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八年制医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全面的生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人体常见疾病的生理学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理学基础1.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人体的组织与细胞结构1.3 生物膜与细胞的通透性和传递1.4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5 神经-肌肉接头和运动机制2. 神经生理学2.1 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2.2 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2.3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 2.4 呼吸系统的神经生理学2.5 消化系统的神经生理学3. 循环生理学3.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2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3.3 血压的调节3.4 循环系统的调节3.5 睡眠与循环生理学4. 呼吸生理学4.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2 呼吸的调节和控制4.3 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4.4 血氧和二氧化碳的调节5. 消化生理学5.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 消化腺的分泌和酶的作用 5.3 肠道运动和吸收5.4 饮食与能量平衡5.5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6. 泌尿生理学6.1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2 肾脏的调节功能6.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6.4 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6.5 酸碱平衡调节7. 生殖生理学7.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3 生殖激素的分泌和作用7.4 生殖过程和妊娠7.5 遗传与发育生理学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和提问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生理学的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药学《生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201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临床、药学、医检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有关课程选用教材:[1]生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孙红,彭聿平.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必读书目:[1]朱大年,王庭槐. 人体生理学(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M].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6;[3] Physiology(英文影印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 人体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 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选读书目:[1] Basic concepts in physiology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iton [M]. Singapore: Health Sciences Asia, Elsevier Science, 2002;[3] Physiological medicine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闫剑群. 生理学(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6.学习网站:/(人卫医学网)/(中国生理学会)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正常人体主要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调节规律。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使用)一、课程介绍: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二、课程目的:理论教学分掌握与理解两级规定。

掌握内容以黑体字表达,应重点讲授,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利于记忆,并能具体应用;理解内容未作标记,讲授时可不进行进一步阐发,规定学生记住要点。

实验教学采用学生操作与教师示教两种方式。

必作实验以黑体字表达,要尽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规定学生独立操作,认真观察、客观统计和分析实验成果,写出实验报告;未作标记的实验,可根据各校具体状况和专业特点进行取舍,亦可补充其它实验。

对这类实验,规定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理解操作办法和环节,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成果。

三、使用阐明:本大纲中的理论课内容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对护理专业提出适宜规定,其它专业可按大纲规定的规定取舍或更动。

本大纲只附有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教学时数分派表,对教学时数的分派可酌情进行调节。

第一章细胞生理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效: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

2.细胞的信号转导功效:离子通道、G-蛋白、酶、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内与细胞外统计法,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复极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阈电位,局部电位,动作电位传导的机制及特点。

4.肌细胞的收缩功效;肌丝的分子构成与特性,肌丝滑行过程,兴奋?收缩偶联,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前负荷与后负荷。

第三章血液目的规定: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破坏及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Rh 血型系统。

掌握血浆渗入压的生理作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效,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 ABO 血型系统。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Physiology课程代码:26410279学分:3.5学时:5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6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解剖学适用专业:影像专业教材:《人体生理学》,孙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木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调节机制,熟悉各个系统间的关系;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相应机制。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1.毕业要求1一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毕业要求1-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2.难点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第十一章生殖(一)课程内容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对睾丸功能的调节;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及其调节(二)教学要求掌握: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月经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熟悉:精子的发生和发育过程;阴茎勃起和射精的一般过程和调控因素了解:妊娠和分娩(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重点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月经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三、课程内容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等;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5、内环境稳态:阐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6、生理学实验:介绍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主题。

