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评述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文献综述与前瞻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文献综述与前瞻植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进化、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植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扩展,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本文将综述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植物生理与生态学的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是植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生活环境中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植物的基因调控机制和生理代谢途径得到了深入研究。
例如,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传导的机制,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机制等。
同时,近距离的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对植物群落及其分布和动态变化的监测更加精确和高效。
二、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的基础,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进化关系。
传统的植物分类学以形态学为主要研究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数据在植物分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DNA条形码技术的引入使得快速鉴定植物物种成为可能。
此外,系统发育学的进步使得研究者能够重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推测它们的共同祖先和演化路径。
三、植物生殖和繁殖的研究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是植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植物的生殖方式、花粉传递、受精及种子发育等过程。
现代研究方法使得对植物的生殖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在遗传层面上改变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特性,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此外,植物的构树方式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四、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植物基因组学是植物学的前沿领域,研究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功能和基因组演化。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成为可能。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的基因家族和功能基因,揭示植物的基因调控网络和生物过程。
此外,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也为植物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五、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研究植物保护和生物技术是当今植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植物育种的新技术与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育种的新技术与方法研究及其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植物育种技术与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革新。
植物育种旨在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产量等各方面特征。
本文将探讨几种新技术和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现代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基因编辑技术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应运而生。
基因编辑技术是人工切割和粘贴DNA,以准确的方式在基因组中修改或删除基因的方法。
它已经成为许多植物育种项目的重要部分。
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耐逆性和适应性。
例如,在水稻中,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提高产量、耐逆性和抗病性。
通过扰乱或增强特定基因的功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氮肥使用量,从而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二、组学技术组学技术是一种应用基因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等多学科的方法研究细胞和生物体的全面性和动态性。
在实践中,这种技术是使用先进的测序和分析工具来从基因水平到蛋白质水平体系的数据集。
组学技术使得植物基因中包含的大量信息研究,从而为植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组学技术可用于提高玉米耐旱性和减轻农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通过开发更有效的灌溉管理和肥料施用方法,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素质。
三、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多样性保护是一种有益的植物育种技术,它倡导尊重和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从而确保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保护可以通过保护特定品种、保种和收集品种等方式来实现。
从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角度来看,保护蜜蜂、鸟类、蝴蝶和其他有助于植物传粉的生物对植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于聚合物制备的微纳米尺度电极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纳米技术和组合技术,可以制作高灵敏度的植物检测器。
基于聚合物制备的微纳米尺度电极可用于检测植物中的化学物质和生物体,如水稻中的硝酸根和抗生素毒性物。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更好的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结语植物育种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引入推动了植物育种的发展和应用。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当前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当前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经济效益等问题变得愈发重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提高和现代化,其中植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目前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情况、未来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目前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情况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系列的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得到了大力支持和投入,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作物的新品种。
首先,农作物品种的提高是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遗传基础较为稳定的亲本进行间接选择,或利用育种杂交组合和亲本间交互作用来提高品种的优良性。
同时,利用感性、形态性、生理性状与遗传性状的相互联结及其与生产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育种,也是当前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
其次,植物的抗逆性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极端气候、气象和自然环境下,如何让作物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也是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通过遗传工程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的结合,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防治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防治手段之一。
通过对植物中天然抗生素、抗病毒物质的探讨,以及育种出抗虫、抗病等品种,已经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未来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也将愈加明显。
