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服装结构设计讲义服装结构设计它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体形态的服装轮廓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的⾐⽚,揭⽰出服装细部的形体、数量吻合关系、整体与细部的组合关系,修正服装造型设计中不可分解的部分,改正费⼯费料及不合理的结构关系,从⽽使服装造型更趋于合理与完美,它是服装造型设计的继续与补充,是将服装造型设计的构思及形象思维结果变化成服装平⾯结构图的整个⼯作过程。
它即忠实于“原作”,⼜包含了再创作。
同时,服装结构设计还为服装缝制加⼯提供了成套的规格齐全、结构合理的系列样版,为部件的吻合提供了数值依据和实物保障,有利于制作出能充分体现设计风格的服装。
因此,服装结构设计既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是服装⼯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在整个服装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家前⾯学习的服装纸样设计的⼀个总结,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程,是技术(定量)和艺术(定型)的完美结合,它与体型、⾯料、设计理念相关,也就是说服装穿在⼀个⼈⾝上是不是与他合适,在结构上我们要综合考虑到体型、⾯料和设计思想,这样才能是真正的服装与⼈的合⼆为⼀。
你⽐如说⼀个胖⼦你⾮要给他做⼀⾝很紧⾝的⾐服,这样既不美观也会影响到他的基本活动;⽐如⼀个悬垂性很好的薄⾯料就⽐较适合做缩褶,这样能表现⾯料的飘柔,相反如果⼀个很厚重、硬挺的⾯料就不适合做缩褶了;⽐如你在设计⼀个系列的服装时你对这个系列的服装总体款式造型有⼀个概念,是合体的、宽松的还是半合体的等等,这些概念也是结构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不同款式造型采⽤不同的松量。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的:1、独⽴针对某⼀个个体,能绘制出适合他体型的服装基本型;2、独⽴完成综合服装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内容,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真正做到应⽤⾃如。
为了体现这个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因为前⾯⼤家都过相关的课程学习,让⼤家更多参与到这个课程的教学中来。
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点总结

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点总结一、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1. 服装结构设计的定义:服装结构设计是指在保持服装某些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构造和布料的处理,使服装在形式、线条、比例和空间感上能够达到设计者所期望的效果。
2. 服装结构设计的目的:服装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服装在穿着时能够具有合理的结构强度和舒适性,同时在美观性和时尚感上也能够符合潮流和个性化的需求。
3. 服装结构设计的原则:服装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性、美观性、功能性和时尚性,其中合理性是指服装的结构设计应该适合服装的使用目的和穿着条件,美观性是指服装在结构上应该呈现出美观的外观,功能性是指服装的结构应该能够满足穿着者的功能需求,时尚性是指服装的结构设计应该符合时尚潮流和个性化需求。
4. 服装结构设计的要素:服装结构设计的要素包括标准身体尺寸、结构布置、缝合工艺、裥布处理、合身设计和挺度处理。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1. 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手工制作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和信息化设计阶段,其中传统手工制作阶段主要是以手工技术和经验为主,工业化生产阶段主要是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为主,信息化设计阶段主要是以CAD/CAM技术和数字化设计为主。
2. 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数字化是指服装结构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个性化是指服装结构设计的个性化定制和个性化定位,智能化是指服装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工艺和智能化材料。
3. 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身体结构原理、材料结构原理和力学结构原理,其中身体结构原理是指服装结构设计应该根据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来进行设计,材料结构原理是指服装结构设计应该根据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来进行设计,力学结构原理是指服装结构设计应该根据力学原理和工程原理来进行设计。
三、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法、模特试穿法、立体剪裁法、平面剪裁法和CAD/CAM技术,其中人体测量法是指通过人体测量来获取身体尺寸和身体曲线的数据,模特试穿法是指通过模特试穿来获取服装的合身效果和舒适性效果,立体剪裁法是指通过三维空间的剪裁来实现服装的立体形态,平面剪裁法是指通过平面的剪裁来实现服装的平面形态,CAD/CAM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来实现服装的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制造。
服装工效学总结

详细介绍人体动态变形计测 的两种方法。P35/P36(20 分)
举例说明“衣服适应人”四 点P3(请举课外的例子20分)
人体关节运动按关节运动轴 的方位可以分为哪几类?举 例说明某关节的活动种类和 活动度。P23/P25(20分)
按照教材37页图3-10计算臀 围为90cm的人的臀围伸长量。 (10分)
02
表明总体高与身高之间关系密切,为正相关
原因:总体高与身高都属于长度部位,两者之间只相差
一个头高,因此关系密切。
裤装上裆宽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分别如何影响?
