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合集下载

音乐教案-第五单元《轻歌曼屋》欣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第五单元《轻歌曼屋》欣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第五单元《轻歌曼屋》欣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共二课时)教学内容:(1)器乐舞曲:> > >(2)音乐知识: 舞曲探戈波尔卡轻音乐教学目标:(1)感受舞曲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产生进一步去发现和鉴赏舞曲的愿望,同时认识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2)体验舞曲的音乐情绪,初步激发、培养表现舞曲音乐的能力。

(3)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不同体裁,题材的舞曲及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欣赏舞曲,体验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学理念:增进音乐兴趣,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是此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目标。

本课以舞曲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表现音乐的要素。

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把知识技能技巧贯穿于学生的情感参与中,如音乐体裁、探戈、波尔卡等。

艺术实践活动引发对音乐的创造欲望,即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的鉴赏,同时,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设计意图:(1)在内容安排上从外国到中国,从西洋管弦乐曲到民族管弦乐曲,从器乐舞曲到声乐舞曲,逐步加强对舞曲的深入了解。

(2)创设情境,体现音乐的非语性“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

(3)体现音乐课程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提供音乐素材,让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提供表达和表现自我的平台,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即兴表现。

教学方法: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伙伴。

通过听、唱、奏、律动、欣赏表演等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舞曲进教室师生问好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二.情感引入综合学习:劲舞音乐引发学习兴趣,通过律动引发学习动机。

师:播《蝴蝶舞》舞曲片段,问:情绪?节奏?听到这段音乐你最想干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和学生一起律动,跳探戈基本舞步,讲解舞曲、表现形式、探戈体裁及相关内容。

生:节奏练习三.情感体验欣赏乐曲:音乐要素知识,技能,在欣赏乐曲的情感情绪中学习渗透。

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第五单元轻歌曼舞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二)能够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演唱《难忘今宵》,并敢于在同学面前演唱这首歌。

(三)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认识两种舞曲体裁。

(四)依据课本上三幅图画的意境及要求,集体创作并表演音乐。

二、教材分析(一)《难忘今宵》1.《难忘今宵》作于1985年,曾多次在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

这首歌的歌词看似很长,而实际上仅有八句。

可谓言简意赅、富有诗意、令人遐想。

其中,前四句歌词(歌曲第一段词)集中表达神州大地、各族人民共同祝愿祖国好的思想感情;后四句歌词(歌曲第二段词)则集中表达“青山在,人未老”,友谊长存的思想感情。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婉转,颇具抒情色彩。

在这首歌中,作曲家采用了以级进为主,间有跳进的创作方法,使歌曲的旋律在优美婉转中带有激情。

具体地说,歌曲以前四个乐句(引子之后的8小节)犹如温情脉脉地诉说;而歌曲的后两个乐句(最后的4小节)拉宽了歌词的节奏,造成悠长、绵延的气势,而在音调上则显得昂扬、富于激情,从而使“共祝愿,祖国好”的主题成为歌曲的高潮。

2.作者简介乔羽(1927~) 音乐文学家。

1946年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

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

代表作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歌词《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祖国颂》等。

王酩(1934~1997) 作曲家。

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曾任中央乐团创作员。

代表作有:长笛协奏曲《上海的对话》、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影视音乐《海霞》、《小花》,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

(二)《雷鸣电闪波尔卡》1.《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初一语文课文《观舞记》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课文《观舞记》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课文《观舞记》教学教案教案:《观舞记》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观舞记》,主要内容为印度舞蹈的描写和赞美。

本课通过描绘印度舞蹈的优美姿态、表情和动作,表达了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分析课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课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课文朗读录音、舞蹈视频片段。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印度舞蹈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印度舞蹈的优美。

然后提问:“你们对印度舞蹈有什么印象?课文中的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印度舞蹈的呢?”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10分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课文《观舞记》2. 课文大意:描绘印度舞蹈的优美姿态、表情和动作,表达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将课文《观舞记》中的优美句子进行摘抄,并注明出处。

(2)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描述你对印度舞蹈的认识。

2. 作业答案:(1)优美句子及出处:“她们的姿态,她们的眼神,她们的动作,都那么优美动人。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2、师生礼仪二、复习歌曲《难忘今宵》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

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

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导入。

(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

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

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

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

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

4、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

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熟悉各节奏型引子:5050┃5050┃5050┃50a 7 6 ┃4 7 ┃4 7┃606 606 ┃6•XX ┃X X ┃X X┃X0X X0X ┃X.A6 ┃54 32┃45 35┃25 15 ┃75 65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a 5 ┃1 3┃6 6.5┃4 75┃5 - ┃B X ┃X X┃X X.X┃X XX┃X - ┃b 60 50┃2.1 50┃60 50┃1.7 50┃XX XX┃X.X XX┃XX XX┃X.X XX┃6、分段欣赏①引子②第一部分③第二部分④尾声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四、意境表演师:通过我们这么多次的欣赏,相信大家一定对这首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做一个音乐意境表演。

