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8.2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t (SO2 ) 1 t 0.62 4
解法4:
如果分析的是阳极部的溶液,基本计算都相同, 只是离子浓度变化的计算式不同。 (1)阳极部先计算 Cu 2+的迁移数,阳极部Cu氧化成 2+ ,另外 Cu 2+ 是迁出的, Cu
n(终) n(始) n(电) n(迁)
SO2 迁移数,阳极部 SO2不发生反 (2) 阳极部先计算 4 4 应,SO2 迁入。 4
在电场作用下离子的定向运动阴极区中间区阳极区阳极阴极阳离子阴离子阴极区中间区阳极区阳极阴极阳离子阴离子3电极上发生反应的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在该溶液中通过某截面时该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同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离子的电迁移:在电场作用下,离子的定向运动
1. 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等,(惰性电极) 阳极 阴极 A
v+ v
4 mol
阴极区
A
B 阳极区 阴离子
中间区
阳离子
二、离子的迁移数(假设溶液中只有一对离子发生迁移) 某离子运载的电流与通过溶液的总电流之比称 为该离子的迁移数,用符号 t 表示。 t+ =
I+ I++ III++ I-
=
Q+ Q++ QQQ++ Q-
=
n阳(迁) 阳离子迁出阳极区的物质的量
2
毫安培计
Pt
开关 电源 可变电阻 电量计
b'
a'
根据毛细管内径、液面移动 的距离、溶液浓度及通入的电 量,可以计算离子迁移数。
Cd
界移法比较精确,也可用来测离子的淌度。
大学物化考试题库

七、电解质溶液(293题)一、选择题( 共92 题)1. (3611) H2S2O8可由电解法制取,阳极反应为:2H2SO4 →H2S2O8 + 2H+ + 2e-,阳极副反应为O2的析出。
阴极析氢效率为100%,已知电解产生H2,O2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0 L和2.24 L(标准态下),则生成H2S2O8的物质的量为:(C)(A) 0.1 mol (B) 0.2 mol (C) 0.3 mol (D) 0.4 mol2. (3612) 法拉第电解定律限用于:(C )A液态电解质B无机液态或固态电解质C所有液态或固态电解质D所有液态、固态导电物质3. (3613) 将铅酸蓄电池在10.0 A电流下充电1.5 h,则PbSO4分解的质量为(B )(A) 84.8 g (B) 169.6 g (C) 339.2 g (D) 无法确定(已知M r(PbSO4) = 303)4. (3614) 按物质导电方式的不同而提出的第二类导体,下述对它特点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 )(A)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其导电的原因是离子的存在D当电流通过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反应发生5. 2 分(3615)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是:(C )(A) 欧姆定律(B)离子独立运动定律(C)法拉第定律(D)能斯特定律6. 2 分(3617)当一定的直流电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金属的量正比于:( C )(A) 阴极的表面积(B)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通过的电量(D) 电解质溶液的温度7. 2 分(3618)电解熔融NaCl时,用10 A的电流通电5 min,能产生多少金属钠?(A)(A) 0.715 g (B) 2.545 g (C) 23 g (D) 2.08 g8. 2 分(3619)下列物理量除哪一个外,均与粒子的阿伏加德罗数有关:( D )(A) 法拉第(B)标准状态下22.4 dm3气体(C) 摩尔(D)库仑9. 2 分(3620)在CuSO4溶液中用铂电极以0.1 A的电流通电10 min,在阴极上沉积的铜的质量是:( A )(A) 19.9 mg (B) 29.0 mg (C) 39.8 mg (D) 60.0 mg10. 2 分(3608)电解时,主要承担电量迁移任务的离子与首先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间有什么关系?( B )(A)没有任何关系(B)有某种关系(C)有无关系视相对电迁移率的大小而定(D)两者总是一致的11. 2 分(3610)已知Cu的相对原子量为64,用0.5法拉第电量可从CuSO4溶液中沉淀出多少Cu?(A)(A) 16 g (B) 32 g (C) 64 g (D) 127 g12. 2 分(3621)在NiI2的水溶液中,通过24 125 C的电量后,沉积出金属镍(M r=58.7)的质量最接近于:( A )(A) 7.3 g (B) 14.6 g (C) 29.2 g (D) 58.7 g13. 2 分(3622)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析出128 g铜(M r =64),需要通入多少电量?( C )(A) 96 500 C (B) 48 250 C (C) 386 000 C (D) 24 125 C14. 2 分(3623)1 mol电子电量与下列哪一个值相同?( C )(A) 1安培·秒(B) 1库仑(C) 1法拉第(D) 1居里15. 2 分(3624)使2000 A的电流通过一个铜电解器,在1 h 内,能得到铜的质量是:( D )(A) 10 g (B) 100 g (C) 500 g (D) 2 700 g16. 2 分(3625)用0.1 A的电流,从200 ml 浓度为0.1 mol·dm-3的AgNO3溶液中分离Ag,从溶液中分离出一半银所需时间为:( B )(A) 10 min (B) 16 min (C) 100 min (D) 160 min17. 2 分(3651)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C )(A) m·s-1(B) m·s-1·V-1(C) m2·s-1·V-1(D) s-118. 