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浅谈徐渭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刘丽200907283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青藤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徐渭的《墨葡萄图》,“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诗句给这幅传世名画笼罩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画家徐渭身世坎坷,为人狂放不羁,其画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以其特有的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从这个角度来看,徐渭的《墨葡萄图》可以看做是中国文人画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

徐渭 传世书法

徐渭 传世书法

徐渭传世书法徐渭传世书法2014-01-22 果成画坊徐渭—书法史上的梵高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陶望龄《徐文长传》)可见对其书法的自许及钟情。

袁宏道云:“(徐)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诚然,作为一时才人、一时狂士的徐渭是绝不会为法所缚的,即使是学书道路的起点——临摹古人书法,徐渭也要有自我,不肯屈膝于古人。

其《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云:“非特字也,世间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才而合,忌真我面目哉?”并主张“取诸其意气而已”。

徐渭学书,曾浸淫于宋黄庭坚、米芾、苏轼诸家,并上追钟繇、索靖、“二王”,而以流传徐渭书迹来看,何曾有一笔似古人?而玩其笔意,又何尝有一笔不是古人?此正是徐渭善取古人“书神”,而始终不失自家本色,故有英气生趣而“精奇伟杰”(陶望龄《歇庵集》)。

徐渭论书,还特讲“天成”,即人的内在素质。

尝云“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而“天成者非成于天也”,是“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徐文长佚草》卷二)。

徐渭才学,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著述丰而杂,有《徐文长佚草》十卷,《徐文长全集》三十卷、《徐文长三集》二十五卷、《徐文长佚稿》二十四卷等诗文著述。

戏曲方面有《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旧编南九宫月录》及《十三凋南曲音节谱》各一卷、《嘲妓》、《黄莺儿》等散曲;注释评校类有《李长吉诗注》、《庄子内篇注》、《分释古注参同契》、《黄帝素问注》、《楞严经解》、《淮海集》四十卷等;纂辑杂录者有《笔玄要旨》、《玄抄类摘》、《通俗云笺》、《茶经》、《酒史》等等。

其画,笔墨纵恣,气势磅礴,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大写意的新途径。

如此多端而博渊的才学,与其书法融会贯通,聚于笔底,正是“天成”之功。

传世书法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苏州博物馆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

独树一帜!明朝徐渭的水墨荷花,把笔墨运用到了极致

独树一帜!明朝徐渭的水墨荷花,把笔墨运用到了极致

独树一帜!明朝徐渭的水墨荷花,把笔墨运用到了极致明徐渭墨荷图徐渭,号青藤,是一个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人。

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

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

徐渭清荷徐渭笔下的花鸟作品豪放泼辣,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

他那种热烈、豪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画风格,与梁楷的冷逸、陈淳的潇洒、八大的恬淡萧索比较起来,更能激人心灵,壮人胸怀”。

徐渭《黄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绘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

图中的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

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

画上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

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徐渭荷花这幅墨荷,笔墨很好。

诗中自题:“茨菰叶碧蓼花白,菱子稍黄莲子青。

最是秋深此时节,西施照影立娉婷。

”书画相辉映。

徐渭《五月莲花图明》《五月莲花图》是徐渭37岁时的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水墨淋漓,运笔生风,给人以骤雨飘风之感,体现了他的典型画风。

画面左上方有徐渭自题诗:“五月莲花塞浦头,长竿尺柄挥中流。

纵令遮得西施面,遮得歌声渡叶否。

”诗句以荷寓世,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世事不公的不忿之情。

以诗观画,荷叶以浓墨点厾、散锋扫出,几不类物象,似乎作者对它无丝毫的好感,故破笔一挥而已。

荷花则以淡墨中锋,狂草笔法飞快勾出,无心求工。

荷柄与水草也以长锋写出,任其浓淡干湿、中锋侧锋亦不计较。

最后,作者似乎还未发尽心中的激情,以重笔在画面下角点了七八个大小不同的墨点,暗示了水中的浮叶。

其实,画中的荷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空有芬芳满腹,却生活在肮脏动荡的环境之中。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徐渭二十四幅经典书画赏析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徐渭二十四幅经典书画赏析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徐渭二十四幅经典书画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明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1368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辽东,实现统一(1368年~1644年)。

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为稳固统治,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加紧了思想控制。

致使明代文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冲突对立状态,是我国思想史上斗争颇为酷烈的一个时期。

