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pptx

税收概论
主讲人:尚金梅
2011.9.30-10.27
第一章
税收及其 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 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逐渐出现了私有制—阶级
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国家
国家要生存,国家机 器要运转,就需要掌 握一定的物质基础, 需要将一部分社会财 富集中到国家手中, 于是就产生了税收 。
3.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
(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者只采取直接 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土地税按土地面积或 土地生产物课征;对各种财产征收的财产税,如 房屋税等。当时虽然也有对城市商业、手工业及 进出口贸易征收营业税、物产税、关税,但为数 很少,在税收中不占重要地位。
税收
执行公共事务
国家
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所以,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 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
一、社会公共需要概述
私人个别需要 社会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
由市场通过 提供私人 物品来满足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一)社会公共需要及其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产、
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 (2)承诺时期 (3)专制课征时期 (4)立宪课税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 和劳力。
(2)承诺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 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 设法增加收入。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 时,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当 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一 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 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 组织的承诺。
主讲人:尚金梅
2011.9.30-10.27
第一章
税收及其 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 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逐渐出现了私有制—阶级
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国家
国家要生存,国家机 器要运转,就需要掌 握一定的物质基础, 需要将一部分社会财 富集中到国家手中, 于是就产生了税收 。
3.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
(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者只采取直接 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土地税按土地面积或 土地生产物课征;对各种财产征收的财产税,如 房屋税等。当时虽然也有对城市商业、手工业及 进出口贸易征收营业税、物产税、关税,但为数 很少,在税收中不占重要地位。
税收
执行公共事务
国家
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所以,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 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
一、社会公共需要概述
私人个别需要 社会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
由市场通过 提供私人 物品来满足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一)社会公共需要及其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产、
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 (2)承诺时期 (3)专制课征时期 (4)立宪课税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 和劳力。
(2)承诺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 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 设法增加收入。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 时,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当 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一 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 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 组织的承诺。
第一章 税收的本质与职能 《税法》课程PPT

•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
26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 率为20%。对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 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 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 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 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对应纳税所 得额为超过20 000~50 000元的, 加五成;超过50 000元的,加十成。
复合税
• 同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和价 值量为标准征收的一种税
• 白酒的消费税
14
二、税收分类——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
• 指管理权限归中央,税收收入归中央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地方税
• 指管理权限归地方,税收收入归地方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类、财产税类
•指纳税人能将税负全 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 的一种税
•流转税类
13
二、税收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 是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 (重量、容积等)为标准,采 用固定单位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 啤酒的消费税
•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按 规定税率征收的一种税
• 化妆品的消费税
• 增值税
16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什么是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是 指构成一个完整 税种的法定要素
税收加 征
税收减 免
纳税人
税制构 成要素
征税对 象
税率
纳税期 限
纳税地 点
18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
• 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回答:向谁征税?谁要纳税?由法律明确规定 • 法人与自然人
强制性
三、税收的职能
26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 率为20%。对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 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 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 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 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对应纳税所 得额为超过20 000~50 000元的, 加五成;超过50 000元的,加十成。
复合税
• 同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和价 值量为标准征收的一种税
• 白酒的消费税
14
二、税收分类——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
• 指管理权限归中央,税收收入归中央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地方税
• 指管理权限归地方,税收收入归地方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类、财产税类
•指纳税人能将税负全 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 的一种税
•流转税类
13
二、税收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 是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 (重量、容积等)为标准,采 用固定单位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 啤酒的消费税
•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按 规定税率征收的一种税
• 化妆品的消费税
• 增值税
16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什么是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是 指构成一个完整 税种的法定要素
税收加 征
税收减 免
纳税人
税制构 成要素
征税对 象
税率
纳税期 限
纳税地 点
18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
• 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回答:向谁征税?谁要纳税?由法律明确规定 • 法人与自然人
强制性
三、税收的职能
税收原理PPT课件

