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共读交流活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回答了哪些读书名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2.询问学生平时读过的课外书,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及原因,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3.介绍本次要推荐的书《鲁滨逊漂流记》,并展示相关课件。
二、初步了解1.了解学生是否读过这本书,让有读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
2.介绍作者XXX的生平经历,并引出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3.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为后续精读片段做铺垫。
三、精读片段,感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节去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
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选择进行安排。
1.小说中有一个精彩片段,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
老师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然后一起品析几个精彩片段。
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
教师随机梳理读书方法并板书。
最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在第二节课中,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鲁滨逊漂流记》。
同学们了解了XXX的经历,交流了XXX28年的荒岛生涯,讨论了书名《鲁滨逊漂流记》的含义,以及XXX漂到了哪些地方。
最后,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全书内容,并从XXX的生活经历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删除了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和格式错误。
冒险出海,荒岛求生,最终返回英国——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所描绘的故事。
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他在荒岛上的惊险、新奇、真实的个人经历。
那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他的荒岛求生经历吗?让我们来看看XXX初到小岛上的情景。
他在日记中写道:“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我又饿又渴,没有任何生还的机会。
”他身处的困境包括了衣食匮乏、环境恶劣(地震、风暴)、孤独寂寞(在遇到星期五之前只有鹦鹉陪他)、胆战心惊(害怕野人的袭击)。
他一无所有,等待他的几乎就是死亡了。
如果是你被命运之神抛弃在这样的荒凉的贫瘠的小岛上,你会有什么想法?也许你会觉得很倒霉,埋怨上天,感到难过、绝望。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会设计流程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会设计流程
一、确定读书会时间地点
首先需要确定读书会的时间地点。
可以选择在周末的下午在咖啡厅或者图书馆的讨论区举行。
时间约为2-3小时。
二、确定读书会参与人员
可以通过论坛、朋友圈等方式发起邀请,也可以面向读书会常客直接发出邀请。
参与人数控制在5-8人。
三、确定读书计划
可以将《鲁滨逊漂流记》分为几个部分,每次读书会聚焦讨论其中一两个部分的内容。
确定每次的读书进度和讨论重点。
四、推荐相关资料
可以准备一些扩展资料,比如有关该书的评论文章、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便于参与者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也可以推荐其他鲁滨逊漂流记的改编作品。
五、准备讨论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讨论,可以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讨论问题可以围绕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设计。
六、读后感撰写
可以安排参与者在读书会后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的心得。
这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收尾与反馈
读书会结束后,可以听取参与者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以便继续改进下一场读书会的组织。
信念点燃希望,经典照亮前方——《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成果展示案例

信念点燃希望,经典照亮前方——《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成果展示案例一、阅读活动背景:《新课标》对于课外阅读有如下相关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伴随着“阅读共同体推进整本书阅读”课题的推进,年级组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
年级同读一本书,老师指导孩子拟定阅读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自主阅读,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相互交流、协作,打通班级界线,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
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它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二、阅读活动内容:本次阅读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外国名著《鲁宾逊漂流记》,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曲折离奇的旅程,情节生动,高潮迭起,趣味性很强。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随着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生活的欢乐和艰辛,收获勇气和智慧。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要求学生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故事的内容,更要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围绕这个要素,针对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安排了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年级共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人物评价展开交流,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三、阅读活动目标:(一)通过活动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冒险小说的兴趣。
(二)通过专题展示,引导学生悟得读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走向深层阅读。
(三)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从鲁滨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鲁滨逊精神。
(四)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有多元的理解与再表现,提高口语表达、写作、感悟能力。
四、阅读活动准备:(一)全年级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认真填写《导读册》,初步读懂故事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
整本书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等,激发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规划阅读,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学会制作阅读计划表。
难点: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
1.回顾单元要素及单元目标。
2.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哪几本世界名著,回顾单元课文,出示插图猜人物。
3.课前闯关游戏。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你对《鲁滨逊漂流记》有了什么了解?从书评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二、了解作者及作品(一)了解作者。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7—18世纪英国作家。
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英国商人手册》等。
1731年4月24日,逝世于伦敦居所,葬于本希尔公墓。
(二)作品及写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XX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汇报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高洁一、交流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滨逊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顽强与乐观的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二、交流重点:通过交流,围绕主要问题,感受人物形象,学到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方法。