人音版第五单元轻歌曼舞的整体规划

人音版第五单元轻歌曼舞的整体规划

人音版第14册第五单元轻歌曼舞的整体规划【课程综述】本教研组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组教材,将本单元分为二个课时,同时选取了《雷鸣电闪波尔卡》进行课堂实录,本组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音乐课的平台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面对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发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本单元通过感受——欣赏——表现,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活动,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努力实现新课标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教学内容】1.通过圆舞曲和波尔卡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初步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2.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大鼓和大镲在乐曲中表现的音响效果3、通过分段聆听、欣赏、分析,了解复三部曲式这一乐曲结构4. 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准确模唱出B段主题旋律5. 学习简单的波尔卡舞蹈动作6、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7、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二课时:学唱《难忘今宵》【教学目标】1.通过圆舞曲和波尔卡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初步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2.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大鼓和大镲在乐曲中表现的音响效果3、通过分段聆听、欣赏、分析,了解复三部曲式这一乐曲结构4. 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准确模唱出B段主题旋律5. 学习简单的波尔卡舞蹈动作6、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7、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教学重点】1、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所描绘的情景,在了解波尔卡舞曲节奏特点的同时,能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演奏。

人教版与人音版(2022)初中音乐课标教材课后练习比较分析

人教版与人音版(2022)初中音乐课标教材课后练习比较分析

人教版与人音版(2022)初中音乐课标教材课后练习比较分析人教版与人音版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材的课后习题,无论在内容、提问方式或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但不同点更加突出。

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人教版和人音版音乐教材在初中阶段的课后习题编写方面都采用了初中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方式,针对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展开,辅助学生完成音乐知识学习和音乐能力提高的任务。

一、相同点:1、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在内容上都表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几方面音乐教学内容:1)感受与鉴赏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识的必要途径。

在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与形式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与知识。

人教版与人音版的习题设计中都包含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分别进行陈述。

①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音乐表现要素包括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构成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是形成音乐不同风格、情绪、特点的重要依据。

对音乐的鉴赏需要对音乐各种表现要素的熟悉了解,也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必要手段。

a。

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音色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3页欣赏《丰收锣鼓》,习题为:“按照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二题为:“判断下面两首乐曲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音乐的熟悉和了解,积累音乐语言。

b。

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力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9页欣赏《飞来的花瓣》习题为:“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强弱对比非常鲜明,你听出来了吗?请你找出乐谱中的力度记号。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2、师生礼仪二、复习歌曲《难忘今宵》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

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

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导入。

(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

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

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

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

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

4、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

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熟悉各节奏型引子:5050┃5050┃5050┃500┃a 7 6 ┃4 7 ┃4 7┃606 606 ┃6•XX ┃X X ┃X X┃X0X X0X ┃X.A6 ┃54 32┃45 35┃25 15 ┃75 65 ┃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 ┃a 5 ┃1 3┃6 6.5┃4 75┃5 - ┃B X ┃X X┃X X.X┃X XX┃X - ┃b 60 50┃2.1 50┃60 50┃1.7 50┃XX XX┃X.X XX┃XX XX┃X.X XX┃6、分段欣赏①引子②第一部分③第二部分④尾声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四、意境表演师:通过我们这么多次的欣赏,相信大家一定对这首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做一个音乐意境表演。

《轻歌曼舞》教案

《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14册第五单元《轻歌曼舞》教案第一课时一、课题:歌曲《难忘今宵》、《雷鸣电闪波尔卡》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2、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

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理念:1、音乐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本课力图通过感受——欣赏——创作——表演,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活动,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努力实现新课标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2、音乐课的过程设计应充满结构美、语言美、情境美,动静相宜。

3、注重个体生命表达的多样性,通过自身的创作,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达到自我完善,创新发展。

四、重点、难点:1、重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重点:探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所用的几种手段(乐器音色、速度和力度)在描绘情景和表达情绪上所起的作用。

3、难点:注意歌曲相近旋律。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和自制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学唱歌曲(一)创设情境1、播放《难忘今宵》(演示文稿1)师:(1)刚才我已听到歌曲,曲名是什么?此曲在哪里听见过?生:略师:(2)作者是谁?生介绍,师补充,介绍词曲作者和歌曲。

歌曲作于1985年,曾多次在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的演出,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

这首歌的歌词看似很长,而实际上仅有八句,非常地富有诗意、令人遐想。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婉转,颇具抒情色彩。

作曲家采用了以级进为主,间有跳进的创作方法,使歌曲的旋律在优美婉转中带有激情。

(演示文稿2)(二)学唱歌曲(要求:不论是轻声哼唱,还是个人独唱都要有感情的唱。

)1、配音乐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人音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师生礼仪
二、复习歌曲《难忘今宵》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

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

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导入。

(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

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
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

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
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
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

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

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

4、作者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

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熟悉各节奏型
引子:5050┃5050┃5050┃50
a 7 6 ┃4 7 ┃4 7┃606 606 ┃6•
XX ┃X X ┃X X┃X0X X0X ┃X.
A
6 ┃54 32┃45 35┃25 15 ┃75 65
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
a 5 ┃1 3┃6 6.5┃4 75┃5 - ┃
B X ┃X X┃X X.X┃X XX┃X - ┃
b 60 50┃2.1 50┃60 50┃1.7 50┃
XX XX┃X.X XX┃XX XX┃X.X XX┃
6、分段欣赏
①引子②第一部分③第二部分④尾声
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
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
四、意境表演
师:通过我们这么多次的欣赏,相信大家一定对这首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做一个音乐意境表演。

(课本第35页二)
1、教师讲解要求
2、学生进行分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创作展示表演
4、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

五、《雷鸣电闪波尔卡》音乐声中出教室。

设计意图:1、通过对歌曲《难忘今宵》的继续学习,使学生得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并巩固在第一教时中的学习成果。

2、在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认识舞曲音乐的风格及形式方面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3、音乐的即兴创编活动是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也试图通过对教材中的三幅画面的情意表演,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