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扩散焊(29)
合集下载
第二章扩散焊

工件为普通材料,其熔焊、钎焊的焊接性均较好 。但因其结构复杂,用熔焊有困难,用钎焊时也 会因钎料流布不均匀或因钎料流失而造成结构性 能恶化,此时采用扩散焊就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38
16
一、工件待焊表面的制备和清理
1.表面机加工
2.除油污和表面侵蚀
17
二、中间层材料的选择
中间层的作用是:
改善表面接触,从而降低对待焊表面制备质量的要 求,降低所需的焊接压力。 2) 改善扩散条件,加速扩散过程,从而可降低焊接温 度,缩短焊接时间。 3) 改善冶金反应,避免(或减少)形成脆性金属间化 合物和不希望有的共晶组织。 4) 避免或减少因被焊材料之间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过大 所引起的问题,如热应力过大,出现扩散孔洞等。
28
三、热等静压扩散焊设备
Nhomakorabea
1-电热器 2-炉衬 3-隔热层 4-电源引线 5-惰性气体管道 6-安全阀组件 7-真空管道 8-冷却管 9-热电耦
29
第五节 扩散焊接头质量及检验
扩散焊工艺过程较易控制,重复性好。
生产中主要靠控制工艺过程中各参数来 保证质量,同时采用随机抽样进行金相 检查,并配以超声等无损检测手段,但 到目前为止,还无十分可靠的非破坏性 检测手段
8
二、异种材料扩散焊
异种材料扩散焊是指异种金属或金属与陶瓷,
石墨等非金属的扩散焊。进行这种类型的扩散 焊时,可能出现下列现象: 1由于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结合面上出现热应力 。 2在结合面上由于冶金反应而产生低熔点共晶 组织或者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 3由于扩散系数不同而在接头中形成扩散孔洞 。 4由于两种金属的电化学性能不同,接头易出 9 现电化学腐蚀
度、漏气率均会影响扩散焊接头质量. 常用保护气体是氩气,常用真空度为(10 ~20) X 10-3Pa.
第4章 焊接加工.ppt

下一页 返回
4.2 手工电弧焊
2.手工电弧焊的特点 (1)操作灵活。 (2)对接头的装配要求较低。 (3)可焊材料广。 (4)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手工电弧焊
4. 2. 2焊接电弧
1.焊接电弧的产生 焊接电弧是在电极与焊件之间气体介质中产生强烈而持久的 放电现象。当焊条的一端与焊件瞬时接触时.造成短路.产生 很大的短路电流.接触点金属温度迅速升高.使相接触的金属 很快熔化并产生金属蒸汽.当把电极提起2-2 ㎜时.电极与焊 件之间高热的气体和金属蒸汽极易被电离.在两极间电场作用 下.被加热的阴极表面发射出电子并撞击气体杂质.使气体介 质电离成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奔向阴极.电子奔向阳极。它 们在运动过程中到达电极与工作表面时.不断碰撞和复合。产 生大量的光和热.在焊条端部与焊件之间形成电弧。
下一页 返回
4.1 概述
2.焊接加工的特点 随着焊接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焊 接质量及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焊接在桥梁、建筑、舰船、容 器、锅炉、电子等结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主 要有以下特点。 (1)减轻结构质量。 (2)能分大为小.以小拼大。 (3)可制造双金属结构。 (4)结构强度高.产品质量好。 (5)生产率较高.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下一页 返回
4.3 其他焊接方法
4. 3. 2气体保护电弧焊
气体保护电弧焊简称气体保护焊.它是指利用外加气体作为电 弧介质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方法。 1. CO2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焊是利用CO2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 电 弧引燃后.焊丝通过导电嘴送人焊接区. CO2气体从喷嘴内以 一定流量在焊丝周围喷出.对焊接区形成保护层.防止空气的 侵人并维持电弧稳定.金属冷凝后形成焊缝。 CO2是氧化性 气体.在高温下能使钢中的合金元索产生烧损.所以必须选择 具有脱氧能力的合金钢焊丝.
