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汇报

合集下载

洛阳高新区丰李片区空间发展规划总报告(公示)

洛阳高新区丰李片区空间发展规划总报告(公示)
新能源汽车整车 新能源电池 汽车零部件 格力研发小镇 现代物流仓储
科技服务业
科技中介服务业 技术咨询 人才培训 金融服务 法务服务 科技展示 产品营销
综合服务业
住宿
餐饮
零售
医疗
教育
文化
娱乐
旅游服务
军民融合产业园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高端电子信息设备
先进装备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
现代物流仓储
洛阳高新区 ●丰李片区● 空间发展规划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²)
占城乡用地比例 (%)
建设用地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880 1727.9
54.0 49.7
城市建设用地
1727.9
49.7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非建设用地 水域 农林用地 城乡用地
152.1 68.6 83.5 1602.81 146.4 1456.4 3482.0
湿地三角洲
规划与洛河沿河湿地一起考虑, 形成甘泉湿地三角洲,
湿地公园面积不超过600亩(40ha) 水面面积:14.5公顷
洛阳高新区 ●丰李片区● 空间发展规划
SPACE &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FENGLI, LUOYANG HI-TECH ZONE
2017.12 1
鹿蹄山畔、洛水润养 山水田园、丰业之里
(详见银隆 内部规划方案)
洛阳高新区 ●丰李片区● 空间发展规划
2
SPACE &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FENGLI, LUOYANG HI-TECH ZONE
鹿蹄山下“丰业”镇, 甘泉河畔“融创”城。

洛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洛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上。

(二)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赋能升级。

坚持前沿科技突破和远景需求牵引,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着力在发展“风口”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伊滨科技城,推进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省2号智慧岛。

高质量建设智慧岛创新社区,加快伊滨中科洛阳信息产业园社区、洛龙炎黄青年数创社区等建设步伐,规划建设7—10个市级智慧岛创新社区,实现都市核心区和功能区全覆盖。

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 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建设、争取3月底前挂牌运营,培育中航光电、河科大一附院、麦斯克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

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支持普莱柯、洛轴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力争智能矿山、轴承产业创新中心晋升"国家队"o推进创新主体倍增,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强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重大专项35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个。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全年"科技贷" 累计授信突破8亿元。

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精准引育河洛创(二)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赋能升级。

坚持前沿科上。

技突破和远景需求牵引,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着力在发展“风口”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伊滨科技城,推进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省2号智慧岛。

高质量建设智慧岛创新社区,加快伊滨中科洛阳信息产业园社区、洛龙炎黄青年数创社区等建设步伐,规划建设7—10个市级智慧岛创新社区,实现都市核心区和功能区全覆盖。

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 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建设、争取3月底前挂牌运营,培育中航光电、河科大一附院、麦斯克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

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支持普莱柯、洛轴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力争智能矿山、轴承产业创新中心晋升"国家队"o推进创新主体倍增,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强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规划(近期)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规划(近期)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规划(近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二零零八年十月目录1规划的一般背景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2)3.1土地开发利用的执行情况 (2)3.2形成的主导产业情况 (2)3.3现有污染源情况 (2)3.4基础设施与环保建设情况 (3)3.5环境质量状况 (3)3.6现状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4)3.7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5)3.8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5)4辛店地区环境现状与资源环境制约条件 (6)4.1环境质量状况 (6)4.2资源环境制约 (7)5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8)5.1总体结论 (8)5.2规划调整建议 (8)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6.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9)6.2水环境影响分析 (9)6.3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0)7产业结构与循环经济 (10)7.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与循环经济 (10)7.2辛店地区产业结构与循环经济 (11)7.3规划产业链结构 (11)7.4规划区现有产业循环经济改进 (11)8资源环境承载条件 (12)8.1资源承载条件 (12)8.2环境承载条件 (12)9辛店地区规划(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3)9.1总体结论 (13)9.2产业布局的意见和建议 (13)10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3)10.1环境管理机构加强 (13)10.2环境监测计划 (13)10.3后续阶段环境影响评价 (13)11公众参与 (14)12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12.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12.2辛店地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12.3辛店地区规划调整的建议 (16)13总体结论 (17)1规划的一般背景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3月编制了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第一期),1993年5月编制了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第二期),2001年编制了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第三期)。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情况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情况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洛阳高新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距离省会郑州约100公里,西临陇海铁路,北倚黄河,地理位置优越。

二、区域规划洛阳高新区总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分为高新科技开发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综合保税区三个板块。

高新科技开发区建有洛阳工业技术研究院、洛阳大数据创新中心等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区域,新区综合保税区是外贸、物流等服务业集聚的重要区域。

三、产业特点洛阳高新区依托洛阳市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洛阳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包括集成电路、软件开发、通信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已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四、企业发展洛阳高新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目前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包括中国华电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世蓉科技等知名企业。

近年来,高新区域内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总注册资本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五、科技创新洛阳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建立了科技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

设立了洛阳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培育创新型企业。

同时,高新区还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

六、科教资源洛阳高新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包括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

