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es骨折(第5跖骨基底骨折)手术入路

合集下载

左侧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左侧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左侧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1. 什么是左侧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听上去有点儿吓人的话题——左侧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乍一听,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疼,但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

跖骨就是脚掌那几根骨头,而第五跖骨则是你小指旁边的那根。

说白了,就是你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或者是某个调皮的小石子绊了你一跤,然后你的小脚丫就“哎哟”一声,骨折了!2. 发生的原因2.1 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首先,咱们得知道,这种骨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意外!可能你正在路上得意洋洋地走着,突然脚底一滑,或者一不小心踩到了什么,结果你的小脚丫就跟你开了个玩笑。

这就像是上天给你发的“惊喜”,可这可不是你想要的惊喜,对吧?2.2 不当运动也是罪魁祸首当然,不仅仅是走路,运动也可能导致这个骨折。

想象一下,你正在篮球场上飞奔,突然一个转身,结果脚崴了,哎呀,不得不说,运动虽然健康,但也时常给我们带来点小麻烦。

就像“忙中出错”,跑得快也可能出状况。

3. 骨折的症状3.1 你可能会有的感觉那么,骨折了究竟有什么症状呢?首先,你肯定会感觉到疼痛,尤其是在活动的时候,感觉就像有个小人儿在你脚上跳舞,一跳一跳的,疼得你直咧嘴。

再来,肿胀也是常见的,简直就像是你的脚变成了个大包子,看着都让人心疼。

3.2 难以行走的尴尬除此之外,走路会变得困难,甚至连站着都觉得有点儿吃力。

你可能会不得不走得像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试图避免疼痛,这个画面,想想都觉得好笑又心酸。

朋友们都可能忍不住调侃你:“哎呀,你这是怎么了?是被脚趾精给附身了吗?”4. 诊断和治疗4.1 医生的专业好啦,假如你真的不幸骨折了,第一步就是去看医生。

他们会给你拍个X光片,看看你的脚丫到底闹了什么情绪。

医生通常会认真严肃,但心里也可能在想:“这小子又是谁在路上玩不小心了。

”拍完片子后,医生会告诉你,骨折的严重程度如何。

4.2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休息、冰敷、抬高腿脚,甚至可能需要打石膏。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上肢部分1、肩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三种切口的选择、头静脉、胸大肌的止点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确认、大小结节的区分、肩胛下肌止点的特点、邻近臂丛及旋肱前动脉的保护、三边孔、四边孔、小三边孔。

2、肩关节后方入路:切口、三角肌的处理、冈下肌与小圆肌分界、肩胛上神经血管、后方辨认三边孔、四边孔,旋肩胛动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3、肩关节外侧入路:切口的选择、三角肌的界分、三角肌起点的处理、腋神经的走行、第二肩关节、肩袖间隙、大结节的处理、髓内针的入点。

4、肱骨干前外侧入路(Henry 入路):肱二头肌外侧、纵劈肱肌、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肘前入路的延续。

5、肘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切口、肘横纹、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肱肌对关节囊的遮盖、前方神经血管(V A N 顺序)。

6、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口、旋前圆肌与桡侧屈腕肌间隙、肱骨内上髁截骨、尺骨冠突的显露、滑车内侧的显露。

7、肘关节后方入路:切口避开鹰嘴、尺神经的显露及保护、伸肘装置的四种处理方式、必要时打通鹰嘴窝、肘肌的特点及处理、近端延伸桡神经的保护、臂外侧下皮神经对桡神经的指引。

8、肘关节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的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 入路):切口:外髁后方至鹰嘴下3~5cm、肘肌与尺侧伸腕肌间、深方下部可见旋后肌纤维、环状韧带的切开、桡骨头安全区、桡神经深支位置10、桡骨前方入路(Henry 入路):肱桡肌内侧切口、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外牵桡动脉内牵、桡侧返动脉及肌支、近段旋后肌的处理及桡神经深支、中段旋前圆肌的处理、远段旋前方肌的处理。

11、桡骨背侧入路(Thompson 入路):切口、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间(自远端找肌间隙)、桡神经深支的显露(体表投影)、近端及远端的解剖学限制。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特殊且重要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跖骨骨折之一,以往常采用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复位后由于腓骨短肌的牵拉,易致骨块移位、愈合困难。