4.2 手工电弧焊
2.手工电弧焊的特点 (1)操作灵活。 (2)对接头的装配要求较低。 (3)可焊材料广。 (4)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手工电弧焊
4. 2. 2焊接电弧
1.焊接电弧的产生 焊接电弧是在电极与焊件之间气体介质中产生强烈而持久的 放电现象。当焊条的一端与焊件瞬时接触时.造成短路.产生 很大的短路电流.接触点金属温度迅速升高.使相接触的金属 很快熔化并产生金属蒸汽.当把电极提起2-2 ㎜时.电极与焊 件之间高热的气体和金属蒸汽极易被电离.在两极间电场作用 下.被加热的阴极表面发射出电子并撞击气体杂质.使气体介 质电离成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奔向阴极.电子奔向阳极。它 们在运动过程中到达电极与工作表面时.不断碰撞和复合。产 生大量的光和热.在焊条端部与焊件之间形成电弧。
下一页 返回
4.1 概述
2.焊接加工的特点 随着焊接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焊 接质量及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焊接在桥梁、建筑、舰船、容 器、锅炉、电子等结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主 要有以下特点。 (1)减轻结构质量。 (2)能分大为小.以小拼大。 (3)可制造双金属结构。 (4)结构强度高.产品质量好。 (5)生产率较高.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下一页 返回
4.3 其他焊接方法
4. 3. 2气体保护电弧焊
气体保护电弧焊简称气体保护焊.它是指利用外加气体作为电 弧介质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方法。 1. CO2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焊是利用CO2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 电 弧引燃后.焊丝通过导电嘴送人焊接区. CO2气体从喷嘴内以 一定流量在焊丝周围喷出.对焊接区形成保护层.防止空气的 侵人并维持电弧稳定.金属冷凝后形成焊缝。 CO2是氧化性 气体.在高温下能使钢中的合金元索产生烧损.所以必须选择 具有脱氧能力的合金钢焊丝.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4章焊接.

焊件的措施。 2. 掌握常用焊接方法的特点,具有较合理选用焊接方法及相关焊接材料的能力。 3. 了解金属的焊接性能,熟悉常用金属的焊接特点。 4. 熟悉常用焊接接头型式和坡口型式,确定焊缝布置的主要原则。具有分析焊件结构工艺性的
初步能力。
5. 了解焊接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弧焊的焊接过程,焊接冶金过程特点,焊接规范。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及其对接
④ 部分相变区:在热影响区内发生部分相变的区域。 加热温度:AC3~AC1 ; 力学性能较母材稍差。 力学性能最差的区域:熔合区和过热区
3)减小和消除焊接热影响区的方法: ① 小电流、快速焊接; ② 采用先进的焊接方法; ③ 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正火)。 五、焊接应力与变形 (一)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
1
Ⅰ
Ⅱ
2
Ⅰ
Ⅱ
Ⅲ
Ⅲ
3)锤击或碾压焊缝。
4)采用小能量、多层焊。
5)焊前预热(150 ℃ ~350 ℃)。
6)焊后热处理(去应力退火)。可消除应力 80%左右
2 . 焊接变形的防止及矫正措施
1)设计时,焊缝不要密集交叉,截面和长度也应尽可能小。
2)合理选择焊接顺序。
3
2
3
4
1
2
1
4
1—4—3—2
1—2—3—4
3)氩弧焊的特点及应用 ① 机械保护效果好,焊缝金属纯净,焊缝成形美观,焊接质量优良。 ② 电弧燃烧稳定,飞溅小。 ③ 焊接热影响区和变形小。 ④ 可进行全位置焊接。 ⑤ 氩气昂贵,设备造价高。 应用:适用所有金属材料的焊接。
适用于易氧化的有色金属及合金钢材料的焊接。如:铝、镁、钛及其合金和耐热 钢、不锈钢等。 2 . CO2 气体保护焊
初步能力。
5. 了解焊接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弧焊的焊接过程,焊接冶金过程特点,焊接规范。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及其对接
④ 部分相变区:在热影响区内发生部分相变的区域。 加热温度:AC3~AC1 ; 力学性能较母材稍差。 力学性能最差的区域:熔合区和过热区
