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是军对音乐。

以教唱《当兵的人》的歌曲教学作为中心,再结合几首比较有特色的军旅歌曲进行欣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战士们在军营里的紧张生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学习他们“先国后家”、“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们高度的集体主义、合作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课堂的内容都是以音画同步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知觉,最后让学生通过律动的简单动作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学唱《当兵的人》,用进行曲的速度和铿锵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该作品,表达出军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3、通过律动,让学生体验军人英姿飒爽的风采。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唱《当兵的人》,注意歌唱时情感、速度、力度(吐字)的表达,声音统一。

2、律动的学习。

四、教学难点:1、四拍子的'认识;节奏的分析;2、对歌词的理解,歌曲的分析及词作者的介绍五、教学方法:体验性教学法、律动教学法、谈话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音像资料欣赏《国庆阅兵》提问:用一句话来形容或者一个词语来说明军人在自己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图:让学生重新对军人的认识,树立军人在他们心中英雄的形象)2、对进行曲的这种音乐体裁分析及进行曲速度的声乐代表作品《国歌》、《一二三四歌》、《兵之歌》(意图: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这个概念,进行曲体裁的音乐作品)3、歌唱前简单的发声练习,学唱《当兵的人》,视听刘斌演唱《当兵的人》影像资料;(意图:歌唱前要对声带进行打开练习,是声带活动起来,课堂歌唱才有气氛,音画同步的影像资料当兵的人,再一次对歌唱家以及这首音乐作品有了更好地前期了解)4、跟随教师的伴奏,分句学唱简谱,分析难点节奏,四拍子的认识。

当兵的人_教案

当兵的人_教案
人》
六分角色 再唱一次
七播放阅 兵式录像 八通过播 放两首歌 曲让学生 对当兵的 人的认识 有了更深 的认识, 感情得到 了升华。
程中用手跟一下节拍。 (拍手) ● 播放刘斌演唱的《当兵的人》 (师提醒每位战士坐好) 同学们想一想,歌中表达了解放军怎样的情怀? 师:同学们想一想,歌中表达了解放军怎样的情怀?学生回答有难度的话 可以提示(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旗帜上飞 可以提示 扬) ,生回答出(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这首歌曲哪部分是饱满有力的?哪部分是连贯抒情的? 师:这首歌曲哪部分是饱满有力的?哪部分是连贯抒情的? A、1—16 小节 高音区 有气势 刻画了当代军人高大威武形象。 B、后 16 小节 中低音区 舒展亲切 发自内心的倾诉 生:前半部分是饱满有力的后半部分是连贯抒情的。 同学们,我们在唱歌时遇到“ 符号时就要唱的很有力“ 师:同学们,我们在唱歌时遇到“>”符号时就要唱的很有力“咱”字要 唱得有弹性 (老师示范,学生唱两遍) ● 男兵唱饱满有力的部分,女兵唱抒情连贯的部分。 师:战士们准备好了吗?唱的时候不要忘了这是我们当兵的人的歌。 (学生演唱) 战士们唱的真好,歌词写得更好,第一句就写道“ 师:战士们唱的真好,歌词写得更好,第一句就写道“咱当兵的人有啥不 一样,只因为我们穿着朴实的军装” 一样,只因为我们穿着朴实的军装” 。 师 :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们的战友穿着朴实军装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 概。 (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录像) 看完了这段录像,战士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看完了这段录像,战士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太齐了 那么由这样一支队伍来保卫我们的祖国,能不能让祖国人民放心? 师:那么由这样一支队伍来保卫我们的祖国,能不能让祖国人民放心? 生:能(齐声回答) 战士们,我们知道了我们当兵的人是啥样的, 师:战士们,我们知道了我们当兵的人是啥样的,那么我们当兵是为了什 么呢?欣赏歌曲《当兵干什么》 么呢?欣赏歌曲《当兵干什么》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知道了当兵是为了啥? 师:通过这首歌曲我们知道了当兵是为了啥? 生:保家为国 保家为国也有危险那么我们当兵的人就不怕吗 也有危险那么我们当兵的人就不怕吗? 师:保家为国也有危险那么我们当兵的人就不怕吗?下面我们听听我们当 兵的人的心里话 兵的人的心里话。 (播放《说句心里话》 ) 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和平年代的军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 让我们带着这种对军人的崇敬感再唱一遍《当兵的人》 解,让我们带着这种对军人的崇敬感再唱一遍《当兵的人》 ●学生齐唱《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教案

