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修身十二款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目录卷一:修身一·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二·家教贵严——心到静极时,真境产生出三·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四·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桸历五·立志有恒,尤能“金丹换骨”卷二:学问一·为学之道——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二·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三·修辞以立诚,忌巧言雕饰——求学三耻无穷受用,来自有始有终卷三:居家一,孝友,独孝友则立获吉庆二,仁和,和气蒸蒸而家必胜三,严,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四,五种遗规,我辈锺而行之,极易为力五,八字诀,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岗公为法,书,蔬,鱼,猪。

早,扫,考(祭祀祖先),宝(就是亲族里和乡里之人,经常互相来往,贺喜吊丧询问疾病,同济急难,人待人是无价之宝)六,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七,八本堂,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字即: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八本即:读书以训古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奉双亲以能讨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乱说为本,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作官以不贪钱为本,行军以不骚扰百姓为本。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九,居家四败,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没有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骄傲自满,轻侮别人之家衰败。

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昏暗懒惰,偏信下人的人衰败,骄傲自满,轻侮别人的人衰败,反复无信的人衰败,贪婪而且苛刻的人衰败卷四:一·简朴。

家国之行,皆由克勤克俭所致二·敬勤,能勤能敬,家业未有不兴者三·敬恕,圣人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四·恒常,行之有恒,则日见其大。

五·忍,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六·悔,以园融变通为体,不怨不尤为用。

七·虚心,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八·明强,修身齐家,须以明强为本。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人、成事的第一要务就是修身养性,而且修身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事业未成时要修身立业、事业有成时修身守业,正如《论语》里面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但是修身不仅仅是反省,还要很多其他秘诀,“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一生总结了修身十二款,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的人生中,若能熟记这修身十二款,越来越优秀!!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1、主敬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了“主敬”二字,他在《挺经》第一章“内圣篇”说道“主敬则身强”,他临终前留下四条遗训,第二条又是“主敬则身强”。

为什么曾国藩如此重视“主敬”,“主敬”又是什么意思呢?主敬是庄严恭敬的意思,就是说要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镇定专一,而因为时时刻刻都端恭庄严,所以身体自然强健!2、静坐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而养心难得,又“省事是清心之法”,所以静坐养心省事是最简单有效的修身方法。

佛教和道家都讲究“静坐”,也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若能每日静坐半个小时,放心一起心理包袱,吸收天地之精华,参悟人生真谛,则可以正位凝命。

《菜根谭》里面说:“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所以我们最好能在清晨起床时即静坐反省自己,此时心气较平静,性情未萌动,更能把握自己的内在本性。

3、早起曾国藩经常向兄弟子侄劝诫“早起”二字,因为早起的习惯是从其高曾祖父开始,好的家风需要子孙传承发扬。

而曾国藩对早起的要求是:“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他认为早起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戒掉懒得的习惯;第二是早起早睡,强身健体;第三是早起适合自我反省。

早起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还关乎一个家族的兴衰,正如曾国藩所说:“假如子孙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4、读书不二曾国藩总结了“天道三恶”,其中一恶就是“天道恶二”,意思就是说上天讨厌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的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乱世,戎马悾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其文治武功、传奇一生始终众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

很多人都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

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致,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

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的模仿曾国藩,简直将曾国藩奉为偶像。

那么,曾国藩最为成功的修身方法有哪些呢?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他著名的“修身十二法”,或者对你有所启迪。

一、持身敬肃。

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

每天仔细读史十页。

六、说话谨慎。

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

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七、保养真气。

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历史名人】榜样篇--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12条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鸿儒,是他用每日十二条必修课,“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才成就了他不愧为一个名垂青史的牛人,从而有了曾氏家族数百年的荣耀。

曾国藩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一、主敬: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曾国藩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

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不仅是一种大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所谓静生百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早睡早起是顺应天时,是天在滋养你的身体。

所谓人力不胜天力,你吃再多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及早睡早起的功效。

若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身体无病健康的人,一生无疾。

若病者则利于恢复!中医调理平衡讲七分靠天,二分靠药,一分靠心情。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庄子》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庄子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成功之道颇多,《家书》更是洋洋洒洒几大卷,太繁杂,太冗长,难以坚持,很少有人能完整读下来。

而曾国藩修身12法,又叫自律12法,又称修身12项铁规,简单易行可操作通俗易懂,即有时间管理,早中晚干什么?又有精气神管理,又有身心体管理,养心养气养神,又有文武艺,又有儒释道融合,兼顾各类门派各种学问,面面俱到。

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修行,自我革命的好课程,也是一门MBA课程。

要象曾国藩一样长期坚持,有志有学有恒,念念相续,无有疲厌,信受奉行,必有回响,定能成就第一等功夫,第一等事业。

第一天:原文及译文1.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家训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
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
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