3)减小和消除焊接热影响区的方法: ① 小电流、快速焊接; ② 采用先进的焊接方法; ③ 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正火)。 五、焊接应力与变形 (一)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
1
Ⅰ
Ⅱ
2
Ⅰ
Ⅱ
Ⅲ
Ⅲ
3)锤击或碾压焊缝。
4)采用小能量、多层焊。
5)焊前预热(150 ℃ ~350 ℃)。
6)焊后热处理(去应力退火)。可消除应力 80%左右
2 . 焊接变形的防止及矫正措施
1)设计时,焊缝不要密集交叉,截面和长度也应尽可能小。
2)合理选择焊接顺序。
3
2
3
4
1
2
1
4
1—4—3—2
1—2—3—4
3)氩弧焊的特点及应用 ① 机械保护效果好,焊缝金属纯净,焊缝成形美观,焊接质量优良。 ② 电弧燃烧稳定,飞溅小。 ③ 焊接热影响区和变形小。 ④ 可进行全位置焊接。 ⑤ 氩气昂贵,设备造价高。 应用:适用所有金属材料的焊接。
适用于易氧化的有色金属及合金钢材料的焊接。如:铝、镁、钛及其合金和耐热 钢、不锈钢等。 2 . CO2 气体保护焊
钎焊及扩散焊

毛细作用
当将两互相平行 的金属板垂直插 入液态钎料中时, 假设平行金属板 无限大,钎料量无 限多,由于存在毛 细作用,如果钎料 可以润湿金属板, 则会出现图(a)所 示的情形,否则,则 会出现图(b)的情 形。
液态钎料在毛细作用下的流动速度: V =σlg a cosθ/4ηh= a(σsg - σsl)/4ηh cosθ↑,η↓,则V↑; V ∝ 1/h ,刚开始V大,随着 h 的增加,而逐渐变慢,所以,为填满间隙,必 须有足够的保温时间。
钎 剂
钎 剂
钎剂的型号与牌号
硬钎剂型号
钎剂型号
钎 剂
3.1.3 软钎剂 分为无机、有机两类: 按其残渣对接头的腐蚀作用分为腐蚀性、弱 腐蚀性、无腐蚀性三类。无机软钎剂属腐蚀性, 有机软钎剂属后两类钎剂。 1.无机软钎剂 无机酸HCl、HF、H3PO4 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 使用,均可去氧化膜,但前两种有强烈腐蚀性, 且加热中析出有害气体,故很少单独用。 MeO + 2HCl → MeCl2 + H2O MeO + 2HF →MeF2 + H2O
钎焊及扩散焊
1.绪论
我国早在青铜器时代已经出现了采用钎焊进 行连接的物件;1637年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 开物》中有“中华小钎用白铜末,大钎则竭力 挥锤而强合之”的记载; (小钎即钎焊,大 钎为锻焊)。
1.1 钎焊及其特点
定义:钎焊是采用(或过程中自动生成)比 母材熔化温度低的钎料,采取低于母材固相线 而高于钎料液相线的焊接温度,通过熔化的钎 料将母材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技术。
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下列组织:固 溶体 化合物 共晶体
钎焊过程的分解
第3章钎料与钎剂
钎料:能与母材金属无限固溶的合金元素可显著减小界面张力, 从而使钎料的润湿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比与母材金属形成金属间化合 物的合金元素好。 钎料的分类与编号 钎料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熔点:熔点在450℃以下的称为软钎料,高于450℃的称为硬钎 料(难熔钎料),高于950℃的称高温钎料。 按化学成:不论软硬,根据组成钎料的主要金属元素,相应称为 ³基钎料,如Ni基钎料等。 按钎焊工艺性能:自钎性钎料、真空钎料、复合钎料。 钎料按供货要求可制成带、丝、铸条、非晶态箔材、普通箔材、 粉末、环状、膏状、含钎剂芯管材(丝材)、药皮钎料、胶带状钎料 等。
第4章 金属的焊接成形

4)电极的极性 在焊接中,采用直流电焊机时,有正接 和反接两种方法。 (1)正接——焊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负极。 一般焊接作业均采用正接法 (2)反接——焊件接电源负极,焊条接正极。 焊接薄板时,为了防止烧穿,一般采用反接 法
大量使用的是交流电弧焊设备,不存在极 性问题。
2、焊条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1)焊接过程
3)焊条的选用原则 (1)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构件,一般要求焊缝金属 与母材等强度,可根据钢材强度等级来选用相应 的焊条;异种钢焊接,按强度等级较低的钢材选 用焊条。 (2)对焊缝的塑性、冲击韧性、抗裂强度或低温 性能要求较高时,应选用碱性焊条,否则选用酸 性焊条; (3)焊接铸钢件时,一般应选用碱性焊条; (4)焊接特种钢时,应选用专业焊条。保证焊缝 金属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性能与母材相同; (5)根据焊接结构的使用条件选择焊条药皮的类 型;
