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等动物生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和平.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鹿茸化学成分明.东
Ni、Mo、Co、Mn、V、Sn[…。
RNA和DNA合成的影响不显著。肝组织蛋白质和
RNA合成增加时,肝细胞核的RNA合成亦明显增
加。鹿茸提取物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主要由于
其刺激IⅢA一聚合酶II活性的缘故[201。
2.5抗氧化作用
鹿茸提取物对老年小鼠脑和肝SOD活性增强
作用较青年小鼠更为明显,提示鹿茸可能通过增强 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生
《赌qq研丸
第33卷第3期2010年6月
.237.
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桂丽萍,郭萍,郭远强’
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
目的:为鹿茸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经数据库检索,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从鹿茸的化学成分、药理 作用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鹿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类、脂肪酸、脂类、含氮类化合物、多糖等。
Pantotrichum contained many kind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primarily including amino acids,fatty acids,iipids, the improvement action for cadiovascular and nervous system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Cornu Cervi P伍ntotrichum
GUI Li.ping,GUO Ping,GUO Yuan.qiang’
College of
鹿茸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有 性 激 素 样 作 用 ,其 性 激 素 样
物 质 主 要 存在 于 鹿 茸 脂 溶 性 提
取物 中
讲 师 , 主要 从 事动 物 解 剖 与 组 织胚 胎
学研 究 。
3 对 心血 管 系统 的 作用
大 剂 量 的鹿 茸 可使 血压 降
四川畜牧兽医・0 8 0 期 ・ 2 0 ・ l 总第 2 7 0 期
主要具 有温 肾壮 阳、 益精 补血 、
强 筋健 骨等 功效 。 鹿茸 的药理作
用非 常广泛 , 文 对鹿 茸在 各个 本
节机 体体 液 免 疫功 毹 的作 用 , 并 能 增 强 机 体 吞 噬 细胞 的 吞 噬 作
用。 茸醇 提物 还可增 强 机体 免 鹿 疫力 , 抑制 环磷 酰胺 诱 导 的免 疫 功 能低 下 , 提高 吞 噬细 胞 的吞 噬
维普资讯
鹿茸的药理作 用及其研 究进展
陈 雪 龙
( 龙江 省) - 农 垦大 学 , 黑 k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3 9 中图分 类号 :8 54 ¥ 6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 8 6 2 0 ) 1 0 2 — 2 10 — 9 4(0 8 0 — 0 9 0
功 能。
面 的作 用 , 书 上早有 记载 。 鹿 医 茸精 能 增 强 C mg+A P ae a十 2 T s 一 _
和 N +K 一 T s a- 十A P ae活性 ,避免 细胞 内钙 超 负荷 ,稳定 细胞 膜 , 保 护 细胞 结构 和 功能 , 扩张 冠脉
方 面 的药 理 作 用及 其 研 究进 展
善冠 脉 局部 血 液循 环 , 而 延缓 从
和 减 轻 缺 血 缺 氧 对 血 管 内皮 细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三)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何为生药的鉴定?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有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中药的意义。
何谓生药的原植物鉴定?答: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只是与方法,对生药的基源进行鉴定,确定物种,写出原植物正确的学名。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原则答: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简述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答: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简述药材干燥的目的答:药材干燥是为了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与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运输。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有:提高净度,增强药物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矫味矫臭,便于调剂制剂,利于贮运。
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答: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起作用。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答: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通常有: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副产物位置的二级开发、以发展天然化学药品为主的深开发和包括利用废弃物开发出其他有用药物和产品的综合开发等。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答: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从历代医书、本草记载中发掘新药源和开发新药;从民族药、民间药中开发新药资源;提取生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开发新药;以某些药用植物成分作为新药的半合成剂,或改造其化学结构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药物;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和活性物质。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12动物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1.12动物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珍珠、全蝎、蟾酥、靳蛇、熊胆、麝香、鹿茸、牛黄等34种动物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地龙、全蝎、蛤蛉、薪蛇、鹿茸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石决明、珍珠、蟾酥、哈蟆油、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熊胆、马宝、阿胶、麝香、牛黄、羚羊角性状鉴别要点,了解石决明、牡蛎、海蝶峭、水蛭等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主要依据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知识和传统经验鉴别法,观察和描述动物类中药的性状特征,鉴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药用标准,鉴别其真伪、纯度或粗略估计品质的优劣。