上裆宽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人体的腹臀宽,即人体的前腹至臀沟之间的厚度,这个因素是固
定值,只要人体确定后, 这个量就基本上确定不变了 裤装本身的下裆角,如果款式变化后, 下裆角改变, 就会引起上裆
01
体温两个概 念
02
四种散热方 式
03
出汗分类及 有效汗量
04
平均皮肤温 度
05
平均体温
06
服装微气候
07
克罗值
08
服装与服装 气候的关系
09
服装压的分 类
10
服装环境污 染
11
服装消毒方 法
第七章重点内容
知觉心理的相对性、选择性、整体 性的涵义
点、线、面的心理效应及其在 服装上的运用(能举例说明)
号型应用、控制部位
日本、德国、英国
第五章重点内容总结
宽松量的概念及分类 裙外轮廓形与裙摆围的关系 裤装结构与人体静态的关系 袖山高设计原理 覆盖颈部的领子分类
人体侧部体表角及其对裙装侧部造型的影响 裙装结构满足步幅和膝围量应如何设计 上裆部松量设置 袖窿与袖山的配伍 口袋最佳角度的确定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是指服装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服装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在使用服装的过程中,服装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其在人体上的舒适度、美观度和功能性,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非常重要。
服装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人体的生理特点。
人体的形体特征各异,每个人的身材、体型、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情况都不同。
服装的设计应该基于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和分析,合理地考虑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寸比例和活动范围,确保服装的合体性和舒适度。
在上衣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肩部和胸部的曲线以及手臂的活动范围,合理安排衣物的弧度和尺寸,使得服装在活动时不会束缚人体的自由度。
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服装的功能性上。
不同种类的服装有着各自的功能需求,比如运动服装需要考虑到人体的运动范围和透气性,职业装需要考虑到人体的形象要求和工作环境的要求。
服装的结构设计要根据服装的使用场景和功能需求来选择和配置各种结构元素,使得服装在满足基本功能的能够充分体现人体的特点和需求。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服装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的生理特点、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通过尺寸比例、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方面的设计来实现与人体的和谐互动。
只有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使得服装更好地服贴人体、展现人体的美感和实现功能需求,提升人体的舒适度和形象感,使得服装成为人体的第二层肌肤。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服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保护身体的必需品,更是体现个人品位和审美观的重要外在表现。
而服装的结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与人体的关系,它需与人体的形态和运动相适应,给人穿着舒适感的同时又能展现出美感和个性。
本文将就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人体的形态与服装结构人体的形态是服装结构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人体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的年龄、性别、体型都要求不同的服装结构设计。
女性的胸围、臀围要比男性大,腰部曲线较大,衣服的剪裁和设计就要考虑到这些特点,以保证穿着时的合身度和舒适性。
老年人和儿童的体形也各有不同,需要特殊的服装结构设计来适应他们的需求。
人体的运动也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关键参考。
服装不仅要能够静态地适应人体的形态,还需要考虑到人体在运动中的各种姿势和活动范围。
运动服饰对肩部和臂部的活动度要求较高,需要较宽松的设计来保证活动时的自由度,而正装礼服则更注重通过剪裁来展现人体的优美线条。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原则1. 合身性服装的合身性是指服装与人体的贴合程度。
