升 级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医院感染监测将更加依赖于 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等先 进技术,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 测速度和准确性。
数据整合与共享成为关键
急诊科院感监测和控制PPT参考幻灯片

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 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采样方法:将直径9cm的普通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 处,高度距地面1.5m,将平板盖打开,盖子扣在平板的边
缘上暴露5分钟后送检。
2020/3/5
11
物体表面的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四川 省第四人民医院 急诊科:李艾秘
1
什么是医 院 感 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 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 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020/3/5
2
为什么要院感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医院 感染控制水平是反映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评 价指标之一。
2020/3/5
15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涂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 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 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200C培养7天, 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0C温箱培养72h,记数菌 落数,同时检测致病菌
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
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 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 疗安全
2020/3/5
3
医院感染监测的组织系统
由下列机构和部门构成: 院长领导下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科 负责人:胥明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急诊科负责人:李艾秘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菌落数×50
缘上暴露5分钟后送检。
2020/3/5
11
物体表面的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四川 省第四人民医院 急诊科:李艾秘
1
什么是医 院 感 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 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 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020/3/5
2
为什么要院感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医院 感染控制水平是反映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评 价指标之一。
2020/3/5
15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涂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 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 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200C培养7天, 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0C温箱培养72h,记数菌 落数,同时检测致病菌
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
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 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 疗安全
2020/3/5
3
医院感染监测的组织系统
由下列机构和部门构成: 院长领导下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科 负责人:胥明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急诊科负责人:李艾秘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菌落数×50
[课件]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PPT
![[课件]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3805105a8102d276a22f87.png)
无菌器械监测
结果判断:灭菌器械为无菌 (嗜热脂肪杆菌培养不变色)
消毒剂卫生学监测
结果判断: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即胃镜、喉镜 结果判断: 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 cfu/件,不能检 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应为无菌。
紫外线灯管的监测
二、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 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 Ⅱ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 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
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房
二、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 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为合格。 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 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全院综合性监测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 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 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 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 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 药性监测等。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空气监测 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三、物体表面监测 四、灭菌物品的监测 五、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六、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 七、口腔器械卫生学监测 八、紫外线灯管的监测
空气卫生学监测
一、洁净手术室空气效果监测(层流手术 室Ⅰ类区域) 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 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
医院感染监测与操作ppt课件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
a、层流手术室采样布点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 高 度上。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细菌菌落数,以沉降法为标准:
①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0.2个/30min;周边区 是0.4个/30min ;
②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0.75个/30min;周边 区是1.5个/30min
三、医院感染的对象
医院感染可发生在与医院相关的人群中,如门诊和住院患 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探视者等均可发生。
四、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1、手的微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 一支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遍(一只手涂擦 面积约30 c㎡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 方厘米 (c㎡ ) 计算。
③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2个/30min;周边区 是4个/30min
④Ⅳ级准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菌落数是5个/30min;周边区是5 个/30min 。
b、 层流手术室空气监测细菌菌落数卫生标准(表)
手术室分类
Ⅰ级特别洁净手 术室
卫生标准(以沉降法为标准)
手术区
周边区
0.2个/30min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200ul采样液接种普通养琼脂培养,放35℃温 箱内24~48 h计数菌落。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 c㎡ )=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30X2
=0.42*平板上菌落数
( cfu:是菌落形成单位,将稀释后的一定量的菌液通过涂布的 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待培养后, 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菌落。)
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PPT培训课件

案例二:某医院手术室感染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感染事件,导致多名手 术患者伤口感染。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感染源为手术室内的细菌和病 毒,可能是由于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故障 和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所致。
应对措施
医院立即修复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手术室 清洁消毒,并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再培训,
确保操作规范。
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ppt培训课件
目 录
• 医院感染控制概述 •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流程 •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 • 医院感染控制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控制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并在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
经验教训
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室设备,加强手术室 空气质量监测,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 技能和意识。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事件
调查发现,感染源为透析机内部和管 路中的细菌和病毒,可能是由于设备 维护不当和操作不规范所致。
加强透析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 消毒和检测,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规 范意识和感染控制技能。
隔离防护制度
总结词
隔离防护是防止医院感染扩散的重要措施,通过将感染源和易感人群进行隔离,控制医 院感染的传播。
详细描述
隔离防护制度包括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观察隔离、对重点区 域和重点人群进行防护等措施。医院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 离和防护措施,并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同时,
影响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引发患 者和家属的不满和投诉, 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

