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

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方法和地理意识四个方面。
培养
这些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
地理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概念等内容。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掌握地理现象和规律。
可以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地理景点,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地理知识。
还可以
通过地理实验、地图绘制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思维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地理思维主要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
理系统思维和地理问题思维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地理案例分析、地理论证、地理问题
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
的因果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思维能力。
地理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地理方法主要包括地图分析、统计分
析和实地调查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实验、模拟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地理方法能力。
让学生运用地图分析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调查能力。
地理意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地理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可持续
发展意识和国际意识等。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问题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
高他们的国际意识。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地理学习和地理知识的基本素养能力,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
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1.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应该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环境的特点、地理现象的形成和演变等。
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解释能力。
2.地理方法地理方法是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田野调查等。
通过学习地理方法,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地理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术水平。
3.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进行地理思考和地理分析的能力,包括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问题的解决、地理论证的推理等。
通过培养地理思维,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地理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形成自己的地理观点和地理见解。
地理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判断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4.地理情感地理情感是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包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文化遗产的认可等。
通过培养地理情感,学生应该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球观和环境观,培养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地理情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1.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的有机结合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的有机结合,既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知识的方法。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 地理是一门涉及人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初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并解决地理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教学方式。
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实地考察等,生动有趣地展示地理知识和实践应用。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实验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现象,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是指学生基于地理知识和学科特点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地理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他们将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地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索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解释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地理实验和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和实验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将更好地了解地理学科的真实内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发问和主动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教师还应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并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

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地理思维和方法,形成地理情感和价值观念,形成地理判断和决策能力,最终实现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提高。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地理学科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球的形状与运动、自然环境与资源、人文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技术与方法等内容。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知识中获取信息,认识地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讲授课、实验课、实地考察、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会地理现象,理解地理原理。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景观,了解地理环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受和认识。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1. 引言1.1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地理知识体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态度。
地理知识体系是指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形成演变、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等内容。
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地理思维方式,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素养则是指学生应具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能力。
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应掌握地图阅读和制图、地理实地调查和统计等地理学科相关技能。
地理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应具备对地球环境、人文景观和地理现象的感情和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策略。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质。
2. 正文2.1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这不仅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科学原理,还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数据处理等现代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也包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主要包括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等方面。
地理核心素养还需包括地理生态伦理素养的培养。
这主要包括对地球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对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发展意识、对地球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与实践等方面。
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实践和地理生态伦理等多个方面,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
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地理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
以
下是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发展地理思维
发展地理思维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
学生应该学会例如:何为地理学科,地理学科的分类,认识空间、时间、尺度、景观、
系统等概念,发现和研究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表述等。
2.培养地图技能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需要掌握地图技能。
他们应该学会如何读懂
地图,如何使用经纬度及比例尺,如何制作地图并进行简单的地图分
析等。
3.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变化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观察和分析区域性的空间结构以及其变化。
他
们应该学会使用地图及其他工具来分析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了解地域特点和类型,掌握区域内部及其与外部地域联系的特点等。
4.认识地球与环境
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质历史、地球的圈层、气候与气象、水文和环境问题等。
他们应该学会如何研究和理解环境和自然要素对
地理形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如何采取环保行动并关注环境保护
等重要性。
5.关注地理实践
学生应该了解地理实践的重要性。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并掌握调查、采样、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等基本技能。
他们应该
在实践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地理知识更加具体、实际、实用。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地理是一门以地域空间为基础,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地域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阅读、地理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域空间的特征和结构,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 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地理研究需要大量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学生需要具备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文献、利用互联网获取地理信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地理学科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地理问题,学生需要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问题、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4. 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实际操作和实地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1.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设计情境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地理实例分析和案例研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5. 师生互动式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素质的人才。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高等教育中形成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核心思维能力
和多领域的知识素养,以及识别和分析世界及其复杂过程、包括地理过程、现象和系统的能力。
这种素养包含三项核心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对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能够从
许多角度理解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者能够理解当前的地理信息表达方式及其可能的瓶颈,并且能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来再次表达地理信息。
表达能力是指学习者掌握地理信息表达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和空间数据分析,以及其他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图表和动画的能力,并且能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以最简洁、有效并且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地理信息。
实践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地理现象,结合实践经验分析问题,给出有效的
解决方案。
学习者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评估、解决问题和理顺其内部逻辑思维,并能够利用此类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
因此,高校和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其能够通过地理信
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更好地解决地理随时代变化下的实际问题。
因此,它应该以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时的信息更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练习为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
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
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
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
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
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
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
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
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
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
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
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
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
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
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
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
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
--
4.人地观念
地理科学的研究主线即为人地关系,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
展及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
意识与行为以及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
列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和粮食危机等,地
理学习的核心即为协调人地关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做的便是让现代公
民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所以人地观念必然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
二、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大致划分为以上四个大的方面,明晰了“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去。落实这一
课程教育改革思想需要具体的培养策略,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的
主力军就是教师,因此地理核心素養培养的要特别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
学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想更有效的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三个大的阶段来进行。
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
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
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因此在课前的
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
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
心素养。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在设计教
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让学生观察和
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这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
2.课中培养方式和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多个方面,教材
中的各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方向,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养
的四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
方式方法,例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的
--
--
地图技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
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
决地理问题等。另外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运用学
科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性,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
养和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要
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
能或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记忆,要更加关注学
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其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如在设计对地理必
修一“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这一章内容的评价量表时,不能单纯地设计“请绘制
出热力环流模式图”而应该设计成“请根据热力环流模式图,绘制出白天和夜晚的
海陆间的热力环路模式图”,这样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测量到了学生的综合思
维及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其内隐性,在评价时具有一定
难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和开发出信效度高的测量工
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测量工具,对教学活动中地理核心
素养进行测量才能精确的把握住培养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相应的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