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组网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与车辆定位技术探究

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与车辆定位技术探究

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与车辆定位技术探究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联网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联网系统的核心在于车辆之间的通信和定位。

本文将探究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与车辆定位技术。

一、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1. 车辆自组网通信的定义车辆自组网通信是指车辆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网络,形成一个动态的、自主的网络系统。

该通信方式允许车辆之间直接通信,无需中心服务器的介入。

2. 车辆自组网通信的原理车辆自组网通信依赖于车载通信设备以及相关的通信协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

具体的通信原理包括:节点发现,路由选择,数据传输和网络管理等。

3. 车辆自组网通信的应用车辆自组网通信广泛应用于车辆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包括交通信息共享、车辆位置跟踪、协同驾驶等。

此外,车辆自组网通信还可以提供实时的紧急救援服务和交通管理等功能。

4. 车辆自组网通信的挑战车辆自组网通信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通信范围、通信质量、节点动态性和安全性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有效的网络管理策略。

二、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定位技术1. 车辆定位技术的定义车辆定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位置感知设备,确定车辆的准确位置信息。

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定位技术可以分为卫星定位和基础设施定位两种方式。

2. 卫星定位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车辆定位的一种方式。

主要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北斗导航系统两种。

这些系统通过卫星信号与车载设备通信,计算车辆的精确位置。

3. 基础设施定位技术基础设施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基站定位和Wi-Fi定位。

基站定位利用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强度和到达时间来确定车辆的位置。

Wi-Fi定位则是通过接收附近Wi-Fi信号的位置信息,进行定位。

4. 车辆定位技术的应用车辆定位技术在车联网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包括车辆导航、车辆追踪、车辆监控等。

准确的车辆定位信息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导航指引,提高车辆管理效率。

车联网中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车联网中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车联网中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车辆自组织网络:车联网的未来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实,车联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得车辆间的通信更加便捷,还提供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连接。

而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作为车联网的一种关键技术,可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1. 车辆自组织网络的基本概念车辆自组织网络指的是车辆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的自组织网络,可以实现快速、实时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它允许车辆之间相互通信,通过共享信息,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2. 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设计原则为了确保车辆自组织网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自组织性:车辆自组织网络需要能够在没有中央服务器的情况下,自动形成和解散网络连接。

这样可以确保网络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2) 快速动态性:由于车辆在道路上的移动速度快且频繁变化,车辆自组织网络需要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能及时传递信息。

3) 安全性:车辆自组织网络中的信息传输需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防止恶意攻击。

合适的加密和认证机制可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4) 兼容性:车辆自组织网络需要与现有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结构兼容,以便与现有系统整合。

3. 车辆自组织网络的实现技术为了满足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设计原则,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实现技术:1) Ad-hoc网络:车辆自组织网络可以通过Ad-hoc网络技术实现。

Ad-hoc网络是指在没有固定基础设施的环境中,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使得网络中的节点可以相互通信。

车辆可以成为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

2) 路径选择算法:为了确保车辆自组织网络中的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需要设计合适的路径选择算法。

这种算法可以根据车辆之间的距离、网络拥塞程度和通信质量等因素,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3) 分布式认证和加密机制:为了保护车辆自组织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分布式认证和加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车载自组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与优化

车载自组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与优化

车载自组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交通的不断完善,车载自组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为交通管理、车辆安全和出行体验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优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车载自组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和优化。

一、车载自组网的定义和原理车载自组网是一种通过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建立起来的网络,旨在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

其原理是利用车辆上搭载的通信设备,通过自组网技术将车辆互相连接起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通信网络。

二、车载自组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1. 实时交通信息传输:车载自组网将车辆上搭载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所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实时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的精准监测和预测,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2.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车载自组网可以实现车辆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智能交互,通过在线算法和实时路况数据,实现信号灯的优化调整,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进行灵活的信号策略调整,提高交通流畅度和交通效率。

3. 智能导航和路径规划:车载自组网可以将车辆的位置和路径信息上传到交通管理中心,结合交通拓扑图和实时路况数据,进行智能导航和路径规划的优化,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路线选择和导航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行车时间。

三、车载自组网在车辆安全中的应用1. 车辆间的协同驾驶:车载自组网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通过传递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意图等信息,实现车辆间的协同驾驶,提高交通流畅度和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道路障碍物和事故的警报:车载自组网可以通过车辆上搭载的传感器设备,实时检测道路上的障碍物和事故,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附近的车辆,实现事故警报和道路危险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事故和障碍物,提高行车安全性。

