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要点+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主要内容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
2.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
3.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刻度尺、秒表等。
(3)机械工具: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
4.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第2课《斜面》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
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
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
2.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不需要人为施加力。
3.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1.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
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
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2.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1)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2)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3.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距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1.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
在漫长的历史中,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2.轮轴可以省力,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3.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螺丝刀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第5课《灵活巧妙的剪刀》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
2.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包括三个课时: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治理。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以及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水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治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学习,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循环的原理,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原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原理,污水处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循环的原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
2.观察法:观察水的循环实验,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实验法:进行水的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水的循环实验器材,污水处理模型。
2.学具:实验记录本,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循环的。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水循环的原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水的循环实验,观察水循环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并提出建议。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7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7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科技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各种工具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2.学会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生活质量和科技素养。
4.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的作用,学会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工具和技术的实物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3.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4.准备记录和展示成果的工具,如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工具和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发表见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完成任务。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以及简单了解一些古代和现代的技术工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使他们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
学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工具的表面现象,忽视工具的实质和作用。
此外,学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日常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日常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2.教学难点: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2.使用演示法,直观地展示工具的使用过程,便于学生模仿和掌握。
3.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具和实物。
2.制作PPT,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3.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接触过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工具。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具与技术》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和技术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使用工具和技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使用不当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对工具和技术的认识,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手工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用法,准备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修理家具、制作美食等,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如锤子、锯子、螺丝刀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用途。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让学生初步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锤子、锯子等工具完成一个小制作任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包括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生活中的能量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能量可以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能量可以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基本概念。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摩擦生热,引出能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实验探究:安排几个实验,如水轮机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整理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整理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工具与技术》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工具和技术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周围的工具和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
2.工具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具和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演示法:展示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具和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实物或模型。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工具和技术,思考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
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各种工具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工具和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安全。
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工具和技术,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要点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要点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手机、螺丝刀、自行车、扳手、剪刀、羊角锤…2.工具与技术的关系:①工具的发明需要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②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不断改进的。
③技术和工具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二、斜面1.作用:省力,给人们提供方。
2.应用:刀刃、钉尖、螺丝钉的螺纹、盘山公路大桥的引桥、楼梯、水坝…三、不简单的杠杆1.杠杆的三要素:支点、用力点、阻力。
2.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有时不省力也不费。
3.改变支点的位置、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四、改变运输的车轮1.组成: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
2.作用: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可以省。
3.应用:水龙头、扳手、滑轮、方向盘、螺丝刀、门把手…五、灵活巧妙的剪刀1.组成:是斜面和杠杆的组合工。
2.作用:省力、省时、方便、灵活,起到剪开、分离、剪断物体的作用。
3.应用:普通剪刀、解剖剪、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皮剪刀……六、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1.活字印刷步骤:检字、刷墨、拓印、晾。
2.作用:提高了印刷效率,加快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
七、信息的交流传播1.书本:提供文字、图像等信息,优点:获取信息较快,可以及时选取和标注重点信息,缺点:不够直观,理解有难度。
2.电脑:提供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优点:直观生动,连续性强,缺点:耗时,选择和标注信息不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关系 实验 改变电流
现象 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 的大头针数目_增__多__. 结论 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__大__,电磁铁的磁性_越__强__.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实验记录表
电池的 个数
1
吸大头针数量(个)
磁力大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小排序
3
小结
我们的发现: 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 6、电动机是( B)的机器。
• A.动力产生磁 B.电产生动力
C.磁产生电
能量
电风扇
电灯
电饭煲
电视机
• 这些家用电器有不同的用途,但它们必须具有什 么才能工作?
• 用电器有了电就可以进行各种工作,我们把电具 有的这种能量叫做电能。
各种能量形式
• 电能 • 光能 • 风能 • 水能 • 声能 • 热能 • 动能 • 化学能……
连接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路,你会吗?
【实验方法】
1.指南针放在桌子中间,待小磁针静止不动 。 2.用双手拉直一根导线,靠在指南针上方,线的方向与小磁针方向一致。 3.闭合电路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有没有什么变化。断开电路切断电流,观察指南针有 无变化。
什么物体能使静止的小指南针偏转呢? 为什么通电导线(铜丝)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
1、1节电池
2、 2节电池
线圈圈数相同、铁芯相同、导线长度
温馨提示:
1、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各个 角色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2、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 3、统一用钉帽来吸大头针; 4、每种圈数的电磁铁都必须
实验3次,并求出它的平均数。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
线圈的圈数
10 20 30
吸大头针数量(个)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课件目录
第三单元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 4.电磁铁的磁力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奥斯特实验
在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时, 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 个奇怪的现象。
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 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 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当时的奥斯特有什么惊奇的发现呢?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来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当改变绕圈的缠绕方法时,钉尖的南北极发生转变 改变线圈缠绕方法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北
南
南
北
逆时针
顺时针
小组交流:钉尖 南极?北极?