良好的合身性能够增强服装的美感,同时也能够提高穿着时的舒适度。
合身性设计的关键在于对人体形态的准确把握和合理的剪裁,通过结构设计来实现合身度的提升。
2. 舒适性服装的舒适性是指穿着者在活动时的舒适感受。
服装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的各种姿势和活动范围,尤其是在运动服和日常休闲服的设计中更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的舒适度。
3. 稳定性服装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穿着时的稳定性,即服装在活动中不易产生变形或走样。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选材来保证服装的稳定性,让服装能够在长时间的穿着和运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4. 时尚性服装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时尚的因素,通过剪裁和结构设计来展现出服装的时尚感。
时尚性的设计要求不仅能够符合当下的潮流,还需要考虑到永恒的美感,让服装能够在不同时期依然具有吸引力和个性。
1. 西装西装是男女都常见的一种正装,它的结构设计需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形特点。
服装结构设计——人体与服装

空隙 是指衣服 与人体空 隙的空间 量,如图 所示绿色 部位。
放松量的计算
假定人体为圆形则放松量 有以下计算方式
放松量=2π× 空隙量
放松量与空隙量成正比例 关系,空隙量越大,放松量越
大
放松量与空隙量的换算表
放松量 4 6 8 10 12 空隙量 0.64 0.96 1.27 1.59 1.92 放松量 14 16 18 20 22 空隙量 2.23 2.55 2.87 3.18 3.51
松身、低腰裙
腰节上2~膝下7之间
长裤
腰节上3~离地面2.5
围度加放松量 胸围臀围 13左右 14左右 12左右 20左右 8~14 8~14 14左右 10左右 10左右 18左右 17左右 10左右 6~12 6~12
男上装的胸围放大量大约有四种类型
1: 西装:加放11~13CM一般加放12CM 2: 西服背心:加放5~7CM一般加放6M 3: 衬衣:加放20~22CM(包括背褶4CM在 4: 中山服、长短大衣等其他服装:加放 14~16CM一般加放10CM
女 裤 臀 围 加 放 量 : 一 般 加 放 4 ~ 6 CM, 对中老年也适当增大加放量。
微观设计
量体的微观设计,主要有三层意识:其 一是通过量体提供准确的加工数据。其二 是量体能反映出被测体形的基本特征,以 便采取相应的加工工艺。以上两点都是说 服装要符合人体。其三对有些体型,有时 需要在测量的整体数据中作某些合理的调 整,使服装的部位结构,尽量符合整体造 型的需要,从而使成品服装能对某些体型 起修饰作用。
人体活动引起的体表变化
衣服样板的设计造型,不仅要测量 出由动作变化而产生的人体表面尺寸的 变化,也要很好地观察各部位的形态变 化,分析人体的运动机能与衣服构造之 间存在的规律。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是指服装设计中服装的结构构造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服装是一种与人体密切相关的物品,它既要满足人体的需求,又要在美学、功能和材料方面有所考虑。
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对于设计出合适的服装非常重要。
服装的结构必须与人体的形态结构相适应。
人体的形态结构是指人体各个部位的形状、比例和曲线等。
服装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人体的各种形态特点,对服装的版型、剪裁和线条进行合理的设计。
女性的身体比例通常较为曲线丰满,因此在设计女性服装时可以选择更多的修身剪裁和弧线设计,使服装更贴合身体曲线,突出女性的柔美与线条感。
而男性的身体比例通常较为直线简洁,因此在设计男性服装时可以选择直线剪裁和简洁的线条设计,使服装更突出男性的阳刚之美。
服装的结构要与人体的功能相匹配。
人体有各种功能需求,如呼吸、活动、保暖和防护等。
服装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的这些功能需求,选择相应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运动服装需要选择具有透气性和吸汗性的面料,设计合理的剪裁和容易活动的结构,使运动者在运动时更加舒适和自由。
而工作服装需要选择耐磨、防护和保暖性好的面料,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口袋等细节,使工作者在工作时能够得到最大的便利和保护。
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
合理的服装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体的需求,使人体得到合适的保护和装饰,同时也让服装穿着者感到舒适和自信。