如果治疗不当,易引起足负重发生改变,延迟愈合、骨不连,远期将带来如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本文详细给大家讲解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认识。

(一)解剖特点第五跖骨位于足的最外侧,是外侧纵弓及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应力传导、负重缓冲及维持侧方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 第三腓骨肌腱,止于跖骨干部;② 腓骨短肌腱,止于跖骨粗隆部;③ 跖腱膜的外侧束止于跖骨尖部。

血供情况:粗隆血供来自于多条干骺端血管和滋养动脉分支,而近端骨干的血供仅来自于从中间骨干进入骨内的滋养动脉,这就在干骺端和骨干交界处形成一个血供的“分水岭”,从而使该部位骨折发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风险增高。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1)患者可能这样描述病史:•参加对抗运动时,在完成某个特殊动作后,足外侧缘出现急性疼痛。

•患足外侧缘可有肿胀和瘀斑。

•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时引发疼痛。

2)体格检查:•直接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该区域疼痛应怀疑有损伤。

•直接触诊跖附关节复合体:出现疼痛可能为Lisfranc损伤。

•被动跖屈-背伸每个跖骨头:出现疼痛可能为Lisfranc损伤。

3)诊断要点:•患者在第五跖骨底部突然疼痛,足踝有明显外伤史;•体格检查显示第五跖骨底部有压痛,常伴有瘀斑和部位肿胀;•首选X线片检查(图5),应包括正位、侧位和斜位,必要时增加踝关节正侧位;•伤后评估必须包括腓骨远端和韧带外侧结构的完整评估;•外踝处肿胀明显时行踝关节MRI进一步明确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

4)鉴别诊断①青少年的第5 跖骨粗隆部骨突儿童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性突起易被误认为是无移位的结节骨折,在9~11岁的女孩可见骨性突起,11~14岁的男孩可见。

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1例成功报道共3页文档

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1例成功报道共3页文档

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1例成功报道临床通常根据X线表现采用Quenu-Kuss分型:A型(同向型)脱位:即所有5个跖骨同时向一个方向脱位。

B型(单侧型)脱位:仅有1个或几个跖骨脱位。

分为B1型:单侧第1跖骨脱位;B2型:外侧数个跖骨脱位并向背外侧脱位。

C型(分离型)脱位:第一跖骨与其他四个跖骨向相反方向移位;分为C1型:只波及部分跖骨;C2型:波及全部跖骨。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住院号:7273709,因“车祸伤后右足肿胀、疼痛、畸形伴功能障碍1-小时”入院。

右足背近侧段明显肿胀、畸形、压痛,右足活动明显受限。

辅助检查右足CT提示:1、右足第一、二、三楔骨骨折;2、第1-4跖骨基底部骨折;3、第2、3、4跖跗关节脱位可能。

入院诊断:1、右足第一、二、三楔骨骨折;2、第1-4跖骨基底部骨折;3、第2、3、4跖跗关节脱位。

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几乎所有新鲜Lisfranc损伤均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但局部软组织缺损或血液供应不良时,应尽量避免行接骨板螺钉内固定;骨折粉碎严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亦不是最好的选择。

手术入路:1:复位内侧序列骨折脱位,采用第2跖骨背侧纵行切口,由第2跖骨中远段至舟楔关节;2、复位外侧序列骨折脱位,采用第4跖骨背侧纵行切口,由第4跖骨中远段至舟楔关节。

手术操作步骤与技巧1、入路视骨折脱位情况选择上述切口,内侧柱不稳定选择内侧切口,外侧柱不稳定选择外侧切口,但大多Lisfranc损伤需同时作内外侧切口,以方便复位固定。

2、复位暴露骨折脱位后,探查关节损害程度及脱位方向,在骨折复位钳牵引和骨膜剥离器撬拨帮助下复位,一般首先复位内侧序列,复位后探查外侧序列,并同样加以复位,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外侧序列,术中C 臂透视检查复位结果。

3、固定复位良好后,根据不稳定所在具体部位,内侧柱(1、2、3序列)使用1块趾骨钢板和1枚2.0mm克氏针固定,外侧序列(4、5序列)经皮用2枚2.0mm克氏针固定趾跗关节。

手术步骤|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附英文原版)

手术步骤|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附英文原版)

