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规院)

合集下载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09年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09年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09年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5•【字号】石政办函[2009]120号•【施行日期】2009.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09年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政办函〔2009〕1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石家庄市2009年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二○○九年九月十五日石家庄市2009年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河北省2009年全省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将于今年9月至11月开展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繁荣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坚持用科学的规划引领中心城区发展,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强化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的理念,推动组团城市和主城区融合,形成主副协调、功能明确、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省会新市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理念,以县城规划建设为重点,完善县城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生态良好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开放规划市场,聚集规划力量,应用先进理念,实现规划设计全覆盖、标准导则全覆盖、政策法规全覆盖,力争使我市规划体系达到省内第一、国内领先。

三、工作任务(一)都市区部分主要规划任务共85项(组团城市规划编制纳入市级规划编制体系)1全面完成重点规划编制(1)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

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演变过程

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演变过程

发展主轴线。一核是指主城区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商
务核心。三环是指主城区的一98—2003年,经过5年的快速建设发展,石家庄城市建
设基本上是向四周拓展,并没有象规划那样向城市东南 发展。为此,于2003年7月,同时请中国、上海同济和南
京大学三家国内顶尖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编制了
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演变
◆ 第一版完成于2002年7月,并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施 仲衡先生主持的国家级评审。其依据是1998年编制完成 的《石家庄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该规划含 盖的主城区面积为142平方公里,总体结构为1+5组团, 城市空间发展主方向为东南。主城区基本格局为一轴、 一核、三环,即“1l3”模式。一轴是由中山路和裕华路 两条东西向交通干道及其中间地带所组成的城市东西向
6
7
◆ 现初步确定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为“中山路与西三环交叉
点——开发区中心的秦岭大街——东兆通停车场”,线
路长约26公里,其中地下20公里,其余高架,估算总投 资约140亿元,初步计划工期为2011—2015。工程包括 新建一个综合维修基地、一个停车场,占地约85公顷; 另外新线需要征地55公顷,合计需征地约140公顷。一 期工程建设将连通老城区和开发区,并根据客流需要随 时向滹沱新区和机场延伸。
◆ 2007年4月1日,河北省与铁道部签订了《建设新石家庄
火车站协议》。铁路穿城入地、火车站南迁,颠覆了已 经完成的2002版《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同 时此举将对石家庄城市功能的空间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5
◆ 2008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石家庄规划设 计院编制完成了新版《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其中
轨道交通为7条线208公里,一号线为鹿泉——栾城走向,

石家庄城市区域发展规划

石家庄城市区域发展规划

一、石家庄市城市区域发展背景分析:1.石家庄市城市发展历程石家庄原为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到清朝末年,其面积尚不足0.1km2,约200户,600余人。

1902年和1907年,京汉铁路和正太(石太)铁路先后在石家庄通车建站以及正太总机厂兴起之后,自此石家庄商贾云集,日趋繁华。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石家庄后,十分重视其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的战略作用,极力扩展市区,人口和市区规模逐渐扩大。

到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宣告解放,当时市域人口为19.34万,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主要指建成区)人口达9.67万,面积达12平方公里。

解放后,石家庄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方便的交通条件,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工业开始长足发展。

到“一五”期末,以纺织为主体的轻型工业结构已基本确定,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医药、机械工业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到1957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已达到277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

石家庄市已由解放前的商业型消费城市转变成为生产性轻工业城市。

与之相应,1957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为40.76平方公里,人口为36.63万人。

1958~1965年,正是国家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先是“大跃进”,随后便是国民经济调整,期间石家庄市城市规模也是曲折发展,相应调整。

从1958~1965年,石家庄市建成区人口由36.63万人增加至39.13万人,年均增加0.31万人,而建成区面积由40.76平方公里扩展到47.81平方公里,年均增长0.88平方公里。

在文化大革命前期(1966~1967年),城市发展较为缓慢。

随着1968年河北省省会迁到石家庄,使城市的地位和职能均发生了变化,自此直到今天,城市规模进入了持续增长期,到1977年,建成区人口达到54.31万人,年均增长1.3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年均增长0.56平方公里。

到1990年底建成区人口达到96.4万人,年均增长4.81万人,建成区面积达80.3平方公里,年均增长2.02平方公里,到1996年建成区人口达到144.1万人,年均增长4.5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8.11平方公里,年均增长4.6平方公里,到2003年建成区人口达到194.94万人,年均增长7.2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53.4平方公里,年均增长6.47平方公里。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29号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29号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29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批准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请示》(冀政〔1999〕2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至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

石家庄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484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积极引导主城区向东南方向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北方向发展。

