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生庚范文女方庚帖的书写格式写
庚书范文庚书,书写的格式

庚书范文庚书,书写的格式其格式一般为:横行、竖行自便(最好是竖行,从右向左)先写:龙凤呈祥、彼易年庚男方姓名:X姓讳XX生辰八字:农历年、月、日、时籍贯:XXXXXX先人名讳:父X姓公讳X、祖X姓公讳X、曾祖X姓公讳X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男方姓名:某某冰人:某某同押(男方和冰人既介绍人签名)×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
庚帖,中国民间婚俗之一。
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
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来历:古代中国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庚帖”、。
也有的称为“年庚帖子”。
“庚”即年庚。
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嫁娶》载:.“庚帖由冰人送至乾宅,是否以一月为定,不能过日,一月之中,乾宅须将庚帖请著者合婚,或赴神庙求签。
如卜之吉,则央冰人向坤宅报告,选口缠红否则将庚帖送还.闻亦有不问卜者,谓之天婚,庚帖送来时,乾宅以米淘箩一只,红筷一把,上覆红巾,供天井中,设香案一,冰人即将庚帖安放箩中,不顾而去。
”参考资料:预报婚期在拿了“真八字”后,意谓着“乾坤定矣”,进入结婚的准备期,结婚是桩大喜事,经济条件好的都要讲点“脸面和排场”,尽管口头上“从简”,但实际上却繁而不简,特别是女方为亮“家风”,嫁妆少不了十抬八抬,甚至更多。
有的所需家具全办齐,男方为了让女方置办嫁妆有个时间上的准备,于是在择定结婚良辰吉日后,向女方通报,谓之报日。
报日也不空手去报告,更不是口头寄个信去可以了事的,也有一些烦琐哲学。
首先也应准备些物资,少不了一两担皮箩担担。
用红包袱装着红漆书盒,盒内装入用红纸正式出具《婚期书》。
婚娶实用帖式

厅堂横并对
1:永结百年偕静好
东风吹放00香次子联婚大吉祥期老幼平安家国盛夫妻乐叙地天长
宏开五世庆其昌
2:玉种蓝田鸾凤好
新婚鱼水两情深午夜迟眠细语斟趁此青春图骏发兴家创业奋雄心
诗题红叶自生花
新居联:
超健荣创亲近宇春媚光照华堂
愧无凤阙光前代幸有蜗庐启后人
祥光临福地喜气满新居
满堂喜庆改旧貌万代清吉耀新居
下座大柱对:
设席宴嘉宾无非依例循规薄酒粗肴草草杯盘供笑语
成婚迎淑女只有移风易俗欢行前礼明明灯火助谈心
结婚对
一并鲁酒酬亲友两碟粗肴宴嘉宾
节约办婚婚礼简大方谈爱爱情深
淡酒疑宾情不淡浓茶待客意不浓
花好月圆心意悦天长地久爱情深
结婚用厅堂地幅对
地久天长双合意
今朝喜鹊报星期龙烛双辉鸾凤飞
满堂香兰从此肇绵绵瓜瓞衍虫斯
婚娶实用帖式
顺序及写法
(家庭必备、应酬指南)
2011年1月
一:男方向女方要年庚八字(问命)写法:
许字父0 0 0沐手敬书
光前裕后
坤造赋于*年*月*日*时端生大吉
百子千孙
*氏
男乾女坤,
说明:1,0氏,姓什么就写什么。
2,中间一行,从头到脚要写十六个字。
3,柬帖外面写‘庚书’或‘庚谱’。
男方报日章单(即送酒)格式写法:
写帖式,男用候字,请先辈用(教),平辈用(驾),少辈用(光)。女用(恭迓),请尊辈用(鸾舆),平辈用(香车),少辈用(莲步)。男帖用全柬,外面写正字,内面上版用姻弟***鞠躬,女帖全柬外面写端字,内面上版用姻室*门*氏肃容。男单帖写***鞠躬),女单帖写(***裣衽)或敬礼。另:男少辈用(叙),女少辈用(玉趾)。
定亲贴的正确写法

定亲贴的正确写法
男女在订婚的时候,有的男方会给女方写定亲贴,那么订婚换帖的格式及写法是什么?来看看男方给女方写定亲帖怎么写?