高新区与院校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新区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技术转移。

七、基础设施洛阳高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洛阳机场为高新区提供了空中交通的连接,交通网络包括陇海铁路、长江黄河大桥等重要交通干线。

此外,高新区还建有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教育、金融等。

八、对外开放洛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开放型经济合作平台。

高新区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对外贸易集散地,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创新示范区之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核心区域。

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政策支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支持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为其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政策支持不仅包括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还包括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升级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产业升级方面,国家支持示范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支持示范区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人才培训和科技人才交流等。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强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鼓励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创新。

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领域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建筑学103班小组成员杨冬钱行张岩洛阳城市规划分析城市勘察资料: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达,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地质多发区。

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

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新安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

城市测量资料:洛阳盆地地处河南省西部,北西南东分别被邙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所环绕,盆地面积1300km2。

研究区西起新安——宜阳,东至巩义黑石关、北起孟津,南接伊川。

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洛阳市区及偃师、巩义、新安、孟津、宜阳、伊川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东经112°15′~112°57′,北纬34°32′~34°47′,总面积2000 km2。

重点研究区为伊洛河河谷平原西部区,面积约400km2。

研究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焦枝铁路干线,在区内交汇。

连霍高速公路、310、207国道交错,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见研究区位置图(图2-1)图2-1 研究区位置图气象资料:洛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表现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长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545.98mm,降水时空变化较大,一般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51.7mm。

河南洛阳市总体规划(中规院)

河南洛阳市总体规划(中规院)
偃师市 孟津县 新安县 栾川县 嵩县 汝阳县 宜阳县 洛宁县 伊川县 市区
2% 2%
11% 8% 0% 1% 1% 0%
62%
1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所有制构成
设备制造业, 13% 其他, 26% 电力、煤炭, 24% 石化工业, 19% 设备制造业 电力、煤炭 铝工业 石化工业 其他
31% 45%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
2005年,中部六省的GDP占全国的1/5,利用外 资仅占全国的7%左右。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洛阳市 郑州市 河南省 全国 1 1.362409091 0.850870415 外贸依存度 实际利用外资/ GDP 9.038225849
应转换发展思路!
全市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布
市性质与职能、城市规模)
四、遗址保护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空间演变、空间发展策略)
五、用地空间规划布局(保护、伊南、远景、方案、交通、专项)
4
一、问题判断与技术路线
背景、现状-城市特色/城市建设/资源/经济
问题1.洛阳区域影响力不足,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新
时期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 —— —— —— 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 交通地位 在豫西地区影响力
调研报告
确定工作思路 规划研究(纲要) 规划方案
专题研究报告(初稿) 规划说明书(草稿) 汇报简本
下一步工作打算—— 确定方案并全面深入 (征求领导及部门意见 与省建设厅沟通 纲要阶段(汇报、纲要成果编制、预审、评审) 成果阶段(征求各部门意见、完善深入、编制成果)
修改完善)
2
工作框架
认知 ·分析 ·判断
文物古迹分布集中、等级高、类型多、时间跨度 广、内容丰富。偃师,7.8平方公里,市区,约 300平方公里。

洛阳伊滨新区调查报告

洛阳伊滨新区调查报告

洛阳伊滨新区调查报告洛阳市伊滨区(伊洛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于2007年3月,2009年元月开始整体代管诸葛、李村两镇,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域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

2010年10月又整体代管庞村、佃庄、寇店三镇。

现管辖5个镇,106个行政村,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人。

是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1.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11元。

伊滨区(伊洛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洛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县级。

设置有6个工作机构,分别是办公室、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规划建设环保局、财政局、社会事务局,下属5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创业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教育中心、检疫防疫中心、社会保障中心。

一、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和《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伊滨区发展定位是“以伊洛河水系为纽带,以产业集中集聚集合发展为支撑,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生态环保、健康文明的新城区”,是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可概括为:“一极五区”,即: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目标是“产城融合的明日新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伊滨区的发展目标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系列动力装备为重点,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级洛阳动力谷的核心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打造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先行区;以便捷的交通与产业的融合,打造既有城市功能,又有生态功能、服务功能,融汇三次产业,涵盖产业、人居、生态的复合型城市新区。