北
南
南
北
1
逆时针
逆时针
2
北
南
南
3
北
4
逆时针
顺时针
电磁铁的磁力(一)
我们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假设
我们的假设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 (增加线圈圈数,磁力会增大;减少线圈圈 数,磁力会减小)
先放好,再通电, 短路的时候电流很强,几 秒钟时间导线和电池就会发热。看清现象后 应马上断开。
做线圈实验时
试一试,线圈和指南针怎么放,小磁针偏转角 度大。
小结 •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 电流越大,磁力越大。 • 增加线圈,磁力越大。 • 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
南
北
北
南
逆时针
逆时针
实验3: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2: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绕法的关系
我们猜测: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绕法有关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电池、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1—2米、指南针 同一铁钉、电池连接方法不变、电池的节数 线圈的缠绕方法(顺时针变逆时针)
实验现象: 我们结论:
• 小电动机转动是各个部 件共同工作的结果,这 三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 起的?
• 转子转动肯定与力的作 用有关,磁铁与电磁铁 会怎样相互作用?
• 1、安装支架和电路。 • 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 • 把一个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 • 把两根电线用胶带缠在一起,一端线头分开成“v”
字形,另一端插入橡皮筋固定。 • 把电线与电池、开关连接起来。
2、安放转子
•把转子放在支架上。 调节支架的位置, 使得转子能够转动 而不滑下来。“V”形叉子它 。 起 的 是 电 刷 的 作 用
4、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
• 试一试,用一块磁铁会使转子转动吗? • 两个磁铁会使转子转得更快吗? • 转动快慢与磁铁距离转子的远近有关吗? • 怎样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其他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
不同能量的转化
动能
转化
声能、热能
弯折铁丝: 动能 转化 热能
化学能 热能、光能
动能
化学能
声能
光能
热能
•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其中包含了哪些能量的转化?
太阳能
化学能
化学能
动能
水蒸气热能 电能
壶盖动能 电炉热能
干电池
光电池
普通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
成电能;电容量较小,移动 使用方便。
蒸汽机车
风车
激光切割机
热能
声控灯 声能
风能
光能
这些图片表示什么能量在工作?
汽油
能量还存在在燃料、食物 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叫做化学能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 叫做动能
家用电器的调查
用电器名称
电灯
可以做的工作 输入的能量形式
照明
输出的能量形式
光能、热能
电能
我们知道:
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 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电池的数量
怎样改变这个 1、 条件
实验要保持哪 些条件不变
1节电池
线圈圈数相同 铁芯相同
2、 2节电池
温馨提示:
1、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各个 角色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2、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 3、统一用钉帽来吸大头针; 4、电池个数相同时,电磁铁都
必须实验3次,并求出它的 平均数。
• A、电刷 B、换向器 C、外壳
• 2、转子相当于( )块电磁铁。
• A、1 B、3 C、4
• 3、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C的是(
• 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
• C、减少电池的数量
A
)。
• 5、小电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 A )
• A 改变电流方向 B 调节电机转动速度
• C 开关电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我们的假设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 (增加电池,磁力会增大;减少电池, 磁力会减小)
我们的理由
磁性是接通电源后产生的。
2、 3、
……
……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我们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
电池数量多,磁力越大;电池数量少,磁力越 小。
我们的理由
磁性是通电的线圈产生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
有关。(增加电池,磁力会增大;减少电池, 磁力会减小)
磁性是接通电源后产生的。
3.铁芯粗细(影响不大) 铁芯形状(马蹄形、条形) 电线粗细、类型
……
……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我们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吗?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 件
1、 10圈
2、20圈
实验要保持哪些
条件不变
电池数量相同、铁芯相同、导线长度
3、30圈
我们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
电池数量多,磁力越大;电池数量少,磁力 越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电池的数量
怎样改变这个 条件
实验要保持哪 些条件不变
• 如图,给转子的线圈通上电流 (1)怎样做就可以让转子转起来?
(1)给线圈通上电,产生磁; 再用一块磁铁靠近转子,转子就能转动了。
(2)怎样做可以让转子转得更快?
用两块磁铁增强磁性,转子就转动快; 磁铁越靠近转子,转子就转动越快。
(3)要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可以 怎样做?
同时翻转两块磁铁的面;或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 都可以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
实验3: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关系 我们猜测: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有关 实验器材: 电池、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1—2米、指南针 相同条件: 同一铁钉、同一导线且绕法不变、电池的节数 不同条件: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正、负极转换) 实验现象: 当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时,钉尖的南北极发生转变 我们结论: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不能储存电能, 只能即时使用
蓄电池
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相同点:电池都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二、我们来发电
动手做一做,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
它能发电么?
除了小灯泡 外,还可以 怎么检测电 流?
提示检测时,由于小电动机里有磁铁,磁针要 远离小电动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我们的发现: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实验记录表
电池的个数
1 2
吸大头针数量(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 我们的发现 电池数量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少,磁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