一、订婚换帖的格式及写法
1、求启
姻眷弟:父亲的名字顿首:准新郎的名字敬聘于
大德望:新娘父亲姓名翁:新娘父亲姓氏亲家大人之令嫒为室
庚帖:恪具赤笺敬求金诺旹乾造
X年X月X日:准新郎父亲的生日
公元X年X月X日:换帖日期
2、回启
姻眷弟:父亲的名字
顿首:为女许字于
大德望:准新郎父亲的名字
翁:准新郎父亲的姓氏亲家大人之令郎器为配
庚帖:肃具鸾牋仰答台命坤造
X年X月X日:准新娘父亲的生日
二、男方给女方写定亲帖
范文1
XX 先生与XX 女士经双方长辈认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将结为夫妻,若一方在中途发生变故,不能与对方结婚则应在一周内将支付的彩礼退还给男方。
立此为据,双方签字生效。
男方:XX 男方按手印。
女方:XX 女方按手印。
男方家长:XX 女方家长:XX
男方见证人:XX 女方见证人:XX
XX 年XX 月XX 日签订。
范文2
男方: XXX XXX村人
在父母亲友和介绍人的见证下,在今日良女方: XXX XXX村人
辰吉时,双方自愿、自由、自主订立婚约:于(农历) X年X月X日举行结婚。
立书为凭。
男方父母: XXX XXX
介绍人: XXX
女方父母: XXX和XXX
(农历) X年X月X日
总结:
为大家介绍了订婚换帖应该怎么写,以及男方给女方写定亲帖要注意什么,相信大家对于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庚书正确书写范本(3篇)

第1篇一、格式庚书一般采用竖排版,从上至下书写。
格式如下:1. 标题:居中书写,字体可稍大,如“庚书”、“庚符”等。
2. 写作日期:位于标题下方,格式为“年月日”。
3. 正文:正文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称呼、正文内容、祝愿语、落款等。
4. 落款:位于正文下方,包括书写人姓名、书写时间等。
二、内容1. 称呼:称呼对象可以是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等。
如:“敬启者”、“尊敬的父母大人”、“亲爱的朋友”等。
2. 正文内容:根据书写目的,正文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1)婚嫁庚书:可包括双方姓名、出生年月日、籍贯、家庭背景等,表达祝福和祝愿。
(2)祭祀庚书:可包括祭祀对象、祭祀原因、祭祀仪式等,表达虔诚和敬意。
(3)祈福庚书:可包括祈福对象、祈福内容、祈福仪式等,表达美好愿望。
3. 祝愿语:表达对书写对象的美好祝愿,如:“祝君吉祥如意”、“愿福寿安康”等。
4. 落款:包括书写人姓名、书写时间等。
三、书写注意事项1. 选用合适的纸张:庚书应选用质地较好的纸张,如宣纸、棉纸等,以体现庄重和吉祥。
2. 书写工具:使用毛笔、墨汁等传统书写工具,以展现传统书法艺术。
3. 书写字体:字体可选择楷书、行书、草书等,要求工整、美观。
可根据个人喜好和书写习惯选择。
4. 书写顺序:从上至下,从右至左,保持行距和字距均匀。
5. 间距和标点:行间距和字间距要适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6. 颜色搭配:可根据喜庆程度选择颜色,如红色、金色等。
四、庚书范本以下是一个婚嫁庚书的范本:【庚书】敬启者:兹定于【年月日】举行【姓名】与【姓名】的婚礼,特此通知。
现将双方的基本情况告知如下:男方姓名:【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年月】,籍贯:【籍贯】,家庭背景:【家庭背景】。
女方姓名:【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年月】,籍贯:【籍贯】,家庭背景:【家庭背景】。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敬请亲朋好友届时光临,共祝新人幸福美满。
此致敬礼!【书写人姓名】【书写时间】通过以上范本,您可以对庚书的书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结婚庚贴写法格式

结婚庚贴写法格式
结婚庚贴写法格式:
1.题目:应当包括“结婚庚帖”或“结婚贺礼”,确保意义明确,并且体现出祝福和庆贺的心情。
2.开头:应当使用尊称称呼新郎和新娘,如“亲爱的新郎、新娘”,表示亲近的感情。
3.祝福语:表达对新人幸福美满、永结同心的祝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入一些温馨、感人的话语,增加祝福的诚意和真挚度。
4.金额或礼物:说明所赠送的礼金或礼物的具体金额或名称,如果是礼物的话还需要写上礼物的型号和品牌等信息,以便新人能够清晰地收到礼物后表示感谢。
5.署名:在结尾处署上自己的姓名和对新人的称呼,这样方便新人标记以及回复你的祝福。
下面是一个结婚庚贴的示例,仅供参考:
题目:结婚庚帖
亲爱的新郎、新娘: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祝福你们从此相伴相守,共同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恩爱甜蜜,携手共度人生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时光。
女方庚帖的写法

