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纬度位置32°N~34.5°N。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

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

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

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

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

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

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

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概述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境内的一条重要地理线,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贯穿了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

这条线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分布、生态系统等方面都起到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然环境影响地质构造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地方经济、资源分布、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从地质构造上看,秦岭淮河一线处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地块的边界,是中国的东部与西部的过渡地带。

它由于构造岩和沉积岩层的堆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气候分布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分布上起到了边界的作用。

它将中国的南方湿润气候与北方干旱气候分隔开来。

南边的秦岭山脉和淮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使得这条线降水量丰富,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

而北边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特征造成该地区的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自秦岭淮河一线贯穿多个生态区和生态系统,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秦岭山脉的湿润气候为该地区的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大量的植物物种在此繁衍生息。

同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还对动物种群的分布和迁徙起到了重要影响。

水资源分布由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特征,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也具有明显特点。

将秦岭与淮河流域连成一线,为水资源的供应和调配提供了便利。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量丰富的河流之一,其河水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饮用水,也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

而秦岭山脉的地形则为水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经济影响农业发展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淮河平原地区因为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得该地区拥有明显的农业优势。

阳光充足、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使得这一带的农作物种植产量高、品质好。

同时,秦岭淮河一线沿线种植业的发达也带动了农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业的发展。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季风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7、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8。

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作者:陈阳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8期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600千米,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是我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海洋。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分界线,分界线两侧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一、气候方面1.气温差异:秦岭—淮河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冬季,秦岭一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北方地区常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度。

南北两侧气温相差十几度,真是“一山之隔,如距千里”,景象迥然不同。

产生原因主要是:东西向山脉对冬季南下冷空气起着屏障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气候截然不同。

2.降水差异:由于夏季风的强度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年降水量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加上秦岭南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使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降水丰富的地区,也是水分循环最活跃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秦岭—淮河线正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地。

秦岭—淮河线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如郑州、北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秦岭—淮河线以南雨季较长,如广州雨季长达五个月。

而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气候类型:秦岭—淮河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线以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该线以南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二、地形方面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如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区域: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温:一月0℃等温线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降水量: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8、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11、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成因
农业生产耕地
类型
旱地水田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作物
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
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南方生长期长,积温量大;北
方生长期短,积温量少。

作物
水果
小麦、大豆、
甜菜、苹果
水稻、油菜
甘蔗、柑橘
气温高低与降水量的多少不

生产文化传统
运输
陆运为主:马车水运为主:船只地形与降水量的多少不同
传统
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
体较厚,保暖、防

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高,通风、
散热
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南方夏季炎热,北方冬季寒冷
生活文化人们
主食
面食米饭
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
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运动
项目
滑雪、溜冰、骑马游泳、晒龙舟
北方冬季寒冷,多积雪,河流
结冰,草原广,盛产马;南方
多河流
其他
不同
棒子,秦腔越剧,黄梅戏。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机关运行的经典轴线。

1、政治意义:这条路线是汉、晋、唐以前朝代政府的脊背,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地域之一,是君主建立和维护机构的使用的重要线路。

2、经济意义:自秦始皇起,汉、晋、两晋、北魏、南齐、唐、宋以及明清十国时期,秦岭—淮河一线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为中国的中央政府提供了政府行使权力和管理资源的支线。

3、文化意义:秦岭—淮河一线也曾成为中国历史上人文景观最为灿烂的一条线路,传播、传承着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几千年来刮及国家网络的庞大古代文化财富。

4、军事意义:早期的汉、唐、两晋、北魏、南齐实行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十分重视边境的安全,“秦岭—淮河一线”几乎成为每一部动荡时期官员出巡视察之路,使这条路线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一线的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2、一月0℃等温线东端
3、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分界线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
xx分界线
7、xx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8、xx水稻和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9、xx旱地与水田地区分界线
10、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南方:
一年两至三熟,北方: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11、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湿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
1/ 2
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