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降水
第二节气温与降水第二课时

世界降水分布图
观察上图,概括如下:
•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 降水少; •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 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 陆降水少。
三大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空气强烈受 强度大、 赤道及两 热上升 历时短、 侧,我国 范围小 夏季午后 地形雨 暖湿空气受 强度较大、 山地迎风 阻上长升 历时长 坡
锋面雨 暖空气被冷 强度小、 中纬度地 空气抬升 时间长、 区,我国 东部季风 范围大
降水量测量
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 1、日降水量的计算 一般每天8时、晚20时两次降水 量之和 2、月降水量的计算 一个月中,每天降水量之和
雨量桐 (外部)
雨量器 (内部)
• 3、年降水量的计算 该地区多年平均的降水量,即 每一年的降水量等于12个月降水 量之和。 4、世界两大雨极 一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二是夏威夷群岛的卡维金尼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 3、降水的基本类型; • 4、世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及 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思考:
• 1、请问降水就是降雨吗? 不对,降水包括降雨、雪、冰雹, 但不包括雾。 2、降水的基本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 出来的程度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一、主要降水类型
自主阅读课本P74找出下列问题: 1、什么是降水。 2、形成降水的条件是什么。 3、降水有哪些主要类型。
1、概念:从大气中 降落的雨、雪、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
3、降雨的主要类型
1、对流雨:湿润 空气受热膨胀上 升,变冷凝结而 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 强度大、历时短 、范围小,常伴 有雷电。
2、地形雨:湿润 空气水平运动时, 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 降,水汽凝结,在 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 的背风坡形成雨影 区,降水少。
3、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 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降水量的测量 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为毫米
区降水少。 •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
东岸降水多。 • 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
少。
四、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 降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乌兰巴托
昆明
四、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ºC)13.8 14.2 14.4 15.6 17.1 18.7 20.6 21.4 21.1 19.3 16.4 13.8 降水 (mm) 61 64 50 18 4 1 0 4 8 9 45 42
印度尼西亚
亚马孙平原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极地区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内部 2、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非洲 北部
亚洲中部
亚洲 西部
非洲南部
澳大利 亚内陆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4.2.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 降水)

发生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 区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对流雨
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附近、 夏季午后
地形雨
遇地形阻挡“爬升”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被冷空气顶上去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二.降水的测量
雨量器
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 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 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5~10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1月~次年4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约740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三.降水的分布
北极地区
赤道地区
南极地区 ①赤道附近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 。——纬度因素
导致两地景观差异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的要素:降水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一.降水的形成
1.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雪、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降水≠降雨)
冰天雪地
椰风海韵
一.降水的形成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水汽 凝结核
物质条件
(空气上升)
气温 下降
热量条件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连续无雨记载:91年
①对流雨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水汽冷凝形成降水。
发生地区:赤道附近、 夏季午后
一.降水的形成
3.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3种类型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课件第2课时

下雨
下雪
下冰雹
新课学习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 态或液态的水。
降水的形式: 雨、雪、冰雹
新课学习
降水量的测量
阅读P74,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测量工具:雨量器和量杯。 单位:毫米
日降水量 月降水量
一日内各次降水量相加。 一月内各日降水量相加。
新课学习
降水量柱状图
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 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小结 季节分配不均 时间变化 雨热同期 降水的变化 空间变化 东多西少 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干湿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新课学习
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400mm降水量线
找出800毫米和400毫米年等 降水量线,并描述大致经过哪 些地方。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 拉雅山脉东南一线
800mm降水量线
淮河--秦岭--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
新课学习
干湿区
划分依据: 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 > 蒸发量则气候湿润 降水量 < 蒸发量则气候干旱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3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降水
复习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自南向北降 低,南北气温 差别很大。
夏季除 青藏高原 及个别地区以外, 全国 普
遍高温, 南北温差不大。
2、1月00C等温线大致沿 淮河 ---- 秦岭 --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分布。
3、 气温
和 降水 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干旱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800mm
湿润区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主备人:高原学科领导:时间:第周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
【目标引领】1、理解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掌握降水的主要类型。
3、掌握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断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重点)【依标自学】一、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和();(2)、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的三种类型:()()和()。
4、湿润空气()膨胀上升,()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5、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沿山坡“爬升”,()下降,水汽凝结,在()形成降水,叫()。
6、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7、降水量一般用()来测量。
二、阅读课本第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8、年降水量极其丰沛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印度北部的():另一处在夏威夷群岛()的东北山麓。
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地球的“雨极”。
【反馈检测】同学们背诵上述知识点,五分钟后同桌之间互查,老师抽查学困生。
【互动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76页活动题A、降水类型图示B、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C、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交流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回答,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反馈。
2、学生回答,学生做补充,教师做点评补充。
【巩固拓展】完成地理读本的验收评价部分。
【教后反思】。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降水

