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木材干燥基础
第二章_木材干燥基础

G湿-G干 MC 100% G干
式中,G湿是湿木材的质量/g;G干是绝干木材的质量/g。
在某些情况下,木材的含水率也用相对含水率(MC0)来
表示,即木材中水分的质量占湿木材质量的百分率。
G湿-G干 MC0 100% G湿
木材含水率的测定: 在木材工业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称重法和电测法。
(1)称重法
远离木材的端头约250mm~300mm锯取
一块一定尺寸的试材(Test piece),刮净毛刺和锯屑后
立即称其质量,之后将试材放置在温度为103±2℃的烘箱 内烘干6h左右,然后每隔2h称重并记录一次,直到两次称
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0.02g,即试材的质量恒定不变为止,
认为此时得到是绝干质量。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公式,即可计 算出试材的含水率值。 用重量法测量木材含水率准确可靠,而且不受含水率 范围的限制。但测量时需要截取试样,破坏木材,并需要 一定的时间。
的产生。
木材在进行干燥时,水分若要顺利地向外移动,木材 内部就必须有水分移动的通道,即细胞腔、纹孔、细胞间
隙及细胞壁内的微毛细管等。这些通道若呈开放状态,则
木材容易干燥;反之,木材难干。
2.1.2木材与水分
2.1.2.1木材中水分的由来
木材是一种复杂的含湿多孔粘弹性生物体, 木材中的水分存在于木材的毛细管系统之中。
烘干称重:按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烘至绝干后,
称其绝干重,准确至0.001g/cm3。
2.1.4 木材的干缩与湿胀
2.1.4.1木材的干缩湿胀现象
木材的干缩湿胀是指木材在绝干状态至纤维饱和点的
含水率区域内,水分的解吸或吸湿使木材细胞壁产生其尺
寸缩减或增大、最终导致木材整体尺寸变化的现象。 木材的干缩率和湿胀率可以用尺寸(体积)变化与原尺寸 (体积)的百分率表示:
第二章 木材干燥基础知识b

2.2.3.3湿空气的Id-图及其应用
(1)图的组成 )
Id-图如下所示,是以热含量(I)为纵坐标,以湿含量(d)为 图如下所示,是以热含量( )为纵坐标,以湿含量( ) 图如下所示 横坐标绘制而成, 横坐标绘制而成,图中绘有五组线系 I, d, t, Ф, P汽
(2)Id-图的应用 ) 图的应用
a.空气的加热与冷却:过程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其湿含量 空气的加热与冷却:过程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 空气的加热与冷却 不变,因无水汽增减即d= 不变,因无水汽增减即 =const
d.两种不同状态介质的混合 两种不同状态介质的混合
新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与循环介质的混合。 混合前后热含量、湿含量不变) 例:新鲜空气与循环介质的混合。(混合前后热含量、湿含量不变)
(3)热含量(I) )热含量( )
定义为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含有的热量,即(1+0.001d)公斤 干空气的湿空气中含有的热量, 定义为 干空气的湿空气中含有的热量 + ) 湿空气中含有的热量。 湿空气中含有的热量。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为:
I=1.0 • t+2.5 • d+0.0019 • t • d
2.1.2 木材的干缩、变形与密度 木材的干缩、
2.1.2.1 木材的干缩和变形
木材含水率在周围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 木材含水率在周围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含水率的增 减将导致木材体积与尺寸的改变。干缩规律:弦向>径向 纵向; 径向>纵向 减将导致木材体积与尺寸的改变。干缩规律:弦向 径向 纵向 衡量木材干缩的标准采用干缩系数。 衡量木材干缩的标准采用干缩系数。干缩系数是指纤维饱和点以 下吸着水每减少1%的含水率所引起的干缩的数值。利用干缩系数, 下吸着水每减少 %的含水率所引起的干缩的数值。利用干缩系数, 可以算出纤维饱和点以下和任何含水率相当的木材干缩系数。 可以算出纤维饱和点以下和任何含水率相当的木材干缩系数。 公式为: 公式为: 式中: 指定含水率下的干缩数值( 式中:Yw― 指定含水率下的干缩数值(%); 干缩系数( K ― 干缩系数(%); W ― 指定木材含水率(%) 指定木材含水率(
木材干燥学 第二章 与木材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解读