(2)显微鉴定主要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技术观察动物药的组织和粉末特征,以鉴定其真伪和纯度。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药材标本或液浸标本:石决明,珍珠,牡蛎,海蝶蜡,地龙,水蛭,全蝎,娱蚣,土鳖虫,桑螺蜡,蝉蜕,虫白蜡,斑螯,僵蚕,蜂蜜,海马,海龙,蟾酥,哈蟆油,龟甲,鳖甲,蛤蛤,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薪蛇,鸡内金,穿山甲,熊胆,马宝,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
粉末:广地龙,全蝎,蛤蛉,薪蛇,鹿茸。
(2)试剂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一般性状等确定其药用部位,然后分别按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2)粉末及表面显微鉴定分取各中药粉末或碎片少许,用水装片或制水合氯醛透化片。
广地龙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表皮碎片的颜色、细胞形状及表面特征等,斜纹肌纤维的形状、大小及表面特征,刚毛的多少、形状、颜色和表面等特征。
全蝎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体壁碎片的颜色、外表皮表面观的特征,横纹肌纤维的颜色和表面特征,刚毛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蛤蛇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鳞片、皮肤碎片、横纹肌纤维、骨碎片的颜色及表面特征。
靳蛇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表皮、横纹肌纤维、骨碎片的颜色及表面特征。
靳蛇鳞片的表面特征鉴定:观察和描述背鳞表面的颜色和表面特征。
鹿茸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药物应用鹿茸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王玥玥 黄 琼 庞宇涵 贡济宇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摘 要】鹿茸是作为天然药物中名贵的动物药物,鹿茸是名贵药材。
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激素、氨基酸、蛋白质及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抗疲劳,促进组织愈合及修复、抗癌等作用。
在过往的研究中,对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这表明鹿茸作为健康促进补品具有巨大的营养和重要的药物价值。
本综述的重点是在研究鹿茸的生物活性成分最新进展。
【关键词】鹿茸;药理作用;活性成分1 介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具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每种天然药物含多种活性物质,其共同协作针对机体病理状态产生效应。
最先关于天然医用药物的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出书于秦汉时期,共记载用于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天然动植物365种,总结了古代医疗实践所得药用理论,记载的绝大多数药物功效能验之于临床,一直沿用至今。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laphus elaphus Linnaue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与人参齐名为“东北三宝”。
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
可将其蒸煮用于口服或研磨吞服,用于治疗免疫缺乏、抗癌、抗骨质疏松和促进愈合再生能力等疾病。
在中国、日本及韩国医药标准中被定为药材使用。
鹿茸是一种独特的器官,被损坏后其血管、软骨、神经等组织以相同的速度进行修复并重新生长[1-3],对研究哺乳动物器官再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鹿茸的化学成分与临床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后续鹿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鹿茸的药理作用通过对马鹿茸和梅花鹿鹿茸的研究[4],所含的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糖类等。
随着鹿茸的生长含量逐渐发生变化。
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20-11-03T15:56:33.7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作者:高旗赵晨蕾兰丁璇[导读] 中药鹿茸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高旗赵晨蕾兰丁璇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200摘要:中药鹿茸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极具药用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提供今后对鹿茸的深入研究的进一步参考价值。
关键词:鹿茸;氨基酸;脂肪酸;鹿茸多糖;药理作用鹿茸作为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蛋白质、鹿茸多糖(PAPS),多肽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抗衰老、抗衰老,抗肿瘤、促进生长、修复骨折等多种生物活性。
现在对鹿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开发其更大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1.化学成分 1.1氨基酸和脂肪酸鹿茸中氨基酸种类极其丰富,是鹿茸中含量较多的有效成分之一。