手术步骤|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附英文原版)步骤24:第五跖骨近端骨折(Jones骨折/应力性骨折)切开复位内骨折一、适应症•II区、III区的第五跖骨近端骨折(Fig. 24.1)•运动员的急性骨折•延迟愈合二、治疗方案选择•非手术治疗(石膏,保护下的负重)•髓内钉固定•外部骨刺激•张力带技术/钢板固定三、检查/影像学•第五跖骨近端压痛•后足对线•X线显示第五跖骨近端II区骨折在正位(Fig. 24.2A)、斜位(Fig. 24.2B)、侧位(Fig. 24.2C)上可见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线延伸至第四与第五跖骨间关节四、手术解剖学•第五跖骨基底部II区是血流灌注相对较少的区域(Fig. 24.3A)•第五跖骨弯曲(与置入直型内固定相关,如螺钉)(Fig. 24.3B) •高危结构-腓骨长短肌、腓肠神经(Fig. 24.3C)五、体位•改良侧卧位,患足靠近手术台边缘•同侧髋部垫软垫•患足垫软垫六、切口/显露•切口靠近第五跖骨基底,位于第五跖骨外侧缘的连线上,长约2-4cm(Fig. 24.4A) 。

此切口可以提供最好的套筒角度(Fig. 24.4B) 。

•保护易损伤结构①辨明腓肠神经并向背侧、上方牵拉②辨明腓骨短肌并向背侧、上方牵拉③辨明腓骨长肌并向后侧、内侧牵拉•七、手术步骤Step 1•最佳导针置入位置为第五跖骨基底近端、内侧顶点,避免软组织阻挡•导针位置需要在术中透视中正位(Fig. 24.5B) 、斜位(Fig. 24.5C) 及侧位(Fig. 24.5D) 上证实Step 2•理想的螺钉直径主要通过不断增加钻头的直径和相应的丝攻直径来判定①钻头需要穿过导针(Fig. 24.6)②丝攻需要攻入跖骨(Fig. 24.7)•理想的丝攻直径是能够提供良好的髓内固定,使螺钉具有足够的把持力(Fig. 24.8)①如果4.5mm螺钉可以良好把持骨折远端,则是理想的螺钉,如果不能则需要换用更大直径螺钉②大部分第五跖骨基底推荐使用5.5mm丝攻,但有些也需要6.5mm•标有刻度的丝攻有助于确定螺钉长度Step 3•基于理想的丝攻直径,可以选择合适的螺钉直径•螺钉长度的选择基于标有刻度的丝攻或通过空心/非空心的测深器证实•在置入螺钉之前,可以将螺钉紧贴骨面,观察位置是否恰当,螺纹是否全部进入骨折远端(Fig. 24.9)••置入软组织保护套•稳定骨折远端,拧入螺钉(Fig. 24.10)•透视证实螺钉位置满意(Fig. 24.11)。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指第五跖骨远端端部的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或外力撞击。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愈合。

手术入路是指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的进入体内的路径。

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外侧入路:这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

外侧入路通过在第五跖骨外侧皮肤上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外侧入路的优点是直观、容易操作,可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有利于准确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然而,该入路可能会对足部外侧的软组织造成损伤,术后可能会产生外侧腓肠神经感觉障碍的风险。

2. 内侧入路:内侧入路是另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

内侧入路通过在第五跖骨内侧皮肤上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与外侧入路相比,内侧入路对足部外侧的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风险相对较低。

然而,内侧入路的操作视野相对较小,有可能会影响到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的准确性。

3. 中足内侧入路:对于一些复杂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能需要通过中足内侧入路进行手术。

这种入路通过在足弓区域内侧皮肤上做
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中足内侧入路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探查和处理骨折的软组织损伤,但操作难度较大。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入路,手术后应进行内固定,常使用金属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部位。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治疗方式怎么选?

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治疗方式怎么选?