2 分(3652)z B、r B及c B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B 种离子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B 离子迁移数(t B) 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 D )(A) │z B│愈大,t B愈大(B) │z B│、r B愈大,t B愈大(C) │z B│、r B、c B愈大,t B愈大(D) A、B、C 均未说完全19. 2 分(3653)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B )(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C) 离子荷质比大(D) 离子水化半径小20. 1 分(3654)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水溶液中,带相同电荷数的Li+、Na+、K+、Rb+、…,它们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其离子摩尔电导率恰也依次增大,这是由于:( B )(A) 离子淌度依次减小(B) 离子的水化作用依次减弱(C) 离子的迁移数依次减小(D) 电场强度的作用依次减弱21. 1 分(3666)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t i) 与离子淌度(U i) 成正比。
电化学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参考答案: B(A) 0.1M KCl水溶液;(B)0.001M HCl水溶液;(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 ) 参考答案: C(A) m·s-1(B) m·s-1·V-1(C) m2·s-1·V-1(D) s-1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参考答案: B(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 )参考答案: B(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C) 离子荷质比大(D)离子水化半径小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 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参考答案: A(A) C 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
6.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 (ti) 与离子淌度 (Ui) 成正比。
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 25℃时,0.1 mol·dm-3NaOH 中 Na+的迁移数 t1 与 0.1mol·dm-3NaCl 溶液中 Na+的迁移数 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参考答案: C(A) 相等(B) t1> t2(C) t1< t2 (D) 大小无法比较7.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10mol·dm-3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前者是后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参考答案: A(A) 1∶1 ; (B) 2∶1 ; (C) 5∶1 ; (D) 10∶1 。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解答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上一章下一章返回1.柯尔拉乌希经验公式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柯尔拉乌希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重要性何在?答:柯尔拉乌希经验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水溶液,浓度低于0.01mol·dm-3的稀溶液。
根据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可以从相关的强电解质的Λ∞来计算弱电解质的Λ∞。
或由离子电导数值计算出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时摩尔电导。
2.电导率与摩尔电导概念有何不同? 它们各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电导率κ是:两极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时,其间溶液所呈的电导;而摩尔电导是在相距1m的两电极间含有1mol溶质的溶液所呈的电导,摩尔电导用Λm表示Λm=κ/c,电导率κ与电解质本性有关,与温度有关,与电解质浓度有关;摩尔电导与电解质本性有关,与温度有关,与电解质浓度有关。
3.为什么用交流电桥测定溶液的电导? 为什么用1000H z(即c/s,周每秒)频率测定溶液的电导? 为什么在未知电阻的线路上并联一电容? 测准溶液电导的关键是什么?答:用交流电流测溶液的电导,可以避免电解作用而改变电极本性,并且可以消除电极的极化作用。
用1000Hz的交流频率可防止电极上的极化作用,并可用耳机检零。
并联电容是为了消除电导池的电容的影响。
测准电导的关键是在各接触点均接触的条件下,电桥平衡,正确检零。
4.当一定直流电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金属的量正比于:(1) 金属的表面积; (2)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3) 通入的电量; (4)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的速度。
