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八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课件
第9页/共21页
二、欧洲联盟 1.发展情况 1952年,欧洲煤钢共和体成立; 1957年,法、意、荷、德、比和卢森堡签订条约,成立了欧洲 原子能共和体; 1958年1月1日,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2年 ,欧洲联盟和欧洲自由贸易区的七个国家达成协议, 并于1993年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区”,此时成员已达19个 国家; 1993年1月,统一欧洲法案变为法律,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 联盟; 到2004年5月,其成员达25个。 2.控制机构: 部长理事会; 欧洲议会; 欧洲委员会。 3.政策领域:竞争政策、农业政策、结构政策、贸易和国际收 支政策、货币政策、工商政策等。
第10页/共21页
三、世界贸易组织 1.概况: 负责国际贸易多边谈判,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最大国际条约和组织 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签署,最初签约的共有23个国家; 到了1994年,其成员国增至148个,总部高在瑞士日内瓦,总协定 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缔约国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和决 定重大问题。 2.宗旨: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取消歧视性的贸易行为来提高各缔约国的生活 水平。 3.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 降低和最终取消贸易壁垒的原则; 磋商调解原则。
第17页/共21页
第五节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
一、国际贸易政策简述 国际贸易理论所体现的一种基本思想就是各国都能从国际
贸易中获益。然而现实中,自由贸易却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策 的干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1.限制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以产品进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 措施。 其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有: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进口关税是指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缴纳的税款。 进口配额是指一国对特定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的限制。 此外,除了关税和配额外,一国可能还有其他非关税壁垒包括: 苛刻的技术标准、繁琐的海关手续、歧视性的政府购买、进出 口的垄断经营、外汇管制等。

30第九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30第九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3.价值、利润、地租理论
马尔萨斯是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
他接受了斯密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价 值的观点,又吸收了萨伊的三种生产要素论。
➢马尔萨斯认为,商品价值不是取决于生产它所 耗费的劳动,而是由商品在该时该地所能交换成 可支配的标准劳动量来衡量。 ➢马尔萨斯把价值归为三种不同含义:使用价值、 内在交换价值、名义交换价值。
第一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的生平与著作
•马尔萨斯出生于英国萨兰州一个土地贵族家 庭。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曾入牛津大学 学习,与休谟、卢梭等人有交往,思想比较 激进。1798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 名发表了《人口原理》,引起轰动。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关于谷物法的短文集》 《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济贫法》《 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的尺度》《政治经 济学定义》等。
第一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2.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反对葛德文、孔多塞把社会灾难归结于社会 制度的思想,认为贫困来源于人口的增长。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或规律出发: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根据这两个公理,马尔萨斯得出一个论断,即人口按 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 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第三节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1.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 版后,获得广泛的支持,并以李嘉图为 核心形成了李嘉图学派。 •站在李嘉图对立面的马尔萨斯1819年发 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挑起了一场理 论上的论战,在马尔萨斯一方也聚集了 一批反李嘉图学说的经济学家。
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 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 劳动——工资。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前述各章讨论了消费商品(或称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这一部分内容通常被看成是所谓的“价值”理论。

由于讨论的范围局限于产品市场本身,所以它对价格决定的论述并不完全。

首先,它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它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故价格理论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它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讨论要素需求理论,下章分析其供给方面。

因为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是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素价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又被看成是所谓的“分配”理论。

于是,从产品市场转到要素市场也意味着从价格理论转到分配理论。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上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19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

因此,那时的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就是地主、工资收入者和资本家这三个主要社会经济阶级之间的收入分配理论。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被看做“利息”。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该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提出。