明代行草书的社会需求与前此其他时代已经有了不同。

明代建筑趋于高大,同时商人阶层日渐庞大,附庸风雅的愿望颇高,这使得对挂轴一类作品的需求渐多,书法作品渐渐由案头走上墙头,书法家们籍此作出了许多探索,使传统行草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刻帖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习书之风。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

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书画为生。

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化”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渐兴起。

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的书法家。

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

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浅谈徐渭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着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着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

明—徐渭—书画作品欣赏(03)

明—徐渭—书画作品欣赏(03)

明—徐渭—书画作品欣赏(03)明徐渭《黄甲图》此图用笔峭劲挺拔,以奔放而精炼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息。

蟹的造型,虽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

覆在上面的荷叶,笔阔气贯、偃仰有致,点画之外更寓无尽秋意。

是徐渭的一幅杰作。

徐渭山涧荡舟图立轴名称:徐渭山涧荡舟图立轴材质、形制:立轴水墨纸本尺寸:27×34cm创作年代:介绍:题识:扁舟无去住,戏荡一溪云。

徐渭。

钤印:天池道人、渔山鉴藏印:漫堂心赏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

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

他反对绘画上因袭前人的“鸟学人言”的做法,主张“新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

他的画具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而直指胸臆的特色。

徐渭羲之笼鹅图立轴名称:徐渭羲之笼鹅图立轴材质、形制:立轴水墨纸本尺寸:90.5×38cm徐渭墨荷立轴水墨纸本101×51cm款识:青藤道人画于湖天小屋。

钤印:[天池山人] [湘管斋]徐渭墨竹牡丹立轴水墨纸本106×32.5cm徐渭(款)水仙立轴介绍:题识:百品娇容俗却春,一清可以拟丰神。

银钿缟袂田家妇,绝粒休粮女道人。

田水水。

钤印:水田月、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湘管斋藏印:衡山杨氏、曼石私印、孔彰、清梦轩鉴赏说明:附入境单。

带盒。

作者介绍: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田水月、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漱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又号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所居在绍兴城内,有一枝堂、柿叶堂、青藤书屋等。

工书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

画人物极其生动。

市场行情:2010/6/21 16:40:00>中国嘉德估价: RMB 20,000-30,000成交价: RMB:145600.0000此文只做交流学习之用,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徐渭行书五言诗立轴名称:徐渭行书五言诗立轴材质、形制:尺寸:135×60.5cm创作年代:介绍:释文: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

少儿书法:一唱三叹—扭转书法前进方向的徐渭

少儿书法:一唱三叹—扭转书法前进方向的徐渭

少儿书法:一唱三叹—扭转书法前进方向的徐渭少儿书法:一唱三叹—扭转书法前进方向的徐渭八音朗畅一唱三叹—扭转书法前进方向的徐渭徐渭(1521一1593年)的书法,与沉闷刻板的明代前期书风作对比,显得格外醒目和刺眼。

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徐渭,就会发现他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杰出贡献,像晴天一个霹雳,使得中国书坛画苑在沉睡中梦醒,并在全新的起点上开辟了全新的未来。

但是,当徐渭在他那风雨飘摇的“几间东倒西歪屋”中死去20年之后,他的才华和价值才被“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发现,并在他的《徐文长传》中高度评价道:“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徐文长没有一点行径不奇异于世,没有一项事业不奇妙于世,这就是徐青藤其人。

我也是徐青藤的崇拜者,尤其是崇拜文长公的绘画。

而对其书法,我在未见到日本二玄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复制品之前,总以为文长的自评大有欺世之嫌。

我出于对文长公的崇敬,每次读他书法作品的时候,都力争去接近他的自评,但每一次努力的结果几乎都是觉得文长欺人,世人对其书法的称颂有些言过其实。

我每次欣赏其书法,总觉得既无章法,又无虚实,满纸的点线犹如一团乱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青藤的评价则是:画一,诗二,文三,书四。

理由如下:青藤的绘画,虽然他中年以后才开始画画,既不是“科班”出身,又无名师高人指点.似乎也没有艺术世家的背景只凭借着天分和才情而信手挥洒。

他出身寒微,又无重大社会背景和政治靠山作依托。

他性情的狂怪、意识的反常、对规则的悖理和用笔的老辣甚至于野性,致使其绘画在他生前不被重视,甚至被同行所低毁。

但是,当这位饱受命运残酷捉弄的天才艺术家,在百思不得其解的迷惘中自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生命之后,他才为自己赢得了千秋万岁的不朽名声,在绘画留下了一座辉煌的丰碑,被世人奉为中国十大画家之一。