3. 自动避撞和紧急制动系统:车载自组网可以与车辆上的特定系统进行连接,如自动避撞和紧急制动系统,通过实时交换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工作,自动识别和避开潜在的碰撞危险,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伤亡。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自组网研究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辆自组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车辆自组网是一种基于车辆间通信的网络形式,通过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操作。

这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在提高交通效率、增强交通安全和改善出行体验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从车辆自组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车辆自组网的基本原理车辆自组网基于车辆间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将车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操作。

这种网络形式可以使车辆之间实现实时的信息传输,从而提高路况的识别能力和交通流量的控制能力。

车辆自组网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车辆间的通信技术。

车辆自组网需要依赖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

现有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LTE等。

这些技术可以使车辆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通信连接,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

其次是车辆间的网络组织。

车辆自组网需要在车辆之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网络结构,使车辆之间能够相互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网络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的方式进行组织,车辆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节点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交换。

二、车辆自组网的关键技术车辆自组网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这些技术包括信道分配技术、路由技术、安全技术和拓扑控制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自组网的通信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道分配技术是车辆自组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由于车辆自组网的通信需要占用一定的频谱资源,因此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频谱资源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主要采用的信道分配技术有动态频谱分配和空时分配等。

这些技术能够在不同的频谱资源之间进行动态切换,使车辆自组网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通信环境。

路由技术是车辆自组网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车辆自组网的通信需要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研究和设计高效的路由算法。

现有的路由算法主要有洪泛式路由、跟随器路由和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等。

车载自组网(VANET)通信模型分析

车载自组网(VANET)通信模型分析

车载自组网(VANET)通信模型分析车载自组网(VANET)是一种基于车辆间通信的网络模型。

它通过车辆间的交互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车辆间通信(V2V)相结合,实现交通管理、救援、信息收集、驾驶辅助等功能。

在VANET通信模型中,车辆是节点,路段是链路,车辆之间的通信形成了一种自组织网状结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以及各种通信情况。

首先,VANET通信模型基于车辆间的直接通信(V2V)。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可选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节点和通信网络(Internet)节点。

这样,VANET可以在直接通信的基础上通过基础设施节点和通信网络来扩展其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同时,车辆和基础设施节点之间的通信也构成了一种网络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VANET的通信模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网络层和应用层。

在网络层,主要涉及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

VANET通信模型中,车辆间的通信一般通过广播形式进行,即一个节点向周围所有节点发送广播,周围节点再将其转发到周围的节点,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广播覆盖区域。

这种广播形式可以减小节点间的传输延迟和冲突,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同时,车辆间通信的路由也非常重要,它需要考虑到车辆的位置、行驶方向、车速等因素,保证数据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尽可能减小网络负载和延迟。

在应用层,主要涉及到实际的功能和应用。

例如,在车载自组网中,交通管理、救援、信息收集等应用都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这些应用的实现需要考虑到车辆间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

同时,应用层的开发也需要考虑到车辆每个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等硬件资源限制。

总之,VANET通信模型以车辆为节点,车辆之间的直接通信和基础设施节点和通信网络的引入为基础,实现车辆间的自组织网络。

它的优点包括实时性高、可靠性强、覆盖范围广、适应性好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

车载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

车载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

R Cm dt v ie o m n aos路车间通信)。 V V ( a e c m ui tn, o h lc ci IC一 般通过在车辆上安装的无线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备, 使车辆之间能够通 过多跳的方式实现互联 , 例如 D R 。V N T除可单独组 SC AE 网实现局部的通信外 , 还能使车辆通过道路基础设施( 如
会议组,其目标是研究 V N T技术并关注其最新的发展 AE 状况。 国内关于V N T的研究起步较晚, AE 目前已有一些高

校和科研机构开始从事 V N T A E 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
有高效的路由算法支持 :

在对路由协议 、 A M C协议的研究和改进, 其他方面( 如传输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o 0 7 0 9 N .0 70 7 , 庆 N . 5 2 8 , o6 8 2 3 ) 重 6 市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o2 0 B 2 1 ) 重 庆 市 教 委 应 用 N .0 8 B 4 1 , 基 础 研 究 基金 资助 项 目( oK 00 0 ) N .J 8 5 8
立了车辆问通信联盟f r a cm ui tncnoi ) . c 2 r o m n ao ost mI ac ci ru 采用 WL Nw e s l a a anto , A (il s o l r e r 无线局域网) , re c e w k 技术 目标是为 cr a 通信系统建立一个公开的欧洲标准, a cr 2 使 不 同制造商 的汽车能够相互通信 。 C as ii o A M( o ao f s c tn r cm un ah e , o ptgm ci r 国际计算机组织1 i ny 专门成立了 V N T A E