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做到科学、人性化和美学化。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人体的服装作品。
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点

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点服装结构设计是指在设计服装时,考虑到服装所具有的结构特点,如剪裁、缝制和装饰等方面的设计。
它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服装的外观、舒适度和实用性。
下面将介绍几个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点。
一、服装剪裁设计服装剪裁设计是指在制作服装过程中,根据人体的特点和服装的款式要求,进行面料的裁剪和拼接。
合理的剪裁可以使服装更好地贴合身体,展现出完美的线条和比例。
剪裁设计需要考虑面料的方向、毛边处理、接缝线的位置以及不同部分的尺寸和形状等因素。
二、衣领和袖口设计衣领和袖口是服装的重要部分,它们直接与人体接触,具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在衣领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舒适度和合身度,以及不同款式和面料的要求。
袖口设计要考虑到与手臂的自然结构相适应,并能够方便穿脱。
三、开襟和开衩设计开襟和开衩设计是指在服装正面或侧面增加开口,方便穿脱和活动。
在开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扣子或拉链的位置和数量,以及衣服的开合方向。
开衩设计要考虑到合理的长度和位置,以及裤腿或裙子的舒适度。
四、装饰纽扣和拉链设计纽扣和拉链是常见的服装装饰和开合方式。
在装饰纽扣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纽扣的形状、材质和颜色,以及与服装整体风格的协调。
拉链设计要考虑到拉链的长度、位置和开合方向,以及服装的穿脱便利性。
五、内衣内裤设计内衣内裤是贴身服装,与人体直接接触,对舒适度和健康性要求较高。
其设计需要考虑到面料的柔软度、透气性和伸缩性,以及款式的合身度和支撑性。
同时,内衣内裤的车缝和装饰要求也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刺痛或压迫皮肤。
六、裙摆设计裙摆设计是服装下摆的部分,直接与地面接触。
裙摆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款式和面料的流动性来选择,如A字摆、鱼尾摆、褶裥等。
裙摆的长度、弯曲度和摆动效果都会影响整个服装的形态和流畅度。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到服装的外观和舒适度,还关系到服装的实用性和寿命。
设计人员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面料的特性、人体的形态和穿着的舒适度,以及服装的功能和风格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服装及人体生理第一节人体生理一、体温及能量代谢1、体温(1)两个概念体温——机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温度。
临界体温——高等动物和人能维持生存的极限体温。
4、人体散热人体在不显汗的状态下,总散热量的97%为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辐射散热和蒸发散热,其余3%的散热量随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散失。
传导散热conduction对流散热convection辐射散热radiation蒸发散热evaporation⑴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是指传热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传热方式。
如图6-4所示,人体向及之接触的椅面散热即属于传导散热。
①特点:传导物质不发生移动,接触传热,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②几个相关概念:温度相等的各个面,称为等温面。
图2—1是包裹有两层织物的圆柱体的示意图(横截面),t1、t2、t3分别表示圆柱体、第一层服装、第二层服装共3个等温面。
用等温面集合起来表征物体温度的分布状况,称为温度场。
在一个温度场内,若各等温面之间有温差,就会发生传导散热。
如图2—1中,当t1>t2>t3时,就有传导散热产生。
t1—t2=△t1,t2—t3=△t2﹍;△t1、△t2﹍叫做温度差,单位距离的温度差称为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温度高的方面,它及热传递的方向相反。