拥有19种以上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酸,如赖氨酸(Lysine)、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苏氨酸(Threonine)和缬氨酸(Valine)等;另外,鹿茸中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都相对偏高,蛋氨酸的含量相对偏低。
1.2脂肪酸鹿茸中富含多种氨基酸。
如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油酸、棕榈烯酸、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LA)、花生酸(arachidic acid)、花生二烯酸(cis-11-Eicosenoicacid)和花生四烯酸(Arochidonic Acid Oil),其中油酸、亚油酸生物活性较强.在9种脂肪酸中,亚麻酸的含量较高。
动物类生药与矿物类生药的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

动物类生药与矿物类生药的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动物类生药指的是以动物体内的组织、器官、分泌物、外生虫等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材,如鹿茸、蛤壳等;矿物类生药则是以矿石、矿渣以及矿砂等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材,如雄黄、硫磺等。
由于这两类生药原料的特殊性质,其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动物类生药的鉴定方法:1.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制剂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和内部结构(如纤维、细胞、组织等),判断是否符合该生药的特征。
2.综合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密度、比重、溶解性、熔点、凝固点等。
比如鹿茸的密度较小,比重较轻;蛤壳的溶解性较强。
3.生物学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学化验等方法,对动物类生药的组织结构进行验证。
如蛤壳的磷酸盐颗粒和蛏虫孔状结构。
二、动物类生药的质量评价方法:1.化学成分分析:通过色谱、质谱、光谱等方法,分析动物类生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确定其质量。
2.生物学活性测试:通过动物或体外细胞实验,评估动物类生药的药理活性和药效,以确认其质量。
3.重金属含量检测:动物类生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铅、汞等,需要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
三、矿物类生药的鉴定方法:1.物理性质分析: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熔点、乳浊度等。
如雄黄呈黄色结晶体,硫磺为黄色固体等。
2.微观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矿物类生药的微观形态和结构,如矿石的晶体形态、矿渣的颗粒形态等。
3.化学性质分析:通过酸碱反应、碳酸氢盐反应等方法,分析矿物类生药的化学性质,如酸解过程、气体释放等。
四、矿物类生药的质量评价方法:1.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测定矿物类生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如硫磺中的硫含量等。
2.纯度检测:通过杂质分析,检测矿物类生药中的杂质含量,如雄黄中的石蜡含量等。
3.重金属含量检测:矿物类生药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需要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质量。
总结起来,动物类生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外部形态、综合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检验等;质量评价方法则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生物学活性测试和重金属含量检测等。
鹿茸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鹿茸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裴纹萱;李飞;董玲【摘要】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等证,且现代医学已证实鹿茸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鹿茸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鹿茸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0.3969/j.issn.1674-3849.2012.05.022【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5页(P2065-2069)【关键词】鹿茸;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作者】裴纹萱;李飞;董玲【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鹿茸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的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laphus elaphus Linnaues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之一。
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等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1]。
一、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1.氨基酸鹿茸含有氨基酸多达20种,其中包括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
李和平[2]测得在各个品系鹿茸中氨基酸含量以甘氨酸含量最高,在6.36%~7.16%之间,蛋氨酸含量最低,在0.42%~1.32%之间。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入药部位的鹿茸所含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差异。
马生良等[3]比较了兴凯湖梅花鹿鹿茸与其他品种、品系梅花鹿鹿茸中所含氨基酸含量,其中总氨基酸含量居于中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兴凯湖梅花鹿鹿茸的上、中、下段的氨基酸、牛磺酸及钙磷比指标依次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鹿茸等动物生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鹿茸是传统名贵中药材。
