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等级认定[1]
国家认定贫困生标准

国家认定贫困生标准
国家认定贫困生的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难以承担全部学业所需费用,或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学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家认定贫困生的标准:
1、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是认定贫困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会考虑家庭年收入、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家庭是否有重病患者、灾害等因素,以及是否属于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等特殊家庭。
2、学业成绩:学业成绩也是认定贫困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一些地方会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学业竞赛获奖情况等。
3、家庭特殊情况:有些地方会考虑家庭中是否有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这些情况会导致家庭经济更加困难。
4、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贫困生的认定,比如学生的生活费用支出、是否有兄弟姐妹同时上学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认定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这些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贫困生的认定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审核,包括学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等环节。
如果有需要,可以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咨询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贫困生评定等级

贫困生评定等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资源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贫困生问题依然存在,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评定贫困生的等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贫困生的定义和背景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正常教育费用的学生。
他们的家庭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这些学生通常缺乏必要的学习用品、衣物和生活费用,他们的学习环境也相对恶劣。
贫困生的背景通常与家庭经济条件有关。
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农民工、下岗工人或失业人员,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
此外,一些贫困生还可能面临家庭暴力、离异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贫困生评定等级的意义和目的贫困生评定等级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确地了解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和困难程度,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措施。
通过评定等级,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品质。
评定等级的意义在于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
通过将贫困生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序分配,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同时,评定等级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政府更好地了解贫困生问题的规模和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三、贫困生评定等级的标准和方法贫困生评定等级的标准和方法需要严谨科学,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一般来说,贫困生评定等级的标准包括家庭收入、生活条件和家庭成员等方面。
家庭收入是评定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定时可以考虑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负债情况等因素,以综合反映家庭的经济状况。
此外,评定时还可以考虑家庭的资产情况,如房产、车辆等。
生活条件是评定等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评定时可以考虑学生的住房条件、饮食情况、交通条件等因素,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环境条件。
家庭成员是评定等级的补充指标。
评定时可以考虑家庭成员的数量、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以了解家庭的整体情况和负担程度。
贫困生认定标准

一档:特别困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特别困难的参考条件:
①家住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农村(乡镇),父母双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②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
③父母双下岗(享受低保)未再就业,且父母双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④认定小组达成共识的其他特困标准。
二档:困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困难的参考条件:
①家住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农村(乡镇),父母一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②父母双下岗(享受低保)未再就业,且父母一方长期患重病需长期自费治疗或重度残疾,造成劳动力弱或丧失劳动力;
③无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
④认定小组达成共识的其他困难标准。
三档:一般困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一般困难的参考条件:
①部队服役立功受奖且家庭经济困难;
②因自然灾害、家庭变故、个人患重病等发生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认定小组达成共识的其他一般困难标准。
4、取消认定及资助。
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认定并不予资助:
①抽烟、酗酒、经常上网游戏经教育不改;
②在校外租房或经常出入经营性网吧;
③经常在校外餐厅餐馆大吃大喝;
④在签订缓交等方面有失信纪录;
⑤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记录;
⑥购买电脑、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高消费行为或不当消费行为。
贫困生认定标准三个档次

贫困生认定标准三个档次贫困生认定标准有哪三个档次1、贫困生认定标准:(1)特殊困难:指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无劳动能力、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等的特殊情况,完全无正常学习、生活****的学生;(2)困难:指家居农村贫困地区,家庭主要成员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经济负担过重劳动力低下,经济****少;(3)一般困难:它是指家庭主要成员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少量经济****。
但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仍然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
2、法律依据:《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
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中央高校国家助学金分档及具体标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国家助学金分档及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申请贫困生需要什么条件申请贫困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首先要界定贫困生本人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证明,还需要经过审核,由公正的方式才能选出贫困生。
大学贫困生的标准是什么大学贫困生的标准如下:1、地方政府确定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别救助供养学生,孤儿、残疾学生,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
2、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者。
3、单亲家庭,城镇家庭父母双方失业或一方失业、无固定****者。
4、有其他特殊困难,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费用的家庭。
特困生和贫困生标准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贫困生认定标准