首先,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成熟,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通过基因从植物中剪切或插入等方式,达到特定目的,如提高抗逆性和生命力等。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将有助于修改植物基因,从而获得与人类生存相关的新优良品种。
其次,随着精准品种育种的逐步普及,高效的育种模式将会更加成熟。
采用组合加速育种、优良基因预测和制定低成本种质选育策略等技术,将会大大降低育种的成本和时间。
最后,利用大数据进行植物育种研究,将为育种的科学性和准确度提供有力的支持。
使用大数据技术,将植物品种信息、基因信息、遗传信息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在育种和监管方面都将起一个重要的作用。
新型植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新型植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植物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业生产要求越来越高效、高产、高质。
因此,新型植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成为当今农业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基因编辑、生物技术、遗传育种三个方面探究新型植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一些特殊的酶对一个或多个基因进行靶向修改,以达到人工制造或修饰基因的目的,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植物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最广泛的就是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9分别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聚类规律地间隔出现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和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9( CRISPR相关蛋白9),二者之间通过复杂的互作关系协同发挥着对基因组的修饰功能。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对作物的自身抗病性进行强化。
通过删除或添加一些特殊的基因,就可以让作物的自身抗病能力得到提升。
另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来增强作物品质,比如增加产量、改善口感等。
这些应用能够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实现越来越高的生产要求。
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知识、理论及技术应用于农业、医疗、食品、化学及环境等领域,并尝试寻找新的所需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方法。
在植物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是无所不包。
其中,转基因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两个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特定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以便改变其特性,其中也包括了基因编辑这个范畴。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具有抗草害、自身抗病、抗冻性更强等特性,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

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体类群之一,它们是地球上的基础和基石。
植物是所有生命体的“食物之源”,提供丰富的营养物,同时还能为人类、动物提供药物、工业原料、能源和装饰品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学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应用。
一、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基因组学是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植物的基因、遗传变异以及细胞和分子机制等多个方面。
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植物的分类、进化、种质资源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关于植物基因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控等问题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较早的有水稻、拟南芥等模式植物,近年来也有玉米、大豆、小麦和葡萄等作物。
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植物育种技术,还能为人类认知植物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条件下,利用植物分生组织 (如芽、叶、胚等) 在特定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灭菌、定向分化、干涉加强等过程,使这些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分化,最终形成整个植物体系的一种模拟。
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在不同的生境和条件下,合成出拟造豆科、酸模等新品种。
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无土栽培,更好的范围控制和栽培,可以实现快速大规模繁殖、质量控制、质量保障等优势。
三、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指人工切断植物的某些基因序列,或向植物加入外源基因,并使其高效表达作用,从而达到改良植物性状的目的。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植物育种、增加农作物产量、改良农产品品质等方面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播和突破,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应用。
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尤为广泛,比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玉米等作物,以及一些葡萄、草莓、西红柿等果蔬类作物等。
四、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多样性保护是现代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分布和种群生态、植物种类和分布、绝种、恢复及保护等方面。
15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评述

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评述何亚平1,2 刘建全13(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 要 植物繁育系统是当今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繁育系统是指代表所有影响后代遗传组成的有性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花形态特征、花的开放式样、花各部位的寿命、传粉者种类和频率、自交亲和程度和交配系统,其中交配系统是核心。
我们重点综述了植物有性繁育系统研究中1)传粉模式的多样性,2)从历史发生角度利用系统发育方法检验花性状的演化和繁育系统的生态转变过程,3)近交衰退对植物生殖史的影响及其机制和4)混和交配系统的时空动态、维持机理以及进化趋势的最新研究结果。
总结了繁育系统在研究花适应性、物种形成机制和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对今后的繁育系统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1)正确理解和使用适应概念,更多地利用人工控制实验来检验花的适应价值和2)将分子技术和生态学结合起来,开展群落水平和种以上水平的繁育系统研究,比较驱动与传粉多样性密切相关的花多样性基因和自花、异花传粉基因的进化与分化,确定繁育系统相互作用中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繁育系统 进化 系统发育 多样性A REVIEW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 DIESOF P LANT BREE DING SYSTEMHE Y a-Ping1,2and LI U Jian-Quan13(1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o f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Xining 810001,China )(2Graduate School ,the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The plant breed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m ost active and promising area am ong the recent ev olu 2tionary studies.In its definition ,the plant breeding system represents the sum of all sexual characteristics that could possibly in fluence the genetic com position of subsequent generations ,mainly encom passing floral m or 2phological features ,display patterns ,longevity ,species and visitation rates of pollinators ,degree of self-com 2patibility and mating system.Am ong them the mating system is the m ost critical.