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作了改进。

他们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也取决于一些其他因素。

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的边际成本。

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8分配理论

西方经济学8分配理论

3
西方经济学
产品市场 & 要素市场
供给产品 收益
产品 市场
购买产品 支出
厂商
成本 购买要素 收入
居民 要素 市场
供给要素
4
西方经济学
一、收入分配的原理
5
西方经济学
• 一、要素及其价格
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才能
要素所有者 劳动者 资本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 企业家
要素价格 工资 利息 地租 正常利润
MR = MC ↔ MRP = MFC
9
西方经济学
1、相关基本概念
•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 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Q/△F)或者这种产 品所带来的收益(△TR/△F)叫做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 边际物质产品 – 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Q/△F)叫做边际 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缩写为MPP)。
21
西方经济学
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资本的需求 资本的供给 投资 储蓄
越大,企业越愿意投资 利润率-利息率 越小,企业越不愿意投资 当利润率一定时,利息率与投资的关系如下图: i S D
i0
0
K0
利息的决定
K
22
西方经济学
4 利润理论
1、利润与正常利润 、 利润: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 2、超额利润与创新 、 超额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又称为 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只有在不完全竞争和动态社会存在。 不完全竞争存在垄断 动态社会存在创新和风险
18
西方经济学
• • • •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2.需求决定供给
既然在个人时是消费先于生产并决定生产,这个原理应用于社会, 就变成需求先于供给并决定供给了。
他从需求决定供给的原理得出的结论是:生产不能是无限度的, 它受社会需求的限制,如果生产无限扩大,供给就会超过需求, 生产就会超过消费,就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3.收入决定生产,生产创造收入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七点 二十二分。
西斯蒙第认为,人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本领是财富的源 泉,财富是为满足他的需要和欲望的,财富是积累起来不
予消费的劳动果实。
西斯蒙第还继承了李嘉图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区分的思 想,同时更强调消费(需求)对决定价值量的重要性。
在他的定义中,不仅更接近于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 还接触到了马克思所说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含义,从 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作了新的补充。
出狱后西斯蒙第一度移居英国,后又重返瑞士,迁居意大 利。在意大利期间,他置办产业,经营农庄,大约在这个 时候他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1800年,他重返瑞士,此后一直在日内瓦从事著述活动。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七点 二十二分。
2.著作:1803年西斯蒙第出版《论商
业财富:或商业立法中应用的政治经 济学原理》,向法国人介绍斯密学说, 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忠实信徒。 1819年发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新原 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他从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信徒转而成为 激烈的反对者。 1837~1838年,他又出版了两卷集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这部著作以大 量的历史和现状材料论证了《政治经 济学新原理》中提出的理论。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七点 二十二分。
西斯蒙第在论述资本与收入及其关系时,论述了他的分 配观点。
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产生三种收入的说法,但他特 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 能发挥作用。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4)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4)
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 列法案,反对垄断。其中包括谢尔曼法 (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 会法(1914)、罗宾逊—帕特曼法(1936)、 惠特—李法(1938)、塞勒—凯弗维尔法 (1950)。统称反托拉斯法。
美国的这些反托拉斯法规定,限制贸易 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 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欺 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机构是联邦贸易 委员会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前者主要反对 不正当的贸易行为,后者主要反对垄断活动。
第二节
外部影响
一、 外部影响、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二、 克服外部影响的方法
三、外部影响、产权和科斯定理
一、外部影响、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外部影响就是指不直接反映在市场中的生
产和消费的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或一个厂商
的行为对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个厂商的福利产
生了直接的影响,但是产生影响的渠道却不是
通过价格机制来完成的。
负的外部影响(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为 其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 的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导致该活动的总量高于 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例如污染企业。
1、负的外部影响(外部不经济)
P E2 E1
SMC=PMC+MD
S=PMC
D
O
Q2
Q1
Q
就钢厂产钢倾倒废水对渔民造成的损失。供 给曲线S表示私人边际成本PMC,MD表示边际损失。 曲线SMC表示边际社会成本,其高度等于供给曲线 S和MD的高度之和。则钢厂产量过大。
P
D E1 E2
MSR=D+MER
MC
O
Q1
Q2
Q

西方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要素所得: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非要素使用收入:伴随生产要素的使用而获
得的相应收入,包括税收(主要是企业间接税) 减去转移支付和政府补贴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净额+折旧
2017/7/14 11/27
第一节
3. 生产法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按产业 部门汇总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增加值