三、交流难点:从阅读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方法,能学以致用,学到做人的道理。
四、交流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你可曾设想过?一个人,一座荒岛...... 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煤气炉,打不通手机,也没有电视,更没法叫外卖送餐。
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里的动植物以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为了让你生存而存在的。
一滴水都要亲自去找,一个火苗都要亲手点燃......也许一天可以,也许一个星期也可以,可是一个月呢?一年呢? ......(但我们的主人公——鲁滨孙却做到了。
)(二)交流作者及创作背景:笛福:英国作家。
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
小说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的。
据说有一个苏格兰人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船长遗弃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4年,后被救回英国。
(三)、交流读书方法:1、你是如何读书的?学生汇报后总结。
总结:读书前:1、看作品简介(梗概);2、看作者介绍;3、看序言;4、看目录。
(了解大致内容)。
读书时:1、每天读几页;慢慢品读。
2、连续读完,一气呵成。
3、做好摘记,边读边积累;4、先浏览全书,再细细读。
读书后:1、想象故事情节;2、设身处地想象一下;3、重新细读品味;4、想象续编情节。
(四)检验读书成果小测试:(6题)出示幻灯,以抢答形式。
(五)交流小说内容:出示交流题目:1、谈谈初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感受。
2、书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为什么?3、书中你最喜欢的章节是何处?为什么?4、《鲁滨孙漂流记》带给了你哪些启示?谈谈你读后的收获。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巩固课外阅读的方法。
2.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及作品意蕴,使心灵受到感染和浸润。
3.引导孩子交流阅读收获和分享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及作品意蕴,使心灵受到感染和浸润。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交流阅读收获和分享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最近,我们共同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在家里,在学校里,总能看你在认真读书。
你认真读书的样子可真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交流会。
二、交流读书方法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来读这本书的?我们来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师小结: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作批注;做摘抄;写一写读后感;画航海路线图、人物性格分析图、故事情节图;对这本书结构内容做整理,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鲁宾逊漂流记》时所用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整本书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三、梳理故事情节1.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一:把书读细环节一:知识竞赛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接下来老师带来一组挑战,检验你的书读的效果如何,请准备好。
(放录音)环节二:连一连鲁滨逊一共出海了4次,你知道他都去了哪里吗?请同学们连一连。
总结:老师不得不再次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看来同学们并不是囫囵吞枣地过一遍,而是做到了细嚼慢咽,读得很细致。
我们在阅读整本书时就应该做到2.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二:把书读薄环节三:概括故事内容(说一说)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看来同学们对故事情节基本掌握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教师小结:通过你们的讲述,我们把二三十万字的小说归纳成短短的几句话,这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整本书要做到——把书读薄。
整本书导读课《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整本书导读课《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目标- 通过整本书导读课,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和理解英文小说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对冒险和求生意志的兴趣。
教学计划第一课:导入与背景介绍- 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海洋和荒岛等相关场景,引发学生对冒险和求生的思考。
- 通过简要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第二课:主要人物介绍-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利用图表或海报形式介绍其身份、性格和重要事件。
- 鼓励学生从小说中找到相关描写,提高理解和解读的能力。
第三课:情节梳理- 将整本书分为若干章节,让学生分组负责梳理各个章节的主要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整理成提纲或故事板。
- 分享各组整理的情节梳理,帮助全班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第四课:主题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例如孤独、坚持、自立等。
-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主题的理解,可以是PPT、演讲或讨论等形式。
第五课:文学创作- 鼓励学生以《鲁滨逊漂流记》为灵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写一篇后续篇章、改写故事结局等。
-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评估-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组和个人反思,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展示,评估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把握。
-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教学资源- 《鲁滨逊漂流记》原版书籍-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 图表和海报制作工具- 计算机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注意事项- 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避免简单的背诵和机械的研究。
-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 提供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阅读和思考,不要过度干预他们的思维和创意。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感受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面对困难时勇敢、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最后获救返回英国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难点:让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艰难过程,体会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资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过程,探讨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所传递的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1. 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2. 小说主要情节3. 鲁滨逊人物形象分析4.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过程5. 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人物形象分析的作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从《鲁滨逊漂流记》中得到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年我的种植园获得 丰收,从自己的地里收获了 五十捆烟叶,每捆一百二十 多磅重,除了卖给附近一带 之外还剩下许多。我把烟叶 晒干了等那些商船来了运走。 我看到自己经营的生意蒸蒸 日上,财产一天天多起 来……
鲁滨逊被命运之 波卷到了一个孤岛上, 在这个荒无一人的孤 岛上,他遭遇了怎样 的困境呢?
好书推荐:
法国19世纪著名科幻和冒险小说 家凡尔纳的《神秘岛》和本书也有异 曲同工之妙!
