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测试跟踪测试卷附答案 (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跟踪检测卷折线统计图因数与倍数一、填空。
(每空1分,共22分)1. 江苏省某市2023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5℃、8℃、12℃、18℃、25℃、34℃,为了表示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制成( )统计图。
2. 在42÷3=14中,14和3是42的( )数,42是3和14的( )数。
3. 在15、18、25、30、19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2,3,5的公倍数是( )。
4. 一个数既是32的因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5. 1024至少减去( )就是3的倍数,1708至少加上( )就是5的倍数。
6. 三个连续的偶数之和是60,这三个偶数分别是( )。
7. 一个三位数,它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的数是合数且是奇数,这个三位数是( )。
8. 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9. 如果m和n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m÷n=6,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如果x、y为非0的自然数,且x-y=1,那么x 和y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0. 如果A=2×3×7,B=2×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1. 育红小学五(1)班的人数在45~60。
参加植树活动时,每6人一组或每8人一组都刚好没有剩余。
五(1)班有( )人。
12. 把一些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或7个小朋友都剩下1颗,这些糖果至少有( )颗。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5分)1. 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
( )2. n是奇数,n+1一定是偶数。
( )3. 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公因数。
( )4. 把12分解质因数是12=1×3×2×2。
【精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
(每空 2 分,共 10 分)李老师驱车外出兜风,半途中突然有一只猫冲到车前,他用力刹车才没撞到它,李老师受惊后决定开车回家,如图所示的折线图是李老师行车的速度记录。
1.李老师行车期间的最高速度是()千米 / 时。
保持这个速度行驶了()分钟。
2.李老师( )为躲避猫而踩刹车(填时间) 。
李老师回家行驶了( )分钟。
3.李老师在 9:08 到 9:11 共行驶了( )千米。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面的信息中,选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的是( )。
A.制作表示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高度的统计图B.制作表示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情况的统计图C.制作表示南京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D.制作表示世界杯各球队的进球数量的统计图2.【新情境】“司马光砸缸”是大家熟知的故事。
大意是水缸里原有一部分水(未满) ,玩耍的孩童落入水缸中,水已没过孩童头顶。
同伴们大声呼叫,毫无办法。
此时,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水流出后,孩童得救。
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大家的夸奖。
下面图()比较符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
3.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规定:居民生活用水量每月在 15 吨以内(含 15 吨) 时,每吨收费 2.8 元,超过 15 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收费 3.4 元。
下图能表示每月的水费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
4.星期天,龙龙和爸爸去登山,如图是他们两人登山比赛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15 分钟时,龙龙和爸爸的登山高度是一样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二 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含答案)3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二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3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1.(本题5分)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六(1)班同学第一节课在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电脑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美术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幅图描述了这一事件.A.B.C.2.(本题5分)刘军从家出发去小华家还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带了一本书.于是他回家取书,然后再去小华家,到小华家后又研究了几道习题然后回家.下面()副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刘军的行为.A.B.C.3.(本题5分)小明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下面四幅图中,描述了小明同学的这一活动行程的是()A.B.C.D.4.(本题5分)龟兔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不久兔子就把乌龟远远甩在后面,于是兔子便得意洋洋地躺在一棵大树下睡起觉来.乌龟一直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终点跑着,兔子一觉醒来,看见乌龟快接近终点了,这时才慌忙追赶上去,但最终输给了乌龟.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兔龟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A.B.C.D.5.(本题5分)如图是某市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天15时的温度最高B.这天3时的温度最低C.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D.这天21时的温度是30℃6.(本题5分)从家去图书馆,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借完书后直接回家.能描述这一过程图象的是()A.B.C.D.7.(本题5分)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8.(本题5分)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又到四楼上音乐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第()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A.B.C.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9.(本题5分)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____分,在图书馆借书用____分.10.(本题5分)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在图上看,起飞后第____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____秒两架飞机高度相差最大.11.(本题5分)看图回答问题.(1)横轴表示____,纵轴表示____.(2)纵轴一格表示____.(3)估计一下,刘阳叔叔在1时30分大约走了____,他走完15千米大约是____.12.(本题5分)看图填空.(1)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约有____万人点击该网站(得数保留整万人).(2)本季度点击人数最多的月份比最少的月份多____%.13.(本题5分)根据图填空.(1)1997年~1999年平均年收入____万元(2)1999年比1997年的收入增长____%.