(3)木材含水率的测定
木材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在木材工 业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称重法和电测法。
① 称重法 (烘干法) 先称出湿材质量和全干材质量,再用上述 公式计算木材含水率。 求全干材质量方法是从湿木材上截取一小 试片,去毛刺后立即称重并作记录,然后放入干燥箱,在103士 2℃的温度下干燥。在试片干燥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称重并作记 录。到最后连续两次称出的质量相等或相差极小时,表明试片中 的水分已全部排出,此时的试片质量就是全干重。 优点:数值较可靠; 缺点:要从整块木材上截取试片,试片烘干要较长时间。另 外,如木材中含有较多的松节油或其他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物 的质量都算到水分当中,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这种方法基本上能正确测定木材含水率,但对较大测定对象, 只能采用小的试验片来代替,或破坏测定对象。生产现场几乎不 被采用。
2.2 木材与水分
2.2.1 木材中的水分由来
2.2.2 木材的含水率及测定
(1)木材的含水率
木材中的水分含量多少通常用含水率或含 水量 (Moisture content,简称MC)来表示, 即用木材中水分的质量与木材质量之比的百分 数的方式表示。根据计算基准的不同分为绝对 含水率和相对含水率两种。 木材干燥生产中一般采用绝对含水率 (MC),即木材中水分的质量占木材绝干质 量的百分率。
2.2.5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1)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薄小木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 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平衡含水率(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简称EMC)。 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着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的改变而变化。 一定的空气压力下,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势能增 加,容易脱离木材分子的束缚而蒸发,平衡含水率降 低,但变化不大;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平衡含水率随 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显著增大。当相对湿度升高到100% 时,平衡含水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平衡含水率也叫 纤维饱和点。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空气的温、湿 度(p14的表2-4)来查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木材干燥基准种类及应用技术

木材干燥基准种类及应用技术干燥基准的定义:木材的干燥过程是木材中水分蒸发的过程,由于木材中各种水分和木材的结构关系不同,各阶段木材中水分的性质就不同,而与此对应的木材的性质就不同。
因此,在木材的干燥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地控制木材中水分的蒸发过程,以做到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干燥速度。
那么如何合理地控制水分蒸发过程呢?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木材的性质、规格和含水率,控制木材中水分蒸发的强度。
干燥基准就是根据干燥时间和木材状态(含水率、应力)的变化而编制的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程序表,在实际干燥过程中,正确执行这个程序表,就可以合理地控制木材的干燥过程,从而保证木材的干燥质量。
一、干燥基准的种类按照干燥过程的控制因素通常将干燥基准分为时间干燥基准、含水率干燥基准、波动基准、连续升温干燥基准和干燥梯度基准。
(1)时间干燥基准:是按干燥时间控制干燥过程,制定介质参数的大小,即把这个干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分为若干个时间阶段,规定每个时间阶段的权重,并按每一时间阶段规定相应的介质温度和湿度。