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 re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plant breeding systems ,with an em phasis on 1)the diversity of pollination in floral m orphology ,sexual expression ,floral longevity and pollinator ,2)testing the ev olution of the sexual characters and ecological shifts of the breeding system ,such as sex expression ,selfing and outcross 2ing in historical context by an independent phylogenetic approach ,3)effects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on the plant reproduction cycle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and 4)spatial and dynamic patterns of the mixed mat 2ing system and their maintenance mechanisms and ev olutionary trends.We furth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breeding system research in the studies of flower adaptation ,speci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stly ,for future research ,we suggested that 1)the w ord “adaptation ”should be less used in flower adaptation explanations and m ore valua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anipulated experiments and 2)both m olecular and ecological methods should be combined to elucidate the plant breeding system at the scale of the community and high tax onomic levels ,to com pare the ev ol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genes which drive flower diversity and contro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breeding and outcrossing ,and to find the determinative factors am o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in the breeding system.K ey w ords Breeding system ,Ev olution ,Phylogeny ,Diversity 被子植物生活史就是植株-受精卵-植株的循环,但决不是物理的重复,前一过程经历传粉和生殖,其实质是基因型选择,包括传粉、雌雄配子体选择;后一过程经历发育,植株形态建成,实质是表现 收稿日期:2002201216 接受日期:20022072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K SCX2-SW -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科学创新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53)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ljqdxy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2)151~163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型选择。
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探索

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探索植物,是地球上最为普遍的生命形式,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来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植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
本文将从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化学和植物医学等方面,探讨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探索。
一、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基因组学是基于植物细胞的DNA序列分析,研究植物基因组信息及其功能和结构特征,是植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植物遗传性状的分析和改良问题。
目前,已经有许多植物基因组被测序,亚洲植物基因组计划、大豆基因组计划和棉花基因组计划等一系列大型计划也逐渐展开。
除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番茄、小麦等,目前我国也在开展很多林木基因组的研究工作。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植物基因组的细节和突变情况,为真正的植物遗传基础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植物化学植物的化学成分对于其生长、发育、环境适应和抗病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植物因特殊的生命环境和天然生长状态,其化学成分具有巨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化学的重要性,许多植物化学家致力于探讨植物化合物在抗癌、抗炎、抗菌等领域的应用。
利用植物化学,研究人员可以提取和分离出来自不同植物源的有效成分,并进行药效分析和药物合成。
例如,紫锥菊含有的菊酯化合物是一种名为酸酯酶抑制剂的化学物质,可用来预防病毒感染和氧化应激带来的细胞损伤。
植物化学的应用还可通过培育转基因植物改良植物品种和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例如,应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提高玉米中维生素B3的含量,或者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和适应力。
三、植物医学植物一直被用作药物和治疗手段,这是因为植物在数百年的进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抗菌、抗促炎、抗病毒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现在,随着人们对天然药品潜在优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植物药物的研究逐渐崛起。
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这些新的进展和应用,并分析其在农业、生态保育和基因编辑等领域中的潜在价值。
一、基因组学和细胞学在植物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组学和细胞学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揭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机制。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特定基因家族和细胞分子过程的研究,研究者们不断发现新的调控路径和基因网络。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植物改良和遗传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植物生殖生长与繁殖技术的突破植物生殖生长与繁殖技术的突破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重要进展之一。
传统繁殖技术通常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而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提供更高效和快速的方法。
例如,无性繁殖技术可以通过离体培养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植物,使得传统繁殖过程可以大大加速。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植物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
三、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发育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植物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的观察和比较,揭示了植物环境适应性发育的分子机制。
例如,一些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产生特定的厚叶和减少蒸腾,以减少水分流失。
这些研究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为生态保育和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四、基因编辑在植物发育与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利用CRISPR/Cas9系统等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们可以准确地修改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耐胁迫性和产量。
这些应用有望在未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和战略,从而促进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五、植物荷尔蒙和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植物发育受到植物荷尔蒙的严密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评述何亚平1,2 刘建全13(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 要 植物繁育系统是当今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繁育系统是指代表所有影响后代遗传组成的有性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花形态特征、花的开放式样、花各部位的寿命、传粉者种类和频率、自交亲和程度和交配系统,其中交配系统是核心。
