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文化概论-(第7章)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2/2
02
理解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 及文化创新的内涵和途 径。
03
04
了解中华文化全球传播 的现状和趋势,以及面 临的挑战和机遇。
5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02
CATALOGUE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024/2/2
6
原始文化
01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2/2
1
CATALOGUEBiblioteka 目 录2024/2/2
• 引言 •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 •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 • 中国文化的教育传统 • 中国文化的民俗风情 •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2024/2/2
2024/2/2
3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4
古代文化
古代哲学与思想
阐述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哲学流派的思想体系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4/2/2
古代文学与艺术
介绍古代诗歌、散文、小 说等文学形式以及书法、 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 历史发展与艺术成就。
古代科技与发明
探讨古代中国在天文、数 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 科技发明与贡献,彰显其 世界领先地位。
8
近现代文化
近现代文化变革
阐述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经历的 变革历程,如西学东渐、新文化 运动等,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影
响与挑战。
2024/2/2
近现代文学与艺术
介绍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与艺术的 发展脉络,包括现代诗歌、小说、 戏剧等文学形式以及电影、音乐等 艺术门类的创新与成就。

循道求真一新峰——读《武当文化概论》

循道求真一新峰——读《武当文化概论》
盛当 20(2期 11 3 ) 0・总 3
杨 立志教 授新著 《 当文化 概 武 论 》 近 出版 , 学 界 和 同仁 中引 新 在 发热议 。应 当说 , 是武 当文 化研 这 究 作 为一 种 对本 土 宗 教文 化 研 究 在逐 渐走 向成熟 的时刻 , 能够 为构 建 和谐 社 会 提供 积 极 而 重要 的 民 开始 , 么《 当文 那 武 化概 论 》 问世 , 的 则 是对 以往 武 当文 化 研 究 的 系统 整合 与
概论》 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武当山 历史 文化 的学术 著作 , 仅 为武 当 不 文化 研究 提 供 了 坚实 的 理论 基 础 和丰富 的哲 学 内涵 , 为今天 武 当 也 山文物保 护和文 化开 发 , 以及 武 当 文化 的宣传 普及 , 提供 了有益 的参 I 考 。如果 说 《 当道教 史 略 》 武 武 是 " 一 当文化研究 自 传统文化研究 的逻 辑剥 离 , 并使 之具 有地 方独特 性 的
表及里 研究 的基础上 , 对其 价值 意 清宗 教与迷 信 的关 系 , 然而 出于对 义进行反 思与评 价 , 而得 出对人 这 方水 土 的无 限热 爱 , 顶着 巨大 从 他 类社会 有益 的规律性 结论 , 这也 是 的外部 压力 , 一个 人踯躅 于武 当文 他 修 哲学 社会 科 学 的 共 同点 。武 当 文 化 研 究之 中。 曾为 了印证 “ 山 ” 最终发 现 了 化研 究 是基 于道 教 信仰 及 由此衍 的记 载而夜 困九 渡涧 , 生的传 统智慧 , 应该在 价值 观与方 人类 历 史 上最 早 、 规模 最 大 、 存 保 法论上启 发现 代文 明 , 构建 和谐 社 最完 好 的古 代生 态 保 护 遗迹 。他 会 。随 着其 研 究 方式 由 自发 变 为 曾对 前 人 关 于对 武 当 山的种 种 误 为武 当 山历 史遗 迹遭 自觉 , 究领域 由碎 片式变 为系 统 解 予 以澄清 , 研 化和整体 性 , 究重 点 由重 现象 学 到破 坏而大 声疾 呼 , 曾 因为 国外 研 也