(2)含水率干燥基准:是按木材的含水率控制干燥过程,制定介质参数的大小,即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按含水率阶段的幅度划分成几个阶段,并按阶段制定出相应的介质温度和湿度。
(3)波动基准:对于那些硬阔叶树材的厚板,因其干燥较为困难,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大的含水率梯度。
为了加快干燥速度,避免产生较大的含水率梯度,可采用波动式干燥基准,即在整个含水率阶段,介质的温度做升高、降低反复波动变化;而介质温度在干燥前期逐渐升高、在干燥后期做波动变化的,叫做半波动式干燥基准。
(4)连续升温干燥基准:20世纪60年代末,D.S.Dedrick申请了连续升温工艺专利,原理是:干球温度从环境实际温度开始,在干燥过程中,根据锯材的树种、厚度和干燥质量要求,等速上升干球温度,相对湿度不控制,也不进行中间处理,但要求干燥介质以层流状态流过(气流速度为0.5~1m/s),不改变气流方向。
木材的干燥技术

木材的干燥技术木材干燥2008-04-29 06:53:39 阅读7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木材的干燥(一)1.导论因为从制材厂刚锯解出来的板材中含有过量的水分,所以必须排除,尔后才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产品的制造。
排除这种水分的过程叫做干燥,它是把木材原料加工成产品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湿材所含有的水分量可能非常大,李兹(Rietz)指出,16英尺长,径级为15英寸的南方松原木可能含有70加仑的水(注:1美制加仑等于3.785升);16英尺长,径级为18英寸,边材为3英寸的白橡木可能含有126加仑的水,也就是有1050磅水。
后者意味着水分占整根原木重量的56.7%。
干燥是费钱费时的加工过程,一般都不进行干燥,除非对特殊的用途,它们有正当的理由,非这么做不可。
李兹(Rietz,1957)列举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理由:干燥可以减少木材的毛重,所以随后的运输和装运成本可以降低;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增加了木材的强度;增加了木材的握钉力,所以提高了连接强度;增加了木材的电阻;改善了着漆和胶合性能;最后还有改善了木材的热学性能。
除了这些优点以外,把木材干燥到纤维饱和点以下,只要它不再重新变湿,就可以使木材免受生物降等的损害,特别是防止破坏性菌类对木材的损害。
2.干燥对木材性质的影响无论是人工干燥或是自然干燥的木材,在使用过程中最终会与当地的相对湿度相平衡,达到一个含水率,即它将从大气中吸收或解吸水分,直到木材中水分的水蒸汽压力等于周围大气中的水蒸汽分压。
这个平衡值,或者称之为平衡含水率,随着使用环境中的气候而变化,例如在取暖的房子里的家具的含水率为4%,而在有屋顶但无取暖的建筑物里,它的含水率为12%。
排除自由水,或者说树液,它们是细胞腔里的水,对木材的影响很小,除了重量减轻以外;但是排除“吸着水”,它们是细胞壁里的水,将会影响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在干燥过程中,自由水首先被排除,因为此时用于破坏吸着键的全部能量是全部用来蒸发木材表面的自由水的。
木材干燥学精华版

木材干燥学第一讲绪论1.1 木材干燥学概念:在热力作用下木材中的水分以蒸发或沸腾的汽化方法由木材中排出的过程。
2.2 目的及意义:* 提高木材和木制品稳定性,防止变形和开裂;* 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物理性能;* 预防木材腐朽,延长木制品的使用寿命;* 减轻木材的重量。
3 木材干燥方法:大气干燥:自然大气干燥、强制大气干燥:简单,不需要干燥设备,节约能源,占地大,时间长,不能人为控制,受气候等影响,终含水率较高,易虫蛀、腐朽,变色,开裂人工干燥:常规干燥:干燥周期短,介质条件可控,可以得到任何终了含水率,干燥技术成熟,干燥质量好;能量消耗大(40-70%),设备投资大,干燥成本较高,对环境不太友好。
高温干燥:干燥速度快,时间短,木材尺寸稳定性好,易产生干燥缺陷,木材颜色变深,表面硬化、发脆、加工略困难。
除湿干燥:节约能源,环境友好、干燥质量好,但是干燥温度低,干燥成本高,干燥时间长太阳能干燥:节约能源,干燥成本低,但是温度低,干燥时间长,受气候影响较大微波干燥:加热均匀、干燥速度快,周期短,干燥质量好,贵重树种及高档材,适合用微波干燥方法干燥,但是以电为能源,成本高,设备性能不完善远红外干燥:远红线外穿透能力低,只适合干燥薄板。
真空干燥:干燥周期短,干燥质量好,适合于透气性好的硬阔叶材厚板或易皱缩的木材。