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治疗方式怎么选?跖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

根据一般人群和运动员的流行病学研究,第5跖骨骨折约占跖骨骨折的70%,其中约80%为近端骨折,多由摔伤、扭伤等低能量损伤引起。

年轻患者中,绝大多数为男性,而在老年患者中,女性骨折发生率高。

跖骨(MT)骨折诊疗流程图:术语缩略词:MT:跖骨;ORIF:切开复位内固定;NEB:非负重;CRPP: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WBAT:可以忍受负重。

解剖特点第5跖骨位于足的最外侧,是外侧纵弓及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应力传导、负重缓冲及维持侧方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 第三腓骨肌腱,止于跖骨干部;② 腓骨短肌腱,止于跖骨粗隆部;③ 跖腱膜的外侧束止于跖骨尖部。

血液供应:基底部和结节部的血运是由多根骨骺和干骺端动脉提供,但骨干处只有1根营养动脉从内侧皮质进入骨干的中上1/3处为其提供血运,此营养动脉只发出1支纵向的髓内分支提供干骺端和骨干交界处的血运,这种血供特点使得干骺端-骨干连接处形成了“分水岭”区域,从而导致第5跖骨近端骨折存在较高的不愈合率。

骨折分区近年来,对第5跖骨近侧端骨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此区域是血液供应的分水岭,可能会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

这个区域骨折分为3个区域(图1)。

区域Ⅰ是指跖骨的最近端,包括跖骰关节,接近第四、五跖骨间关节,这个区域的骨折多为撕裂型损伤,是足内旋造成的继发性损伤。

区域Ⅱ是指区域Ⅰ至骨干与骨骺的交界部,位于第四、五跖骨间关节处,又叫Jones骨折,为骨干和骨骺交界处的扭转暴力引起。

区域Ⅲ是指跖骨干近端1.5cm的区域,多为应力骨折。

按照T org分型,又将Ⅲ区应力性骨折分为3型:Ⅰ型为急性损伤型;Ⅱ为延迟愈合型,常伴有骨膜反应、骨折断端间隙增大或髓腔硬化;Ⅲ型为骨不连型,由骨髓硬化等引起的。

研究表明,无需区分Ⅱ区和Ⅲ区骨折,因为它们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一样。

症状和体征第5跖骨近端急性骨折患者的最常见的表现是受伤后患足出现疼痛,负重后疼痛加重。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11足踝部运动损伤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11足踝部运动损伤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
B、支具
C、平衡训练
D、以上均是
3、受检者直立,两脚并拢,双上肢下垂,或两手于胸前互扣,并向两侧牵拉,闭目直立,维持30秒。以上是什么试验()
A、Romberg试验
B、直立闭目试验
C、单腿跳跃试验
D、A和B
4、测试在圆盘上的单腿的平衡能力,需要让患者维持至少()秒
A、20
B、30
C、40
D、60
5、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
B、跖底神经卡压症
C、跟腱炎
D、跖腱膜炎
11、Jones骨折多发生在()。
A、干骺连接部
B、长骨
C、扁骨
D、长骨骨干
12、跗管综合征特征性体征为()。
A、踝管区Tinel征阳性
B、挤压试验阳性
C、痛性坡形步态
D、拇指主动背伸
13、引起跟跖侧疼痛的原因不包括()。
A、跖腱膜炎
B、踝管综合征
C、跟下脂肪垫炎
A、改善平衡
B、足部姿势的控制
C、恢复缺失的本体感觉
D、以上都是
6、腓侧肌肉组在发生初始肌电活动后要产生具有保护性的外翻力矩所需要的时间,叫做()
A、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缩短
B、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延迟
C、肌肉反应时间缩短
D、以上都不是
7、患者被要求单侧前足着地站立,然后连续进行5次前足着地的单足跳跃动作,单腿跳跃东西,双臂向外伸展,以辅助维持平衡。以上是什么试验()
3、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患者中要注意预防下列哪种并发症()
A、下肢静脉血栓
B、下肢水肿
C、关节融合
D、马蹄足挛缩
4、18岁以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最为合适()
A、关节镜下软骨损伤清创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保护血运:避免广泛深度暴露、过度牵拉;多个跖骨骨折应采用单独切口,避免增加软组织损伤;在足部保护静脉回流是非常重要的。

2、解剖:小隐静脉位于切口部位的皮下;在静脉的深面是小趾外展肌;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的分支应给予保护。

3、皮肤切口:切口开始于可触及的第5跖骨茎突处,依据需要向远端延伸。

切口要位于足部掌侧皮肤与背侧皮肤的交界处。

4、深层分离:显露第5小趾外展肌筋膜,并纵向切开。

5、骨质显露:使用拉钩,向背侧牵开皮肤及背侧筋膜,向掌侧牵开肌肉,显露第5跖骨基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