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材大纲

生理学教材大纲一、引言1.1 生理学的定义和意义- 简要介绍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 说明生理学对理解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1.2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回顾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其主要里程碑和重要学者。
1.3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介绍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和计算模型等。
二、细胞生理学2.1 细胞结构与功能-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器官,如细胞膜、细胞核等。
- 分析细胞的生理功能,如运输、代谢等。
2.2 细胞膜的生理特性-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如通透性、选择性和传递信息等。
- 探究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3 细胞代谢- 讲述细胞代谢的基本原理,包括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等。
- 分析细胞代谢与能量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三、神经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如轴突、树突和突触等。
- 解释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传导神经信号和信息处理。
3.2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分析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如兴奋性和抑制性传递。
- 探讨神经递质的重要性和与疾病的关系。
3.3 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 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 探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感知、运动和调节等。
四、生理学系统4.1 循环系统- 解析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 探讨循环系统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关系。
4.2 呼吸系统- 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气管和肺等。
- 分析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4.3 消化系统- 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消化道、肝脏和胰腺等。
- 分析消化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和营养物质转化。
4.4 泌尿系统- 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肾脏、尿道和膀胱等。
- 探究泌尿系统的排泄作用和水、电解质平衡。
4.5 生殖系统- 解析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内分泌调节等。
- 分析生殖系统的作用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是生理学课程的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人体生理、理解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掌握生理实验方法。
本文将以引言、五个大点和总结的形式,详细阐述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
正文:一、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代谢、分裂和增殖、信号传导3.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 组织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二、人体的运输系统1.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及其调节3.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循环4. 营养与代谢:消化系统、代谢与能量平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5. 排泄与水盐平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体液与电解质平衡三、人体的调节与协调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器官2. 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调节机制、感觉和运动的调节3.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分泌腺体及其激素、激素的合成和调节4.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器官、免疫反应机制、炎症和免疫疾病5. 生物节律和睡眠: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的调节机制四、人体的感觉与运动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听觉、平衡、嗅觉、味觉和触觉2. 神经系统与运动:运动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的控制和调节3. 运动的能量供应和调节:肌肉收缩、运动代谢、运动补偿机制4. 运动与协调:运动学习、运动记忆、运动技能的发展5. 运动与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运动康复的原则五、人体的发育与遗传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周期2. 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器官形成3. 遗传学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突变和突变潜能4. 生殖与生长:生殖周期的调节、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生殖健康和生育技术5. 人体发育与衰老:生育周期的调节、细胞衰老和再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包括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运输系统、人体的调节与协调、人体的感觉与运动以及人体的发育与遗传。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一、前言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教学内容: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血量。
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血细胞的破坏。
血液凝固。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
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2.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3.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024生理考研大纲

2024生理考研大纲2024年生理学考研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以及与医学的关系。
考生需要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理解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和其器官系统如何正常运作的学科。
在这部分,考生需要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的机制,理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兴奋性和细胞兴奋性的概念。
3.血液: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输、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等重要功能。
考生需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浆的渗透压、血细胞比容的概念,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血液中的作用。
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途径,具有调节体温和排泄等功能。
考生需要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理解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方式,以及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具有提供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等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的过程和机制,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
6.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吸收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具有供给能量和维持代谢平衡等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和机制,理解消化运动的调节方式和机制。
7.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
考生需要了解能量代谢的过程和机制,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和方式。
8.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代谢产物的器官,具有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等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尿的生成和排泄的过程和机制,理解肾脏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9.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种活动的器官,具有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
考生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机制,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和机制。
生理学大纲(护理专业)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诸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胃肠运动与分泌、泌尿、出汗、生殖、内分泌、行为表现等.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基础学科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了解。
本教学大纲与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3版(唐四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配套使用,适用于我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本大纲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种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是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生理意义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自学辅导、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建议采用笔试、口试等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生理学教学理论课56学时,各章节学时数分配见下表,生理学实验课归入《机能实验学》。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三、课程内容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等;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5、内环境稳态:阐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6、生理学实验:介绍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主题。
课程安排如下:1、第一章:绪论(2学时)2、第二章:细胞生理(4学时)3、第三章:组织生理(6学时)4、第四章:器官生理(8学时)5、第五章:内环境稳态(4学时)6、第六章:生理学实验(2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为进一步学习医学、药理学、生物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检验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4学分。
总学时为69学时,其中理论53学时,实验1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生理学是医学检验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过程、现象及基本规律,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并揭示其中的机制。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初步应用于实践。
学生只有在掌握正常机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识别异常,因此生理学是一个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六、教学重点:生理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调节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本课程的深度涉及人体内各系统生命活动的机制,从分子水平直至整体水平,适当介绍一些近些年来的新进展,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七、主要先修课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命的基本表现。
2.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基本方式。
3.熟悉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4.了解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2.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三种调节方式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4.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1●自学内容生理学的研究的三个水平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2.熟悉单纯扩散、胞吐与入胞。