贫困生认定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贫困生认定标准
1、参照我市各区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160%定为“一般困难学生”;达到80%-120%的定为“困难学生”,低于80%的定为“特殊困难学生”。
2、特殊情况认定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一般困难学生:A) 学生基本生活费用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学校学生日常平均消费水平;B) 父母务农,有两名子女同时在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的(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C) 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困难学生: A) 父母务农或父母一方暂时失业,家庭成员中有残疾或疾病且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B) 因遭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家庭财产损失较重的;C) 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D) 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特别困难学生: A) 直系亲属中有长期患重病,无医疗保险,且医疗费用数额巨大,造成严重家庭经济负担的;B) 烈士、优抚家庭子女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民政部门指定的救助对象;C) 农村五保户或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低保证书或市、县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证明的城镇家庭子女;D) 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
一级贫困生的评判标准

一级贫困生评判标准
一级贫困生评判标准
一、家庭经济状况
1.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财产要求。
3.家庭债务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最高债务要求。
二、家庭人口和收入
1.家庭人口数量较多,家庭人均收入较低。
2.家庭成员中有残疾、疾病等特殊情况,导致家庭收入明显偏低。
3.家庭成员中有在读大学生或研究生,且其教育费用较高。
三、特殊情况
1.家庭成员中有在军队服役或因公致残的人员,其家庭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
政策执行。
2.家庭成员中有在境外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其家庭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
执行。
3.家庭成员中有因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等)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的人员,其家庭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四、地域因素
1.农村贫困生评判标准可适当放宽,因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城市低保户和低收入户的评判标准可适当放宽,因为城市中这类人群的生
活成本相对较高。
3.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生评判标准可适当放宽,因为不同地区
生活成本存在差异。
五、学习成绩
1.学习成绩优秀,无不及格科目。
2.学习成绩良好,但有1-2门不及格科目。
3.学习成绩一般,但有3-4门不及格科目。
4.学习成绩较差,有5门以上不及格科目。
六、其他因素
1.孤儿、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条件的学生可优先考虑。
2.家庭成员中有长期患病或残疾的,可适当放宽评判标准。
贫困生等级认定