严格保护好石家庄主城区与正定、栾城、鹿泉城区以及丘头、窦妪工业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地带。

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结构,重点发展京广、石德铁路和京深、银歧高速公路沿线的城镇。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74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9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42平方公里以内(含高新技术开发区12平方公里)。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妥善解决好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分割城区引起的交通问题。

石家庄规划简介

石家庄规划简介

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简介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1、区域定位:京津冀第三极京津冀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区域,同时也是以首都为中心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区域。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2、空间发展战略:北跨、东延、南优、西控北跨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以正定新区建设,同步实现城市结构与规模扩张,同时以空间承载更多发展机遇和京津冀第三极区域功能。

3、城市空间体系:两核、两轴、两带“两核带动”指在旧城中心外,通过新区中心实现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

“两轴拓展”指构建南北向服务创新轴,呼应京津区域联系方向;提升东西向滨河景观休闲轴。

“两带整合”指整合都市区产业空间,形成北轻(高新、信息产业等)南重(装备制造、化工等)的产业布局;保育山前生态、控制产业和城市组团的发展规模,形成西部生态带。

4、城市空间布局:一城三区三组团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滹沱新区和东部产业区,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0万。

老城区是繁华宜居之城,突出省行政中心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正定新区是服务科教新城区;以低碳、生态、智慧全新理念,打造为滨水魅力之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东部产业区是创新科技产业区;整合现有产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互动。

二、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1、城市性质河北省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2、城市规模都市区人口300万,中心城区人口300万,建设用地287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布局(1)用地布局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230 万。

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

石家庄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石家庄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石家庄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石家庄市的城市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点,首都经济圈的第三级,冀中南经济圈的经济振兴中心,河北省省会,中国医药之都,华北中南部的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

建成产业强大、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通完备、文化先进、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空间发展战略:整合重构,空间向北。

城市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向北,高端职能向北向西,基本职能向东向南,在继续建设老城区的同时,要加快滨河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时尽快启动四组团县(市)与主城区的同城化建设,使组团县(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组成部分。

一、城市布局石家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

?■一城即中心城,包括现状主城区以及正定古城及其高速公路以东地区,是城市公共服务职能的聚集地区和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区。

中心城区依托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构筑石家庄“一河两岸”发展新格局,城市空间结构概括为“两带三轴多中心”,规划建设用地5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三区即中心城内由滹沱河和京珠高速绿带分隔的三个建设区,包括老城区、滨河新区和东部新区。

老城区位于滹沱河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信息流通、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

滨河新区位于滹沱河以北,重点发展行政办公、会展旅游、文化体育、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职能。

东部新区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滹沱河以南,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及研发中心。

?(一)老城区改造?1、旧城改造:推进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旧城改造项目拆除建筑203万平方米,推进主路沿线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大型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其中正在实施的32个。

重点抓好正在实施的开元环球中心、远洋商贸城、“万象天成”商务城、“金世界”商业中心、“南花园”步行街、北方药博园、新华和南三条市场升级、大经街改造、缔景城、联邦名都等10个精品亮点区域建设项目。

2、城中村改造:拆除334万平方米拆除334万平方米,基本把位于“四横六纵”主干道、二环路和主要出入市道路两侧100-200米纵深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完毕。

同济-石家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同济-石家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目录1重塑城市竞争的基础1.1机遇和制约: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1.2优势和劣势:城市发展的内部资源2区域发展的背景:宏观过程的地区影响2.1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2.2区域市场宏观趋势分析2.3区域发展规划的地区影响3 发展目标和理念3.1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3.2 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4 产业鱼城市空间发展4.1石家庄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4.2产业增长趋势分析4.3经济增长与城市空间成长的形式5空间发展方案的选择5.1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轨迹5.2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比较5.3空间发展结构方案的比较5.4基于结构元素控制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6空间发展战略战略一:重内联强外争,打造中心城市战略二:轴向聚势,统合市域战略三:合纵连横,整体生长战略四:再造城市中心,重组中心体系战略五:分区协作,内部整合战略六:东优北美,西悠南强2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导言⏹ 基本观点石家庄城市发展面临着环境变化下新的价值取向,在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面临着结构转型和制度转型的双重挑战。

石家庄地区城市空间的广域集聚和近域扩散两种趋势并存,城市与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结构的问题面临发展选择。

因此,石家庄城市的发展问题更应从提升区域地位和竞争力的角度进行研究。

战略规划是对未来发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期研究,研究的核心在于提供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而不在于完成具体完整的规划内容;石家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组成,总报告是结论性的描述,专题报告则针对重点问题展开研究。