能耗较高,容积较小,控制较为复杂;加压干燥:干燥质量好,周期短,能耗较少,成材加压干燥后颜色变暗,在节子周围会出现较大裂纹;容器的容积较小,生产量不大。
第二讲木材干燥基础1.2.3 木材含水率测量烘干法(或称重法):电测定法:利用木材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介电常数等),与木材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木材含水率的方法。
特点:①测量范围有限:6%~28%。
②需要进行温度修正:温度越高,电阻越小,读数偏大。
③树种修正:树种不同,密度存在差异。
④插入深度和方向:深度为木材厚度的1/3左右,方向为横纹方向蒸馏法:适合于含树脂丰富或经过油性防腐处理的木材2.3 纤维饱和点:当木材细胞腔中自由水蒸发完毕,而细胞壁中的吸着水还处于饱和状态时的木材含水率叫纤维饱和点。
木材干燥学 第二章 与木材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

自由水 细胞腔 细胞壁
结合水
含水率
结合水 自由水
生材
饱和状态 有
FSP状态 (25~30%以上)
饱和状态 极少
干燥
EMC状态 (15%前后) 平衡状态
没有
全干状态
(0%) 极少 没有
(2)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细胞腔中的自由水完全蒸发, 细胞壁中吸着水量处于最大限度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之 为纤维饱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简称FSP)。
生 材:和新采伐的木材含水率基本一致的木材。 半干材:含水率小于生材、相当于纤维饱和点的木材,一般在
22%~35%的含水率范围内。 气干材:长期贮存于大气中,与大气的相对湿度趋于平衡的木
材。其含水率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一 般在8%~20%之间,我国国标把气干材平均含水率定 为12%。 室干材:木材在干燥室内,以适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进行 干燥,含水率约为7~15%的木材,通常根据木材使用 区域、场合及用途等而定。 绝干材:含水率为零的木材称为绝干材或全干材。
2.1.2 边、心材的干燥性能
边、心材的干燥性能有明显区别。通常情况下生材 在制材后,边材的含水率都在100% 以上,干燥初期阶段 需时间较长,由于管胞具缘纹孔处于开启状态,水分容 易移动,干燥速度相对较快。心材初期含水率较边材低, 但由于针叶树材管胞纹孔在由边材形成心材时,或干燥 过程中,其纹孔膜上的纹孔塞往往偏向一边,将纹孔口 堵住形成纹孔闭塞状态,及阔叶树材中侵填体的存在等, 会妨碍水分的移动,影响到干燥速度。
1木材干燥学

梯度的在线检测,目前已有的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今
后干燥过程控制的重点在于解决控制参数在线测试精度这一难 题。同时,现代化管理技术,如专家诊断系统和多媒体管理系 统的技术将逐渐在木材干燥行业实施。
利用太阳辐射的热能加热空气, 利用热空气在集热器与材堆间循环来 干燥木材。
太阳能虽然是清洁的廉价能源, 但它是受气候影响大的间歇能源,干
燥周期长,单位材积的投资较大,故
太阳能的推广受限。为缩短干燥周期, 太阳能干燥通常与其它能源如蒸汽、
炉气及热泵等联合干燥。
d. 高频与微波干燥
高频(High freguency drying)和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
常规干燥的发展目标是高效、优质、低能耗、低成本,
也就是在时间、质量、 费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点或者说最 优组合方案。要实现上述目标,常规干燥必须在干燥室设计、
干燥工艺和监测控制与管理等几方面向精确性与高科技方向
发展。
(3)木材干燥过程的检测、控制与管理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由手工操作转向半自动、全自动控
(1991年全国第三次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指出电热远红外干燥成材,干燥质 量差,电耗大,容易引起火灾,不宜再建此类干燥窑。)
g. 压力干燥(Press drying)
将木材置于密闭的干燥容器内,一方面提高木材的温
度,另一方面提高容器内的压力,使木材中的水分在较高