东岸----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 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多,
内陆地区----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
一、表格
二、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读一读
大气凝结核是指悬浮在大气中并能使水汽在其上凝结成小水滴的微粒。 凝结核的分类: 1.吸湿性凝结核,它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易溶于水。 如海水溅沫进入空气的盐粒,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和烟粒等,是很活 跃的凝结核,一经吸收水分,能形成浓度很大的胚胎,然后以胚胎为 中心而进行凝结。 2.非吸湿性凝结核,虽不易或不溶于水,但易为水所润湿,如尘埃、 岩石微粒、花粉等,它们可将水汽吸附在其表面上而形成小水滴。
地形雨:湿润空气 水平运动时,遇到山 地,沿山坡“爬升“, 温度下降,水汽凝结, 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的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 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雨极”
乞拉朋齐
怀厄莱阿莱 阿塔卡马沙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降水
自主导学
结合P74~75《主要降水类型》材料,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降水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降水的测量方法 ➢降水的主要类型
一、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连续24小时的暴雨
说说降水给人类带 来的欢喜与忧愁。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怎么看?看什么?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月 份
1 月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降
11112111 5
水
00550550 0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量 ( m
5 0
1 00000000 1 00 00
m
)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
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 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 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 起来的水层深度,通常以 毫米为单位。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等降水量线 含义: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特点: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的各点,降水量相等。 等降水量线稠密,表示各地的降水量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表示各地的降水量差别小。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降 水。
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如: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的类型
迎风坡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背风时坡,遇到山地,沿 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 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往往在湿润气 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2021年3月23-29日,苏伊士运河“大堵船”,至少造成 400余艘通行此处的货轮滞留。此次 “堵船” 事故也引发 国际货运对于苏伊士运河的替代方案思考,更为稳定、 可靠的我国“钢铁驼队” ———中欧班列的业务量一周 内增加三成。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4月8日,装满衣服鞋帽、 防疫物资等的列车从武汉出发, 驶往德国杜伊斯堡。回程列车装载德国香肠、 哈萨克斯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月)
雨量器
10 11 12 144 144 164
月 份 降水量
1
2
3 104
4 89
5 82
6 85
7
8
9
165 123
102 120 114
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变化:
降水量(毫米)
250 200 150
降水量(毫米) 两地的降水量有何相同点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讲:降水)
教学目标
1.明确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 2.知道主要的降水类型; 3.了解全球降水分布的规律 4.知道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降水
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不断增加水汽;
②空气上升冷却,促使空气达到过饱和;
③凝结核(吸湿性的微尘)。
9克
17克
30克
对流雨
近地面空气强烈受 热时,引起热力对 流运动,湿热空气 在上升过程中,随 着气温不断降低, 其中的水汽冷却凝 结形成降水,这叫 对流雨。对流雨 的 强度大、历时短、 范围小,还常伴有 暴风、雷雨,故又 称热雷雨。赤道地 区常年以对流雨为 主。
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 区降水少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 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 坡降水少
11.3
7.9
1960 1990
7.5
8.3
8.6
8.5
7.3
4.7
4.6
5.2
4.6
4.9
6.0
6.6
1961 降雨 量 (mm) 19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下列地带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北极地区 B、 南极圈附近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 南回归线附近地区 4、乞拉朋齐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被称为世界 的雨极,其降水类型是 (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 台风雨 D、 地形雨 5.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月 份
气温 º C 降水 mm
7
22.5 0
8
91011来自1222.7 21.7 19.2 16.7 14.1 1 7 13 26 79
降水 气温 (º C) 50 40 30 20 10 (毫米) 160 140 120 100 80
0
10 20 30 1 2 3 4 5 6 7 8
60
40 20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讲:降水
学习目标
• 1.了解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 2.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掌握降水 的类型。 • 3.理解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及降水的 分布规律。
自我找寻
• 1.降水量用什么仪器测定? • 2.降水的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 3.降水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作 一下描述。 • 4.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 用什么方式表示?
C
D
C
课后习题答案(answers)
(1)乌兰巴托的最高温是19°C左右,最低 温是-23 ° C左右,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温是28 ° C左右,最低温是 17 ° C左右,出现在7月和1月
乌兰巴托的年温差约为42 ° C,
昆明的年温差约为11 ° C
答案(answers)
(2)乌兰巴托年降水量约为300mm, 昆明约为960mm
读图思考,完成书p65“活动题”
各地降水的极值
世界 降水量 最多的 地方
乞拉朋 齐/卡维 金尼山
中国
火烧寮 8000 多mm 新疆托 克逊 5.9mm
降水量 最少的 地方
阿塔卡 马沙漠 0.1mm
巩固练习
• 1、衡量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一般用(D ) A、日降水量表示 B、 月降水量表示 C、降水量最多年份的年降水量 D、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2、在自然界里,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是(A ) A、空气冷却,达到饱和 B、 空气增温,达到饱和 C、空气膨胀,水汽饱和 D、气温不变,增加水汽 量
三、主要降水类型
1、形成降水的两个基本 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饱和空气)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 够凝结
解释下列现象
• 冬季我们可以在窗玻璃上画 画。 • 洗澡时,房顶上会不断地往 下滴水。
1、对流雨
2、地形雨
3、锋面雨
相同: 空气上升,降温、凝结
三种降水形成的 相同与不同
对流雨是受热膨胀
不同: 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地形阻拦
锋面雨是冷暖气团相遇
降水量的测量
• 思考:怎样计算 月降水量、年降 水量、多年平均 降水量 • 想一下:降水量 的单位是什么?
世界雨极:课本P64阅读
• 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 沙漠在南美洲智利北部,大约介 于南纬18°~28°之间。气候极端干 燥。到1971年为止,已有 400多年没 有下雨的记录,素有“世界旱极”之称。
0 9 10 11 12(月)
(3)乌兰巴托的气温变化大,年温差大, 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7、8月,昆明气 温变化不大,年温差小,降水量多,主 要集中在5-10月
实践冲浪(practice)—完成教材P66
第2小题
月 份 气温 º C 降水 mm 1 12.8 60 2 3 4 5 6 13.6 14.9 16.4 18.9 19.9 86 60 30 7 2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一、等降水量线: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即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 少(东岸受惠于季风气候)---海陆因素。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