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五跖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第五跖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第五跖骨远端骨折的骨折断端在复位
后应该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即骨折断端的间隙正常,无错位或移位。
2.骨折断端稳定固定:骨折断端在复位后需要采用适当的固定方
法,如石膏、夹板或手术内固定等,以保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和固定的牢固性。
3.软组织修复:第五跖骨远端骨折通常会伴随周围软组织的损
伤,如肌肉、韧带等。
在复位时,需要同时修复这些软组织,以避免骨折愈合后出现畸形或功能障碍。
4.功能恢复:在骨折复位后,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
能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复位标准中需要关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行走、活动度和疼痛等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第五跖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标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复位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特殊且重要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跖骨骨折之一,以往常采用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复位后由于腓骨短肌的牵拉,易致骨块移位、愈合困难。
如果治疗不当,易引起足负重发生改变,延迟愈合、骨不连,远期将带来如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本文详细给大家讲解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认识。
(一)解剖特点第五跖骨位于足的最外侧,是外侧纵弓及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应力传导、负重缓冲及维持侧方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 第三腓骨肌腱,止于跖骨干部;② 腓骨短肌腱,止于跖骨粗隆部;③ 跖腱膜的外侧束止于跖骨尖部。
血供情况:粗隆血供来自于多条干骺端血管和滋养动脉分支,而近端骨干的血供仅来自于从中间骨干进入骨内的滋养动脉,这就在干骺端和骨干交界处形成一个血供的“分水岭”,从而使该部位骨折发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风险增高。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1)患者可能这样描述病史:•参加对抗运动时,在完成某个特殊动作后,足外侧缘出现急性疼痛。
•患足外侧缘可有肿胀和瘀斑。
•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时引发疼痛。
2)体格检查:•直接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该区域疼痛应怀疑有损伤。
•直接触诊跖附关节复合体:出现疼痛可能为Lisfranc损伤。
•被动跖屈-背伸每个跖骨头:出现疼痛可能为Lisfranc损伤。
3)诊断要点:•患者在第五跖骨底部突然疼痛,足踝有明显外伤史;•体格检查显示第五跖骨底部有压痛,常伴有瘀斑和部位肿胀;•首选X线片检查(图5),应包括正位、侧位和斜位,必要时增加踝关节正侧位;•伤后评估必须包括腓骨远端和韧带外侧结构的完整评估;•外踝处肿胀明显时行踝关节MRI进一步明确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
4)鉴别诊断①青少年的第5 跖骨粗隆部骨突儿童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性突起易被误认为是无移位的结节骨折,在9~11岁的女孩可见骨性突起,11~14岁的男孩可见。
足部跖骨骨折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足部跖骨骨折的处理方法有哪些足部跖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因重物打击足背、内翻扭伤、碾压足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在于骨折部位疼痛、肿胀、畸形等,经X线进行检查、诊断对患者的与后续有重要价值。
跖骨骨折分为两种病因,一种是直接暴力造成,另一种是积累性劳损导致,如长期直接或间接对某一特定部位造成损伤。
在跖骨骨折当中,比较常见的是第5跖骨近端骨折,针对这一骨折类型应该要及时进行处理,接受相应的治疗。
一、足部跖骨骨折的处理方法复位治疗:足部跖骨骨折之后患者应该要尽快就医,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明确骨折处损伤情况,是否发生骨折移位等情况,如果发生骨折移位等情况,则应该要通过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避免出现畸形愈合。
固定治疗:如果患者就医之后并未发生骨折移位等情况,则应该要通过手法复位等情况予以保守治疗,比较常见的保守治疗措施为打石膏,能促进骨折面愈合。
在固定时间内患者应该要及时复诊,了解固定治疗的治疗措施,尤其是石膏出现松动等情况时更应该及时进行复诊,及时对石膏进行处理;固定治疗时间通常为6~8周左右,如果患者骨折比较严重,则需要接受10~12周治疗[1]。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骨折移位比较明显,采用手法复位、固定治疗已经不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则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在多种手术治疗当中,微创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螺丝固定能促进患者的骨头愈合,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也相对较小。
