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知识要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二、跟踪训练1.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2.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1月0 ℃等温线(局部)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A.AB.BC.CD.D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A.热带和亚热带B.亚热带和暖温带C.暖温带和中温带D.中温带和寒温带5.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A.1月0℃等温线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6. 以下是家住图6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C.一月平均气温﹣20℃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7.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A.℃B.℃C.℃D.℃(2)图中椭圆中,甲、乙、丙、丁中,交通网比较稠密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8.与北方比较,南方地区()A.冬季河流结冰B.民居屋顶坡度更小C.河流水量更大D.农作物生长期更短9.“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纬度位置32°N~34.5°N。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

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

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

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

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

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

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

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及穿过的城市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及穿过的城市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及穿过的城市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一月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8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是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分界1、气温: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8、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15、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与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南方:一年两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16、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秦岭淮河作为中
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此线的走向为,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概述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境内的一条重要地理线,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贯穿了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

这条线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分布、生态系统等方面都起到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然环境影响地质构造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地方经济、资源分布、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从地质构造上看,秦岭淮河一线处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地块的边界,是中国的东部与西部的过渡地带。

它由于构造岩和沉积岩层的堆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气候分布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分布上起到了边界的作用。

它将中国的南方湿润气候与北方干旱气候分隔开来。

南边的秦岭山脉和淮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使得这条线降水量丰富,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

而北边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特征造成该地区的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自秦岭淮河一线贯穿多个生态区和生态系统,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秦岭山脉的湿润气候为该地区的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大量的植物物种在此繁衍生息。

同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还对动物种群的分布和迁徙起到了重要影响。

水资源分布由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特征,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也具有明显特点。

将秦岭与淮河流域连成一线,为水资源的供应和调配提供了便利。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量丰富的河流之一,其河水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饮用水,也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

而秦岭山脉的地形则为水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经济影响农业发展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淮河平原地区因为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得该地区拥有明显的农业优势。

阳光充足、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使得这一带的农作物种植产量高、品质好。

同时,秦岭淮河一线沿线种植业的发达也带动了农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业的发展。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季风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7、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8。

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区域: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温:一月0℃等温线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降水量: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8、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11、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成因
农业生产耕地
类型
旱地水田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作物
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
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南方生长期长,积温量大;北
方生长期短,积温量少。

作物
水果
小麦、大豆、
甜菜、苹果
水稻、油菜
甘蔗、柑橘
气温高低与降水量的多少不

生产文化传统
运输
陆运为主:马车水运为主:船只地形与降水量的多少不同
传统
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
体较厚,保暖、防

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高,通风、
散热
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南方夏季炎热,北方冬季寒冷
生活文化人们
主食
面食米饭
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
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运动
项目
滑雪、溜冰、骑马游泳、晒龙舟
北方冬季寒冷,多积雪,河流
结冰,草原广,盛产马;南方
多河流
其他
不同
棒子,秦腔越剧,黄梅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美”
请同学们分别以自 己所在组是“南方人” 或“北方人”来描述一 下自己的家乡的特点。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理景观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水稻
农业生产 小麦
秦岭-淮河以南
饮食习惯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北
以陆路运输为主
交通
秦岭-淮河以南
以水路运输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建筑
快速抢答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1月平均气温 <0℃
河流封冻状况 结冰
年降水量
<800毫米
秦岭-淮河线以南 >0℃ 不结冰 >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D
青藏地区
北方地A 区
B
南方地区
是怎么划分的呢?
400
400mm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秦岭淮河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请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的分界线用直线连接起来:
阴山
第二、三阶梯
太行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秦岭风光
主峰太白山
吉林长白山雪景
、了解秦岭—淮河线的概况,掌握秦岭—淮河线 的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能指出四 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请同学们通读课本75-79页内容,完成导学案中 【自主学习】部分
温馨提示:将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课本 上要做好勾画。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柑橘、茶叶、油桐 公路、铁路、水运
导致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的原因
气温和降水 差异显著
秦岭(地
形因素)
气候差异
地理景观 居民的生产、生活
欣赏与思考
区域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 C
秦岭与淮河的概况
秦岭—淮河线
经过该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地理意义
南北的地理差异
名称及分布 四大地理区域
分界线
快乐闯关
A 1、.下列山脉,作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的是( )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横断山
D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米
B.小麦
C.高粱
D.水稻
C 3、下列哪条线不是秦岭—淮河线经过的地方(
拓展提升
(1)A、B、C、D四区域中,主要位于季风区的是_B___C___。 (2)①是__4_0_0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是青__藏__高__原(地形)边缘线。 ③线经过 _秦__岭___和__淮_河___ 。 (3)影响区域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海__陆__因__素_。 (4)图中分界线①②③,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基本吻合的是__③___, 根据地势高低作为主要确定因素的是___②______。 (5)下列诗句描述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B区域的是 (D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
1、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哪座山脉? 3、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哪四大地理区域? 4、我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的分界线是什么?
一、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


肃 西河

南 安苏

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 ,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有哪

A.800mm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C 4、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闽江
B 5、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400 mm等降水量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 黑河—腾冲一线
D.长江
些? 2、4、。 5
1、湖北 2、山东 3、江西
4、山西 5、河北 6、浙江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这些分界线都经过哪里?
一月00C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 带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 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有哪些?
温馨提示: 1、可以从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生活习惯、交通、 民居特色等多方面进行讨论。 2、分角色进行讨论。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曾经是 淮河的真实写照, 淮河流域也曾流传着这 样一句民谣: “50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 代鱼虾绝代”。“收集资料,讨论一下淮河 为什么会成为一条“害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