女方庚帖的写法
女方庚帖的写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抬头:通常写上“天作之合”等吉祥祝福用语。
2. 女方个人信息:详细写明女方的三代年庚,即曾祖、祖父、父亲和女儿的姓名、属相、生辰日期。
这部分书写要非常正式,字体多为行楷,竖行直书。
3. 媒人介绍:表达因媒人牵线,与男方结为秦晋之好的意愿。
媒人被称为“冰人”或“大月翁”,用文雅的用语表示对媒人的尊敬。
4. 祝福语:写上祝福这段婚姻的喜庆话,如百年好合、永偕伉俪之好等。
5. 落款:包括书写人的姓名,另起一行写上同押,表示介绍人和女方一起签名。
最后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庚书大吉大利。
写庚帖时需注意,庚帖不是由家中父母书写,而是要有一个有经验的长辈来写。
同时,必须准备一张大红纸,且女方庚帖的写法与男方庚帖的写法不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男方庚帖书写格式范本

男方庚帖书写格式范本
男方庚帖是婚嫁过程中必备的一项,通常用来写婚约内容、婚礼日程、婚礼仪式等。
下面是男方庚帖书写格式范本:
1. 帛书文体:正楷
2. 纸张材料:雪白绢纸
3. 抬头:男方姓名、出生年月、籍贯
4. 底款:男方姓名、婚约日期、地点、亲友名单
5. 颜色:红色、黑色、金色
6. 笔墨材料:硬笔
7. 篆刻印章:男方姓名、家族宗印
8. 摆式:将庚帖纵向展开,置于桌前,在帖的左下方放上一个铜爐,里面点燃文火,以表达诚意。
男方庚帖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庚帖主要要写男女双方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家庭信息等,还要写明婚约的日期和地点。
2. 庚帖中可以附上亲友名单,以便双方家庭与亲友之间沟通。
3. 在庚帖中,男方可以表达对女方的爱意,或者写下自己对未来婚姻的期望与祝福。
以上是男方庚帖书写格式范本,庚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代表着男方的诚意和尊重,也将成为新婚夫妇的美好记忆。
年庚帖的正确写法

年庚帖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结婚礼物,通常由长辈或贵宾赠送给新婚夫妇。
在写年庚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年庚帖的封面要写上赠送者和受赠者的名字和关系,通常为“送给XXX夫妇”或“送给XXX先生/女士”。
正文要表达祝福之意,如“祝新人百年好合”、“祝新人婚姻幸福”等。
年庚帖的字体要求清晰工整,一般使用黑色或红色的毛笔字。
年庚帖的内容和格式要遵循传统礼仪,表达敬意和尊重。
总之,年庚帖是一种重要的中式传统礼物,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礼仪和规矩,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生庚范文女方庚帖的书写格式写庚帖用词非常讲究,抬头、结尾部分通常都有“百世芝兰”、“天作之合”等吉祥祝福用语。
对促成男女双方婚姻的媒人,用语也很文雅,称之为“冰人”、“大月老”,显得很文明。
其格式一般为:天作之合男(女)命庚帖谨将小儿(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曾祖×××,祖父×××,父亲×××,儿(女)名×××,行×,×属相,×年×月×日生。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姻眷弟×××顿首冰人×××同押×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有时为了制造喜庆气氛,男方除填写生辰八字外,还故意在庚帖上出上联,送到女方家让对下联。
这种对联都是老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马上就能对出,若是男方即兴编的上联,女方接到庚帖后,还得搜肠刮肚对下联,不免怨嗔未婚夫多此一举。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
有的人迷信,收到庚帖后,会将其压在灶神龛香炉下放三天三夜,其间未见不祥之兆,方可认同此桩婚姻。
其格式一般为:横行、竖行自便(最好是竖行,从右向左)先写:龙凤呈祥、彼易年庚男方姓名:X姓讳XX生辰八字:农历年、月、日、时籍贯:XXXXXX先人名讳:父X姓公讳X、祖X姓公讳X、曾祖X姓公讳X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男方姓名:某某冰人:某某同押(男方和冰人既介绍人签名)×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
庚帖,中国民间婚俗之一。
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
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来历:古代中国婚俗把写有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称为“庚帖”、。