答:(3).5.在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中,其结果是否正确,最关键是决定于:(1) 界面移动的清晰程度; (2) 外加电压的大小;(3) 阴、阳离子迁移速度是否相同; (3) 阴、阳离子的价数是否相同。
答:(1)6.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时,作为溶剂的水电离为 H+、OH-离子,为什么一般不考虑它们的迁移数?影响离子迁移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因为水中H+与OH-的浓度甚低,K sp=10-14,其迁移数极小,不考虑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物理化学练习题2

第九章电解质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1) Λ∞,1<Λ∞,2<Λ∞,3<Λ∞,4(2)κ1=κ2=κ3=κ4(3)Λ∞,1=Λ∞,2=Λ∞,3=Λ∞,4(4)Λm,1=Λm,2=Λm,3=Λm,4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1) a = γb/b0;(2) a = a+²a - ; (3) γ± = γ+²γ - 2;(4) b = b+²b-;(5) b±3 = b+²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A) 电导;(B) 电导率;(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第七章 思考题

第七章电化学思考题1.导体分几类,它们间有何不同?答:导体分两类,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传导电流靠自由电子作定向运动;导电后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所导电量全部由自由电子承担;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传导电流靠正、负离子作反向运动完成;导电离子可能在电极上发生反应;温度升高,电阻反而变小;所导电量由正、负离子分担。
2.测定离子的迁移数有几种方法?答:通常有三种方法:1. Hittorf 法;2. 界面移动法;3. 电动势测定法。
3.在电镀工业上一般都用钾盐而不用钠盐?答:钠离子的半径虽然比钾离子小,但钠离子的水合作用却强得多,因而迁移速率比较慢。
因此,在电镀工业上,为了减少电解液的电阻,一般都选用钾盐。
4.在电迁移率、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扩散系数、离子扩散系数等性质中,哪些与选择基本单元有关,哪些与选择基本单元无关? 答:与基本单元选择无关的性质有:电迁移率,电导率,电解质扩散系数;与基本单元选择有关的性质有:摩尔电导率,离子摩尔电导率,离子扩散系数。
5.极限摩尔电导率是无限稀释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既然溶液已经“无限稀释”,为什么还会有摩尔电导率?此时溶液的电导率应为多少?答:根据摩尔电导率的概念,极限摩尔电导率虽然要求溶液无限稀释,但仍要求溶液中有1 mol电解质,即对应的溶液体积应为无限大,此时离子之间已没有相互作用,因此,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达最大值。
但这时溶液的电导率趋于纯溶剂的电导率。
6.柯尔劳施经验公式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重要性何在?答:柯尔劳施经验公式:c A −Λ=Λ∞m m ,适用于强电解质水溶液,浓度低于0.01 mol·dm −3的稀溶液。
根据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可以从相关的强电解质的∞Λm 来计算弱电解质的∞Λm ,或由离子电导数值计算出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时摩尔电导。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设离子都是一价的,当通入 4 mol 电子的 电量时,阳极上有 4 mol 负离子氧化,阴极上 有 4 mol正离子还原。
两电极间正、负离子要共同承担4 mol电子 电量的运输任务。
现在离子都是一价的,则离子运输电荷的 数量只取决于离子迁移的速度。
1.设正、负离子迁移的速率相等,r r,则导电任
务各分担2 mol,在假想的AA,BB平面上各有2 mol正、 负离子逆向通过。
当通电结 束,阴、阳两 极部溶液浓度 比原溶液各少 了2 mol
而中部溶液浓度不变。
阳极
A
B
始态
阴极
n(始)=1.1276 g/79.75 g mol1 1.4139 102 mol
阴极上Cu2+ 还原,使 Cu2+ 浓度下降
1 2
Cu2+
e
1 2
Cu(s)
Cu2+ 迁往阴极,迁移使阴极部 Cu2+ 增加,
n(终) n(始) n(迁) n(电) 求得 n(迁) 1.424 104 mol
t(Cu2+ )
n(迁) n(电)
0.38
t(SO24 ) 1 t 0.62
解法2:
先求 SO24 的迁移数,以
1 2
SO
2 4
为基本粒子
阴极上 SO24 不发生反应,电解不会使阴极部 SO24
离子的浓度改变。电解时 SO24 迁向阳极,迁移使阴 极部 SO24 减少。
n(终) (n 始) n(迁)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1.Hittorf 法 在Hittorf迁移管中装入已知浓 度的电解质溶液,接通稳压直流电 源,这时电极上有反应发生,正、 负离子分别向阴、阳两极迁移
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2)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9.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数值如下: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1) ?∞,1<?∞,2<?∞,3<?∞,4(2)κ1=κ2=κ3=κ4(3) ?∞,1=?∞,2=?∞,3=?∞,4(4)?m,1=?m,2=?m,3=?m,4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1) a = γb/b0;(2) a = a+·a - ;(3) γ± = γ+·γ - 2;(4) b = b+·b-;(5) b±3 = b+·b-2;(6) b± = 4b3。