车载自组织网络

车载自组织网络

Ad hoc网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又称为多跳网(Multi-hop Network)、无基础设施网(Infrastructureless Network)或自组织网(Self-or-ganizing Network)。

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是移动的,并且都能以任意方式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联系。

在这种网络中,由于终端无线覆盖取值范围的有限性,两个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可以借助其它节点进行分组转发。

每一个节点同时是一个路由器,它们能完成发现以及维持到其它节点路由的功能。

节点的单跳通信范围只有几百米到一千米,每一个节点(车辆)不仅是一个收发器,同时还是一个路由器,因此采用多跳的方式把数据转发给更远的车辆。

在电子检查中,短距离通信技术(DSRC)用于区分车辆,存储和转发其他检测数据。

DSRC技术用于提供移动车辆和路边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以供电子检查机制处理。

DSRC是通过装在车顶部的转发器与安装在路边的读取器和天线互相通信实现的。

转发器要包含车辆ID信息。

转发器有声音和图像指示,用于给驾驶员提供信号。

可以看到,卫星通信系统分别为车载自组网提供全球定位服务(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数字多媒体服务(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车与车通信使车辆之间能够通过多跳的方式进行自动互联,这好比车与车之间能够像人一样互相交谈,起到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和疏导交通流量等作用。

车载自组网除了可以单独组网实现局部的通信外,还可以通过路灯、加油站等作为接入点的网关(gateway),连接到其他的固定或移动通信网络上,提供更为丰富的娱乐、车内办公等服务。

车载自组网在交通运输中出现,将会扩展司机的视野与车载部件的功能,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高效。

典型的应用包括:行驶安全预警,利用车辆间相互交换状态信息,通过车载自组网提前通告给司机,建议司机根据情况作出及时、适当的驾驶行为,这便有效的提升了司机的注意力,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协助驾驶,帮助驾驶员快速、安全的通过“盲区”,例如在高速路出/入口或交通十字路口处的车辆协调通行;分布式交通信息发布,改变传统的基于中心式网络结构的交通信息发布形式,车辆从车载自组网中获取实时交通信息,提高路况信息的实时性,例如,综合出与自身相关的车流量状况,更新电子地图以便更高效地决定路径规划;基于通信的纵向车辆控制,通过车载自组网,车辆能根据尾随车辆和更多前边视线范围外的车辆相互协同行驶,这样能够自动形成一个更为和谐的车辆行驶队列,避免更多的交通事故。

车联网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研究

车联网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研究

车联网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成为当今汽车产业的热点话题之一。

车联网的兴起为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其中,车辆自组网(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通信技术作为车联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车联网中的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车辆自组网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一、车辆自组网的定义和特点车辆自组网是指在交通环境中,车辆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自动组成临时性的网络,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与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不同,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具有如下独特特点:1. 高速移动:车辆自组网中的车辆通常以较高的速度移动,这对通信技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动态拓扑:车辆自组网中的车辆在不断地进出网络,导致网络的拓扑结构持续变化,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适应动态拓扑的通信技术。

3. 多跳通信:由于车辆之间的通信距离有限,车辆之间的通信通常需要通过多跳传输,这对路由选择和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4. 高信道干扰:车辆自组网中的车辆密集分布,导致通信通道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抗干扰的通信技术。

二、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是实现车辆之间高效通信的关键。

以下是目前常见的几种车辆自组网通信技术:1. IEEE 802.11pIEEE 802.11p是一种专门针对车辆自组网通信设计的无线通信标准,也被称为车辆自组网通信标准。

它利用5.9GHz频段,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能力,可以满足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需求。

然而,由于频谱资源有限,这种技术在高密度车辆环境下存在信道干扰的问题。

2. DSRC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专门为车辆之间通信设计的无线通信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是由车载节点、路边通信基础设施和服务器组成的自组织无线多跳网络。

与传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相比,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成本低、容易部署和操作的优势。

另外从技术角度来看,车载自组织网络能够方便地为临近车辆建立实时或者非实时的短距离通信。

车载自组网能够通过车辆信息(如车速、位置和方向等)以及路况信息(如拥塞情况、交通指示灯信息和道路实时状态等)的交互,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及安全性。