文化概论第七章-精选文档

文化概论第七章-精选文档

二、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 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 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第二次文化大交汇的特点有哪些?(P332)
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 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 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 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表 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 火器等科学知识兴趣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 迂回策略。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以绵延四 个世纪,至尽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 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第七章 中国文Leabharlann 的对外交汇与 现代化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中国文化从来是不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在中 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 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是这两次:一是从汉到唐,南 亚印度佛教的传入;一是明清之际近现代欧洲西 方文化的传入。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经历了“中体西 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 新”的文化主张与文化选择的的争论
二、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主要有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有什么优点?对西方国家有什 么影响?(p340)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世界上独具特色,首屈 一指。西周的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的军功爵制、 两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以及隋唐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制度,每次都有创 造有调整有发展。文官制度有效保证的社会的稳 定和执行政务的可操作性。 中国古代论政务,首辩君臣大义,次论用人,征 辟除授、选贤任能,则必讲求吏治,吏治清明, 唯善是举,则谨防弊政,弊政若除,就达到“道 洽政治,泽润生民”的理想境界了。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本人俗名成加义,有幸拜在武当三丰派钟云龙道长门下,皈依武当三丰派,受恩师钟云龙赐予道号:师一,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阐述一下武当太极拳的源流和它的特殊性。

说到太极拳大家都不陌生,武当太极拳与众多流派太极拳大同小异,当今每个城市中的晨练者都以习练太极拳为主,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是一种艺术瑰宝,如诗、书、画、乐、舞等一样追求高超、高雅和高尚。

其不单只是一个拳种,有包含道家哲学思想,以及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易学,在这里我若讲很深邃的文化内含就显得有点自以为是了,自身对文化末学肤受,因为我打小以习武为主,很少修习文化,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毕竟文武双全且精通的人在少数,无论是习文或是练武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人在小的时候就会接受各种教育,由于我小时受家乡习武风气所影响,然转为弃文从武。

所以对于哲学,易学,各种学说,只是略知皮毛。

我的简历不一一详述。

武当三丰太极拳根于道教文化,源于中华武术。

在这里首先讲下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两字,这也是太极拳的特殊性之一,因为太极拳是以太极学说为指导的拳术,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极就是太极,吉凶就是阴阳,把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分为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所以说太极拳是以太极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拳术。

太极拳是一门与道教分不开的拳法,我们把道教推展到道家,二者相关,而非同一,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学派,既研究老庄之学。

而今天我们奉张三丰为创造太极拳的始祖,是一种信仰,就如宗教信仰。

所谓天人合一,拳道合一,其方法来源有三,一是经络学说,二是吐纳之法,三是引导之术,所以讲太极拳是养生之道,(行功心解)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又说:气敛入骨,推想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所以太极拳又包含气论,养气说: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

(养生肤语)说: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凡以力从事者,都会损气,古时会养生的先辈都是呼不出声,行不扬尘,所以太极拳的风格是息力以生气的缓慢柔和,(抱朴子内篇)说: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武当文化概论-(第1章)

武当文化概论-(第1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一节武当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地理➢第二节武当山文化的定义及基本精神一、武当山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武当山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

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1米,屹立在丹江口市西南部。

其余峰支脉绵亘于十堰市所属各县和襄樊市西南部地区。

从地质结构看,武当山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中部,属大巴山脉的北部延支。

武当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其西北端起自鄂陕两省交界处,东南端迄于湖北襄樊市南,东西长约260余公里。

•就宏观的空间概念而言,武当山西北部是重峦叠嶂的秦岭山脉支脉,西南部为高大巍峨的大巴山脉东端主峰——大神农架。

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从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滔滔汉水蜿蜒流过武当山北麓。

武当山的面积、气候特征•关于武当山所占区域的面积,历代估算有所不同。

今天的武当山风景区位于东经110°57’~110°14’,北纬32°23’~32°33’,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

•武当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从气候看,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区垂直地带性气候明显,并兼有复杂的局部小气候。

•古人称其“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4]。

这是武当山地区气候特征之一。

•该地气候特征之二是湿润多雨。

•武当山的土壤和物产•武当山地区的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土壤结构较好,自然肥力较高,加上光照充足,湿润多雨等条件,使本地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

1 探秘隐士(1)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胡玮哲道长探秘道人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武当,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

武当道人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

武当山中道人修炼,修心、修身,具超然慧力,得武当清静之所。

先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

(2)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武当山全真观隐士——琴剑逍人,隐于山野之外,处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岭,弹琴、练剑岁月悠然自在。