12.若a(CaF2) = ,则a(Ca2+) = ,a(F-) = 1。
二、单选题: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A) KCl水溶液;(B) HCl水溶液;(C) KOH水溶液;(D)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A) 电导;(B) 电导率;(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界面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图解积分测定电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两电极上发生法拉第或非法拉第过程,溶液中承担导电任务的阴、阳离
子分别向阳、阴两极移动。阴、阳离子迁移的电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即:
但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不同,各自所迁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将某种离子传递的电量与总电量之
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并且 t+ + t- = 1
若溶液中含有数种阴、阳离子,则t+、t-各为所有阴、阳离子的迁移数之和。一般讲来,某种离子浓
度增加,其相应的离子迁移数也有所增加,但也不尽然,由于离子之间的引力场影响的大小随离子的种类
不同,所以离子迁移数的改变可能由正负之别,还要视离子的种类及周围环境而定,另外,迁移数也要受
温度影响,一般温度升高,t+和t-的差别减小。
测定迁移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界面移动
法,一种为电解法(即希托夫法)。本实验采用界
面移动法测定盐酸中H+的迁移数,迁移管中离子
迁移示意图见图1,装置如图2所示。
图1 迁移管中的电位梯度 图2 界面法测离子迁移数装置
界面移动法测离子迁移数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指示离
子,造成两个界面;另一种是用一种指示离子,只有一个界面。
本实验是用后一方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
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在一截面清晰的垂直迁移管中,充满HCl溶液,通以电
流,当有电量为Q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摩尔量的
H+通过界面向上走, 摩尔量的Cl–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
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界面(aa’),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存
在,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
而测定。例如,若在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则由于上下层溶
液pH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形成清晰的界面。在正常条
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往
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
间(t)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输运电荷的数量为在该
体积中H+带电的总数,根据迁移数定义可得:
式中,C为 的浓度,A为迁移管横截面积,l为界面移动的
距离,I为通过的电流,t为迁移的时间,F为法拉第常数。
欲使界面保持清晰,必须使界面上、下电解质不相混合,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Cl2溶液
能满足这个要求,因为 电迁移率(U)较小,即
在图1的实验装置中,通电时,H+向上迁移,Cl–向下迁
移,在Cd阳极上Cd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2,逐渐顶替
HCl溶液,在管外形成界面。由于溶液要保持电中性,且任一
截面都不会中断传递电流,H+迁移走后的区域, 紧紧跟
上,离子的迁移速率 是相等的,即 。由此可得:
所以 。
即在CdCl2溶液中电位梯度是较大的,如图4.1所示。因
此若H+因扩散作用落入CdCl2溶液层,它就不仅比 迁移
的快,而且比界面上的H+也要快,能赶回到HCl 层。同样
若任何 进入低电位梯度的HCl溶液,它就要减速,一直
到它们重又落后于 为止,这样界面在通电过程中保持清晰。
三、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迁移管1支(用1mL刻度移液管及恒温回流管和注液小漏斗组成);-1~+4mV记录仪1台;镉电极
和铜电极;超级恒温槽1台;带尼龙管的5mL针筒2只;50mL小烧杯两只;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1台;
接线匣1只;导线若干;停表;废液缸1个;砂纸若干。
试剂:含甲基紫的HCl溶液(0.1mol.L–1)。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按图2装置仪器,用带尼龙管的针筒吸取蒸馏水洗迁移管两次并检查迁移管是否漏水,吸取少量
的含甲基紫的HCl溶液(待测液),直接插入到迁移管的最下端,将迁移管洗涤两次,然后将待测液慢慢