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局部十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 洁净度三十万级设置个点
• 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
层流手术室沉降法空气监测采样布 点数
被测区域洁净度级别
(cfu/m3 ) (cfu/cm2)
医护人员 手 (cfu/cm2)
≤10
≤5
≤5
Ⅱ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 ≤200
≤5
≤5
儿室、早产儿室、普通
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
灭菌间、烧伤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
Ⅲ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 ≤500
≤10
≤10
室、注射室、换药室、
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
化验室、普通病房。
Ⅳ
结果计算
1.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沉降法计算公式
50000×N
空气细菌总数(cfu/m3)=
AT
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
若平板直径9cm,暴露时间5min,则计算式为:空气细菌总数(cfu/m3)=157N
2.浮游菌法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监测癿内涵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定期汇总幵经分析和解释所收集的资料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材料向有关人员或单位反馈或报送准确地确定医院感染的各种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叏控制措施对各种监测方法和手段要进行评价医院感染监测癿目癿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反映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収生率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医院感染监测简史医院感染监测源于世纨中叶产褥热収生原因的调查研究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美国在年代开始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在医院中开展空气和环境的细菌学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癿组织系统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网络监测内容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效果癿微生物学监测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癿微生物学监监测癿时机定期常规监测1次13个月针对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环境变劢时监测新环境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方法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监测前准备检验科癿准备营养琼脂培养皿一次性使用采样棉试子一次性无菌规格板无菌生理盐水压力蒸汽消毒锅生物培养箱等临床科室癿准备申请单癿填写无菌采样包棉试子剪刀镊子医务人员六步法洗手记录笔标签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局部十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 法
• 洁净度三十万级设置个点
• 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
层流手术室沉降法空气监测采样布 点数
被测区域洁净度级别
(cfu/m3 ) (cfu/cm2)
医护人员 手 (cfu/cm2)
≤10
≤5
≤5
Ⅱ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 ≤200
≤5
≤5
儿室、早产儿室、普通
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
灭菌间、烧伤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
Ⅲ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 ≤500
≤10
≤10
室、注射室、换药室、
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
化验室、普通病房。
Ⅳ
结果计算
1.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沉降法计算公式
50000×N
空气细菌总数(cfu/m3)=
AT
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
若平板直径9cm,暴露时间5min,则计算式为:空气细菌总数(cfu/m3)=157N
2.浮游菌法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监测癿内涵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定期汇总幵经分析和解释所收集的资料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材料向有关人员或单位反馈或报送准确地确定医院感染的各种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叏控制措施对各种监测方法和手段要进行评价医院感染监测癿目癿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反映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収生率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医院感染监测简史医院感染监测源于世纨中叶产褥热収生原因的调查研究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美国在年代开始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在医院中开展空气和环境的细菌学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癿组织系统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网络监测内容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效果癿微生物学监测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癿微生物学监监测癿时机定期常规监测1次13个月针对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环境变劢时监测新环境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方法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监测前准备检验科癿准备营养琼脂培养皿一次性使用采样棉试子一次性无菌规格板无菌生理盐水压力蒸汽消毒锅生物培养箱等临床科室癿准备申请单癿填写无菌采样包棉试子剪刀镊子医务人员六步法洗手记录笔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状况、肝肾功能等调整给 药剂量和时间,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③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伤口局部使用抗生素; ➢ ④预防性用药要有明确指征; ➢ ⑤合理的联合用药。
第23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监测和控制
授课内容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医院感染常见的微生物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经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监测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常为耐药菌株
三、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曲霉菌 ➢新生隐球菌 ➢毛霉菌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经
一、传染源 ➢外源性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 医院环境中无生命物体 ➢内源性传染源
二、传播途经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经注射传播
第四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监测
一、标本采集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的手 灭菌器械物品 使用过程中的化学消毒剂
二、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200~ 500
≤10
≤10
传染病科和病房
—
≤15
≤15
第五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
一、消毒灭菌 手的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 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环境消毒
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传染源隔离 ➢保护性隔离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
➢ ①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根据药敏结果、药物 的抗菌谱、药动学过程和不良反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范围
标准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空 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cfu/m3) (cfu/m2) (cfu/m2 )
层流洁净手术室 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200
≤5
≤5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 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 ③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伤口局部使用抗生素; ➢ ④预防性用药要有明确指征; ➢ ⑤合理的联合用药。
第23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监测和控制
授课内容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医院感染常见的微生物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经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监测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常为耐药菌株
三、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曲霉菌 ➢新生隐球菌 ➢毛霉菌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经
一、传染源 ➢外源性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 医院环境中无生命物体 ➢内源性传染源
二、传播途经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经注射传播
第四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监测
一、标本采集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的手 灭菌器械物品 使用过程中的化学消毒剂
二、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200~ 500
≤10
≤10
传染病科和病房
—
≤15
≤15
第五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
一、消毒灭菌 手的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 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环境消毒
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传染源隔离 ➢保护性隔离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
➢ ①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根据药敏结果、药物 的抗菌谱、药动学过程和不良反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范围
标准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空 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cfu/m3) (cfu/m2) (cfu/m2 )
层流洁净手术室 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200
≤5
≤5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 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