⏹ 研究框架 1)总报告总报告采用“问题——目标战略——策略”的工作框架,突出系统性、针对性、阶段性。

仇保兴副部长曾在杭州市编制发展战略规划时,强调战略规划相对于总体规划,需要八个突破:一是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二是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三是突破以往过于注重微观研究的限制。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长城网石家庄3月11日讯(记者冯素琴通讯员李亚楠)记者从石家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省会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总体规划将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

同时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据了解,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

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三区定乾坤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

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As the capital city of Hebei, the development & planning of Shijiazhuang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Hebei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city’s status they decided to start Shijiazhuang Urban Space Strategic Planning.In July 2003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was invited to take the planning research. After necessary preparation, the planning group began to analyze data and related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get what situation the city might be in. With one month’s hard work the group raised primary planning draft and made a mid-term report in Shijiazhuang on 8th September during which related authorities and expert put forward many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ose advices the members of group made further research to perfect the research, and reached final conclusions at the end of September.This planning research comprises five parts:(1)Where is Shijiazhuang?Analyze Shijiazhuang’s current situation to make clear what role it plays in the region, what competences it has, and what problems it meets.A city with short history and great success;An inland metro in the coastal area;A city that can only plays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apital economic zone;A center in puzzles of having inadequate power to be regional increase-pole.A place with potentials to be the focus of investment;A region of abundant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water;Shijiazhuang: A city of hope and puzzles.(2)Why?Try to find out explanations for the puzzles and problems through history review, comparison, reasoning, etc.New power needed;Traffic axle and industry axle misplace;The uncertainty of urban space developing direction;Orientation does not fit;The lock-in effect in industry;Hug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iphon effect of Beijing and Tianjin.(3)Where to go?Raise directions Shijiazhuang should followed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direction for space,economy, population, traffic, culture and so on.Make rapid increase to win the competition with surrounding central cities;Make quick shift in industry structure; make progress in modern manufacture and service industry actively;Cultivate the travel industry energetically; construct a complete travel system;Excavate the urba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cultural taste of Shijiazhuang;Form a cubic traffic system that comprehends railway, road, urban street, & airlines;Protect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t up ecological sensitizing range;(4)What to do?Put forward strategic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directions above, and then reach two pattern for Shijiazhuang’s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in the case of mid-speed and high-speed economic increase respectively.In the regional space:Incorporate itself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ctively;Improve and broaden Shijiazhuang’shinterland;Construct “Shjiazhuang Metropolitan Area”--- the addi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Wait for the right timing to integrate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City orientation:Important fulcrum in the third engin e of china’s economic increase;The third in Capital economic zon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 of Middle-South economic zone in Hebei;The capital of Hebei; The center of china’s medical industry.Traffic system:Complete traffic system by stage; orient the development of city;Build a system of quickness, convenience, safety, comfort and harmony.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The choice of lowest cross cost: east;The excavation of potential;Two spatial pattern based on different economic increase speed: In the case of mid-speed, the pattern changes from “1+6” to “1+4” , then from “1+4” to “1+3” ; In the case of high-speed , the pattern changes from “1+4” to “1+3” , then from “1+3” to “1+2” .Urban system:Form a spatial structure like fingers that takes main city area as the center and radiates along main traffic arterial highway.Construct a cross development belt of cities and towns.Development of industryReconstruct industry with modern manufacture industry as pioneer; remove the effect of industry lock-in.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Withdrawing the second industry entering the third industry” step by step.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lement “123” project from outer layer to inner layer.Discern of key investmentChoose the important projects t hat will obviously affect city’s development, building bridge for spatial expansion.Spatial governanceDivide the range of metropolitan area into 10 governance districts,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ntrol formulations.(5)How?Give different suggestions to make the strategies more concrete and easier for local government to put into realities.Push urban space evolution from dot to bulk to “田” to “中” to “串”finally.Develop medical industry in a crossing over manner;Actively develop logistic industry;Build ecological city of SD;Build learning city of self-creation;Implement city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y;Actively promote system innovation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简本)身在何处?一、 宏观区位● 中国燕晋咽喉● 国家主动脉上的重要节点 ● 国家大战略的焦点之一二、 中观区位● 环渤海经济圈的外围中心 ● 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 囿于一隅的河北省省会城市 ● 京广线上三大编组站之一所在地三、 微观区位● 居中偏东的内陆近海城市 ● 首都经济圈南缘城市● 双向制约的“小马拉大车”型城市 ● 地貌类型多样化,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 现状人口近200万,市区土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三极论:温家宝在2003年8月初的讲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