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大纲教学文案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导言本课程纲要为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他们在数学上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研究各种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掌握计算整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 熟练运用小数和分数进行计算;- 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点,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和方程的解法;-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研究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课程内容1. 整数的运算- 加减乘除整数的运算规则;- 正数、负数的概念与计算;- 整数运算的应用场景。
2. 小数和分数- 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和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几何图形- 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矩形、三角形等;- 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4. 代数思维- 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数据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包括讲授、练、讨论、实践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以学生的理解程度、解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依据。
教师将通过课堂练、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结语通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巩固和拓展他们在数学上的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后士郭小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设计教师:张建伟适用年级:六年级课时数安排:本册共60课时的学习内容,各部分学习内容学习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负数(3课时)二、百分数(二)(4课时)三、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五、数学问题--鸽巢问题(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时一、课程学习目标1.知道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百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百分数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5.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固城小学焦琬茹一、课程背景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圆柱与圆锥、比例、总复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等。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精选)

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精选)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大纲如下: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4.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6.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方格纸剪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经简单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或翻折。
7.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8.认识简单的统计图,会看和画统计图,能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9.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锻炼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1.感受学习数学的喜悦,相信自己学习的能力。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最新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以下是大纲内容:一、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良机、歼灭、裹夹、圩子、屏障、骚扰、默契、屏障、坍塌、倾泻、咆哮、隐约”等词语。
二、了解南口战役和戴安澜将军的战斗历程,学习戴安澜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默写《过零丁洋》。
四、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并抄写精彩的句子。
五、了解比喻修辞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八、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
”的含义。
九、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十、了解写人的*,抓住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十一、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教学提纲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后士郭小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设计教师:张建伟适用年级:六年级课时数安排:本册共60课时的学习内容,各部分学习内容学习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负数(3课时)二、百分数(二)(4课时)三、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五、数学问题--鸽巢问题(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时一、课程学习目标1.知道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百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百分数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5.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鼎尖教案6年级下数学文案

鼎尖教案6年级下数学文案教案的撰写切忌抄袭和照搬,由于优秀的教案或许在其他人那里可以产生很成功的成效,但自己可能就不适用,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鼎尖教案6年级下数学文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鼎尖教案6年级下数学文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视察就可以肯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视察就可以肯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0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10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进程:一、课前复习我们在前面的知识中已经学习了用三个或四个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形,你能说出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视察到的图形吗?(展现课件)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视察物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更加复杂的立体图形,有爱好吗?二、教学新授:(用三个比赛贯穿全部教学进程)1、创设“比赛”情形一第一轮比赛:摆(如课件)要求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组每摆一个造型可得10分)时间为3分钟学生显现了多种答案,老师巡查课堂。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物入手,发觉实物与视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第二轮比赛:画(1)教师大屏幕显现摆好的立体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让学生仔细视察立体图形后集体动手单独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视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总结出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第一章:整数和分数1.1 整数的认识与应用- 正负数的概念- 整数的加减法与乘法- 整数的应用问题1.2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应用问题1.3 整数和分数的综合运用- 整数和分数的运算综合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几何图形2.1 简单几何图形- 直线、线段、射线- 角的概念与分类- 平行线与垂直线2.2 三角形和四边形-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相似与全等2.3 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线对称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 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性第三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3.1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数据的统计与频数3.2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 数据的图表表示-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3.3 数据的应用问题- 数据的应用- 数据的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未知数和方程4.1 代数式和方程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 方程的基本概念与解法4.2 用图表示方程- 用图解方程- 解决实际问题4.3 多元一次方程- 多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第五章:运算定律5.1 分配律和交换律- 加法和乘法分配律- 加法和乘法交换律5.2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减乘除的运算次序5.3 合并同类项和整理算式- 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规则- 算式的整理和简化以上为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纲要,涵盖了整数和分数、几何图形、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未知数和方程、运算定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比例》中的内容。
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
(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题目中哪些面是需要我们计算的。
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1、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
4、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3、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5、比例的应用
1、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
1、
圆
柱
1、圆柱的认识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整理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1
3、圆柱的体积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体积公式与圆柱侧面积公式的区分。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2、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
1、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1
第五章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第
四
章
比
例
1、比例的意义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知道怎样的展开图才能围成圆柱。
1、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分类讨论不同的旋转方法得到不同的半径和高。
3、知道圆柱展开图如果是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1
2、圆柱的表面积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1、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会进行简单计算
2、“本利和”的计算方法
1、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2、正确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方便计算。
第三章
圆柱与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
1
2、
圆
锥
1、圆锥的认识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1
2、圆锥的体积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3、能画数轴,了解数轴的三要素。
1、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3、理解负增长、零增长。
1
第二章
百分数二
1、折扣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2、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3、知道原价和折扣,会求现价这类题型。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知道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1、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1、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2、纳税的种类
1、清楚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2、税率的计算,特别是分段计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
4、利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
2、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大纲
章节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时
第一章
负数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1、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2、比较正数、负数、0的大小。
1、“折上折”相当于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2、理解“满100元减50元”不是打五折。
1
2、成数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理解成数表示什么。
2、成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1、会解增加几成、减少几成的题型。
2、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3、税率
2、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