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14.(本题7分)《中国教育报》近期报道了几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情况,右面摘录了一则“1998年-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如图统计图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1998年至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年平均数是____百亿元.(2)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比1998年增加了____百亿元.(3)据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变化情况你想到了什么?____.15.(本题7分)看图回答问题(1)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哪一小时速度最快?是多少?(3)最后一小时的速度比第一小时的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16.(本题7分)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请看图回答以下问题:(1)总体上看两个人的成绩呈现____趋势.(2)从折线统计图看出____的成绩提高得快.(3)从条形统计图看出____的反思时间少一些,少____%.(4)甲比乙反思的时间多____%,甲比乙做题的时间少____%.(5)你喜欢谁的学习方式,为什么?(6)你喜欢谁的学习方式,就求出他最后三次自测的平均成绩17.(本题7分)根据统计图填空(1)第____届金牌数最少,第____届金牌数最多.(2)这七届的金牌平均数是____枚.(得数保留整数).(3)第29届比第28届增加了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18.(本题7分)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14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2014 年2月9-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二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得整个过程分为四段:先上升去三楼停留一段时间;然后下降到二楼上电脑课,停留一段时间;再上升到四楼上美术课,停留一段时间,而且位置达到最高;最后下到一楼食堂吃饭,而且下降到最底层;所以只有如图所示图二准确描述了这一事件.故选:B.2.【答案】:C;【解析】:解:刘军从家出发去小华家还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带了一本书.于是他回家取书,然后再去小华家,到小华家后又研究了几道习题然后回家,能较准确地反映刘军行为的折线统计图是:.故选:C.3.【答案】:C;【解析】:解:A、表示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2.5-1.5=1小时返回家,不符合题意B、表示在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不符合题意C、表示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少年宫,参观1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符合题意D、表示从少年宫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少年宫5千米的家,在家待1.5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少年宫,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B;【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图象中大致反映兔龟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B.故选:B.5.【答案】:C;【解析】:解: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最高应找到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所对应的x值与y值:为15时,38℃,A对;温度最低应找到函数图象的最低点所对应的x值与y值:为3时,22℃,B对;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应让前面的两个y值相减,即38-22=16℃,C错;从图象看出,这天21时的温度是30℃,D对.故选:C.6.【答案】:A;【解析】:解:小红的这一过程可分成以下几段:(1)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2)途中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3)途中休息后到图书馆,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4)在图书馆借书,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5)从图书馆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只有选项A符合这一变化.故选:A.7.【答案】:B;【解析】:解:由于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所以用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故选:B.8.【答案】:B;【解析】:解:五年级(1)班的学生第一节课到三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四楼,第四节课到一楼,故答案为:B.9.【答案】:20;40;【解析】:解:40-20=20(分钟),100-60=40(分钟),答: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20分钟,在图书馆借书用了40分钟.故答案为:20,40.10.【答案】:15;30;【解析】:解: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的高度都是25米,即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30秒,甲飞机的高度为27米,乙飞机的高度为7米,27-7=20米,这时两架飞机高度相差最大.故答案为:15,30.11.【答案】:叔叔登山用的时间;叔叔登山的高度;4千米;6千米;3时40分;【解析】:解:(1)横轴表示刘阳叔叔登山用的时间,纵轴表示叔叔登山的高度;(2)纵轴一格表示4千米;(3)刘阳叔叔在1时30分大约走了6千米,他走完15千米大约是3时40分钟.故答案为:叔叔登山用的时间,叔叔登山的高度,4千米,6千米,3时40分.12.【答案】:147;50;【解析】:解:(1)(120+180+140)÷3=440÷3≈147(万人)(2)(180-120)÷120=60÷120=50%故答案为:147,50.13.【答案】:8;25;【解析】:解:(1)(8+6+10)÷3=8(万元);答:1997年~1999年平均年收入8万元.(2)(10-8)÷8=25%;答:1999年比1997年的收入增长25%.故答案为:8,25.14.【答案】:解:(1)(30+34+39+47+55)÷5=205÷5=41(百亿元),答:1998年至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年平均数是41百亿元;(2)55-30=25(百亿元),答: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比1998年增加了25百亿元;(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故答案为:(1)41,(2)25,(3)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解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把1998年到2002年的投入总和除以年份数5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题意,可用2002年的投入经费减去1999年的投入经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15.【答案】:解:(1)600÷6=100(千米/小时)答: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2)600-450=150(千米)450-350=100(千米)350-250=100(千米)250-150=100(千米)150-100=50(千米)150>100>50答:最后一小时的速度最快,是150千米/小时.(3)(150-100)÷100=50%答:最后一小时的速度比第一小时的速度提高了50%.;【解析】:(1)用最后行驶的路程除以行驶的总时间,就是这辆车的平均速度;(2)先计算出相邻的两个小时之间行驶的路程,再比较大小即可;(3)用(最后一小时的速度-第一小时的速度)÷第一小时的速度,代入数据即可求解.16.【答案】:解:(1)总体上看两个人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2)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甲的成绩提高得快.