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课件合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9《赤壁赋》课件4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9《赤壁赋》课件45张PPT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加以阐述。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 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 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说,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 是永恒存在的。因此,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 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 辩证关系。

元丰三年(1079年),
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

法(“乌台诗案”),被捕
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

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 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

壁赋》和《念奴娇·赤壁 怀古》。
乌台诗案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很多乌 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 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 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 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 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 中的问题。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 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 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诗,③本是一代盖世的英雄, 如今在哪里呢?
④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⑤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⑥挟飞仙以遨 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 响于悲风。”
④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 鱼打柴,把鱼虾当做伴侣,把 麋鹿当作朋友,驾着一片叶子 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互 相劝酒。⑤就像蜉蝣一样,将 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 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 的无穷无尽。⑥希望拉着神仙 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 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 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 在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 吹奏出来。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精品课件(共34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精品课件(共34张PPT)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 洞庭波”。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2—6自然段 的内容。
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 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 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 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 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 术特征。
第三部分(7):说明“木叶”与“树叶” 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引题
主体
“木叶”成为 诗人笔下钟爱 的形象。
“木”含 有落叶的 因素
“木”有落叶 的微黄与干 燥之感,带 来疏朗的秋 天气息。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5张PPT)

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情势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作为一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诗的特质和情韵等特点,又不 拘泥于赋的固定情势,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体现了“以文为赋” 的特点。一方面用了赋体传统的对话手法,韵文和对偶句式,使文章富 有节奏感,如第一段的“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 然……羽化而登仙”的韵文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之诗,歌 窈窕之章”等对偶句几主客问答的对话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 美,另一方面有突破了传统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格式,注入了更多的 散文因素,其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使 文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不拘一格。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能够如此波 涛起伏,环换相扣,体现了作者奇妙的7和高深的艺术手段,又可看出苏 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
谢谢!
学习本文有何收获和启发?对作者的思想有何认 识?1)“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
持对朝廷政治的关心,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而不甘沉溺含 有积极因素。
2)通过主客问答,论辩,阐明了世界万物的“变”与“不 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即不必敬慕长江的无穷,也不必哀叹人生 的短暂,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名词意动用法。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凌茫然之万顷。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 文章中直接反应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 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空想境 域;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XXX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 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 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 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 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 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青春的呐喊家(巴金)》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青春的呐喊家(巴金)》课件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青春的呐喊--巴金《家》
教学课件
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二语文:青春的 呐喊--巴金《家》课件
• 家有苦蔓(wàn)苦藤的牵连 • 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 • 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 • 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 • 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 • 家镌(juān)刻着秋天般的丰盈 • 家是你受伤时最温馨的呼唤 • 家是你寂寞时最氤氲(yīnyūn)的弥漫 • 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 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 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 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 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 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 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瑞珏被高老太 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瑞珏难产 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 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 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权威,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 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 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 爱情悲剧。封建家庭生活 ● “五四”新思想的影响 ●长兄李尧枚自杀
长期的封建大家庭生活
李家是当地的殷富,数代都是书香人家。巴金的远祖李介庵原籍浙江嘉兴,以儒 生的身份入川在官府充当幕僚。巴金的曾祖父李璠(fán)当过县官,添置了一些家产。 祖父李镛(yōng)做过多年县官,他精明强干,官囊颇丰。

(共17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全套) 精品教学课件PPT汇总+单元整合PPT

(共17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全套) 精品教学课件PPT汇总+单元整合PPT

-4-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中描写的荷塘就在 清华园。这一年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 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 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词语 点 zhuì chuò 学 chuò 泣 niǎo 娜 xiāo 雄 fú 水 易错字 缀 辍 啜 袅 枭 凫 词语 qiàn 影 jì ng 妆 jīng 纶 diān 量 diàn 记 diǎn 脚 易错字 倩 靓 腈 掂 惦 踮
-10-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5-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他曾表白:“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 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这年7月 的一个静谧月夜,作者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到清华园古井堂附近 的荷塘小径散步,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瞬间领悟到了“独处的妙处”。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 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现实的扰乱、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 反映。《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这种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教案+课件,26份) 人教课标版1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教案+课件,26份) 人教课标版1

小结本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 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 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 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 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 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 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 一首传世佳作。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 “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 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找出词中都描写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以怎 样的联想?
• 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 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 千百பைடு நூலகம்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 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 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 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 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 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 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 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 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 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 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 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 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课件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课件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⑥佑护( yòu )
⑩絮烦( xù )
③迤逦( lǐ )
⑦洗漱( shù )
⑪彤云( tónɡ )
④亲眷( juàn)
⑧酒馔(zhuàn)
⑫仓廒( áo )
(2)多音字 提防( dī )
①提 提倡( tí ) 露天( lù )
②露 露脸( lòu ) 钥匙( shi ) ④差 参差( cī )
3.如此隐忍小心的林冲都走上了反抗的道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 主旨是什么? 答案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最终走上反抗的道 路,有力地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 主旨。有人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标题使用得不够恰当,你怎 么看? 答案
2.故事背景 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十回“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如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 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 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 配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 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到达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 柴进家里,柴进又介绍他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啜 啜泣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迤逦: 缓__慢__前__行__,__文__中__有__颠__沛__流__离__的__意__思__。_ (2)碎琼乱玉:比__喻__地__上__的__雪__。__琼__,__美__玉__。_ (3)玷辱: _使__蒙__受__耻__辱__。_ (4)情理难容:_无__论__在__人__的__常__情__和__事__情__的__一__般__道__理_上__都__难__以__容__忍__。__ (5)天理昭然:_旧__称__天__能__主__持__公__道__,__善__恶__报__应__分__明_。___用__于_劝__诫__人__。__ (6)逼上梁山:_指__的__是__被_压__迫__的__人__们__不__得__不__奋__起__反__抗__的__事__情__。__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阅读鉴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3* 边城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20页 0199页 0333页 0377页 0443页 0476页 0535页 0633页 0707页 0782页 0825页 0910页 1029页 1080页 1137页
★阅读鉴赏★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 边城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6* 逍遥游 第三单元 9 说“木叶” 第四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表达交流★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梳理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 ★名著导读★ 《堂吉诃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件合集
【课件一】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课件二】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
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_ū_i)鱼凫(fú)秦塞(sai)萦绕
(yíng)
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巉岩(chán)飞湍(tuan)咨嗟
(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ng)崔嵬(wi)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
正。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

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

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

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皆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

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

匪,同非。

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3、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文章的过程中,以把握文章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全诗结构和对文章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

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

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

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

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

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在学生已经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六、作业:背诵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