贫困生等级认定
贫困生等级认定是一项客观、科学、有效的重要措施,它能够帮助学校全面、实时地
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贫困生的困难,让贫困生如常入学、如常学习,最大限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实现困难学生共同发展
的目标。
贫困生等级认定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一类特困贫困生,即爱心捐赠贫困生;二是二类
特津贫困生,即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收入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是三类贫困生,即基本
有一定劳动能力而经济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生;四是四类一般困难生,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但有相对较大困难的学生。
评定学生的级别应以综合因素为主,决定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及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提出学生的教育资助政策,制定贫困生救助及资助对象范围,减
轻学生及家庭负担。
根据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不同,贫困生等级认定有多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家庭成员人数、家庭收入、家庭住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参加体育课、文化发展等)等。
另外,家庭还应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家庭中有病人或老人等,需要考虑家庭花费,
以便给予贫困生更大的资助。
认定的结论不仅受到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和学习能力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社区、政审和
当地政府等机构的影响。
此外,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贫困生家庭调查,考虑到
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对学生的等级细分进行评定。
贫困生等级认定可以有效促进贫困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扩大他们受教育
的机会。
通过这个过程,学校和家庭能够更好地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学习和生活上的资源,
为他们更好地发展创造更多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和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和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和标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三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二星)和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一星)。
1、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三星):学生本人月平均可获得的全部生活费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元及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150元),同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1)孤儿、单亲,且其亲属无资助能力的;(2)父母年事已高、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3)家庭所在地区属于贫困山区且当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者来自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本人家庭无经济收入或收入微薄,不足以支付学杂费用及生活费的;(4)属于生源所在地低保家庭、烈士家庭、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和列入农村五保户家庭的子女;(5)持有学生生源地县级民政部门所发放的《特困家庭证明》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的学生;(6)出现其它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的。
2、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二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200元,同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1)父母双方或一方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单亲家庭,只有父母中一方为本人提供经济来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3)多子女上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4)双下岗(指父母均下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5)纯农户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指农村除农业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家庭);(6)出现其它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
3、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一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30元以下,本人在校期间月平均生活费低于300元的,而且未达到特别困难学生和比较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校生活基本费用的,可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4、前述中“特殊情况或突发性事件”一般指以下几种情况之一:(1)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2)父母离异导致家庭收入明显下降的;(3)家庭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的;(4)家庭因突发性变故造成人身及财产重大损失的;(5)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论文题目:贫困生等级认定问题2011 年 5 月 2 日贫困生等级认定问题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高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贫困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解决就学问题已成为社会性问题。
采取合理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准确的认定是更好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关键,而当前的贫困生认定以定性为主,无具体统一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
本文通过结合模糊数学思想和层次分析思想,综合评价贫困因素,实现了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认定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针对问题一,本文首先应用模糊数学统计法的思想,建立一套贫困生认定的评判标准,统一量化申请者的相关信息,即建立模糊矩阵,从而降低主观定性判断的影响,使评定结果趋于合理公平。
再者,考虑到各种评定因素对造成不同等级贫困的影响不同,应用层次分析法将各评定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建立模糊集,使评定结果更加科学。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贫困生等级认定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应用于贫困生认定中,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针对问题二,首先对申请者的信息进行量化,即根据所建的评判标准为每个影响因素赋予分值,将每一位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数值化,得到体现各年级申请者的贫困情况的模糊矩阵。
将该矩阵代入贫困生等级认定模型的表达式中,得到判定贫困生等级标准值Z。
将Z进行大小排序,再依据题目要求从各年级选出25%的名额,将选出的这些名额按题中A、B、C等级的比例要求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由此便得到各年级申请者贫困等级认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关键词:贫困生助学金等级认定模糊统计法层次分析法§1 问题的重述一、背景知识1、国家助学资助的政策背景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大中专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国家助学资助标准从原来生均2000提高到3000。
我省约17万名高校贫困学子将受益。
2、贫困生认定工作概述根据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东华理工发【2008】27号),每年9月下旬,贫困生认定工作在全校启动。
该项工作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由各学院的认定工作领导(工作)小组进行认定。
国家助学金分三个档次,各学院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级发放。