车载自组网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预警、协助驾驶、分布式交通信息发布、基于通信的车辆控制及办公与娱乐化等方面。

本文主要从车载自组织网络的背景、结构介绍、重难点和研究现状以及应用领域对VANET进行综述。

关键词:VANET 车载通信路由协议目录一、背景及意义 (4)1.1 研究背景 (4)1.1.1 国际动态 (4)1.1.2 国动态 (4)1.2 研究意义 (4)1.2.1 降低事故率 (4)1.2.2 提高交通系统效率 (4)1.2.3 开发跨领域应用 (4)二、网络结构与通信方式 (5)2.1 车载自组网络结构 (5)2.2 车载自组网通信方式 (5)三、路由协议[5] (6)3.1 单播路由协议 (7)3.1.1 平面路由协议 (7)3.1.2 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 (7)3.2 广播路由协议 (8)3.3 地理组播路由协议 (8)3.4 路由协议小结 (8)四、车载自组织网络相关技术[7] (8)4.1 物理层标准 (8)4.2 MAC层[9] (9)五、车载自组网络特点及研究难点 (10)5.1 车载自组网特点 (10)5.1.1 优点 (10)5.1.2 缺点 (10)5.2 研究难点 (11)六、应用领域[10] (11)6.1 主动安全应用 (12)6.2 公共安全应用 (12)6.3 改善驾驶应用 (12)6.4 电子商务与移动娱乐应用 (12)七、结语 (13)八、参考文献 (13)一、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随着机动车的广泛发展,车联网发展迅速。

其中,作为车联网的一个分支,车载自组织网络技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

1.1.1国际动态2003年,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专门为车辆间通信划分了一个专用频段。

在该年的汽车通信标准化会议上,各国专家提出的车用自组织网络技术有望将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降低50%。

2004年~2006年,MobiCom专门召开了3次专题研讨会讨论VANET。

2005年,欧洲成立了车辆间通信联盟(Car2Car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

日本也通过了两个车辆间通信标准。

具体的研究项目有欧洲多国合作开展的Fleenet项目、德国的“Network on Wheels”、日本JSK领导的“Associ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 Traffic and Driving”,“Group Cooperative Driving”、美国的VII、美国马里立大学的TrafficView项目、法国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CIVIC等。

1.1.2国动态在国,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对车载自组网MAC协议进行了研究,不过更多是在军事领域进行研究。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提出了一种移动自组织络新型MAC协议BR-TDMA,该协议采用分布式控制,支持分组突发业务和资源预留的实时业务,对网络规模不敏感,较好地解决了隐藏、暴露终端等问题。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自组网车载通信系统的MAC协议CCR-ALOHA。

该协议采取竞争与预约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并将用于预约的控制时隙和业务时隙相分离,能够提供可靠的单跳广播信道和高效的多跳广播服务,平时分组时延较小,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目前,VANET的研究主要涉及网络架构,物理层技术,媒体访问机制,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等。

1.2研究意义1.2.1降低事故率车载自组网通过提供车辆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它创造性地将自组网技术应用于车辆间通信,使司机能够在超视距的围捏获得其他车辆的状况信息和实时路况信息。

通过车辆信息(如车速、加速度、位置和方向等)以及路况信息(如交通拥塞情况、交通指示灯信息和道路实时状态等)的交互,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及安全性[1]。

1.2.2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随着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会具备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使分布式的交通控制成为可能。

车辆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协调、同步等,实现对道路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控制车辆安全、高效地行驶,大大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2]。

1.2.3开发跨领域应用目前,商业与娱乐是无线通信应用最多的领域,该领域的应用关注客户消息的传输、车辆自动化或电子支付业务,如下载音乐、车队管理、车辆自身程序、电子付款、停车收费或道路不停车收费等。

二、网络结构与通信方式2.1车载自组网络结构车载自组网组成部分:车、设施(包括路边基站、信号灯等)、卫星(提供GPS定位服务)、互联网(实现部署功能)等。

图1显示了车载自组网的模型示意[3]:图 1:车载网络结构图卫星通信系统分别为车载自组网提供全球定位服务(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数字多媒体服务(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车与车通信使车辆之间能够通过多跳的方式进行自动互联,这好比车与车之间能够像人一样互相交谈,起到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和疏导交通流量等作用。