也有的称为“年庚帖子”。
“庚”即年庚。
男女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嫁娶》载:.“庚帖由冰人送至乾宅,是否以一月为定,不能过日,一月之中,乾宅须将庚帖请著者合婚,或赴神庙求签。
如卜之吉,则央冰人向坤宅报告,选口缠红否则将庚帖送还.闻亦有不问卜者,谓之天婚,庚帖送来时,乾宅以米淘箩一只,红筷一把,上覆红巾,供天井中,设香案一,冰人即将庚帖安放箩中,不顾而去。
”参考资料:XXX男出生年月时辰竖写在一红纸上即可庚子赔款,是中国清朝政府在1901年9月7日与西方十一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而起,因此被称为庚子赔款。
赔款数额庚子赔款总额为关平银四亿五千万两,约合当时的3.33亿美元、或7161万英镑、或6.3亿日元、或9.7亿卢布。
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982,238,150两)。
] 赔款的支付与使用1909年,在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的多方游说下,美国决定减免其所得赔款的一部分,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
鉴于其在外交上的作用,这一做法也得到了英国、日本和法国三国的仿效。
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照条约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万778元8角1分,经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1078万5286元1角2分,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
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清华立校的贡献,清华的西体育馆被命名为“ 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 罗斯福纪念体育馆”,并在面墙上铸其雕像(1949中国共产党接管后作为“ ___侵略”象征被铲除)。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7月11日,美国核减赔款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中国,中国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清朝政府于1911年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当中部分资金在北京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
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为留学美国的中国青年所建立的预备学校,也是位于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及位于台湾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之前身。
而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於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
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
随后,日本和法国也相继仿效美国将赔款的一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年轻学生到本国留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系参战国,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
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也在1920年宣布放弃对俄庚子赔款。
中国对义和团运动各受害国的赔款支付到1938年时终止,实际共支付赔款六亿五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折合银元则约为十亿元。
[参 2][ 庚款问题1909年7月10日,为落实美国提出的庚款兴学计画,外务部、学部《会奏收还美国赔款谴派学生赴美留学办法折》,详细规定了派遣留美生的办法,包括:拟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学部派员管理,综司考选学生、遣送出洋、调查稽核一切事宜。
并附设肄业馆一所,选取学生入馆试验,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
所有在美收支学费、稽查功课、约束生徒、照料起居事务极为繁重,拟专派监督办理。
同年成立肄业馆。