鲁滨逊的心态:
坏处: 好处: 我被卷到一个可怕的荒岛上, 但我还活着,而船上其余的人都淹死了。 没有重返大陆的希望了。
我与世隔绝,独自承受这凄 凉的寂寞。
我与人类隔绝,孤身一人, 被驱逐出了人类社会。 我衣不蔽体。 我无力抵御外人或野兽的侵 略。 没有人和我说话,也没有人 安慰我。
但是,我也同时与船上那些人、与死亡隔绝 了开来,我既然奇迹般地被上帝救了一命, 一定也能在他的保佑下,脱离目前的境地。
• 2、“我”被抛到荒岛前有过多次出海远游的经 历。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游的遭 遇。 • ①往伦敦,途中遇风暴,后获救; • ②往非洲,遭海盗袭击,被俘,当了两年奴隶 ; • ③从非洲逃出,到达巴西。 • ④从巴西乘船去非洲购买黑奴,遇风暴,漂到 荒岛。
• 面对人生的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 示了一个硬汉的性格和英雄本色。你从中 得到什么启发?联系实际谈谈。
艺术特色
• ①故事精彩离奇; • ②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一个不满足 与现状,敢于追求进取,不屈不挠的鲁滨逊形象。 • ③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 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 • 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 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 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⑥作品注重通过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 性格,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常常穿插一些人 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 《名著阅读》p85
“四次出海”体现了 鲁滨逊什么性格特点?
鲁滨逊:不甘平庸、 敢 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 不畏艰险、体现出创造 精神和开拓精神。
“孤岛求生”体现了 鲁滨逊什么性格特点?
鲁滨逊:镇定自若,乐 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 心,具有实干精神,具 有坚强的意志。
“救星期五”体现了 鲁滨逊什么性格特点?
•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的生活,顽强,刚毅 ,面对人生困境,鲁 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 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 性格和英雄本色,体 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 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 精神。
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 星期五是鲁滨逊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救 下来的野人,后来成了鲁滨逊的仆人 。
• 他忠诚老实,知恩报恩,对主人忠心耿耿,惟命 是从。紧要关头,他愿意牺牲生命来保护主人。 他性格开朗又疾恶如仇,同时也很有学习的天赋 ,聪明伶俐。
但我没有因为缺乏食物,饿死在不毛之地。 但我身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上。 但这里看不到我在非洲海岸所见过的那些野 兽,如果我在那里翻了船,情形又会是怎样 呢? 但上帝却奇迹般地将船送到海岸附近,让我 得以从里面拿到许多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 一辈子也用不完。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劳动创造:
扎木筏,把船上的东西运到荒岛上。 用帆布搭起一个帐篷遮风避雨。 在帐篷后挖了个大洞,建了屋子,被称为“堡 垒”。 在荒岛上开垦土地,种植麦子和稻子。 在岛上驯养山羊,提供源源不断的羊奶和羊肉。 利用羊皮缝制衣服。 用收获的麦子做面包。 利用岛上的泥土做陶罐,并烧制陶锅。 采集水果,制作葡萄干。 造乡间别墅。 制造船只。 ……
使我懂得了当面临困境时, 我们要勇敢顽强,不断努力, 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比 如,在学习上我们也常会遇到 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 们不畏艰险,有迎难而上的勇 气,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成功。
鲁滨逊的一生都是在漂 泊流浪,假如时光能够倒流 的话,他会不会再次出去漂 流呢?说说你的理由。
我生于1632年,生在约克郡 城里的一个有教养的人家。不过我 却不是这个城的本地人。我父亲是 个从不来梅来的外国人,他起先定 居在赫尔城,靠做买卖挣下了一笔 可观的家当……
鲁滨逊:乐于助人、有 正义感、富有同情心、 机智勇敢地斗争的精神 品质。
“挖独木舟”体现了 鲁滨逊什么性格特点?
鲁滨逊:对生活始终充 满希望,并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去完成,具有实 干精神。
鲁滨逊人物形象及对应情节
• 鲁滨逊自己搭建房屋, 尝试着打猎、种谷子、 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 ,自己摸索着做桌椅、 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 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 一个野人“星期五”, 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 仆。就这样,他在荒岛 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 精神“王国”。
《鲁滨逊漂流记》 整本书共读交流活动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美】 狄金森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鲁 滨 逊 漂 流 记 迪
福
请口述鲁滨逊的关键情节
• • • • 1.四次出海 2.孤岛求生 3.救星期五 4.挖独木舟
任选一个话题写 下你心中所想: 话题一:看了这 本书,你获得了什么 启示? 话题二:读完这 本书,你最想说什么? 可以是对自己说,可 以是对主人公鲁宾逊 说,或者是对同龄人 说。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 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 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 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 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 新振作起来。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 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 比被上帝第一个勇于冒险,资产 阶级正面典型形象,具有深刻意义。作者 通过这一形象颂扬了劳动,颂扬了人对自 然的斗争。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世界,只要 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 平凡的事业。 • 当面临困境时,要勇敢顽强,不断努力, 一定能走出困境。
练习
1、根据选文,“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 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 (1)有舒适温馨的住所;有温驯、可爱的宠物 ;上苍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或 :上帝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补了孤独生 活的不足)。 (2)这种“惬意”是态度乐观的表现。虽然荒 岛生活孤立无援,但对生命的热爱、对拥 有的珍惜,使他感到了“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