建成后的伊滨区将是伊河、万安山、东汉帝陵三个森林生态绿化带相环绕,郑西高客和南北走向的生态走廊贯穿其中,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综合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形成”一环一心,五廊引绿,历史河谷,山水融城”的整体空间结构。其中,
一环:城镇组团发展环。 一心:伊洛河生态核心。 五廊:主要的五条生态通廊。 历史河谷:伊洛河之间依托两 侧遗址密集分布区,打造历史文 化特色旅游区。 山水融城:组团式发展,城 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系统相融合。
洛阳主城区向南—向东发 展,偃师主城区向南—向 西发展,形成南部的洛偃 城镇发展带,成为都市圈 城镇发展主轴。承载洛阳 新兴产业建设和现状部分 工业的转型、疏散。
以“集中”促 “集约”,工业 向园区集中、农 业向规模集中、 农民向城镇集中, 实现整个洛阳新 区的城乡和谐共 荣。
6.3 一体化的城乡统筹格局
6.4 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以“分工合作、战略协同、互补共赢”为基本发展原则,构筑洛阳新区专业化、特色化的三大 产业集聚区。
洛龙产业集聚区——12平 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装 备制造业、太阳能电池产 业等,禁止发展有污染的 产业。
二、总体规划情况
1、规划研究范围 2、整体定位及发展目标 3、规划理念 4、发展规模 5、发展路径 6、发展战略
研究范围:包括洛阳 市区、偃师市、孟津县, 以及新安、宜阳、伊川 与市区接壤的部分乡镇, 土地总面积2405平方公 里。
重点研究范围:洛阳 新区和偃师市,1025平 方公里。
伊洛产业集聚区——30平 方公里重点发展新材料、 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 装备制造业,限制有污染的 企业。
洛龙产业集 聚区:12KM2
偃南产业集 聚区:22KM2
偃南产业集聚区——22平 方公里发展汽车工业、轻 纺、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
伊洛产业集 聚区:30KM2
6.5 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 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 体系。 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 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 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 网络化的区域性快速道路、 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等。 高速公路:三横三纵 交通主干道:六横六纵 铁路:双十字 城际铁路:中原城市群间 城市之间,四条 城市轻轨:一环五射
低冲击开发
4、洛阳新区发展规模:
2020年洛阳新区总 人口约为240万,城镇 人口约为210万,城镇 化水平约为88%。
其中: 新区核心区68万人, 新区拓展区43万人, 偃南新区25万人。
建设用地分配
5、洛阳新区发展路径:
以洛偃一体化为主构架的区域联动 洛偃一体化是郑洛一体化的前奏, 也是都市圈整合统筹的核心部分。 通过洛偃一体化建设,增强洛阳社 会经济发展实力,逐步向东加强联 系,与郑州形成竞合,逐步推动实 现郑洛一体化。
洛偃一体化应从功能的互补、设施 的共享、政策的支持三方面开展, 达成空间一体化的结果,实现洛偃 一体共赢、区域整体提升的目标。
6、主要发展战略
空间布局战略 城镇发展战略 城乡统筹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 交通发展战略 生态发展战略 公共服务设施战略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战略
6.1 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理念三:低冲击开发——与自然生态协调
低冲击开发是从雨洪利用引入的城市发展理论。强调以生态系统为根基, 以对环境更低冲击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
理念四:多核驱动——多组团之间的协调
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并非只围 绕一个核心,而是围绕多个核心。 核心城市的发展结合多个次核心城市,推动区域经济的 协调发展。
6.2 一体化的城镇格局
规划形成“一主四副多组团”的大洛阳格局。其中,
一主: 新区核心区:都市核
四副: 洛北老区:都市文化城 新区拓展区:活力科技城 偃师新区:制造产业城 吉利区:石化产业城 多组团: 偃师老城、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县城、庞村 组团、高龙组团、麻屯组团、 磁涧组团
村庄发展以城镇 化建设、保留发 展、引导迁建等 类型进行划分和 指引。
省定新区范围:洛阳 新区,480平方公里。
重点规划区域:新区 拓展区,60平方公里左 右。
1、规划范围
2、整体定位及发展目标
洛阳新区整体定位: “洛偃新区” 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和综合改革示范区,洛偃一体化的
规划落实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 以现代产业示范区为支撑的复合型生态新区。
6.6 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突出生态融合,注重遗址生态区的保护和利用,形 成“一心五廊三片”生态格局.其中,
一心——生态核心。 五廊——五条主要的生态 通廊,串接山体、水体、 主要交通走廊等。 三片——西部丘陵生态区、 中部遗址保护区、南部山 体生态区
6.7 一体化的公共设施体系
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二O一O年一月
主要内容:
一、规划背景及主要工作过程 二、总体规划情况 三、新区拓展区规划情况
一、规划背景及主要工作过程
规划背景
2009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 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要求全面推进洛阳新区建设,将洛 阳新区建设成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重 要载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增长极。
主要工作过程
2009年7月,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征 集活动,共邀请的五家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参与。 2009年9月,市政府邀请清华大学朱自煊教授、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等知 名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了评审。 2009年11月,市政府邀请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黎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顾问王东、两院院士李京文等知名专家,对5家应征规划方案进行了评审。 目前,清华规划设计院已完成对战略规划的修改完善。
洛阳新区发展目标:
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度假中心 具有区域影响的公共服务中心、产业示范区 现代化的生态型“宜业、宜居、宜游”综合新区
3、规划理念:
理念一:复合型城市——多元共生、多面协调
复合型城市倡导多元共生、协同发展、实现多维度的结构性转变和整 合
理念二:良性互动——与大遗址协调
积极保护现有历史文化遗址,实现生态文化保育;依托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展示等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