武当隐士在中国数量繁多的武侠电视剧里都是以闲云野鹤、清净苦修的形象出现。

2014年1月,有媒体曝光了在湖北五朵峰自然保护区内,有几间废弃土屋隐居着一群武当“隐士”。

据了解,从曝光的照片看出,武当隐士们穿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披头散发。

其中不乏美女弹琴诵经。

这群“隐士”两年前悄然落户全真观附近,他们属于武当松溪派,是武当文化虔诚的追随者。

他们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诵读经文、打坐修炼、谈琴练曲。

隐士们给他们的居所命名为“琴人谷”、制琴偏偶修葺后命名为“斫琴坊”。

2 武当武术(配武当大兴600年武术表演视频)武当武功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武当武功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辉结晶。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

武当三丰派也叫隐山派,其创始人为元明之际的武当真人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行和其内丹思想的深刻影响,三丰派远播海内外。

武当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拳种门派,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武当丹士张三丰。

他在武当山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

“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灵活运用一、引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语录,它的意思是:实施行动要本着自然顺畅的原则;执行事物要本着不造作生事的原则;体味人生要能够味出冲淡平和的滋味。

大的事件要当作小的问题来处理,多的财物要当作少的彩头来对待,就不会失却平常心了。

用道德仁爱去对待仇恨怨咎。

解决问题应该从最容易处入手,处理大事件必须从最细微的角度去分析。

这是因为天下困难的事情总是起源于简单的小事,而任何艰巨繁复的工程往往都只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组合而成。

所以上乘的智者从不固步自封,才能成就他真正的伟大。

随意的许诺往往会因为难于实现而使自己丧失信用,总是玩世不恭、游戏生活的人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挠。

因而智者总是认真地对待所有的问题,所以就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他,终其一生不会有任何困难。

二、概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

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文化的形成乃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同时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而,武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武当山最终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产生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已为世人所共知,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三、武当文化的内涵武当文化是反映武当山不同时代产生的具有典型武当山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包括了武当山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人物、武术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类文化传统的一种情感认同。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源于中国武当山及其所在地湖北的武当山地区,是中国武术、道教和自然观念的结合体。

武当文化的核心是武当山,它被誉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武当山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古老的道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武当文化中,道教的影响非常深远,道教的思想和教义贯穿于武当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太极、阴阳、五行等。

武当山地区还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以武当派为代表,武当派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重要一派,强调内功修炼、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特点。

武当武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武当文化还注重自然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在武当山地区,山水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人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自然观念也渗透进武当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景区规划和庙宇结构等。

同时,武当文化也与中国的养生文化密切相关,强调保持身心健康、养生养性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武当山为核心,融合了武术、道教和自然观念等多种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
主讲人介绍—杨立志基本信息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
社会任职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个人荣誉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
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
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学术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
主要科研成果
《武当道教史略》
《道教与长江文化》等
武当文化概论
•第五章武当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艺术•第六章武当武术文化概述
•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
•第八章武当山道教文学与山水文学
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
➢第一节武当进香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习俗➢第二节武当进香民俗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香会组织与进香仪式
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与文化教是以中华民族为本位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普通民众心里,形成风俗习惯,演化为文化潜意识,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道教在形成过程中揉合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信仰,这使它同种种的民间观、风俗习惯产生和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

第一节武当进香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习俗以朝拜玄武——真武神为主要特征的武当山进香民俗已传承了上千年,至今香火不衰。

据史料记载,该民俗兴起于宋代,展开于元代,明清二代香火鼎盛。

近百年来,朝山活动曾因政治军事等原因一度沉寂,但自1978年以来,朝武当民俗又得以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

一、宋元时期武当民俗的兴起和发展
•朝武当的信仰民俗最开始受到三个方面传统的影响。

•一是从上古时期业已出现的望祭山川的祭祀传统。

•二是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民俗传统
•三是道教兴起后所推崇的归隐于山、长生成仙的传统。