车载自组网除了可以单独组网实现局部的通信外,还可以通过路灯、加油站等作为接入点的网关(gateway),连接到其他的固定或移动通信网络上,提供更为丰富的娱乐、车办公等服务。

VANET 网络可能被通信运营商、容服务商、政府机构部署,或者由他们联合部署,构成一个混合架构的无线通信网络。

根据欧洲车载通信联盟(C2C-CC)的定义,VANET 的架构已被拓展到更广泛的畴,分为车通信(In-vehicle domain)、车间通信(Ad-hoc domain)和车路通信(Infrastructure domain)三个域。

车通信(In-vehicle)是车载单元(OBU)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用户终端可以是某种具体设备,也可以是集成于 OBU 的虚拟模块,连接方式可以有线或无线的。

车间通信(Ad-hoc domain)包括 OBU 之间的通信(V2V)以及 OBU 与 RSU 之间的通信(V2R),通信方式可以是单跳也可以是多跳的。

车路通信(Infrastructure domain)是 OBU、RSU 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如 Satellite、Hot Spot、3G、4G 等,完成接入互联网的功能。

对于 RSU 来说,连接可以是有线的。

2.2车载自组网通信方式车载自组网是运行于道路上的新型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可以实现车与车(V2V,vehicle to vehicle)和车与设施(V2R,vehicle to roadside facilities)间的单跳或多跳无线通信。

车载自组网基本思想是车辆与车辆或车辆与外界在一定的通信围的信息交互。

如图2所示,车辆在建立连接后,会自组织的建立起一个临时移动通信网络。

其中,车载终端设备既作为信息采集节点,又作为信息转发节点,即中继节点,将其他车辆传输过来的信息以多跳的方式传输至后续车辆节点或者路边信息手机设备。

通常, 由于采用802.11系列协议,单个车辆节点的单跳围只有几百米,可以看作一个移动的WLAN网络[4]。

图 2:两种通信方式三、路由协议[5]车载自组网的路由协议研究是个热门课题。

由于车载自组网的网络拓扑变化频繁、链路不稳定,路由技术是车载自组网技术的重大挑战之一。

很多研究机构和公司对车载自组网的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算法。

这些算法大部分来自于移动自组网路由算法,但是又很好地解决了移动自组网路由算法无法适用于车载环境下的缺陷。

路由协议是两个通信实体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流的标准。

它分为路由建立、路由选择和路由维护三个部分。

路由建立是指根据网络和节点信息而生成的路由路径;路由选择是根据需求和算法对已建立的路由进行选择;路由维护是指对选定的路由路径进行维护,在发生路径断裂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恢复策略进行路由恢复。

路由选择算法是为转发节点寻找下一转发路径,成功将消息发送到目的节点。

它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为源节点选择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在不同节点运行路由选择算法并在节点间交换信息;第二,将消息发送到目的节点,消息包括每个节点存储的路由表和路由表动态更新。

理想的路由算法应该具备准确、简单、自适应和最优的特点。

总的来说,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算法一般分为三种:单播路由算法、广播路由算法和地理组播路由算法。

其中单播路由算法是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算法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端到端路由,也就是点对点路由。

它是以研究数据包如何从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为目的。

本文着重介绍单播路由算法,单播路由算法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广播路由算法是一对多路由,源节点周围都是目的节点,源节点需要把数据包传播到周边的所有节点。

地理组播路由算法是将一定区域的所有节点作为目的节点,源节点需要将信息传播到一定区域的所有节点,这个区域称之为相关区域。

3.1单播路由协议单播路由协议可分为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和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三种。

如果单播路由协议根据是否分级来分,可以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

平面路由协议的主要思想是车载自组网中的节点没有进行分级,节点间是平等的,任何节点之间都可以直接互相通信。

平面路由协议根据是否需要节点的位置信息来选择路由路径来分,可以分为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和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两种。

基于拓扑的路由协议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信息来做出路由规划,并不需要节点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

而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则不需要路由表或存储路径,而是充分利用定位服务获得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为数据转发选出更好更有效的路由路径。

这种路由协议能够更好的适应网络大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将节点分级节点分为簇首节点、普通节点和网关节点。

在簇,普通节点只能与簇首节点进行通信,而簇与簇之间是通过网关节点来通信的。

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并且能够适应网络的大规模化。

3.1.1平面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分为基于拓扑的路由算法和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算法。

由于车载自组网可以看作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移动自组网,因此移动自组网的路由算法也可以应用到车载自组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