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

合集下载

特蕾莎修女乐于助人的事例作文

特蕾莎修女乐于助人的事例作文

三一文库()〔特蕾莎修女乐于助人的事例作文〕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帮助他人,都在无私奉献。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是阿尔巴尼亚裔人,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一个地方的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小女儿,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

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新教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并预感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人士。

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开始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三学期后,特蕾莎修女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

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蕾莎修女。

1940年代初期,特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了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这一些折磨着特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于是特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

【作文素材】伟大的修女

【作文素材】伟大的修女

伟大的修女
18岁的特蕾莎离开家乡来到爱尔兰加入了劳来多修女会,后来主动到印度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收容饥寒交迫的孩子。

为了他们,她亲自到街上乞讨食物,帮他们清洗身体。

房间里没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认识孟加拉字母。

一次,她遇见一个人身上全是脓包、伤口,脓包上尽是蠕动的蛆和虱子,便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这样的无家可归者。

就这样,她创办了“死者之家”专门收容垂死的游民。

秉持同样的信念,她还创办了“弃婴之家”和“麻风病之家”。

1979年,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同年获印度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荣誉奖。

【适用主题】善良,爱心,奉献,人性的光芒
✓善良——特蕾莎所做的一切,体现的是为人的善良。

✓爱心——怀揣这一颗大爱之心,特蕾莎修女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奉献——不求回报,舍己为人,特蕾莎修女的奉献精神熠熠生辉。

✓人性的光芒——结合前面三个立意。

第1页共1页。

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以下是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1. 特蕾莎修女(1910年-1997年):她是一个印度籍的罗马天主教徒,终
身致力于为印度的穷人服务,特别是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和患有艾滋病的人提供帮助。

她创立了仁爱修女会,致力于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2. 玛丽·居里(1867年-1934年):她是波兰裔法国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致力于科学研究,并把自己的发现用于帮助人类。

3. 杰基·罗宾森(1919年-2003年):他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第一位非裔美国人球员,他打破了种族障碍,为后来的非裔美国人球员打开了大门。

以上就是三个关于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行为值得赞扬和尊重。

学习好榜样传递正能量003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学习好榜样传递正能量003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的故事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译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特蕾莎是阿尔巴尼亚人,她18岁就来到了印度。

她之所以去印度,因为那里是最贫穷的地方,仅加尔各答一个城市,街头流浪的人就有50多万。

每天有无数人死在街头。

据统计,80年代初,印度6亿人中就有3.5亿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多数人死于饥饿、疾病,每年死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就有50万。

看见这些报道,德蕾莎修女毅然来到陌生的印度,以后就没有离开那里,最终成为印度的骄傲。

特蕾莎修女在去世前不久告诉世人:“从血缘上讲,我是阿尔巴尼亚人;从公民身份上讲,我是印度人;但从信仰上讲,我属于全世界。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从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德蕾莎修女。

她本来不想领这个奖的,但是她还是去了,为了那些饥寒交迫、流落街头和伤残疾病的人们,以及那些被忽略不被关怀的人们。

她穿着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领奖台,不管是和总统会见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

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

她是那么瘦小,以至于大家使劲伸长脖子也只能看见一张布满皱纹的脸。

但是当她讲话的时候,台下立即鸦雀无声:“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

”全世界许多的大学争相颁授荣誉学位给特蕾莎,各地也纷纷邀请她去演讲,特蕾莎修女成为拥有众多头衔的名人。

但是,她从未被这些虚荣迷惑,她穿著朴素,单纯地接受这些由人而来的赞美与光荣。

她代表穷人发表简单的感言,词句里充满了爱与感谢。

她这样说道:“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

2019年高考人物积累分析-特蕾莎修女

2019年高考人物积累分析-特蕾莎修女
高考人物素材积累分析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尘世间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许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认为人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伊斯兰教长 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菲律宾红衣主教 梅辛 特蕾莎修女于20xx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20xx年,她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20xx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亚女校中担任校长。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然而,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当地的士绅把孩子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的教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特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最后,修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的需要,她就到那里去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特蕾莎作文素材

特蕾莎作文素材

特蕾莎作文素材Mother Teresa, also known as Saint Teresa of Calcutta, is a figure whose life and work have touched the hearts of millions around the world. 特蕾莎修女,又被称为加尔各答的特雷莎圣女,是一个生命和工作感动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人物。

Her dedicated service to the poor and sick in India has made her a symbol of compassion and selflessness. 她对印度贫困和疾病人群的无私奉献使她成为了同情心和无私的象征。

Born Agnes Gonxha Bojaxhiu on August 26, 1910, in Skopje, Macedonia, she felt a calling to help the less fortunate from a young age. 1910年8月26日,特蕾莎出生在马其顿的斯科普里,她从小就感受到要帮助那些不幸的人的使命感。

At the age of 18, she left her home to join the Sisters of Loreto in Ireland, where she began her journey of service to the poor. 18岁时,她离开家乡加入了位于爱尔兰的洛雷托修女会,开始了她的为贫困人群服务的旅程。