加入迁移管中,装入溶液量以插入上端铜电极时,能浸过电极为限。
2.按照图2接好线路,检查无误后,再开始实验。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待温度恒定后,并调节
电流至3.5mA左右。打开记录仪开关,随着电解进行,Cd阳极会不断溶解变为 。由于 的迁移
速度小于 ,因而,过一段时间后,在迁移管下部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界面,并渐渐地向上移动,当界
面移动到某一可清晰观测的刻度时,打开停表开始记时。此后,每当界面移动0.05mL,记下相应的时间
和电压读数,直到界面移动0.5mL。
3.调节恒温槽温度为35℃,测定0.1mol.L-1盐酸 中H+的迁移数。
4.实验完毕,将迁移管溶液倒入指定回收瓶中,洗迁移管的初次废液也应注入回收瓶中。迁移管洗
净后,装满蒸馏水,放回原处。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室温:13.5℃;HCl浓度:0.1017mol.L-1;标准电阻:1 欧姆
表一25℃和35℃HCl溶液H+离子迁移数测定实验数据
25℃ t/s E/mV V/mL Q/mc 35℃
t/s E/mV V/mL Q/mc
0 3.73 0 0 0 3.53 0 0
158.74 3.65 0.05 585.75 164.89 3.47 0.05 577.12
321.27 3.57 0.10 586.73 336.21 3.42 0.10 590.20
483.55 3.50 0.15 573.66 506.99 3.37 0.15 579.80
651.64 3.43 0.20 582.43 684.21 3.31 0.20 591.91
821.64 3.37 0.25 578.00 853.89 3.26 0.25 557.40
993.24 3.30 0.30 572.29 1035.14 3.20 0.30 585.44
1165.74 3.25 0.35 564.94 1216.33 3.15 0.35 575.28
1335.02 3.19 0.40 545.08 1393.80 3.11 0.40 555.48
1514.89 3.13 0.45 568.39 1587.77 3.06 0.45 598.40
1699.96 3.08 0.50 574.64 1775.52 3.01 0.50 569.82
Q(总) 5731.91 Q(总)
5780.85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实验数据可知:
25℃时,
V=0.50mL,c(H+)=0.1017mol.L-1, F=96500c/mol, Q=5.73191c
所以,H+离子所迁移的分电荷q+=V c(H+) F= 4.907025c
H+的迁移数t(H+)= q+/ Q=0.856
由实验室提供,此时H+的迁移数的文献值t(文)=0.82
所以,相对误差E=|t(文)-t(H+)|/t(文)*100%=4%。
35℃时,
V=0.50mL,c(H+)=0.1017mol.L-1, F=96500c/mol, Q=5.78085c
所以,H+离子所迁移的分电荷q+=V c(H+) F= 4.907025c
H+的迁移数t(H+)= q+/ Q=0.849
误差分析:1. 实验装置的所带有的系统误差;
2. 因放置时间过长等原因使实验所用的0.1mol.L–1含甲基紫的HCl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与
所标定的值不同;
3. 迁移管上刻度模糊,对界面移动刻度的判断有所偏差,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4. 实验过程中,由桌面振动或碰触仪器等原因,使迁移管产生振动,产生误差。
七、讨论、心得
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我主要了解了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较简单,但要
注意操作的规范,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准确,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实验的准确性、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移动界面的清晰程度。若界面不清晰,则迁移体积测量不准,
导致迁移数测量不准确。因此,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桌面振动。
2.实验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对流等因素都要避免。
3.中间管与阴极管、阳极管连接处不留气泡。
4.电极的正负极不要颠倒。
5.上端的塞子不能塞紧,要留有缝隙。
6.镉化物有毒,要注意废液的处理。
思考题:1.离子迁移数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影响离子迁移数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离子本性、溶剂性质,温度越高,阴、阳离
子的迁移数趋于相等。
2.保持界面清晰的条件是什么?
答:实验的准确性、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移动界面的清晰程度。若界面不清晰,则迁移体积测量
不准,导致迁移数测量不准确。因此,实验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对流等因素都要
避免,如应避免桌面振动。欲使界面保持清晰,必须使界面上下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以通过选
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
3.实验过程中电流值如何变化?迁移管的电极接反将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通电后由于CdCl2层的形成,使电阻加大,电流会渐渐变小。迁移管的电极反接,会使迁
移管底部产生气泡,使电路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