清创处理:如果患者在足部跖骨骨折同时还出现开放性骨折情况,则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治疗,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将患者破损的血管、肌腱与神经进行有效修复,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骨折复位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药物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镇痛药物,由于患者发生跖骨骨折之后会有剧烈疼痛感,通过镇痛药物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在镇痛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应该要遵医嘱用药,如果患者合并有肝肾、心脏等方面的疾病,则应该要谨慎用药,避免因药物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左足第五跖骨骨折出院指导内容

以下是针对左足第五跖骨骨折出院后的一般指导内容:
1. 保持休息和减轻负荷:在骨折初期,休息是康复的关键。
避免站立、行走或进行高强度活动,减轻对受伤部位的压力。
2. 使用助行器具: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来分担体重,帮助行走。
正确使用助行器具可以减少对骨折处的压力,促进愈合。
3. 冰敷缓解肿胀和疼痛: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可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每天可以进行多次冰敷,但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贴在皮肤上,要用毛巾等保护物隔开。
4. 维持伤口干燥和清洁:尽量保持伤口干燥和洁净。
注意避免伤口受到水的浸泡,可使用干净的湿纱布或防水透气敷料进行覆盖,避免伤口感染。
5. 遵循医生的药物指导:按照医生的建议或处方使用药物,如止痛药、消炎药等。
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间,如有任何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6. 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根据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7. 定期随访医生:确保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跟踪检查和指导。
医生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计划,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X光或其他影像检查。
请注意,上述指导仅为一般性内容,具体的出院指导应结合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出现新的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指第五跖骨远端端部的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或外力撞击。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愈合。
手术入路是指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的进入体内的路径。
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外侧入路:这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
外侧入路通过在第五跖骨外侧皮肤上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外侧入路的优点是直观、容易操作,可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有利于准确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然而,该入路可能会对足部外侧的软组织造成损伤,术后可能会产生外侧腓肠神经感觉障碍的风险。
2. 内侧入路:内侧入路是另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
内侧入路通过在第五跖骨内侧皮肤上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与外侧入路相比,内侧入路对足部外侧的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风险相对较低。
然而,内侧入路的操作视野相对较小,有可能会影响到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的准确性。
3. 中足内侧入路:对于一些复杂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能需要通过中足内侧入路进行手术。
这种入路通过在足弓区域内侧皮肤上做
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中足内侧入路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探查和处理骨折的软组织损伤,但操作难度较大。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入路,手术后应进行内固定,常使用金属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部位。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趾骨骨折如何治疗?看3种情况选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趾骨骨折如何治疗?看3种情况选择
导语:在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就是跖骨骨折,常常是因为扭伤或者是重物打击足背所致。
当骨折出现后,患者会感觉到异样的疼痛,而且整个足部也会肿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就是跖骨骨折,常常是因为扭伤或者是重物打击足背所致。
当骨折出现后,患者会感觉到异样的疼痛,而且整个足部也会肿胀。
那么,跖骨骨折如何治疗?方法有哪些?