3、贫困生等级认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纵观众多贫困生认定的研究文献和高校的实际操作,大多数对贫困生评定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对贫困生认定还局限在传统的、凭经验、主观式的定性判断上,无具体的量化标准,导致高校贫困生评定工作含混不清,指导性、实践性不强,可比性和可行性不高,由此导致了助学金分配不公平。
二、具体数据1、各等级贫困生所占比例数据A等(一般贫困,约占贫困生的30%);B等(比较贫困,约占贫困生的50%);C等(特别贫困,约占贫困生的20%)。
认定比例控制在全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25%以内。
2、各年级总人数表1 各年级的总人数汇总表3、所给各年级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表(见附件1)三、要解决的问题1、问题一:参考学生手册相关细则,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给出一种定量的,且易于实施的贫困生等级评定方法,使得评定结果相对公平。
2、问题二:根据附件1所给各年级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表,对申请者进行贫困等级认定。
§2问题的具体分析一、相关资料的介绍1、贫困生的定义教育部文件对贫困大学生的解释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很困难,或无力支付的学生。
也有学者在进行界定时,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所谓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目前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另外,在进行划分时,一般将贫困生分为特困生、贫困生和一般贫困生,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相应的资助和管理。
2、东华理工大学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见附录一)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1、问题一的分析:问题要求参考学生手册相关细则,给出一种定量的,且易于实施的贫困生等级评定方法,使得评定结果相对公平。
经分析,本文通过求解以下两个问题来得出评定方法:⑴求解影响因素权重对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
它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广泛,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
故首先用层次分析求解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对申请者的贫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为评定结果更加合理做铺垫。
⑵定性化的指标定量化贫困生认定涉及到很多定性化的指标,通过模糊数学的原理将这些定性化的指标定量化后再结合权重加以衡量,具体实现方法是先建立评判标准,即根据学生守则相关条例确定各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所占的分值,得到影响因素的评判标准(见附录)。
从而能够比较科学合理的评定学生的贫困度,准确的界定出学生的贫困等级,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资助。
2、问题二的分析:问题要求根据附件1所给各年级申请者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表,对其进行贫困等级认定。
问题2是对问题1所得模型的应用,并可同时检验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⑴各年级分配名额的确定根据附件1及题目中的具体数据,假设有足够的钱资助每个年级25%的学生,得到各年级总贫困名额:⑵贫困生等级确定要确定附件1中所给的申请者贫困等级,首先应依据评判标准对附件1中贫困生申请者的信息进行量化,得到各年级申请者贫困因素的分值(附件1),再结合权重大小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出每位申请者的得分情况,进行分值排序。
又由于A、B、C等级的贫困生分别约占贫困生的30%、50%、20%,结合该比例数据、各年级总贫困生名额以及分值排序情况便可确定各年级的贫困生的贫困等级。
§3模型假设1、假设申请者的信息真实可靠;2、假设学校认定标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3、假设申请者的信息,每年学校都会及时更新;4、假设学校所在地生活消费水平短时间基本保持不变;5、假设有足够的钱资助占每个年级学生总数25%的学生;6、假设只对申请者所填写的信息进行分析,忽略其他未填写的影响因素。
§4定义与符号说明§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一、准备工作1、评判标准的设置依据学生守册中的贫困生等级评定标准,将其中定性化贫困因素赋予分值,本文认为影响贫困等级认定的因素为:月生活费、双亲因素、健康状况、地域因素、家庭经济收入、双亲工作情况和家庭遭遇突发变故。
得到如下量化的评判标准:二、问题1的高校贫困生等级认定模型1、模型1一般数学表达式:Z U n W()*T该表达式的意义:Z表示判定贫困生等级标准值;W为层次分析求解的影响因素权重;U(n)表示编号为n的申报者填写的信息集。
根据评判标准可知,影响评判的因素有七大类即为A、B、C、D、E、F、G。
由此建立影响贫困学生等级评判的模糊集。
设Ai、Bi、Ci、Di、Ei、Fi、Gi分别表示该生所具有的贫困生认定的基本信息。
所以编号为n的申报者填写的信息可以转化为由统一认定标准分值表示的模糊矩阵:U(n)=[Ai Bi Ci Di Ei Fi Gi] i=1、2、3、4、5由层次分析求解影响因素的权重可得:W =[0.1682, 0.0669, 0.0456, 0.0456, 0.0655, 0.2864, 0.3217]故可求解出Z 。
2、模型的建立过程根据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东华理工发【2008】27号)相关准则,对于贫困生等级认定问题可以得到以下层次结构图:依据层次结构图,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
定义:第一层次权重集为A =(1b ,2b ,3b ,4b ,5b ,6b ,7b ) 第二层次权重集为B 1=(11C ,12C ,13C ) B 2=(21C ,22C ,23C ),B 3=(31C ,32C ,33C ) B 4=(41C ,42C ,43C ),B 5=(51C ,52C ,53C )B 6=(61C ,62C ,63C ),B 7=(71C ,72C ,73C )由上层次结构图可知贫困生的判定是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决策问题,且这些因素不易定量地测量,如果单凭经验主观判定,多因素判断是往往是不全面且不准确的。
故将各因素两两相互对比,当比较两个可能具有不同性质的因素对于一个上层因素的影响时,人们心中通常有5种明显等级来对成对的数据进行比较,即采取Saaty 的1-9标度的相对尺度进行对比:表3 A.L.Saaty 的1-9标度表:标度 含义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两两比较的矩阵值,如下表:表5方案层C对准则层B中各因素要求的比值表(1)层次分析求解影响因素权重①特征向量w的求解根据以上所得的对比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根m 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
方程如下:max Pw w λ=,{,1,2,3,4,5,6,7}P A B B B B B B B ⊆再对所求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后即为各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即准则层B 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分配。
运用matlab 程序(见附录二)求解可得层次总排学金之后,其次才是认定B 等助学金,最后再考虑A 等助学金的认定。
②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以上得到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检验步骤如下:(i)计算一致性指标CI1max --=n nCI λ(ii)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对应n =1,…,9,Saaty 给出了RI 的值RICICR =当CR <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运用matlab 程序(见附录二)对以上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求致性检验是可以接受的,即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是有效的。
三、问题2的求解首先依据贫困因素量化标准,对附件1中贫困生申请者的信息进行量化得到U(n),再将该数据代入所得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中,运用matlab 程序(见附录三)求解Z 值并对其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由要求贫困生认定比例控制在全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25%以内,所以各年级待分配贫困生名额如下表所示:由于A 、B 、C 等级的贫困生分别约占贫困生的30%、50%、20%,令年级i 贫困生名额总人数为i M ,则Z 值排序的前0.25i M 位申请者则为计划要资助的贫困生。
然后,从第一位到0.075i M 认定为C 等助学金获得者,从第(0.075i M -1)位到第0.2i M 位认定为B 等助学金获得者,从(0.2i M -1)位到第0.25i M 位认定为A 等助学金。
求解结果如下表:(详表见附录五)各年级贫困生名额等级分配表§6误差分析本文在运用程序求解模型时,由于进行认定贫困生的名额不能取小数,所以在程序编写时规定小数部分不足0.5就向下取整,超过0.5的向上取整,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即贫困生认定比例控制在全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25%以内以及程序运行结果,运用matlab 编程(附录四)画图出分析图:年级名额由上图我们能够轻易发现,模型求解得到的贫困生资助名额在年级总人数的25%上下取整之间,说明程序求解得到的值与题目要求值相差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