温度条件下开始汽化与蒸发,从而达到干燥木材的目的。 压力干燥特点: 干燥质量较好,干燥周期较短; 能耗较大,容器的容积较小,生产 量不大; 成材加压干燥后颜色变暗,在节子 周围会出现较大裂纹; 此种干燥方法的设备腐蚀问题,干 燥工艺、干燥基准,有待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3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纤维饱和点 2.1.2.3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纤维饱和点 a. 水分的存在状态
木材是由无数的中空细胞集合而成的空隙体。 木材是由无数的中空细胞集合而成的空隙体。根据水分在 木材中存在的位置不同,木材中的水分可以分为自由水和吸着 木材中存在的位置不同,木材中的水分可以分为自由水和吸着 结合水)两种。自由水( 水(结合水)两种。自由水(Free water)是存在于木材细 ) 胞腔和细胞间隙组成的大毛细管系统中的水分, 胞腔和细胞间隙组成的大毛细管系统中的水分,其性质和普通 的液体水接近。自由水的多少对木材的物理性质(除重量、 的液体水接近。自由水的多少对木材的物理性质(除重量、燃 烧性能以外)影响不大。吸着水( 烧性能以外)影响不大。吸着水(Bound water)存在于细 ) 胞壁中,与细胞壁无定形区(由纤维素非结晶区、 胞壁中,与细胞壁无定形区(由纤维素非结晶区、半纤维素和 木素组成)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 木素组成)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的区域内,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的区域内,吸着水的多少对木材的各项 物理性质都有很大影响。 物理性质都有很大影响。
干燥
2.1.2.4木材的吸湿与解吸 2.1.2.4木材的吸湿与解吸
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 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细胞壁中的水蒸气分压比空气中的 则水分由木材向空气中蒸发,使得吸着水含量减少, 大,则水分由木材向空气中蒸发,使得吸着水含量减少,此现象叫 解吸(Desorption)。解吸过程初期,木材的水分蒸发很强烈,即吸 解吸 。解吸过程初期,木材的水分蒸发很强烈, 着水下降很快;随着时间的延续,解吸过程逐渐缓慢, 着水下降很快;随着时间的延续,解吸过程逐渐缓慢,最后达到动 态平衡或稳定,此时木材的含水率叫解吸稳定含水率 解吸稳定含水率( 态平衡或稳定,此时木材的含水率叫解吸稳定含水率(Desorption stabilizing moisture content)。 ) 相反,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时, 相反,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时,水蒸气从空气向木材细胞 壁中渗透,即木材从空气中吸湿,使得吸着水含量增加, 壁中渗透,即木材从空气中吸湿,使得吸着水含量增加,此现象叫 吸湿或吸着(Adsorption)。木材含水率在吸湿过程中达到的稳定值 。 吸湿或吸着 叫吸湿稳定含水率(Adsorption stabilizing moisture content)。 吸湿稳定含水率( )
G湿-G干 × 100% MC0 = G湿
木材含水率的测定: 木材含水率的测定: 在木材工业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称重法 电测法。 称重法和 在木材工业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称重法和电测法。
(1)称重法 )
远离木材的端头约250mm~300mm锯取 锯取 远离木材的端头约
一块一定尺寸的试材( ),刮净毛刺和锯屑后 一块一定尺寸的试材(Test piece),刮净毛刺和锯屑后 ), 立即称其质量,之后将试材放置在温度为 立即称其质量,之后将试材放置在温度为103±2℃的烘箱 ± ℃ 内烘干6h左右,然后每隔 称重并记录一次 称重并记录一次, 内烘干 左右,然后每隔2h称重并记录一次,直到两次称 左右 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0.02g,即试材的质量恒定不变为止, ,即试材的质量恒定不变为止, 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 认为此时得到是绝干质量。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公式,即可计 认为此时得到是绝干质量。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公式, 算出试材的含水率值。 算出试材的含水率值。 用重量法测量木材含水率准确可靠, 用重量法测量木材含水率准确可靠,而且不受含水率 范围的限制。但测量时需要截取试样,破坏木材, 范围的限制。但测量时需要截取试样,破坏木材,并需要 一定的时间。 一定的时间。