1.第五跖骨基部撕脱骨折
一般无移位,可用胶布固定,绷带包扎,必要时用石膏靴(带橡皮跟可行走)固定约6周。
其他跖骨基部骨折无移位也可用同法治疗。
2.第2、3、4跖骨颈骨折
如有移位,应手法复位,短腿石膏固定,否则畸形连接后影响走路。
如复位不成功,可手术复位,钢针固定。
3.行军骨折
较少见,发生于长途走路,在第2、3跖骨颈或跖骨干骨折,也可发生在胫骨。
一般无移位,又称疲劳骨折。
需适当休息,早期用足弓支持、胶布固定包扎或石膏固定约3周,可防止过多骨痂形成。
以后可用足弓垫(横弓及纵弓垫),分散重力,至症状消失。
愈合后无后患。
趾骨骨折如有伤口,应清洁伤口,防止感染。
如无移位,局部包扎固定。
如有移位应手法复位,固定患趾于趾屈位。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骑缝钉固定:固定强度可靠,且操作方便, 有效避免了螺钉操作时骨折块爆裂的风险, 其弊端有:1.没有骨块间加压作用,适合小 骨块;2.不锈钢材质需二期取出。
操作要点: 先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 行骑缝钉固定,根据情况 采用1-2枚,避免针穿入 关节面。
实心螺钉髓内固定——新的选择 避免空心螺钉固定本身的不足:插入导针
第5跖骨近端骨折分型
Torg 等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愈合潜力将第 5跖骨近 端骨折分为 3 型: Ⅰ型:骨折线窄且清晰,没有髓内硬化现象(急 性骨折或应力性骨折的早期); Ⅱ型:骨折线增宽,骨折线周围有骨吸收且有髓 内硬化的迹象(骨折延迟愈合); Ⅲ型:骨折线很宽,骨折处的骨髓腔彻底被硬化 骨封闭(骨折不愈合)。
1.5 cm
可吸收钉固定:适合骨质好、骨块较大的患 者,无明显应力遮挡、避免二次手术是其优 势,但其固定强度较金属螺钉差,骨质疏松 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螺钉松动或脱出。
操作要点: 直径以2.7 mm螺钉为宜,钉头 要做埋头处理以免刺激皮肤, 且在第四、五跖骨间连接以远 穿出对侧骨皮质,这样生物力 学强度最佳。
Lawrence 等根据骨折部位把第5跖骨近端骨折分为3 区(最常用)
Ⅰ区骨折是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发生率最高; Ⅱ区骨折是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又称Jones
骨折,因血运原因容易发生不愈合; III区骨折是跖骨干部的疲劳骨折,多见于运动员
Lawrence SJ,Botte MJ.Jones fractures and related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fifth metatarsal . Foot Ankle,1993,14(6):358~365.
典型图片
治疗选择
带线锚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粗隆部撕脱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我科 于2 0 1 0 年1 0 月 至2 0 1 2 年8 月共 收治 7 例 第五跖 骨基 底粗 隆部
骨折 ( 第五 跖骨基 底部 I 区骨折 )病例 ,男5 例 ,女2 例 。年 龄2 1 - 5 8 岁 ,平 均3 5 . 2 岁 。左侧3 例 ,右侧4 例 。受伤原 因均为 扭伤。6 例为新鲜 闭合 性骨 折 ,受伤 至手术 时间7 h  ̄ 1 0 d 。1 例为 陈旧性骨 折 ,保 守治疗
带线锚钉 缝合 固定对 第五跖骨基底 粗隆部撕脱 骨折的治疗 ,是一
失败,时间为3 . 5 个月。术前常规x线检查。
1 . 2 手术 方法
仰 卧位麻醉 成功后 。第五跖 骨基底 部 中心 处足外侧 做 长约3 c m 纵
形切 口,清 除骨折端淤血 块和软组 织 ,暴露腓 骨短肌腱 附着点 ,直视
不 愈合 等特点 。直立 负重位 体重 的1 / 6 重力 负荷在第 五跖骨 头上 ,其 上 附着 的腓 骨短 肌 腱参 与足 的跖 屈和 外 翻运 动并 维持 足 弓形 态 】 。 T h e o d o r o u 等[ 4 ] 认为 第五 跖骨 基底 部骨 折与腓 骨短 肌 、跖筋 膜外侧
编织缝合,被动活动患足检查固定效果,冲洗伤口缝合切 口。用石膏
托将 患足于 中立位 ,2 N 后拆 线 ,术 后4  ̄ 6 周透 视骨折愈合情 况并拆 除 石膏 。积极患肢功能锻 炼。随访骨折愈合和 负重行走情况 。 2结 果 本组 7 例 均获 门诊 随访 ,时间 5  ̄ 2 4 个 月 ,平均 1 O 个 月 。术 后x 线 复 查骨折 愈合 时间 1 0 - 1 2 周 ,平均 1 0 . 2 周 。所有 患足外观 无 畸形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处理