3.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2.细胞膜的跨膜转运。
●自学内容受体介导式入胞。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G蛋白耦联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研究对象
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水平的各 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循环、呼吸 、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
4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基础医学课程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临 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肺换气
通过肺泡膜实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交换。
通气/血流比值
反映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匹配程度,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 义。
20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交换
2024/3/23
氧气运输
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 气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二氧化碳运输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 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 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体液 平衡状态、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2024/3/23
30
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等方式来浓缩尿液,以保留水 分。
3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交流:水通道蛋白、离子通 道等
2024/3/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
2024/3/23
细胞间通讯方式
直接接触、旁分泌、自分泌等
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酶联型受体途径、核受体途径等
信号传导调节与细胞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学时】72学时【课程学分】【开课专业】护理专业【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课程性质与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各章节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1、生理学的任务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兴奋性3、生殖第三节机体与环境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4、出胞和入胞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及产生机制2、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的收缩原理2、兴奋-收缩耦联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第三章血液一、课程的考核要求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正常值、理化性质及各自的作用,血液凝固。
2、熟悉血浆的成分及渗透压,血型,血量。
3、了解凝血、纤溶与人体防卫。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作用,血液凝固过程。
难点:血细胞,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作用,血液凝固过程。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第二节血浆1、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2、血浆渗透压第三节血细胞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体内的抗凝物质3、纤维蛋白溶解4、凝血、纤溶与人体防卫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1、血量2、血型3、输血原则第四章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神经调节。
2、熟悉动脉脉搏,心肌的生理特性,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及淋巴循环,体液调节。
3、了解心电图,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器官循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以及神经调节。
难点: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神经调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心脏生理1、心脏的泵血功能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心肌的生理特性4、心电图第二节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4、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5、微循环6、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第四节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2、肺循环3、脑循环第五章呼吸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弹性阻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1、熟悉呼吸中枢,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2、了解气体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肺通气,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2、肺通气的阻力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第二节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气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2、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
2、熟悉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3、了解口腔内消化,大肠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的部位,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难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1、口腔内消化2、胃内消化3、小肠内消化4、大肠的功能第二节吸收1、吸收的部位2、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2、熟悉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3、了解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基础代谢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难点:基础代谢率,体温。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能量代谢1、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基础代谢率第二节体温1、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2、机体的产热与散热3、体温调节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肾小球的虑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尿液。
2、熟悉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
3、了解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尿的排放。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肾小球的虑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尿液。
难点:影响肾小管、集合管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尿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虑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第二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1、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2、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第三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1、尿浓缩的结构基础--肾髓质存在的高渗透压梯度2、尿浓缩和释放的过程第四节尿液及其排放1、尿液2、尿的排放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眼的折光功能。
2、熟悉眼的感光换能功能、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耳的听觉功能。
3、了解概述,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前庭反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视觉器官。
难点: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视觉器官1、眼的折光功能2、眼的感光换能功能3、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第三节位觉、听觉器官1、耳的听觉功能2、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第十章神经系统【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传到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脑电图,觉醒与睡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难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元和神经纤维2、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脊髓的感觉传到功能2、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3、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4、痛觉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4、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1、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2、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3、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1、脑电活动2、觉醒与睡眠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1、条件反射2、学习与记忆3、大脑皮质的语言活动功能第十一章内分泌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激素的分类,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
2、熟悉下丘脑与垂体,肾上腺髓质。
3、了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胰高血糖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激素的分类,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
难点: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激素的分类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3、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1、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2、腺垂体3、神经垂体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第四节肾上腺1、肾上腺皮质2、肾上腺髓质第五节胰岛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第六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1、甲状腺旁腺激素2、降钙素3、维生素D3第十二章生殖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卵巢的功能。
2、熟悉睾丸的生精功能,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
3、了解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卵巢的功能。
难点:睾丸的生精功能,卵巢的功能。
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男性生殖1、睾丸的生精功能2、睾丸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女性生殖1、卵巢的功能2、卵巢功能的调节3、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教学方法建议】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病案分析等相结合,以便学生可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学习要求】1、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
2、完成课后思考问题,查阅相关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成绩计算】1、成绩评定总则:以百分制计算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70%。
总成绩满分100分,60分即获得本课程学分。
2、成绩记载:平时成绩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测验、作业、课堂讨论、实验实训情况的成绩及考勤登记。
各项成绩所占的比例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向学生公布,成绩的记载一般可按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核占10%和期中测验20%的比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