我们重点综述了植物有性繁育系统研究中1)传粉模式的多样性,2)从历史发生角度利用系统发育方法检验花性状的演化和繁育系统的生态转变过程,3)近交衰退对植物生殖史的影响及其机制和4)混和交配系统的时空动态、维持机理以及进化趋势的最新研究结果。
总结了繁育系统在研究花适应性、物种形成机制和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对今后的繁育系统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1)正确理解和使用适应概念,更多地利用人工控制实验来检验花的适应价值和2)将分子技术和生态学结合起来,开展群落水平和种以上水平的繁育系统研究,比较驱动与传粉多样性密切相关的花多样性基因和自花、异花传粉基因的进化与分化,确定繁育系统相互作用中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繁育系统 进化 系统发育 多样性A REVIEW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 DIESOF P LANT BREE DING SYSTEMHE Y a-Ping1,2and LI U Jian-Quan13(1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o f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Xining 810001,China )(2Graduate School ,the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The plant breed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m ost active and promising area am ong the recent ev olu 2tionary studies.In its definition ,the plant breeding system represents the sum of all sexual characteristics that could possibly in fluence the genetic com position of subsequent generations ,mainly encom passing floral m or 2phological features ,display patterns ,longevity ,species and visitation rates of pollinators ,degree of self-com 2patibility and mating system.Am ong them the mating system is the m ost critical.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 re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plant breeding systems ,with an em phasis on 1)the diversity of pollination in floral m orphology ,sexual expression ,floral longevity and pollinator ,2)testing the ev olution of the sexual characters and ecological shifts of the breeding system ,such as sex expression ,selfing and outcross 2ing in historical context by an independent phylogenetic approach ,3)effects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on the plant reproduction cycle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and 4)spatial and dynamic patterns of the mixed mat 2ing system and their maintenance mechanisms and ev olutionary trends.We furth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breeding system research in the studies of flower adaptation ,speci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stly ,for future research ,we suggested that 1)the w ord “adaptation ”should be less used in flower adaptation explanations and m ore valua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anipulated experiments and 2)both m olecular and ecological methods should be combined to elucidate the plant breeding system at the scale of the community and high tax onomic levels ,to com pare the ev ol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genes which drive flower diversity and contro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breeding and outcrossing ,and to find the determinative factors am o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in the breeding system.K ey w ords Breeding system ,Ev olution ,Phylogeny ,Diversity 被子植物生活史就是植株-受精卵-植株的循环,但决不是物理的重复,前一过程经历传粉和生殖,其实质是基因型选择,包括传粉、雌雄配子体选择;后一过程经历发育,植株形态建成,实质是表现 收稿日期:2002201216 接受日期:20022072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K SCX 2-SW -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科学创新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53)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ljqdxy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2)151~163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型选择。
生活史中,生殖和发育都是表现型和基因型间实现生物学转变的必经之路,生殖和生殖前传粉的研究内容就属繁育系统的研究范畴,同时它还包括传粉者的行为研究(H olsinger,2000)。
更为广义的植物繁育系统还包括繁殖过程中不存在性表达的克隆繁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已有专门评述(董鸣, 1996)。
繁育系统通常的定义是代表直接影响后代遗传组成的所有有性特征(Wyatt,1983),主要包括花综合特征、花各性器官的寿命、花开放式样、自交亲和程度和交配系统,它们结合传粉者和传粉行为是影响生殖后代遗传组成和适合度的主要因素,其中交配系统是核心。
尽管繁育系统中诸如花的开放式样、花的形态特征及花各性器官的寿命等因素也严重影响植物的交配系统,但交配系统(周世良等, 1998)在定义上严格地说是指居群个体之间的交配式样,即自交和近交状态的总和,也就是谁和谁交配及其频率(Barrett&Harder,1996);现代传粉生物学的工作中,交配系统的定量测定已经成为繁育系统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必需内容,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可参见(张大勇等,2001;何田华等,2001;汪小凡等,2001;陈小勇等,2001;张冬梅等,2001)。
繁育系统的研究始于人类文明之初。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亚术王宫就有对枣椰树(Phoenix dac2 tylifera)进行人工授粉的浮雕(Faegri&van der Piji, 1979;Proctor et al.,1996;黄双全等,2000)。
18世纪初,Dobbs和Müller首先发现植物异交现象以及昆虫在植物异交中的作用(Faegri&van der Piji,1979; Proctor et al.,1996)。
18世纪下半叶,K olreuter发明人工杂交,S prengel创立了花理论(花为昆虫传粉而设计),这两项工作是研究繁育系统的最基本的方法(Real,1983)。
Darwin利用人工杂交方法揭示了自交和异交的效果及不同花型对繁育系统的适应和影响,建立起了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Darwin,1862;1876;1877;Real,1983;Proctor et al., 1996;Richards,1997)。
达尔文开创的植物繁育系统研究距今已有140多年,该学科的发展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Lloyd& Barrett,1996)。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担心,转而关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相互关系,重新重视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Proctor et al., 1996),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野外观察中令人惊奇的异花传粉机制不断被发现、野外实验观察中得到的繁育系统多样性转变能得到分子系统发育树进一步的检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有关异花传粉中花结构变异发育的分子控制过程和花粉-柱头识别机理不断被深入。
人们不再只是简单描述花外部性状的性表达方式及其对昆虫的传粉适应,而是将花各性器官的表达和寿命、花的开放式样、远交衰退、基因流、花发育模式、花粉-柱头相互识别等新概念,以及定量测定和分析、定性模拟等方法引入到繁育系统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