螺钉固定术后一般需石膏或支具制动6周, 根据复查X片情况决定何时下地。
锁定钢板固定,如术中觉固定坚强,术后 不需制动,可以佩戴支具早期下地。
讨论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应根据骨 折情况和患者本人的需求, 选用最合适的固定方式。
操作要点: 板钉直径以2.0 mm为宜,远近端 至少保证2枚螺钉。
术中内固定失败的补救措施
螺钉拧入后后骨块爆裂 骨质疏松导致螺钉松动,固定不牢
改行微型锁定钢板螺钉 改行骑缝钉固定 结合张力带钢丝 结合缝线固定 辅以克氏针固定
骨折不愈合的处理
如骨折超过2个月,因断端分离及骨吸收而 出现不愈合
操作要点:操作要在透视 监视下进行,且导针一定 要从尖端打入,且在第四、 五跖骨间连接以远穿出对 侧骨皮质,这样生物力学 强度最佳。
内固定选择
可吸收钉固定:适合骨质好、骨块较大的患者,避 免二次手术是其优势,但其固定强度较金属螺钉差, 骨质疏松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螺钉松动或脱出。
操作要点:直径以2.7 mm螺钉为宜,且钉头要 做埋头处理以免刺激皮肤, 且在第四、五跖骨间连接 以远穿出对侧骨皮质,这 样生物力学强度最佳。
术前应考虑到术中可能出现 的困难如骨块爆裂等提前做 好器械准备。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内固定方式
克氏针固定 可吸收钉固定 空心钉固定 锁定接骨板固定 骑缝钉固定
内固定选择
克氏针固定:传统的固定方式,单纯克氏针固定 操作简单,但无断端加压且固定不牢靠。
内固定选择
经皮空心钉固定:适合于骨折块较大,移位较少, 骨质好的患者。具有微创损伤小、不干扰局部的 血运、固定牢靠、恢复快等优点。
Kakkar对弹力绷带下完全负重、膝下短腿石 膏、穿步行靴完全负重3种保守治疗方法进 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弹 力绷带方法只需至多一次随访,而后两种平 均需要3次随访,故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经济。
手术适应症
骨折移位超过2 mm 累及第五跖骨远端骰骨关节
面超过30%,
否则易致骨折不愈合或者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
Jones骨折,因血运原因容易发生不愈合; III区骨折是跖骨干部的疲劳骨折,多见于运
动员。
第五跖骨Ⅰ区骨折分型
Ekrol并把第五跖骨Ⅰ区骨 折按部位从近而远又分为 3个类型:
1型是粗隆尖部骨折; 2型是从第五跖骨基底到
第五跖骨-骰骨关节面的 斜形骨折; 3型是通到第四跖骨关节 面的横行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 治疗选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徐海林
受伤机制
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是急诊最常见的 足部骨折之一
其受伤机制多由踝关节内翻暴力所致,常 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伴随出现
跖腱膜的外侧束所致 - 明显移位的几率小 腓骨短肌腱引起 - 其移位的几率较大
跖骨近端骨折分型
Dameron等把跖骨近端骨折分为3区 Ⅰ区骨折是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 Ⅱ区骨折是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又称
内固定选择
骑缝钉固定:固定强度可靠,且操作方便,有效 避免了螺钉操作时骨折块爆裂的风险,其弊端是1. 没有骨块间加压作用,适合小骨块;2.不锈钢材质 需二期取出。
操作要点:先以克氏 针临时固定后再行骑 缝钉固定,根据情况 采用1~2枚,避免针 穿入关节面。
内固定选择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固定:固定坚强,术后可 以佩戴前足减压支具早期活动 ,适用于骨块 较大,要求较高的患者。弊端是费用较高, 需二次取出。
保守治疗
由于足底腱膜的稳定作用,该类型骨折 一般移位甚少且较稳定,保守治疗即可 取得满意的效果。
弹力绷带下完全负重、膝下短腿石膏、 穿步行靴完全负重
保守治疗方法比较
Shahid对短腿石膏固定和步行靴这两种保守 治疗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示两者治疗 结果无明显差异,但两者恢复工作的时间分 别为平均39天和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