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三)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三)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三)

五、【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14.B15.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16.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

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故选B。

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

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湖北省襄阳五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 分)2.黄冈市2020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终南东溪中作岑参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

《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1)从体裁角度看,本诗属于________。

(2)以下评论适合本诗的一项是()A.苍凉萧索B.欢快明朗C.旷达豪迈D.宛转低回(3)本诗运用了顶针的修辞,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中出现的两处连接的“城头”等。

请对此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①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②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

②求田问舍:经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回忆汉上旧居江水泱泱、白云深深、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引发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B. 颔联运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家国遭遇危难之时,产生了消沉归隐之意。

C. 尾联写诗人想要远离荣华富贵,超然物外,却又担心像元龙这样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批评他。

D. 这是一首酬和之作。

从“次韵”可看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用的韵脚和杨乐道诗的韵脚是一样的。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表达了诗人忧国忘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情;③“直以文章供润色”表达了对自己只能写写文章而不能报效国家的遗憾之情;④“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达对忧国报国的坚定信念。

【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B项,“产生消沉归隐之意”错。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诗人反问在忧国之时怎还能有归隐之心。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远望汉水浩瀚渺远,转弯处一带密林枝叶繁茂,抬头看,岘山掩映于白云深处,南面一条小路仿佛直通天空,犹如仙山一般美妙。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②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槙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B. 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 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 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②生活中的风雨带给人的悲凄寒凉;③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④政治上的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错,白诗字面上是“读君诗”,主题却是“忆斯人”,又由斯人遭际飘零,转见自己沦落的感慨。

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

基调凄苦。

诗人以“灯”字为彩线穿起一串明珠,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

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白诗尾句“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写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既有对自然界风雨带给人的悲苦寒凉,也有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的忧虑,更有政治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②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B.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15.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②生活中的风雨带给人的悲凄寒凉;③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④政治上的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错,白诗字面上是“读君诗”,主题却是“忆斯人”,又由斯人遭际飘零,转见自己沦落的感慨。

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

基调凄苦。

诗人以“灯”字为彩线穿起一串明珠,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

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白诗尾句“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写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既有对自然界风雨带给人的悲苦寒凉,也有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的忧虑,更有政治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精选汇编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①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①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岀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春意盎然。

C.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诗人的目的地。

D.描初春之景,如画;写友人之情,深厚。

全诗一气贯注,似信笔挥洒,实勾勒甚密。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虽然选择了“舞燕”“啼莺”两个意象,但呈现出的依旧是缺乏生机的萧瑟荒园之景,“懒追随”说明诗人无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

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作精雕细刻,形神兼备;描写心境,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蚊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某校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2.山东省潍坊市某校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刘辰翁①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注】①刘辰翁(1232-1297),南宋末年词人。

宋亡后不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得,悲苦之情溢于言表。

B.三、四句看似写景,实则有所寄托。

“单于”代指元朝统治者,“谁见”正显出词人的孤独。

C.“烟雨楼台改”不正面回答上句之问,而是描绘一幅苍茫凄迷的画面,暗含物是人非之叹。

D.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采用李煜《虞美人》的原韵,同样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6、有人说,“江山画出古今愁”抒情极其曲折委婉。

请简要分析。

(6分)3.(新高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欲重归河阳幕府。

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此处借指李光弼,点题“再归河阳幕府”。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全诗充满了对守节不移、忠义报国之人的赞美之情,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期中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

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6分)5.2021届广东省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竹歌并引(后部分)白居易野塘水边崎岸①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②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③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④,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⑤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注]①琦岸:曲折的水岸。

②筠:竹子的青皮。

③省:记得。

④别:鉴别。

⑤萧郎:画家萧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

B.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

C.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

D.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

16、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6.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6分)7.成都七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2021届高三10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节选)杜甫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②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③。

【注】①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观看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回忆起开元年间公孙大娘舞剑器时的场面,时隔五十年,有感世事巨变,诗人写了这首诗。

②风尘澒(hòng) 洞:指连年战乱,烽烟弥漫。

③愁疾:深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DA.诗题中的“行”与《琵琶行》中的“行”一样,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

B.第三联写梨园弟子如今的境遇,与第一联先帝时的歌舞盛况形成对比,折射出了国势的变迁。

C.第四联写到诗人乐极哀来的情绪变化,以景托情,渲染悲凉氛围,为结尾的抒情张本。

D.全诗写皇帝沉迷于歌舞,以致国运衰颓,诗人由此心忧,不知所往。

15.有人评价“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二句是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分)8.东北三省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咏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

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

15.《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6分)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裴说《春日山中竹》)15.刘诗通过描写竹身居荒野、节节高耸向上等特点,赋予竹不事权贵、愿为知音者用的品性,借此表达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不肯趋附权贵依旧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以及渴望得遇明主有所作为的理想。

9.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9分)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15.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10.河北省2021届高三联合测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

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 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 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

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