我国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了梅花鹿茸、马鹿茸为正品药材。
由于鹿茸及产品需求量增加,使得伪品、混淆品和代用品在国内的中药源市场屡见不鲜,导致了中药材市场的混乱。
这种现象也见于其它名贵中草药材,如人参、鹿鞭、龟甲以及貂心等,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药学的美誉,更制约着中国传统医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因此提供简捷、精准的鉴定方法为净化中药材市场、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鹿茸;鉴别;综述鹿茸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中雄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
梅花鹿茸(黄毛茸),主产于吉林、辽宁等省;马鹿茸(青毛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甘肃等省。
可依据是否排血处理分类为排血茸片或者带血茸片。
鹿茸之所以是名贵中药材主要是因为含有多种化学成分[1],例如具有蛋白质属性的酶类: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碱性磷酸酶以及琥珀酸脱氢酶等。
多种单糖及其衍生物:如己糖,戊糖、己糖胺、糖醛酸、中性糖、氨基葡萄糖以及半乳糖胺等。
气相色谱法已经确定梅花鹿茸中具有8种脂肪酸组分,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这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后发现梅花鹿茸含有16种微量元素,其中钙含量最高,其次是磷元素。
钠、钾、镁含量也比较丰富。
锂、锌、铜、钴、镍、锰的含量相对较低。
有文献报道鹿茸中也含有胆固醇、雌二醇-17β、雌酮、孕酮、睾酮以及雌二醇等。
鹿角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再生的器官,因为鹿茸中不仅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euron growth factor ,NGF)[2]、也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3]。
NGFmRNA在生长的鹿角尖端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表达比较旺盛。
显然诸多的化学成分赋予鹿茸多种药理作用,并因此成为传统名贵中药:加速物质的代谢、产生能量,有利于损伤细胞的修复。
NGF 以及丰富的钙离子尤其对于骨组织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这是鹿茸的另一重要药理学作用。
因为免疫球蛋白的形成需要糖类物质的参与,而鹿茸正是含有丰富糖类的物质;鹿茸中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多糖(PSR)可参与细胞内的抗氧化代谢过程,因此鹿茸也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3]。
激素以及具有性激素样物质可以增强细胞内物质代谢的信号传递,以此调节细胞内糖、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水平。
由于鹿茸产源不足但是需求量增加,使得不同渠道来源的伪品、混淆品和代用品在国内的中药源市场屡见不鲜,鱼目混珠。
但价格依旧昂贵却完全失去鹿茸的有效成份和药用效果。
这不仅延误病人的救治、而且降低人们对中药的信任。
2008年中医中药已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承认并接纳。
如何在全世界弘扬光大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学?建立客观、标准、规范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意义重大。
本文就鹿茸的传统生药鉴定诸如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等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做一综述。
期待为动物生药的规范化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1、基源鉴定基源鉴定是通过观察样品、标本、核对文献等对生药进行来源鉴定。
基源鉴定为生药生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这种鉴定对于近缘物种、易混淆品种,显示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生药的外观形态、气、味、色泽、质地以及断面的感观特征进行综合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吴水根等应用这种经典的方法为鹿茸饮片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陈斌等应用性状鉴别的方法,揭露了鹿茸伪品的制作:鹿角切片后,胶以外皮,便冒充鹿茸饮片作为生药销售。
显然性状鉴别简便,快捷。
但主观性强,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鉴定者的经验。
对极易混淆的近缘种以及破碎、粉末或腐烂等生药的鉴别往往难以适从。
3、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态,从而进行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
显微鉴别法适用于外形不易鉴定、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的中药。
鞠春天等通过对花茸片、马茸片、驯鹿茸片的茸毛的中部直径、鳞片排列方式、髓质形状等的显微观察,提供了鹿茸片与驯鹿茸片鉴别要点。
王海生等通过显微观察是否有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用以鉴别正品鹿茸和伪品鹿茸。
宏惠田等详尽描述了鹿茸的表皮角质层、毛茸毛干中部直径、骨碎片、未骨化组织、角化梭形细胞等的显微特征。
郭彩玉则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鹿茸制成的组织切片进行观察,提供了鹿茸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茸皮组织和茸骨组织两部分结构特征,这样从微细形态学领域补充了可用于生药鉴别的知识。
但是这一方法不能揭示细胞内在的信息,因此无法完成近源物种的精准鉴别。
4、理化鉴别理化鉴别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定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
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的生药鉴定、生药同名异物或性状相似又无明显显微特征的生药鉴别。
理化鉴别方法的原理是基于样品所含有的特征性成分从而进行化学反应显色、光谱吸收分析(荧光、紫外光谱)或者对样品薄层分离后再进行化学反应显色等。
例如刘国强等[4,5]利用硅胶G薄层板,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对鹿茸的抽提物进行分离,经过茚三酮显色法或者硫酸铜显色法定位了某些氨基酸的分布及RF徝,为鹿茸氨基酸的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与鉴别标准。