树木的大多数细胞呈纵向排列,少数细胞呈径向排列。 树木的大多数细胞呈纵向排列,少数细胞呈径向排列。 木材细胞的次生壁的S 层的微纤丝排列方向不同, 木材细胞的次生壁的S1、S2和S3层的微纤丝排列方向不同, 是引起木材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引起木材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导致木材在干 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的收缩,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 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的收缩,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引起 诸如开裂、皱缩、翘曲(Warp) 诸如开裂、皱缩、翘曲(Warp)等变形以及内部残留应力 的产生。 的产生。 木材在进行干燥时,水分若要顺利地向外移动, 木材在进行干燥时,水分若要顺利地向外移动,木材 内部就必须有水分移动的通道,即细胞腔、纹孔、 内部就必须有水分移动的通道,即细胞腔、纹孔、细胞间 隙及细胞壁内的微毛细管等。这些通道若呈开放状态, 隙及细胞壁内的微毛细管等。这些通道若呈开放状态,则 木材容易干燥;反之,木材难干。 木材容易干燥;反之,木材难干。
2.1.2木材与水分
2.1.2.1木材中水分的由来 2.1.2.1木材中水分的由来
木材是一种复杂的含湿多孔粘弹性生物体, 木材是一种复杂的含湿多孔粘弹性生物体, 木材中的水分存在于木材的毛细管系统之中。 木材中的水分存在于木材的毛细管系统之中。
2.1.2.2木材的含水率及测定 2.1.2.2木材的含水率及测定
使用电阻式含水率仪时注意事项: 使用电阻式含水率仪时注意事项: a.树种修正; b.温度修正; a.树种修正; b.温度修正; 树种修正 温度修正 c.纹理方向; c.纹理方向; d.电极探测器及其插入深度。 d.电极探测器及其插入深度。 纹理方向 电极探测器及其插入深度
含水率测定仪 电阻式) (电阻式)
含水率测定仪 高周波式) (高周波式)
(3)木材干湿程度的分级 在生产和使用上通常根据木材 ) 中水分含量程度的不同,木材可分为6级 中水分含量程度的不同,木材可分为 级: 长期浸泡于水中、含水率大于生材的木材,如水运、 湿 材:长期浸泡于水中、含水率大于生材的木材,如水运、 水贮过程中的木材。 水贮过程中的木材。 和新采伐的木材含水率基本一致的木材。 生 材:和新采伐的木材含水率基本一致的木材。 半干材:含水率介于生材与气干材之间的木材。 半干材:含水率介于生材与气干材之间的木材。 气干材:长期贮存于大气中, 气干材:长期贮存于大气中,与大气的相对湿度趋于平衡的 木材。其含水率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木材。其含水率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一般在 8%~20%之间,我国国标把气干材平均含水率定为 %。 之间, 之间 我国国标把气干材平均含水率定为12%。 室干材:木材在干燥室内, 室干材:木材在干燥室内,以适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进 行干燥,含水率约为7~15%的木材,通常根据木材的使用 的木材, 行干燥,含水率约为 的木材 区域、场合及用途等条件而定。 区域、场合及用途等条件而定。 绝干材:含水率为零的木材称为绝干材或全干材。 绝干材:含水率为零的木材称为绝干材或全干材。
当把生材放在大气环境中自然干燥, 当把生材放在大气环境中自然干燥,最终达到的水分平 衡状态称为气干状态。 衡状态称为气干状态。气干状态的木材的细胞腔中不含自由 气干状态 水,细胞壁中含有的吸着水的量与大气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细胞壁中含有的吸着水的量与大气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当木材的细胞腔和细胞壁中的水分被完全除去时木材的状态 绝干状态。 称为绝干状态 称为绝干状态。
自由水 细胞腔 细胞壁
生材(25~30%以上 以上) 含水率 生材 以上 结合水 饱和状态 有 自由水 FSP状态 状态(25~30%) EMC状态 状态(15%前后 前后) 状态 状态 前后 饱和状态 平衡状态 极少 没有 全干状态(0%) 全干状态 极少 没有
结合水
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和存在位置
解吸和干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解吸和干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解吸仅指木材细胞壁中 吸着水的排除,而干燥则是自由水和吸着水二者的排除。 吸着水的排除,而干燥则是自由水和吸着水二者的排除。