当兵的人 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教案标题:当兵的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当兵的人的职责、意义和培训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当兵的意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军人辛勤付出和保家卫国精神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1. 了解当兵的人的职责和意义。

2. 分析和解释当兵的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当兵的意义及其价值观的培养。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板书、教案、教学资源、文化背景介绍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材料(关于当兵的人的职责和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和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当兵有关的图片和视频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话题。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当兵的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教师向学生介绍当兵的人的基本职责、意义和培训过程。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比如视频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当兵的人的实际例子,以激发学生对当兵的兴趣。

Step 3:文本阅读和分析(20分钟)提供一篇关于当兵的文章给学生阅读。

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阅读,并进行文本分析。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挖掘文章中的重点。

问题示例:1. 文章中提到的当兵的职责是什么?2. 针对当兵的人,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3. 当兵的人所做的对国家和人民有何贡献?4. 你对文章中描述的当兵的职责有何看法?Step 4:写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就当兵的人的职责和意义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展开自由写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用逻辑和论证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

Step 5: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汇总他们的写作并进行展示。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作业可以是进一步研究当兵的人的培训过程,或者写一篇关于当兵的人意义的短文。

《当兵的人》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

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教学准备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

教学过程1.欣赏《英雄赞歌》(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

(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

2.欣赏《再见吧,妈妈》(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方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

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辞别母亲、辞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

3.唱歌《当兵的人》(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

(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

(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可分组实行。

(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音乐册《当兵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音乐册《当兵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当兵的人》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内容: 演唱《当兵的人》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案目标:(1)情感体验和态度培养学生对“进行曲”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欣赏不同内容的进行曲,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情绪、风格。

从而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与学习之中。

(2)过程和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感受、创编活动等提高对进行曲的理解,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知识和能力了解“进行曲”的主要特点。

并能够辨别该单元四首欣赏乐曲的主题。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进行曲”在不同场合的作用。

教案重点:体验感受不同种类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教案难点: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及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教材分析:1、《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

1994年王晓岭创作,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

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

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

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是组歌《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

1988年7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电子琴、录音机、课件、打击乐教案过程:一、组织教案:师生问好二、课前引入1.学生随音乐《欢迎进行曲》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谁能说出刚才听到的乐曲在那里听过,有什么特点?(节奏、旋律)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某些场合适合的音乐及特点。

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进行曲。

三、聆听乐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观看“国庆阅兵”的录像片段。

你有怎样的感受?你听到了什么音乐?3.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介绍乐曲背景及作曲家郑律成。

4.总结进行曲的特点: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当兵的人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王凯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2、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能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当兵的人》。

3、通过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能够向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学习,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二、教学重难点: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当兵的人》进行曲风格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军营,体验一下当兵的感觉。

假设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军人了,我们现在就是在部队里,我们就是白云湖军区一连的战士了。

我现在就是你们的连长。

战士们坐好了,抬头、挺胸、收腹。

我们来到部队里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学习一首“真正军人的歌”——《当兵的人》(二)、感受歌曲完整聆听歌曲《当兵的人》,体验歌曲的情绪。

听完歌曲后来谈一下对歌曲的感觉。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从节奏、旋律、歌曲风格等各个方面来谈,引导学生了解进行曲)进行曲简介: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三)歌曲简介这首歌是在1994年的时候,当兵出身的作者王晓岭,臧云飞在深入部队生活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由刘斌老师首唱,深受广大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王晓岭: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当兵的人》、《风雨兼程》《军中姐妹》等,解放军文艺奖、金钟奖等。