根据物质的结构会显示特定光谱的吸收原理,陈代贤对13种鹿茸片分别进行抽提,然后进行荧光光谱的吸收扫描,由此获得了13种鹿茸的荧光光谱。
周仰青等利用紫外分光光谱法检测鹿茸提取物,由此在光谱学领域增添了鹿茸特征性的紫外吸收光谱。
赵义等对花鹿茸、马鹿茸、市售鹿茸片、鹿茸粉按照一定的提取方法抽提后进行紫外光谱检测,发现200~350nm为主要吸收光谱域。
张丽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对3个马鹿茸和1个花鹿茸中药材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马鹿茸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
但是X射线衍射技术需要的仪器设备昂贵,不能做到即时监测,更不能普及应用。
综上所述,光谱技术用于鹿茸成分的分析报道较多。
由于鹿茸含有比较复杂的成分,特别对于极易混淆的近缘种,仅仅依赖光谱分析难以达到精准的判断。
结果的重复性不理想也是光谱学技术仍未作为国家鉴定标准方法的主要原因。
但是应用理化方法可以判断样品含有化学成分的性质和类型,这有助于发现新药源或寻找代用品。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药的传统鉴定主要利用植物或动物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从基原、性状、显微以及理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大部分药材经加工、炮制等处理后,往往失去原来的形态和解学剖特征,甚至显微特征也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药材的真伪优劣难以鉴别。
生物化学分析技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曾一度应用鹿科动物血清同工酶谱或者血清蛋白分析。
1996年张俊才等对白唇鹿、马鹿、梅花鹿血清中的酯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等做了同工酶谱电泳研究,试图通过多态差异建立鉴别标准,但这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积累。
王宗仁等[6]对黑鹿、日本梅花鹿、东北梅花鹿、麋鹿等的2个亚科、4个属、7个种进行了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果表明,鹿的血清蛋白可分辨出多至53个蛋白区带。
其中最少的是白唇鹿,黇鹿约为24条,最多的是日本梅花鹿约为35条。
而不同样品显示相同条带数目也是不可避免的。
显然一维(单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为鉴定方法学,其特异性令人质疑。
20世纪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其精准及操作简单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如临床疾病的诊断,特别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机制的研究领域显示广泛的前景。
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用于中药鉴别、品种改良、人工资源培育的研究。
由于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SRY)仅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ing reading frame,ORF),ORF基因序列又高度保守。
于是许多研究者锚定Sry。
2001年郭金虎等人[7]报道了赤麂Sry测序并且与部分偶蹄动物Sry序列的比较。
之后张敏等人[8]报道了梅花鹿茸和赤鹿茸Sry序列存在的差异。
白秀娟等人[9]从梅花鹿、新西兰鹿、俄罗斯驯鹿的鹿茸饮片中提取DNA,在相同条件下用特异引物扩增Sry,发现DNA条带数目存在明显差异。
除了Sry外,动物线粒体DNA(mtDNA)积聚突变速度比相应的核DNA(nDNA)快5~10倍,对于关系密切的物种容易区分。
因此mtDNA成为研究者的另一目标。
例如李波等[10]运用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12s核糖体RNA(12s rRNA)基因鉴别梅花鹿和马鹿的研究: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了8份嫌疑样品402bp Cytb基因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数据库27份同源的Cyt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3份嫌疑样品与梅花鹿的核甘酸距离值相同(0.026±0.006),小于梅花鹿与东部马鹿间最小的核甘酸距离值(0.036)。
分析表明这些样品与梅花鹿聚为一枝,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来源于梅花鹿。
同样的方法得出另3份嫌疑样品来源于马鹿。
然后再应用同样的技术对12srRNA基因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验证了Cyt b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应用通用引物L14841和H15149,王义权从乌梢蛇及其他标本中提取DNA,扩增得到约308bp的Cyt b基因片段,测序后应用分析软件MAGA统计各样品DNA序列间的差异百分率和转换/颠换数。
结果表明Cytb 基因片段序列是鉴别蛇类动物药源的良好分子标记。
除了Cytb外,他们也应用12SrDNA基因片段,研究了金钱白花蛇、龟甲、鳖甲、海马等中药。
2003年,加拿大科学家Hebertz[11-13]从GeneBank保存的一些动物序列中发现某一区域在不同物种中高度可变,而在物种内部几乎不变。
而且发现在物种内部和物种之间的变异中有一种相似的序列分歧。
于是Hebertz试验小组构思了DNA条形码计划,并实施了对鸟类、鱼类、水蛭等的鉴定。
之后在他们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通用性的动物条形码: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I)。
COI是线粒体中约650bp的一段序列。
之所以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条形码候选物,是因为这种扩增基因片段的引物可以在许多动物种类中成功运用。
由于这种基因的进化速度比Cyt b基因更快,因此可以用来区分进化非常紧密的物种。
于是这种方法很快被引用到动物生药的识别与鉴定领域。
夏云等[14]2010年研究并报道了DNA条形码技术在蛤蚧原动物及其伪品鉴别的应用,结果证明这是一种迅速、低廉、准确的鉴别方法。
2011年张蓉等[15]人在中国药学杂志报道了鹿茸饮片DNA条形码研究: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在靠近5'端设计了一对鹿类DNA条形码通用引物,对来源于鹿科动物3个属共计19份样本的鹿茸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证明除梅花鹿、马鹿的个别样本外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对90%的鹿茸样本可进行有效地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