课程安排如下:1、第一章:绪论(2学时)2、第二章:细胞生理(4学时)3、第三章:组织生理(6学时)4、第四章:器官生理(8学时)5、第五章:内环境稳态(4学时)6、第六章:生理学实验(2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为进一步学习医学、药理学、生物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探讨生物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 相互协调的机理。
研究对象
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水平的各 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循环、呼吸 、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
4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基础医学课程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临 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肺换气
通过肺泡膜实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交换。
通气/血流比值
反映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匹配程度,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 义。
20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交换
2024/3/23
氧气运输
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 气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二氧化碳运输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 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 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体液 平衡状态、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2024/3/23
30
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等方式来浓缩尿液,以保留水 分。
3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交流:水通道蛋白、离子通 道等
2024/3/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
2024/3/23
细胞间通讯方式
直接接触、旁分泌、自分泌等
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酶联型受体途径、核受体途径等
信号传导调节与细胞效应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制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各种功能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实验和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细胞与组织的生理学-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运输- 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传导与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3. 心血管生理学- 心脏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血压与血流的调节4. 呼吸生理学-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的调节与适应5. 消化生理学- 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摄食与吸收的调节6. 生殖生理学- 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生殖周期与性激素的调节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介绍生理学基本概念和机制;-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小组讨论与案例研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领域,并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1.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ition. Elsevier Saunders, 2015.2. Sherwood L. Human Physiology: From Cells to Systems.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5.六、教学团队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资深生理学教师组成,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机能的基本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2. 掌握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3. 了解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学时)- 生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神经生理学(10学时)-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和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治疗3. 心血管生理学(8学时)-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血压调节和心血管疾病- 心脏电生理和心电图分析4. 呼吸生理学(6学时)-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过程和肺活量测定- 呼吸调节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呼吸治疗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8学时) -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量代谢和食物消耗- 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失衡6. 泌尿生理学(6学时)-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形成和排泄过程- 肾脏调节和体液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评估7.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8学时) - 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殖周期- 内分泌调节和性激素作用- 生殖系统疾病和生殖健康8. 感官生理学(6学时)- 视觉、听觉和平衡感觉- 嗅觉和味觉感受- 感官系统的疾病和康复9. 植物生理学(6学时)-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理调节与环境适应- 植物生理与农业生产四、实验教学1. 实验项目设计- 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2. 实验内容- 神经生理学实验- 心血管生理学实验- 呼吸生理学实验-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实验- 泌尿生理学实验-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实验- 感官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20%)- 课堂参与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 课堂考试(40%)- 理论知识考核-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3. 期末综合实验报告(40%)-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生理学导论》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教程》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参考书目:- 《生理学》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技术》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七、教学团队与资源保障本课程由生理学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保障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血量。

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血细胞的破坏。

血液凝固。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

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2.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3.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心肌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与心率;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脏的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脏做功量;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心脏泵功能的储备。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跨膜离子流;心肌细胞的类型。

心肌的兴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局部血流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

学时:12
第五章呼吸
目的要求:
1.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呼气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呼吸的概念和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道的主要功能,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呼吸功;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及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在组织中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下位脑干的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肺牵张反射;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及其它与呼吸有关的反射;化学感受器的功能特点;动脉血中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周期性呼吸。

学时:6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2.掌握食物在胃内和肠内的消化过程。

3.了解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唾液的分泌及作用。

教学内容: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激素作用,脑肠肽的概念;口腔内消化;胃液分泌及调节,胃的运动和排空及其调控;胰液、胆汁的分泌和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形式及调节,回盲部括约肌的功能,大肠内消化;吸收过程概述,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
收。

学时:6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目的要求:
1.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

2.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了解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教学内容:
能量代谢的概念,直接测热法,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尿氮测定,非蛋白呼吸商,耗氧量与二氧化碳产量的测定方法,临床应用的简单方法,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影响能量代谢的几个因素,基础代谢;体温及体温的正常变动,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体温调节。

学时:4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调节;排尿反射。

2.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清除率。

教学内容:
肾的功能解剖,肾血液循环的特征,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肾尿生成的调节,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测定血浆清除率的理论意义,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学时:6
第九章感觉器官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受器的概念。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

3.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功能节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教学内容: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简化眼和视敏度,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盲点,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视野,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咽鼓管的功能,声音的骨传导,耳蜗的结构要点,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学时:4
第十章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布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2.掌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教学内容: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神经纤维的轴突运输;经典的突触概念;
电突触;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外周化学递质,中枢化学递质;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共存,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失活;受体学说;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反射概念;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脊髓的感觉分析功能;丘脑;感觉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皮肤痛觉和传导通路;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脊休克;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层小脑;基底神经节;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自主神经系统;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脑电图的波形;脑电图形成的机制;脑诱发电位,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睡眠发生的机制。

学时:12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二章生殖
目的要求:
1.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胰岛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等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及分泌调节;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及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2.了解降钙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掌握睾丸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与激素调节。

教学内容: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及激素的传递方式、分类、作用的一般特性与作用机制。

下丘脑与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机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递质。

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神经垂体激素的种类与来源;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机能的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机能的调节;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机能的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种类、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的主要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睾丸的内分泌作用及其功能调节;月经与排卵及激素调节;卵巢的内分泌机能;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学时: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