(3)(3-2)÷3×100%≈33.3%,答:乙反思的时间少,少约33.3%.(4)(3-2)÷2×100%=50%,(5-4)÷5×100%=20%,答:甲比乙反思的时间多 50%,甲比乙做题的时间少 20%.(5)我喜欢甲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学习中,不能一味的做题练习,学会自我反思更重要,(6)(80+90+94)÷3,=264÷3,=88(分),答:甲最后三次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答案为:上升;甲;乙;33.3%;50;20.;【解析】:(1)总体上看两个人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2)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甲的成绩提高得快.(3)从条形统计图看出乙的反思时间少一些,把甲反思的时间看做单位“1”,则用乙比甲少的时间除以甲的反思的时间,再乘100%即可;(4)把乙反思的时间看做单位“1”,用甲比乙多的时间除以乙的反思的时间,再乘100%即可;把乙做题的时间看做单位“1”,用甲比乙做题的少的时间除以乙做题的时间,再乘100%即可;(5)我喜欢甲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学习中,不能一味的做题练习,学会自我反思更重要,(6)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求出甲最后三次自测的平均参加即可解答.17.【答案】:解:(1)第 24届金牌数最少,第 29届金牌数最多.(2)(16+5+16+16+28+32+51)÷7=164÷7≈23(枚)答:这七届的金牌平均数是23枚.(3)(51-32)÷32=19÷32≈59.4%.第29届比第28届增加了59.4%.故答案为:24,29;23,59.4.;【解析】:(1)找出图中的最低点,就是获得金牌数量最少的届数,最高点就是获得金牌最多的届数;(2)求出这7届的金牌总数,然后除以7即可;(3)先求出第29届比第28届增加了几枚金牌,再用增加的数量除以第28届的数量即可.18.【答案】:解:(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在11日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2)龙潭湖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3)15日较好,因为这一天人数较少(4)从折线统计图看出,13日游览两个景点的人数差距最大,11日游览两个景点的人数差距是多少万人?27.8-25.7=2.1(万人);答:11日游览两个景点的人数差距是2.1万人.;【解析】:(1)由图可知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在11日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2)龙潭湖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3)游览两个景点,我认为在15日,这天最好.因为这天的人数最少;(4)从折线统计图看出,13日游览两个景点的人数差距最大,11日游览两个景点的人数差距是多少人?。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 )。
A. B.2.要绘制一幅表示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采用( )统计图较为合适。
A.条形B.折线 C.扇形3.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周气温变化的情况,采用()比较合适。
A.复式条形统计图B.单式折线统计图C.复式折线统计图4.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
则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狗的速度始终比兔子快B.整个过程中小狗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同C.图中BC段表明兔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前4秒内,小狗比兔子跑的快5.小军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A. B. C.6.以下几种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
A.某公司销售业绩增减变化情况B.六年级各班人数C.各类图书本数D.各类支出占家庭支出的百分比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0分)7.从折线统计图中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8.要观察病人的体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9.为了清楚地展示两种自行车销量在全年的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
()10.对比两只股票某日的走势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1.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1厘米的长度表示30吨,那么120吨应画10厘米长。
()三、填空题。
(每空2分,共46分)12.单式折线统计图用来表示()种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种数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_折线统计图》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折线统计图》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强化1. 某市自来水公司2014∼2018年每年供水总量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填空。
从2014年到2018年,供水总量一共增加了________万吨,其中从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供水总量增长最快。
二.拓展应用用温度计测量自己家一天中室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完成统计图。
×××同学家室内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用一句话描述一天中室内气温的变化情况:________一.基础强化如图是某地两个旅游景点2018年十一黄金周每天门票收入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的数据完成填空。
(1)从10月________日到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都在增长,其中________日的收入最高;从10月________日到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都在下降,其中________日的收入最低。
(2)10月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相差最多。
阳光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各月生产的两种型号洗衣机数量统计如下:把条形统计图改成折线统计图,并完成填空。
阳光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A、B两种型号洗衣机产量统计图(1)从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A型号洗衣机的产量逐月增长,其中________月份的产量最高;从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A型号洗衣机的产量逐月下降,其中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下降最快。
(2)两种型号的洗衣机产量,________月份相差最大,________月份相同。
二.拓展应用查找资料,了解你和你的一个好朋友从一年级起每年体检时的体重数据,完成如图统计图。
________同学和________同学一至五年级体重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一.基础强化为了增强体质,小彬每天坚持长跑锻炼。
下面是上个星期他每天跑步路程的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如图统计图。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第2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考试卷(解析版)(五年级)单元考试卷.doc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第2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考试卷(解析版)(五年级)单元考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题文】如图是内地某工厂工人的下半年月收入统计图,请问他的月薪增涨幅度最大的是()月。