掌握税收的种类与征收方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PPT课件

7
比例税率
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如: 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 种类: ①单一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 ②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行业差别;地区差别) ③幅度比例税率
8
定额税率
对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 如,我国新耕地占用税条例的税额标准如下:人均耕地不 超过1亩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下同),每平 方米为10元-50元;人均耕地超过1亩但不超过2亩的地 区,每平方米为8元-40元;人均耕地超过2亩但不超过3 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6元-30元;人均耕地超过3亩的地 区,每平方米为5元-25元。
23
关于税收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新征管法)》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
......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 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 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1.纳税期限的含义:纳税人 按税法规定缴纳税的期限。 包括计税期限、申报期限 和缴税期限。
(1)一次课征制 (2)两次课征制 (3)多次课征制
2.纳税期限的两个具体规定: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16
六、税收优惠
1、概念、意义(税法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的体现) 2、种类:
税基式减免税:免征额和起征点 税率式减免税: 税额式减免税:
出口退税
17
税基式减免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 十五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 (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 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 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 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 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 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 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 产成本的150%摊销。
比例税率
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如: 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 种类: ①单一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 ②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行业差别;地区差别) ③幅度比例税率
8
定额税率
对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 如,我国新耕地占用税条例的税额标准如下:人均耕地不 超过1亩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下同),每平 方米为10元-50元;人均耕地超过1亩但不超过2亩的地 区,每平方米为8元-40元;人均耕地超过2亩但不超过3 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6元-30元;人均耕地超过3亩的地 区,每平方米为5元-25元。
23
关于税收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新征管法)》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
......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 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 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1.纳税期限的含义:纳税人 按税法规定缴纳税的期限。 包括计税期限、申报期限 和缴税期限。
(1)一次课征制 (2)两次课征制 (3)多次课征制
2.纳税期限的两个具体规定: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16
六、税收优惠
1、概念、意义(税法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的体现) 2、种类:
税基式减免税:免征额和起征点 税率式减免税: 税额式减免税:
出口退税
17
税基式减免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 十五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 (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 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 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 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 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 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 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 产成本的150%摊销。
第一章税收概念课件

第一章税收概念
9
一、税收定义
• “分担说”:将税收看作是人民应分担的义务的。此学说认为,国家是公共
集体,人民是其组成分子,人民对国家的公共需要应该分担一定的金额,税 收是人民分担公共需要而应尽的义务。
• “牺牲说” :将公民向国家纳税看作是利益牺牲。这种学说认为,国家凭借
政治权力向公民强制无偿的课税,以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从公民方面看 无偿缴纳,没有报偿是一种利益的牺牲。这种学说起始于19世纪,主要是德 国历史学派瓦格纳等人提出的。他们把税收仅仅看作是纳税人单方面利益的 牺牲,并没有说明国家征税与人民纳税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片面的消极的理 论观点。
认识税收的“三性”,有利于正确运用税收手段来
实现国家政治经济职能服务。
把握税收“三性”有利于我们区分税与非税、深入认识税 收存在的原因以及利用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
(2)不能以纳税人自愿纳税和非自愿纳税作为判断税收强 制性的标准,不能把强制性曲解为强迫性。
税收的强制性与倡导纳税人自愿交纳税收矛盾么?
“交换说”或称“买卖说”、“利益说”。它认为国家 征税和公民纳税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税 收是国家保护公民利益时所应获得的代价。自17世 纪以来,随着民本主义的契约思想和民生主义的交 换意识深入人心,这种认识日渐流行起来,主要代 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斯密和蒲鲁东等。
第一章税收概念
7
一、税收定义
第一章税收概念
13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3)税收具有“整体有偿性”特征,是就国家与全 体纳税人的利益归宿关系来说的,它不是税收的形 式特征。
第一章税收概念
14
三、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税收与公债的区别
• 与税收的强制性不同, 国家与认购公债者之间是一种信用关系, 是自愿认购;
第一章 概述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税收公平原则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首要原则。税收公平使纳税人更容易接收税收,因而 可以减少避逃税,从而维护税收制度。同时,税收还可 能矫正收入分配,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 要使税收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以什么标准来 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学者提出两种主张,形成两个公平标准:
第一章 税收概述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 税收原则是一国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税收行为准则,是对一
定历史时期税收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二、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一)早期税收原则(19世纪以前) 1.威廉•配第 (1)公平原则。税收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 (2)简便原则。征税的手续应当简单明确,不能过于繁琐;
课税方法要简明,不能复杂以免纳税人产生误解;在纳税形式 选择和纳税日期确定上应给予纳税人以方便;要尽可能地给纳 税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节省原则。征收费用不能过多,要尽可能地节省。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尤斯蒂 (不得1)损适害度纳原税则人。的征资税本要。适如度果,超不出得这影个响限纳度税,人就对是必对需人品民的财享产用的,
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第一章 税收概述
◆受益原则 亦称“受益说”,主张按照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
务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负担税负,谁受益谁纳税,享受的利益多 者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少纳税,没有享受利益者不纳税。 优点:符合市场法则,易于为纳税人所接收。 缺点:受益原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很多受益项目不容易衡量。 ◆能力原则 亦称为“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当缴纳 的税收,纳税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无能力不纳税。 优点:体现了公平 缺点:能力标准难以确定。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 为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提高商品税的比重,降低所 得税的比重。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第一章 税收和税法PPT课件