见下页“图6.18.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2017/7/14
20/27
2017/7/14
21/27
第二节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 基本核算表
1. 国内生产总值表
2. 投入产出表
3. 资金流量表
4. 国 际 收 支 表 , 包 括国际收支平衡表 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5. 资产负债表
2017/7/14 22/27

实践中很少使用NDP而使用GDP:不同折旧方法 计算的折旧额不同,折旧额的大小常常与实际的 设备磨损并不一致,使国内生产净值高估或低估
2017/7/14 16/27
第一节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五) 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 (1)不准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分房等)
(2)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是否合理
(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与国民可支配净收入NNDI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折旧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税收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净收入-税收=国民总收入-折旧-税收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 储蓄总额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前述各章讨论了消费商品(或称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这一部分内容通常被看成是所谓的“价值”理论。

由于讨论的范围局限于产品市场本身,所以它对价格决定的论述并不完全。

首先,它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它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故价格理论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它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讨论要素需求理论,下章分析其供给方面。

因为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是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素价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又被看成是所谓的“分配”理论。

于是,从产品市场转到要素市场也意味着从价格理论转到分配理论。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上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19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

因此,那时的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就是地主、工资收入者和资本家这三个主要社会经济阶级之间的收入分配理论。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被看做“利息”。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该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提出。