A.8月 B.9月 C.12月 D .11月【答案】D【解析】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7月到8月,8月到9月,9月到10月,10月到11月,11月到12月的工人月薪增涨幅度,然后比较即可得出月薪增涨幅度最大的月份。
解答:7月到8月的月薪增长(1100﹣1000)=100元,增幅为:100÷1000=10%8月到9月的月薪增长(1170﹣1100)=70元,增幅为:70÷1100≈6.36%9月到10月的月薪增长(1240﹣1170)=70元,增幅为:70÷1170≈5.98%10月到11月的月薪增长(1300﹣1240)=60元,增幅为:60÷1240=4.84%10月到11月的月薪增长(1450﹣1300)=150元,增幅为:150÷1300=11.5%因为11.5%>10%>6.36%>5.98%>4.84%,所以11月份到12月份月薪增涨幅度最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单位“1”,根据“(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
【题文】下面是敏敏家从2008~201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统计图。
评卷人得分(1)哪一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2)比较两种贺卡枚数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案】(1)2010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2)电子贺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普通贺卡逐渐被电子贺卡代替。
【解析】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统计结果的解释和据此作出的判断和预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重难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重难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一、选择题1.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
A.数量的多少B.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C.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D.数据的分布情况2.从家去图书馆,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借完书后直接回家。
能描述这一过程图像的是()。
A.B.C.D.3.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时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时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加快了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关系图,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
A.B.C.D.4.六(1)班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58本B.众数是42本C.中位数是58木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5个月5.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下图表示()A.不变B.缓慢上升C.缓慢下降D.大幅上升6.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时,来到离学校5千米远的科技馆,参观1时,出馆后休息0.5时,然后乘车0.5时返回学校。
下面四幅图中,描述了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这一活动行程的是图。
()A.B.C.D.7.下面对统计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小刚先到达终点B.小刚先快后慢C.小强先快后慢D.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8.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小明中午回家吃饭,小华在班级吃中饭.下面()图描述的是小明一天的情况.A.B.C.D.二、填空题9.要反映北京、上海、太原、吉林四个城市6月份的气温,应选用( )统计图;要反映北京1月份到6月份的降水量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10.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试飞过程中的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起飞后第20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 )米;起飞后第( )秒两架飞机处在同一高度;起飞后第( )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相差( )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折线统计图+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
折线统计图一、单选题1护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体温变化情况,她应选用()统计图。
A 折线B 条形C 扇形D 复式条形2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A B C D3折线统计图表示()。
A 数量关系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B 数量的多少C 部分与总数的关系4为了清楚的展示某商场冰箱全年销售量的变化趋势,用()更适合。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统计表二、判断题5要表示甲、乙同学几次数学成绩的对比变化情况,最好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6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
()7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三、填空题8根据下面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某百货商店职工文化考试成绩统计图这个商店共有职工________人,成绩优秀的占职工总数的________%,及格以上的占职工总数的________%.、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3~4月________市的降雨量更多。
10小红要描述她家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情况,宜选用________统计图;要描述她家近五年收入变化情况,宜选用________统计图。
四、解答题11医院的护士为一位病人记录了四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某病人体温情况记录统计表2021年3月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1)护士每隔多少小时记录一次病人体温?(2)这位病人体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3)你还从图中看出了哪些信息?写一写1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图,请看图填空.(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________吨.(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________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________吨.(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________%,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________%.五、应用题13下面是光明小学2021年入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6年的近视人数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
折线统计图
一、单选题
1.既能反映增减变化,又能反映数据多少的统计图是()。
A. 折线统计图
B. 条形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表示()。
A. 数量关系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B. 数量的多少
C. 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3.如图: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大致是下列图象中的()