臧云飞:作曲家,生于山西太原,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曲《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

刘斌,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

演唱的保留歌曲有《当兵的人》、《倚天拔剑观沧海》等。

2、既然作者们是在深入部队的生活的时候有感而发创作的歌曲,那么部队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通过以下几张图片来了解一下部队生活。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南关中学冯静一、教学内容: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当兵的人》二、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的主题是军旅歌曲。

以《当兵的人》的歌曲教学作为中心,再结合几首比较有特色的军旅歌曲进行欣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战士们在军营里的紧张生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学习他们“先国后家”、“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们高度的集体主义、合作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本课所有的内容都是以音画同步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知觉,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三、教学目标: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及其特点;2、通过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能够向我们的军人学习,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3、背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能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四、教学重点:了解进行曲的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地演唱《当兵的人》。

五、教学难点:对歌词的理解,分析歌曲,体会到当兵的人对祖国对家乡队人民对党的热爱。

六、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欣赏一首老歌《为了谁》。

(视频播放)师:看了刚才的视频,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师: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

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得)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师: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今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灾难,在灾难面前,哪次不是我们当兵的人一马当先?为了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百姓的生命。

当兵的人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

《当兵的人》教案一、教学内容: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当兵的人》二、教学目标: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2、通过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能够向我们的武警官兵学习,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3、背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能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进行曲的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地演唱《当兵的人》。

四、教学难点:1、对歌词的理解,分析歌曲。

2、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准确时值。

五、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歌曲<为了谁>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2、同学们,你们了解当兵的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当兵的人的认识吗?师: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今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灾难,在灾难面前,哪次不是我们当兵的人一马当先?为了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百姓的生命。

说句心里话,我们对当兵的人总有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视频《当兵的人》。

3、这首歌是在1994年的时候,当兵出身的作者在深入部队生活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那么同学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旋律节奏和以前我们学的歌不一样?(学生回答)引出——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4、用军训时的步伐节奏(进行曲节奏)发声练习:1=C-F 4/4 (有力度有弹性)1 3 5 3 |1 3 5 3 |1 —0 0‖Mimimi mi mamama ma mi5、教师自弹自唱《当兵的人》,学生认真听后,对歌曲进行分析。

(教师唱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分成几个部分?)《当兵的人》一共分为两个部分:A、刻画出当代军人高大威武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当兵的人》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从事音乐教学多年,我深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是知识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

因此,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设计活动过程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甚多,同时也领悟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首先是导入的环节,我为同学们播放两首歌曲一是抗洪救灾歌曲《为了谁》,一是抗震救灾歌曲《生死不离》。

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歌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

把学生称为“士兵们”,老师称为连长,让学生感觉自己已走进军营,作一名永丰军区刚一连的士兵,来体验当兵的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

要求战士们坐好了,挺胸、抬头、收腹,有军人的姿态,学习一首我们“真正军人的歌”。

三、因材施教。

因为期中考试后才开设音乐课,学生对音乐的相关知识没有系统认识,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免学生失去兴趣。

所以在第二次接触歌曲时,要求学生轻声哼唱,在唱的过程中和我一起做动作(拍手和摇摆身体)。

为下面的问题“这首歌曲哪部分是饱满有力的?哪部分是连贯抒情的?”做准备。

再将两部分分男女学生唱。

四、拓展的环节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片段,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目睹军人那种高大、威武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歌曲《说句心里话》,目的是让学生对和平年代的军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就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学法、教法全方位调动学生乐于参与欣赏、感受、体验歌曲等活动,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感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美。

我会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认真探索,积累经验,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的音乐课堂教学一定会走出自己的模式,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永丰中学涂蓉
2011-1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