徐渭之前的写意水墨画是规矩而含蓄的,用笔是内敛的。

徐渭作为里程碑式的画家,打破常规,我行我素,再加上狂怪、反常、悖理和野性,就以他为首构建了中国绘画由其后的八大、原济、扬州八怪、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组成的一个最富于生命激情的艺术系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渭书法作品欣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明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墨轴》(文/唐建初)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山阴(今绍兴)人。

年二十为邑诸生,屡应乡试不中,曾客浙闽总督胡宗宪幕,以草《献白鹿表》负盛名,于抗倭军事多所策划,知兵事,好奇计。

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下狱死,徐渭被祸发狂,自戕不死,遂杀其继室,系狱七年,同里张元忭力救得免。

晚年潦倒困顿,以诗文书画糊口。

徐渭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愤世疾俗,诗文绝出侪辈,谓其得李贺之奇、苏轼之辨,不落窠臼;所作戏曲、杂剧,颇有超出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擅绘事,特长花卉,用笔放纵恣肆,水墨淋漓酣畅,自创新意,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于后世写意花卉影响甚著。

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书擅行草,出自米芾、黄庭坚,笔势圆浑沉着,纵横奔放,不拘法度,为晚明书坛之大草代表。

明袁宏道《中郎集》中评其书云:“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著述既多又杂,有诗文《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于三教及方技书亦多有笺注。

苏州博物馆庋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

此轴书法以法度而言,可讥为“野狐禅”之类,而以“书如其人”、“书为心声”,书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体来看,此轴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与此轴成对的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亦同藏苏州博物馆,当两轴同时悬张于壁间时,只见满纸云烟,遍壁惊涛,令观者血脉贲张,不禁情绪激越、思绪狂奔,无不有观止之叹。

《应制咏墨》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曰:“侯拜松滋,守兼楮郡,绛入品秩多般。

龙剂犀胶,收来共伴灯烟因。

炼修依法,印证随人,才成老氏之玄。

是何年,逃却杨家,归向儒边。

红丝玉版霜毫畔,苦分分寸寸,着意磨研。

呵来滴水,幻成紫雾蛟蟠。

有时化作苍蝇大,便改妆道士衣冠。

向吾皇,山呼万岁,寿永同天。

” 奇思伟构,入情见性。

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明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剑轴》(文/杨文涛)墨池余香胜,扫长笺,狂花扑水,破云堆岭。

云尽花空无一物,荡荡银河泻影。

又略点,箕张鬼井。

未敢披图容易玩,拨烟霞,直上嵩华顶。

与帝座,呼相近。

半生未挂朝衫领。

恨秋风,青衿剥去,秃头光颈。

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

并无复,自家门径。

拔取金刀眉目割,破头颅,血迸苔花冷。

亦不是,人间病。

——《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郑板桥全集》)徐渭潦倒—生,虽有奇才,而屡试不第;于胡宗宪幕下虽屡献奇谋,颇受礼遇,却终又因胡倒台自杀而罹祸发狂,以至自戕、杀妻、系狱。

其晚年《题墨葡萄图》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可谓其晚境凄凉的写照。

人生的不幸固是痛楚而悲怆,但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徐渭在艺术方面的卓绝表现及杰山成就。

艺术作为徐渭情感宣泄及升华的载体,其不羁的性格、狂狷的才情及散漫而无所顾忌的人生道路,给了徐渭的最大的自由空间,故其诗、文、书、画皆匠心独运,直抒胸臆、追求性灵、表现真情。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陶望龄《徐文长传》)可见对其书法的自许及钟情。

袁宏道云:“(徐)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诚然,作为一时才人、一时狂士的徐渭是绝不会为法所缚的,即使是学书道路的起点——临摹古人书法,徐渭也要有自我,不肯屈膝于古人。

其《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云:“非特字也,世间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才而合,忌真我面目哉?”并主张“取诸其意气而已”。

徐渭学书,曾浸淫于宋黄庭坚、米芾、苏轼诸家,并上追钟繇、索靖、“二王”,而以流传徐渭书迹来看,何曾有一笔似古人?而玩其笔意,又何尝有一笔不是古人?此正是徐渭善取古人“书神”,而始终不失自家本色,故有英气生趣而“精奇伟杰”(陶望龄《歇庵集》)。