•到南宋时期,武当山紫霄宫、五龙观等处供奉的真武神像在民间影响更大,地方官员到武当山烧香的事也见于载记。

•到元代,随着武当山道教的发展,民间信士到武当山祭祀真武神的朝山进香活动也日益兴盛。

二、明代朝武当民俗的鼎盛
•有明一代,朝武当的进香活动是全国影响最大的道教信仰民俗,武当山香火极盛。

•明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述武当进香风俗的诗文
•三、清代武当山进香民俗的继续发展•明末清初,武当山及周围地区战乱频仍,朝武当的民俗一度受到限止,但当战乱平息、百姓安居乐业之后,朝武进香的传统很快得以恢复。

•清朝官府仿照明代收受香钱的惯例,在武当山金顶设官收取香税。

四、二十世纪武当山进香民俗的沉寂和复兴
•清朝后期至民国年间,由于社会各阶层矛盾加剧,地方上颇多匪患,所以有组织的香会进香活动较为盛行。

•1949年以后,朝山进香活动一度沉寂。

1978年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各地民间的朝山进香民俗得以恢复,进香信士逐年递增,武当香火又趋于兴旺。

第二节武当进香民俗的地域分布
一、北方诸省的武当进香民俗
•从宋代以来,朝武当的香客信士主要来自湖广、河南、江苏、四川、福建等省
•为了对历史上各地朝武当的民俗有所了解,我们根据武当山现存的金石铭文、地方志、功德薄等文献资料,对明清以来全国各地到武当山进香的典型事例略作叙述。

•1、北京
•2、山西
•3、陕西
•4、河南
二、南方诸省的武当进香民俗•1、南京
•2、安徽
•3、江西
•4、湖南
•5、广西
•6、广东
•7、云南
•8、四川
•9、浙江
•10、福建
三、港台地区的武当进香民俗
台湾:
•自1988年以来,到武当山朝圣谒祖的台湾玄帝宫观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共有500多个台湾朝圣谒祖团来武当山进香,朝圣台胞达6万余人。

有些朝圣团坚持每年到武当山进香一次。

第三节香会组织与进香仪式
一、香会组织与进香程式
香会又叫香社,它是居住在同一区域内的善男信女为了朝山进香而聚集合成的民间宗教组织。

朝山香会的主要组织者及参与管理者的职名有以下几种:•1、香首
•2、副香
•3、纠首
•4、道官
•5、响手
•6、厨子
•7、运香
•8、信女
香会朝山进香的程序仪式各地并不一致,各有特点。

•1、准备
•2、起程
•3、沿途
•4、进山
•5、朝顶
•6、建醮
•7、游宫
•8、返程
二、许愿还愿与苦行进香
•对于香客来说,朝武当是一件重大而神圣的事情,必须遵守一定规矩习惯和程序习惯,保持一份虔敬神明的诚心。

•一般香客在进香前都要斋戒沐浴,祈祷神灵保佑沿途平安。

•许愿,又称许赛,意思是“祈福于神,许以物报”。

即指信神者对神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

民间信士祈求武当山真武神保佑的主要事项有
以下几个方面:
•1、祈求真武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祈祷真武神保佑全家长寿,吉祥平安。

•3、祈祷真武神保佑家人病体康复,灾障消除。

•4、恳求真武神保佑家人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5、祈求真武神保佑家庭发财致富,生意兴旺。

•6、希望真武神保佑自己或家人升学顺遂,功名显达
•7、祈求真武神平息风浪,拯救海难船只。

•8、恳求真武神驱邪治魔,保佑家人亡灵超生净界。

还愿,指信士所许的愿望实现后,实践对神灵许下的报酬。

•常用的还愿方式有以下几种:
•1、供献物品还愿
•2、重修神殿还愿
•3、定期进香还愿
•4、长期吃斋还愿
•此外,修桥补路、与穷恤孤、植树放生、延道建醮等等行为都是还愿方式
苦行进香是指虔诚的信士为了自己或父母亲人大病痊愈、老年安康等缘故,许下宏誓大愿,采用苦行进香的方式而还愿。

所谓苦行,指拒绝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以求得神的怜悯和保佑。

在文献记载和口碑传说中,朝武当山香客的苦行进香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嗑头进香。

•2、自残进香。

•3、贡米进香。

•4、龙首进香,俗称“烧龙头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