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作了改进。

他们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也取决于一些其他因素。

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的边际成本。

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19世纪初英法经济学说 19世纪初英法经济学说
本章主要问题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人口论,价值、利润与地租理论, 人口论,价值、利润与地租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萨伊经济学说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效用价值论,分配理论,销售 理论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 系矛盾的尝试,麦克库洛赫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
(2)生平与著作
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 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随后往英 国伦敦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斯密的经济学说。 国伦敦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斯密的经济学说。 萨伊从英国回到法国后继续经商。法国革命爆发后, 萨伊从英国回到法国后继续经商。法国革命爆发后,萨伊曾热烈地拥护 革命,1792年曾投笔从军 雅各宾派上台以后,他离开军队并脱离革命。 年曾投笔从军。 革命,1792年曾投笔从军。雅各宾派上台以后,他离开军队并脱离革命。 1794年他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1803年出版了《 1794年他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1803年出版了《政治经济 年他任 年出版了 学概论》 因该书提倡经济自由, 学概论》,因该书提倡经济自由,反对拿破仑保持关税政策而被禁止重 为此,他被迫重新经商。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后, 印。为此,他被迫重新经商。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后,萨伊回巴黎 重新从事学术研究。1814年他再版 政治经济学概论》 1817年任巴黎 年他再版《 重新从事学术研究。1814年他再版《政治经济学概论》,1817年任巴黎 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经济学教授,1828—1830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教程》 年出版《 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经济学教授,1828—1830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教程》。 183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183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包括绪论、财富的生产、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包括绪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 的消费, 42章 他虽然称颂斯密, 的消费,共3篇42章。他虽然称颂斯密,但实际上完全抛弃了斯密体系中 的科学因素,而把斯密理论中的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并系统化, 的科学因素,而把斯密理论中的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并系统化,建立起了 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萨伊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生产三要素、 萨伊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生产三要素、 三位一体分配论和销售论等, 三位一体分配论和销售论等,对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 的影响。同时,他反对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提倡经济自由主义, 的影响。同时,他反对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等,使其经济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倾向。 国家干预经济等,使其经济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倾向。
马尔萨斯在他的价值论基础上解释利润和地租。 马尔萨斯在他的价值论基础上解释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是商品价值扣除各 种垫支后的余额。他说:“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利润率的变动决 定于该商品出卖后的价值和已知的垫支价值之间的差额;而这差额 的大小总是决定于供求情况的。” 马尔萨斯把地租看做是产品总价格中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剩余部 他认为,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的肥力的报酬, 分。他认为,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的肥力的报酬,是自然对人类的 赠与或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 赠与或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 他对产生地租的原因作了三点说明: 土地的性质。 、他对产生地租的原因作了三点说明:(1)土地的性质。土地能生 产出比维持耕种者的需要还多的生活必需品。( 。(2 产出比维持耕种者的需要还多的生活必需品。(2)生活必需品的 性质。生活必需品能不断创造出对它的需求者,即它总有销路。 性质。生活必需品能不断创造出对它的需求者,即它总有销路。 肥沃土地的稀缺性。肥沃土地有限, (3)肥沃土地的稀缺性。肥沃土地有限,因而肥沃土地生产的生 活必需品比劣等地多,从而能得到较多的报酬。 活必需品比劣等地多,从而能得到较多的报酬。与李嘉图认为地租 增长对资本主义生产不利不同, 增长对资本主义生产不利不同,马尔萨斯则认为地租增加是社会繁 荣进步的标志。 荣进步的标志。
一、马尔萨斯的经 济学说
与李嘉图和西斯蒙第同时期的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萨伊等人 以及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被马 克思看做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 经济学的创始人。 经济学的创始人。
1. 马尔萨斯的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英国萨兰州一个土地 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曾入牛津大学学习,与休谟、 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曾入牛津大学学习,与休谟、卢 梭等人有交往,思想比较激进。马尔萨斯早年受教于父亲,1784年被送 梭等人有交往,思想比较激进。马尔萨斯早年受教于父亲,1784年被送 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1798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 亦作《 1798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亦作《人 年在萨兰州奥尔堡当牧师时他匿名发表了 口论》 的小册子(全名为《论影响于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 口论》)的小册子(全名为《论影响于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反对 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评价》),引起轰动 1803年他出版 引起轰动。 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评价》),引起轰动。1803年他出版 人口原理》 全名为《论人口原理, 了《人口原理》第2版(全名为《论人口原理,或人口对人类将来和现 在幸福影响的观点》)。1805年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1805年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在幸福影响的观点》)。1805年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关于谷物法的短文集》 1814—1815)、《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关于谷物法的短文集》(1814—1815)、《地租的 )、 性质与发展的研究》 1815)、 济贫法》 1817)、 )、《 )、《 性质与发展的研究》(1815)、《济贫法》(1817)、《政治经济学原 1820)、 价值的尺度》 1823)、 政治经济学定义》 1827) )、《 )、《 理》(1820)、《价值的尺度》(1823)、《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 等。 虽然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人及好友, 虽然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人及好友,但他与李嘉图进行了长期 的理论上的论争,并被看做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 的理论上的论争,并被看做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他的人口理 论和危机理论等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论和危机理论等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萨伊的经济学说
萨伊(1767—1832)是 萨伊(1767—1832)是 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 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萨伊的经济理论对以 后经济学发展有很大 影响。 影响。
1.萨伊的生平、著作及其时代背景 萨伊的生平、
(1)时代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法国社会阶级斗争趋于尖锐、激烈。1789年法 世纪末到19世纪初,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社会阶级斗争趋于尖锐、激烈。1789年法 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和 发展开辟了道路。不过,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产业革命发展, 发展开辟了道路。不过,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产业革命发展,社会阶 级分化迅速,政治斗争变化频繁。 级分化迅速,政治斗争变化频繁。 在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着小生产 者的利益和要求, 者的利益和要求,它也标志着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对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批判的形式而完成。 济学批判的形式而完成。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代表着广大劳动群众的愿 望和要求。 望和要求。 两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法国革命后的阶级矛盾与对立, 两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法国革命后的阶级矛盾与对立,抨击了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都属于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都属于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经济思想体系,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经济思想体系,即以萨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体系。马克思把萨伊看做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 创始人。 创始人。
4.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他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有效需 求不足危机论。 求不足危机论。 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 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 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 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 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马尔萨斯认为 商品并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 这些交换中不一定总能保持平衡。在他看来,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 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说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 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资本主义生产为了 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 买力。如果资本积累过快,商品生产超过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就 会导致“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从而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 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与代表工业资产阶 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 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他支持《谷物法》,为地主阶 级利益辩护的思想武器。不过,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对资本主义 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初探讨,涉及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与 不平衡的基本关系分析,并在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中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重 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