徐渭论书,还特讲“天成”,即人的内在素质。

尝云“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而“天成者非成于天也”,是“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徐文长佚草》卷二)。

徐渭才学,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著述丰而杂,有《徐文长佚草》十卷,《徐文长全集》三十卷、《徐文长三集》二十五卷、《徐文长佚稿》二十四卷等诗文著述。

戏曲方面有《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旧编南九宫月录》及《十三凋南曲音节谱》各一卷、《嘲妓》、《黄莺儿》等散曲;注释评校类有《李长吉诗注》、《庄子内篇注》、《分释古注参同契》、《黄帝素问注》、《楞严经解》、《淮海集》四十卷等;纂辑杂录者有《笔玄要旨》、《玄抄类摘》、《通俗云笺》、《茶经》、《酒史》等等。

其画,笔墨纵恣,气势磅礴,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大写意的新途径。

如此多端而博渊的才学,与其书法融会贯通,聚于笔底,正是“天成”之功。

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丈八巨制,气势恢宏,以草书笔意写行书,点画纷披,率意驰骋,形章如卷,满纸云烟,摄人心魄,为其晚年书法代表作。

此轴今藏苏州博物馆,同时尚有《行草应制咏墨轴》与此轴相俦,成对巨制,洵为伟观。

据记载,徐渭当另有《咏纸》、《咏笔》、《咏砚》等轴,皆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惜今已佚。

《咏剑》词曰:“欧治良工,风胡巧手,铸成射斗光芒。

挂向床头,蛟鳞—片生凉。

枕边凛雪,匣内飞霜,英雄此际肝肠。

问猿公,家山何处,在越溪傍。

见说,胡尘前几岁,秋高月黑,时犯边疆。

近日称藩,一时解甲披韁。

即令寸铁堪消也,又何劳,三尺提将。

古人云,安处须防,但记取,戎兵暇日,不用何妨。

”亦是精伟奇杰,颇见才识。

徐渭《行书七言联》徐渭行书《白燕诗轴》纸本,纵264.1、横73.5厘米浙江天一阁博物馆藏释文:一时伴侣自应非,海路空长遇亦稀。

汉将玉门投老入,赵妃雪夜待人归。

孤回夏日摇寒色,渐下秋空见羽衣。

已识朱门无可托,玉楼天上任高飞。

白燕三。

大环。

行书白燕诗七律一首,原有四轴,此为第三轴,题曰“白燕三”,用羊毫书写,精力充足,结构平衡,字字行行有磊落之气,笔法如走龙蛇,融会贯通。

明末张岱赞称:“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款署“大环”,钤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文二方印。

徐渭《行书立轴》纸本166×68cm钤印:海笠、天池漱仙、文长题识:病起,过守经、成颛,同酌,赋得夜雨剪春韭。

徐渭。

贺天健(1900-1977)书签:徐文长行楷精品。

风白先生法政。

丁酉夏,贺天健署。

钤印:天健释文: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任意长。

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

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

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徐渭《草书七律诗轴》纸本,行草书,纵209.8厘米,横6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春园细雨暮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

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

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

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醉间经海棠树下,时夜禁欲尽。

天池山人渭徐渭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纸本189.5×60.3cm 上海博物馆藏。

钤印: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漱仙(白文)释文:幕府秋风入(日)夜清,淡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含(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高> 徐渭徐渭《花卉人物图卷题诗》纵19厘米横2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徐渭《草书岑参诗轴》纸本,353cm×104cm 西泠印社藏。

释文: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徐渭徐渭《墓表赋》纸本163.7×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草书诗轴》纸本,行草书,纵123.4厘米,横5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一篙春水半溪烟,抱月怀中枕斗眠。

说与旁人浑不识,英雄回首即神仙。

徐渭《草书诗轴》纸本,中国美术馆藏。

释文:幻有知花,践无尽波,一刹那间。

坐见波罗。

天池渭《草书千字文卷》局部纸本,高31.2厘米,横495厘米荣宝斋藏。

徐渭《女芙馆十咏》卷纸本,纵30.8厘米,横22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女芙馆十咏》卷(局部)纸本,纵30.8厘米,横22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女芙馆十咏》卷(局部)纸本,纵30.8厘米,横22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徐渭《女芙馆十咏》卷(局部)纸本,纵30.8厘米,横22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