(二)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续)
❖ 3. 30—70年代; 30年代大危机,自由经济 理论破产
❖ “ 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税收应刺激经济 发展。”“税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
❖ 满足财政需要;调节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 活
拉弗曲线
税率100% B
D
T
E
0A C
税收收入
(三)市场经济下征税的特殊原因
1. “市场缺陷” ——市场经济不能有效提供
公共产品和劳务 2. 外部效应 3. 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外部效应
❖ 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社会,却没 有为此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获得应有的报 酬。
❖ 外部经济——专利发明、技术革新 ❖ 外部不经济——任意排污等 ❖ 税收是对外部效应的调节Βιβλιοθήκη 四、税收原则3. 定额税率
❖ 定义——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税额。 ❖ 种类:
(1)单一定额税率。例:消费税中 汽油 0.2元/升 (2)差别定额税率。例如:资源税中的原油 大庆油田 24元/吨 ❖ 大港油田 12元/吨
纳税环节: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纳税地点:具体的纳税地点 减税免税:对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减税或免税 罚则: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附则
(一)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
❖ 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 款的单位和个人。
❖ 1. 自然人——自然人个人、自然人企业 ❖ 2. 法人 ❖ 3. 纳税人与负税人
(三)税率
❖ 2 . 累进税率——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而设置
递增的等级税率。由递增的一组税率组成。
(1)全额累进税率— 将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以古老的直接税(人头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 者只采取直接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 税。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等。
(2)以间接税(商品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日益发 达,对商品课征的商品税的发展形成了以 商品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7
•我国工商税收的起源:
❖早在商代,商业和手工业已经有所发展, 但当时还没有征税,即所谓“市廛而不税 ,关讥而不征。”
❖到了周代,为适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对经过关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 关市之赋”,对伐木、采矿、狩猎、捕鱼 、煮盐等征收“山泽之赋”。这是我国工 商税收的起源。
(1)自由纳贡时期 (2)税收承诺时期 (3)专制课征时期 (4)立宪课税时期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0
(1)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和 劳力。
(2)税收承诺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 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 加。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 主设法增加收入。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 要时,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 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 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 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 会组织的承诺。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5
(3)以现代直接税(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18世纪末,英国为战时军费的需要首创所得税
。以后时征时停,直至1842年确定所得税为永久性 税种。以后各国先后仿效,逐渐使所得税在现代资 本主义国家税收收入中占主要地位。
(4)以商品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这种税收制度,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通常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1
(3)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 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军费膨胀,使 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 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 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 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 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8
二、税收的发展
1.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
力役和实物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 期(自然经济为主)
实物和货币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 渡的封建社会
货币为主
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 义社会开始至今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9
2.法制程度的发展变化
从税收法制程度演化来看,税收经历了 四个发展时期: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3
3.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
从税制结构的演化看,税收的发展大体上可 以分为四个阶段:
(1)以古老的直接税(人头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2)以间接税(商品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3)以现代直接税(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4)以商品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7
5.税收作用的发展变化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各项支出的需要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各项支出的需要 •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Nhomakorabea18
第二节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税收
执行公共事务
国家
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所以,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 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
商品税比重较大。自增值税被开征以来,发达国家 商品税的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6
4.征税权力的发展变化
从税收征收权力演化看,税收经历了 两个阶段:
(1)地域管辖权阶段:资本主义初期 之前,国家之间经济往来很少,税收管辖 权只局限在一国之内。
(2)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并用阶 段:资本主义中期之后,跨国经营日益增 多,使纳税人收入国际化。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6
管仲在《国语·齐语》
•我国税收的产生:
中提出,“相地而衰征, 则民不移”。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 田以外开垦私田增加收入,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 私田按亩征税,“履亩十取一也。”
“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 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 我国税收的产生。
2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收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
出现了私有制(阶级产生)
税收是人类社 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随着国家的产 生而产生。
(奴隶社会)
维护统治阶级的机构(国家出现)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3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王室 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 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其基本 特征是地租。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由于 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 具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 收的起源。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章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第三章 税收职能与税收原则 ❖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五章 税收制度 ❖第六章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第七章 国际税收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9
一、公共物品与政府税收
私人个别需要 社会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 产、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 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SJM
12
(4)立宪课税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 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 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 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 民主制和选举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 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都要制定 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 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 ,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君主、国 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同 时人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普遍原 则得到广泛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