导热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梯度、物体厚度、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λ是指厚度为1米的材料上下两表面间温度差为1℃时,1秒钟内通过1平方米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瓦数[W/(m.℃) λ值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越差,保暖性越好。
常见物质材料的导热系数λ见P21表2-2所示。
⑵对流散热对流散热是指随液体或气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见图6-5。
①特点:接触传热,传热物质发生移动。
②分类:A自然对流——因流体温度不均而造成流体移动,从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人体及服装表面边界层内的空气就存在自然对流。
B强迫对流——由外在其他原因造成流体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方式。
人体在静止空气中活动时,因身体位移而产生的相对风速也属于强迫对流。
在环境空气自然对流的情况下(风速小于0.1m/s),人体从脚部开始形成包绕人体的一层空气薄膜。
这层黏附在皮肤表面或服装表面的空气接近于静止不动,称为边界层。
边界层内部的空气分子位移居于自然对流。
⑶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非接触散热方式。
特点:非接触传热(电磁波形式传递热能)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其辐射散热量的大小只决定于它的表面温度和性状。
比周围物体温度高的人体皮肤表面或服装也向外界辐射散热;同时,身体或服装也接受周围温度更高的物体的辐射热。
,如人在房间里向周围的墙壁、天花板散热就属于辐射散热。
表面粗糙的物体辐射本领大,而反射率却低。
⑷蒸发散热蒸发散热是液体表面汽化带走热量。
分类:①不感知蒸发不感知蒸发称为非显汗、非显性蒸发。
不感知蒸发通过组织间液体直接透出皮肤和肺泡表面进行汽化面实现,是一种被动的物理弥散现象。
不感知蒸发量及人体代谢水平、环境温温度的变化有关。
其中30%从内呼吸道蒸发,70%从皮肤表面蒸发。
一个体重50kg、体表面积1.6m2的成人,一天的不感知蒸发放热量,及降温12.3℃的散热量相当。
因此,不感知蒸发对于人体散热的意义不可低估。
②感知蒸发(出汗)当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达到出汗的临界温度,产生反射性出汗活动,即主动的生理调节。
二、皮肤生理1、出汗⑵分类温热性出汗:皮肤温度超过出汗的临界温度精神性出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受惊吓味觉性出汗:食用酸辣食物⑶有效汗量能够有效蒸发的汗量叫有效汗量;附着在皮肤上的汗量称为附着汗量流下来汗量叫做流淌汗量,只有有效汗量有助于体热的散失,附着汗量和流淌汗量只会造成服装的汗渍污染。
(4)平均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是指分布于全身的基于若干点的皮肤温度的平均值,即为体表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及该部位占体表面积百分比的加权平均值。
公式为:=s1t1 +s2t2+…+sntn,其中为平均皮肤温度,s1、s2…sn为加权系数,即该部位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t1、t2…tn为体表不同部位的温度值。
通常用四点法、七点法和十二点法来测量皮肤温度。
(5)平均体温(人体平均温度)①概念:体内温度ter和体表温度ts的加权平均值。
第二节人体及服装微气候一、服装微气候所谓微气候,皮肤及服装及各层服装之间形成的不同于外界环境的空气层气候。
广义:皮肤及最外层衣服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气层气狭义:皮肤及衣服最内层之间的空气层气候,它包括温度、湿度及气流。
实验表明,皮肤和最内层衣服之间空气层的最适条件,即服装最佳微气候为:气温为(32±1)℃,湿度为(50±10)%,气流为(25±5)cm/s。
服装气候的一般性质:⑴身体躯干部位最里层的空气层,接近于最适标准气候,而越是外层的衣服,衣服内空气层的气温越低,湿度越大。
⑵衣服内空气层的湿度随外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外层变化大于内层变化。
当外界温度变化为20%时,最里层湿度的变化大约为5%,最外层衣服内湿度变化可达10%。
⑶当外界气温低于25℃时,服装各层间的温度、湿度变化较小。
当外界气温上升至30 ℃时,衣服内气温就超过33℃,人体开始出汗,导致衣服内的湿度急剧上升,甚至超过80%,人就会感到不适。
⑷由于运动等原因而产热量增加时,衣服内的气温、湿度也会增加。
⑸据测定,人体躯干中,背部和腹部温度较高,湿度最低;胸部温度低,而湿度受外界影响很不稳定;人体的最高温、高湿部位大多在腋窝。