A. B.
C. D.
4.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护士想把他的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成统计图,绘制()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不确定
二、判断题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
6.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完全一样。
()
7.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
8.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
()
三、填空题
9.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________,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________,而且能清楚地表示________。
10.哥哥和弟弟周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途中骑行情况如图.哥哥骑行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例,弟弟每分钟行________千米.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它们距A地的距离S与行驶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甲车从B地返回的速度
为________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________千米时追上乙车.
四、解答题
12.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2003年人均纯收入10497
2004年人均纯收入11167
2005年人均纯收入12671
2006年人均纯收入14436
2007年人均纯收入15940
13.下面是2015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2015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2)如果你是该店的老板,你将如何进货?为什么?
五、应用题
14.下图是深圳某公司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图此车间共有多少男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既能反映增减变化,又能反映数据多少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A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既能反映增减变化,又能反映数据多少;扇形统计图能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体之间的关系。
2.【答案】A
【解析】【解答】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
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大致图象是:
;
分析:本题中的时间可分为三个段.第一段从注水开始到水注满烧杯结束,在这段时间内水槽的水面高度为零;第二段时间从水槽内有水开始到高度上升到烧杯的高度为止,在这段时间内水槽内水的高度迅速增加;第三段时间从水到烧杯高度开始到水槽内的水注满结束,在这段时间内水槽内的水的高度缓慢增加.所
以在图象上表示为第一段时间内高度为零,由于第三段时间内水高上升的速度要比第二段时间内上升的缓慢,在图象上表示为第三部分要比第二部分平缓,所以应选择B答案。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护士想把他的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成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判断题
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判断。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完全一样,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线,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以上的线,一般都是以虚线和实线出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据此判断。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即可做出判断。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是: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优点是很容易看出数量
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点,然后把这些点用直线连起来,优点是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填空题
9.【答案】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解析】【解答】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10.【答案】正;0.16
【解析】【解答】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8时15分﹣7时=75(分钟),
12÷75=0.16(千米);
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16千米.
故答案为:正,0.16。
【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12千米,时间为8时15分﹣7时=75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11.【答案】80;40
【解析】【解答】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20千米,甲车返回用1.5小时,
甲返回的速度是:120÷1.5=80(千米/小时);
乙车的速度是:120÷3=40(千米/小时);
甲从B地返回追上乙用的时间:
40÷(80﹣40)
=40÷40
=1(小时);
也就是甲车离开B地80千米,那么距A地120﹣80=40千米.
答:甲车返回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40千米时追上乙车.
故答案为:80,40。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2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甲车返回用1.5小时,据此可以求出甲返回的速度,乙车用行完全程用3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当甲车达到B地时,乙车离开B地1小时的路程,根据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追及的距离÷速度差,由此可以求出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甲车行驶到距A地多少千米时追上乙车.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2.【答案】
【解析】【分析】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均纯收入,找准单位长度,描点,顺次连线即可画出折线统计图.
13.【答案】(1)解:2015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2)解:如果我是该店的老板,我会多采购普通电视,因为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普通电视的销量相对较好。
【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确定各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图例分别用虚线和实线连接成折线统计图即可;(2)根据统计图中两种电视的销量设计进货的方法即可。
五、应用题
14.【答案】解:80+110+140=330
答:此车间共有330名男工
【解析】【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