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 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由吸湿过程达到的木材平衡含 水率低于由解吸过程达到的平衡含水率,这个现象称为吸湿滞 水率低于由解吸过程达到的平衡含水率, 现象。 湿滞后受树种、 后(Sorption hysteresis)现象。吸湿滞后受树种、温度等因素的 现象 影响,一般吸湿滞后数值的变异范围在 影响,一般吸湿滞后数值的变异范围在1%~5%之间,平均值 之 为2.5%。在实际生产中,气干木材吸湿滞后的数值不大,生 。在实际生产中,气干木材吸湿滞后的数值不大, 产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粗略地认为: 产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粗略地认为:EMC=MC解=MC吸 =
第2章 木材干燥基础
2.1与干燥相关的木材性质 2.1与干燥相关的木材性质
2.1.1木材构造特征 2.1.1木材构造特征
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主要包括: 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主要包括 木材的组织结构 木材中的水分 木材的收缩 干燥过程中的蠕变、热传导、电学特性等。 干燥过程中的蠕变、热传导、电学特性等。
b.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b.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当木材中的自由水完全蒸发, 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当木材中的自由水完全蒸发,而细 胞壁中吸着水的量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 胞壁中吸着水的量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之为纤维饱 和点( 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简称 ,简称FSP)。 )。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因树种而异,一般在22% 35%之间,平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因树种而异,一般在22%~35%之间, 22% 35%之间 均值大约为30%。纤维饱和点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均值大约为30%。纤维饱和点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当木材含水 30% 率高于纤维胞和点时,木材强度和导电性影响不大, 率高于纤维胞和点时,木材强度和导电性影响不大,木材收缩 或膨胀亦不会发生。木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 或膨胀亦不会发生。木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则随含水 率的减小木材的导电性减弱、强度和收缩增大;反之, 率的减小木材的导电性减弱、强度和收缩增大;反之,随着含 水率的增加,则木材的湿胀增大,强度降低、导电性能增强。 水率的增加,则木材的湿胀增大,强度降低、导电性能增强。
电测法是根据木材的电学性质,例如电阻率、 (2)电测法 电测法是根据木材的电学性质,例如电阻率、 ) 介电常数、高频功率损失等与木材含水率的关系来测定的。 介电常数、高频功率损失等与木材含水率的关系来测定的。该 方法测量方便、操作迅速,且不破坏木材, 方法测量方便、操作迅速,且不破坏木材,可以满足一般工业 生产的要求。 生产的要求。木材水分电测仪主要分直流电阻式水分测定仪和 交流介电式水分测定仪。前者是给木材给予直流电流,通过电 交流介电式水分测定仪。前者是给木材给予直流电流, 流流过的难易程度来测定的方法; 流流过的难易程度来测定的方法;后者是测定一定频率下木材 的介电常数或介电损耗角正切, 的介电常数或介电损耗角正切,通过介电常数或介电损耗角正 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得到含水率值。 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得到含水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