⑹通常衣服内气流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流速大约为(25±15)3、克罗值克罗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通用指标,它及其他单纯的物理指标相比,还考虑了人体的生理参数、心理感受和环境温湿度及风速等条件,且通俗易懂被非专业人员所接受。
(1)克罗值的定义——在气温21℃、湿度50%以下、风速0.1m /s的室内,安静坐着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成年男子感觉舒适,能将皮肤平均温度维持在33℃4、服装及服装气候的关系⑴温度影响因素服装层中固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称为热阻。
热阻表征了服装及其材料具有的隔热保暖能力,有时也称隔热值或保暖量。
①覆盖面积覆盖面积是指着装人体被服装所覆盖的体表面积。
通常用其占总体面积的百分比表示,日常服装的覆盖面积介于65%~97%之间。
A服装热阻随着被覆盖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正相关关系;B服装的覆盖面积相同,热阻也会因所覆盖的人体部位、形状的不同而有变化。
②衣下空气层衣下保持的静止空气层越厚.对服装表面热流的阻碍作用越明显,服装的热阻越大。
有两种情况:A衣下空气层四周未封闭状态下的结果在空气层四周未封闭时,随着空气层的增大,织物保暖率随之升高;当空气层再进一步增大时,织物保暖率反而下降。
由图2-17左可知,随空气层的变化,织物保暖率存在一个极大值。
对应织物保暖效果最好时的空气层厚度,称为最佳空气层厚度值。
在极大值前初期,保暖率的升高,缘于隔热效果良好的静止空气层厚度的增大;在极大值以后保暖率的下降,是因为衣下空气层过大而产生对流的缘故。
B衣下空气层四周密闭时,对流难以发生,对应一个较大厚度变化范围,衣下空气层都保持着保暖率的极大值。
见图2-17右。
同样,对于服装的开口部位设计,开口部位关闭,服装内不易产生对流,能很好发挥空气层的保暖作用。
空气层因着装者体型及服装之间的尺寸差而存在,宽松量大的服装,衣下空气层较厚。
若将人体视为圆柱体,衣下空气层的平均厚度为d,则宽松量为2πd,衣下空气层厚度取决于服装的宽松量。
根据最佳空气层厚度推算,宽松量最佳取值为0.6~1.3cm。
为充分利用衣下空气层的保暖效果,在难于保持空气层的部位可以利用抽褶、衣领等不易因自重而下垂的细部结构设计。
③服装的开口领口、袖口、下摆、门襟等衣下空气层的进出口,称为服装的开口,服装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服装内热、湿空气的移动。
服装的开口大体上可以分为上开口、水平开口、下开口等形式④多层重叠着装层数多,保暖性好,热阻大,但层数过多,保暖性反而会减弱,热阻降。
层数多,增加了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使热阻增大,但层数过多,最下层衣服受到上层衣服的压迫,反而会使隔热值下降。
⑤服装重量热阻随重量增大而增大,内穿衣服发挥的保暖作用比外衣类服装大。
⑥风速风速大则风压大,风压可以使大量空气透入衣服内,扰乱了衣下空气层和衣料纱线之间的静止空气,使其对流增强,因此热阻减小。
⑦人体动作和姿势1、坐姿时服装的基本热阻会下降15%,原因在于坐姿时衣下空气层减小,导致热阻减小;2、运动时:风,相对风速,衣下空气层鼓风作用——热阻显著减小湿度,出汗,使衣料中间水分增加——热阻减小⑧衣服脏污皮肤分泌物、外界灰尘、污垢、微生物会脏污服装的内外层。
(1)堵塞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减少衣料中和衣下空气层的静止空气(2)固体物质导热性比空气大所以热阻减小。
⑵湿度影响因素透湿指数Im实际上是一个比值。
伍德科克以湿球温度计的湿球作为表面完全湿润并无附加服装蒸发阻力的实体。
伍德科克将透湿指数定义为实际的蒸发散热量及相当于总隔热阻的湿球的蒸发散热量之比。
①风对透湿指数的影响(风速大,Im增)风速大,有利于汗液蒸发,实际蒸发散热量大,则Im大;反之,风速小,则就小。
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中,蒸发散热量大于非蒸发散热量,在这种情况下,风速及透湿指数成正比。
②人体运动对透湿指数的影响(运动,Im增)人体运动对Im的影响相当于衣服内空气流动速度增加对Im的影响。
①相对风速运动产生②衣下空气层对流形成鼓风作用。
空气流动速度增加,蒸发散热量增加Im增 Rh增有效风速是相对风速及环境风速的代数和。
例如:人在室内行走时,室内风速是0.3m/s,相对风速是1.5m/s,则实际的有效风速是0.3+1.5=1.8m/s③环境湿度对透湿指数的影响(湿度大,Im 减)人体皮肤的汗液蒸发后,水蒸汽通过服装纱线之间的空隙弥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这个蒸发散热的过程决定于胜利饱和压差Ps—Pa,Ps—皮肤表面的饱和水汽压,Pa—环境实际的水汽压,环境湿度大,即Pa大,则Ps—Pa变小,蒸发散热阻力增大,蒸发慢,透湿指数小。
④服装的热阻对透湿指数的影响(Rh 增 Im 减)⑤服装透气性对透湿指数的影响(透气性好,Im大)⑥服装的吸湿性对透湿指数的影响(吸湿性强放湿快,Im大)- 11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