In 1946, Mother Teresa founded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in Calcutta, a religious congregation dedicated to helping the poor, the sick, and the dying. 1946年,特蕾莎在加尔各答创建了慈善传教修女会,这个宗教团体致力于帮助穷人、病人和垂危者。

人性关爱有关的作文素材

人性关爱有关的作文素材

人性关爱有关的作文素材素材一:特蕾莎修女的故事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些处于贫困和苦难中的人们。

特蕾莎修女出生于阿尔巴尼亚,但她却选择了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为那里的穷人和病人服务。

在加尔各答,特蕾莎修女看到了无数的人们生活在极度的贫困和痛苦之中。

她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救助工作中,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食物和住所,为那些患病的人提供医疗照顾。

她的关爱和奉献精神感染了无数的人,许多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到她的行列中来。

特蕾莎修女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她给予了那些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关爱。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关爱的真正含义,让人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温暖。

素材二: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2008 年 5 月 12 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

这场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性关爱故事。

在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纷纷赶赴灾区,展开了紧张的救援工作。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废墟中寻找着生还者。

许多志愿者也自发地来到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食物、水和医疗帮助。

在灾区,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地震发生时,她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年幼的孩子。

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她的孩子却在她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还有一位老师,在地震发生时,他用自己的双臂护住了学生,最终学生们得救了,而他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关爱。

在灾难面前,人们没有选择退缩和逃避,而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素材三:关爱孤寡老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事已高,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生活孤独而寂寞。

他们就是孤寡老人。

为了让这些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许多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纷纷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

这些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不仅让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特蕾莎修女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特蕾莎修女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特蕾莎修女【人物概述】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是印度裔意大利籍修女,于1950年创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

她被誉为“活圣人”,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以其在贫困和苦难中表现出卓越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

【主要成就】1.创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特蕾莎修女在1950年创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该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修女会之一。

仁爱传教修女会以帮助穷人、病人和孤儿为宗旨,致力于在贫困和苦难中传播爱的力量。

2.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9年,特蕾莎修女因其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作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

她的获奖演说《饥饿的儿童就是和平的威胁》感动了世界,让人们更加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3.对全球慈善事业的影响特蕾莎修女的慈善事业不仅局限于印度,她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全球拥有数百个分支机构,为贫困、疾病和战争中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她的故事和价值观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慈善事业。

【个人经历与品质】1.出身贫寒,自幼修道特蕾莎修女出生在阿尔巴尼亚一个贫寒的家庭,12岁时加入了一个小修女会。

尽管生活艰苦,但她从未放弃信仰,一直秉持着纯洁和奉献的信念。

2.倾心传教,献身慈善特蕾莎修女在37岁时决定成为一名全职的传教士,她放弃了优裕的生活,毅然投身于为穷人、病人和孤儿服务的事业。

她坚信,“贫穷绝对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因为我们自私、贪婪和无知所造成的。

”她通过仁爱传教修女会将自己的信仰付诸实践,为人类社会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3.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特蕾莎修女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印度独立初期,她曾遭受政治迫害和宗教迫害。

然而,她从未屈服于困境,而是以勇敢和坚定的信念继续为穷人服务。

她的勇敢和无私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楷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注重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
到尊重、关怀和爱。

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
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
地上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很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

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水平做到的事:照顾垂死
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
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
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能够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

她认为人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

她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
一种疾病。

”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
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

她并没有达
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
仅仅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

她确实是
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

她靠
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

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


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功
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点在两者之
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伊斯兰教长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
特蕾莎修女于1910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

她的家庭
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

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
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协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
的一生。

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

1928年,她
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

大吉
岭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

1937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
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亚女
校中担任校长。

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不过,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

当地的士绅把
孩子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的教育。

不过,在加尔各答圣
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

特蕾莎看见这贫民
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

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
的地方。

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

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因为对她来说,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
修道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

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协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

最后,修
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
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

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自到
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协助他们清洗身体。

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
椅子,也没有黑板。

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的需要,
她就到那里去协助人。

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

最后好
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遇见一个人身上都是脓包、伤口,脓包上竟是蠕动的
蛆和虱子。

她沉痛地感叹:“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
卑贱地走向死亡呢?”之后,她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能
够接待那些无家可归者,能够帮他们清洗身体、洗净流脓的伤口再加
以包扎,好让孤苦无依者有个安静面对死亡之所。

她觉得这么做,至
少能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能够感受到被需要、被爱与被照顾。

就这样,特蕾莎创办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思是纯洁的心
之地。

她借用加尔各答一家香火鼎盛的庙旁招待香客的一间禅房,开
始来收容垂死的游民。

秉持同样信念,特蕾莎又创办了弃婴之家,专
门收容被丢弃在路上、警察局门口、垃圾桶里和儿童之家门口的婴孩。

有一日在倾盆大雨中,在及膝的水里,一个贫穷的妇人手上抱着高烧
不退的孩子。

因为她付不出房租,屋主拆毁了屋顶,妇人、孩子无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