1911年4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
辛亥革命後改为清华学校。
设立该校目的是做为留学生的留美预备学校。
学生经过8年的留美预备训练,在完成基础学业的同时,熟习美国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政治等。
清华学校每年招考学生的名额.按照各省分担的庚子赔款的比例分配。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清华学校易名为清华大学,隶属___,不再是专门的留美预备学校,但仍在1929年遣派37名毕业生、考选10名专科生赴美留学。
至此,清末民初的留美高潮回落,此後3年没有再遣派留美生。
自此庚子赔款的大部功用转而资助清华大学设校之所需,於1979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与美方断交之前,此款专用来奖掖在台湾的清华大学之学子。
由于兴国境内客家人占绝大多数,一些湘赣民系的土著居民和少数民族习俗日渐被客家习俗同化。
因此,兴国县域内主要流行客家习俗,各地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大抵相同,现就以县城附近日常所见所闻相沿已久的风情习俗分述如下。
婚育寿丧【婚姻习俗】中国人喜欢把“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看做人生最高兴的事,兴国人也把男婚女嫁看做“人生第一大事”。
旧时传统婚姻习俗中,大抵包括五个环节,即“相亲”、“看家”、“做亲家座”、“过礼”、“迎娶”。
“相亲”。
男女婚嫁始于说媒。
旧时相亲,男女青年不见面,而是全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人给双方父母说合后,先将女方的“生庚八字”开给男家,男家再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果“合得来”,婚事便初定。
可见,旧社会的男婚女嫁是毫无自主可言的。
即便有些追求自由结合的青年男女,暗中相恋定了情,也不敢违背“明媒正娶”习俗,仍要请媒人跟双方父母商洽,才有可能顺利缔结姻缘。
大约从民国十年以后,风气开始转变,有文化的男女开始自由恋爱,建国后,更是实行新婚姻法,婚姻自由。
“察家”。
即女方察看男方的家庭情况。
择好吉日,女方的父母、成年兄长、亲戚组成“亲友团”,前往男家“考察”。
重点考察男方家业、人品及人际关系。
“做亲家座”。
即订亲,往往择吉日在男方家进行。
届时,女方“亲友团”去男方家并同男方家长商谈婚事细节,写礼单。
男方须给女方的家人见面礼,一般是红包。
“亲友团”中的成员,自然也少不了一份。
“过礼”。
即男方按女方礼单,在迎娶之前如数将钱物送至女家,礼物种类、多寡,受家境条件、生活水平限制,各有不同,一般是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家用电器、摩托车等高挡礼品也频频出现在“礼单”上。
“迎娶”。
迎娶是大喜事,须选吉日进行,迎娶当日男女双方大门贴婚联,置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迎亲的仪式是隆重的,迎亲队在鞭炮、唢呐声中出发。
一个英俊少年手擎竹竿梢系着红布的彩红开道,接着是“清乐”师傅一路鼓腮吹奏,四个汉子抬着花轿(现在花轿已逐步演变为骑马、单车、摩托车、轿车或其它机动车辆),后面跟着一班准备挑嫁妆的后生和姑娘。
去时人数逢单,归时添上新娘恰好逢双。
迎亲队伍到女家门口,女方须燃放爆竹迎接。
此时,新娘开始在闺房哭嫁。
新娘哭诉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连哭带诉,有板有眼。
据说新娘哭得越厉害命越好,也意味着对父母有良心,对乡亲有感情,同时还能获得不少前来安慰的亲友们送来的红包。
此后,唢呐再次吹响,新娘止住哭声,戴上红盖头,由她的长兄,或父亲背着,陪娘拿贴着大红双喜字的米筛遮住脸,送上轿。
燃放鞭炮,唢呐响起,迎亲队抬着扛盒、礼担上路了,一大帮送嫁的姐妹、亲戚相跟着,直送到村头。
花轿到男家后,喜爆连天,管弦齐奏。
花轿抬到大门口,鞭炮大作,早候在院子里的亲友们围上来,一位举止庄重的礼生右手持刀,左手执雄鸡走向花轿前,拖腔拖调地赞道:“日起良辰大吉昌,新娘归门正相当,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掌钱粮……”赞毕,刀割雄鸡头,绕轿一周滴血,其中空开一个缺口,谓之“斩轿煞”,取其“网开一面,让恶鬼凶神逃走”之意。
随后,唢呐响起,新郎红着脸把新娘背下轿,接娘用贴有双喜大红字的米筛挡住新娘脸面扶进客厅,安置在盘篮的椅子上,据说这样一坐可以坐落“脾性”,日后性子不急不躁。
当唢呐再次响起时,新郎新娘开始拜堂,仪式包括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这时,亲友们用杉条剌新郎新娘的颈脖,有的甚至剌得鲜血淋漓,新人却要笑脸相对,据说是“越剌越发”。
新郎新娘吃了合卺(交杯)酒后送入洞房。
这时,大人小孩开始争抡新娘口袋中的果品,无非是莲子(连连生子)、花生(生男生女花着生)、枣子(早生贵子)、糖果(甜甜密密)、柑子(做官做员)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