三、气体保护焊(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并保护电弧 和焊接区的电弧焊) 1、氩弧焊: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 氩气是惰性气体,可保护电极和熔化金属不受空 气的有害作用。 氩弧焊按所用电极的不同分为: (1)非熔化极氩弧焊 电极只发射电子、产生电弧,填充金属另加。 常用掺有氧化钍或氧化铈的钨极,其特点是电子 热发射能力强,熔点沸点高(3700K和5800K)。 (2)熔化极氩弧焊 钨极氩弧焊电流小、熔深浅。中厚以上的钛、铝、 铜等合金的焊接多选用高生产率的熔化极氩弧焊。
2)电弧的构造与温度分布 电弧由三部分构成,即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
电弧的温度分布
序 号 1 项目 正接时所 处位置 阴极区 焊条端头白热 区 阳极区 工件熔池上的薄亮区 ①电子撞击工件熔池 的薄亮区,并与正离 子复合放出光和热; ②撞击个别电子和正 离子; ③无发射电子任务 , 不消耗大量能量。 弧柱区 气隙间 ①电子和正离子 不断形成和复合 ; ②带电粒子在电 场作用下作定向 运动; ③释放强烈的光 和热。 21%,不是焊接 热量的主要来源 6100
第4章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

41
2)分析计算模块
分析计算模块包括结构分析(可进行线性分析、 非线性分析和高度非线性分析)、流体动力学分 析、电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以及多物 理场的耦合分析,可模拟多种物理介质的相互作 用,具有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分析能力。
FEA 模型l
2010-10-26
42
3)后处理模块
后处理模块可将计算结果以彩色等值线显示、梯 度显示、矢量显示、粒子流迹显示、立体切片显 示、透明及半透明显示(可看到结构内部)等图 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曲线 形式显示或输出。
4
1)物理模型
静态模型:如比例模型 动态模型:类比模型
2010-10-26
5
2)数学模型
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某个现实世界的模型。 静态模型:不含时间因素 动态模型:含时间因素 解析模型:得到函数形式表示的解 数值模型:求得数值近似解 离散模型 连续模型
2010-10-26
确定型模型 概率型模型
6
3)描述模型
结构分析 热分析 电磁分析 流体分析 (CFD) 耦合场分析 - 多物理场
2010-10-26
33
1)ANSYS 结构分析概览 结构分析用于确定结构的变形、应变、应力 及反作用力等.
2010-10-26
34
2)ANSYS热分析概览
ANSYS 热分析计算物体的稳态或瞬态温度分布, 以及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通量等。
第4章 焊接数值模拟 技术
陈波
4.1 引言
1.数值模拟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复杂的工程问题可 以采用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借助计算机得到满足工程 要求的数值解,数值模拟技术是现代工程学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动力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同种金属扩散焊模型
此类扩散焊过程可用三个阶段模型来形象的描述:
• 物理接触 • 接触表面激活 • 扩散及形成接头
具体:
• 第一阶段 变形――接触阶段 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粗糙表面 的微观凸起部位首先接触和变形,在变形中表面吸附层被挤开, 氧化膜被挤碎,表面上各个微观凸起点因塑性变形而被挤平,从 而达到紧密接触的程度,形成金属键连接。其余未接触部分形成 孔洞残留在界面上,较大的可能不会完全消除而成为焊接缺陷。 • 第二阶段 扩散反应――界面推移阶段 包括微孔的消除,通过 原子扩散和再结晶,使得晶界发生迁移,界面上第一阶段留下的 孔洞逐渐变小,继而大部分孔洞在界面上消失,形成了焊缝。 • 第三阶段 均匀化,体积扩散、微孔和界面的消失。原子扩散向 纵身发展,原始界面完全消失,界面上残留的微孔也消失,在界 面处达到冶金连接,接头成分趋向均匀。
5 保护气氛
• 焊接保护气氛的纯度、流量、压力或真空 度、漏气率均会影响扩散焊接头质量。常 用的保护气体使氩气,也可用纯氮,氢气 或氦气。
6母材的物理特性
• 焊接同种材料时应考虑相变和晶体结构方面的特性。 对于具有相变特性的金属,在相变温度附近进行扩散 焊时,使得焊接表面凸起处产生塑性变形所需要的压 力就小很多。金属原子在不同的晶体结构中的扩散速 度相差很大。铁的子扩散在体心立方晶体铁素体中比 在同一温度下的面心立方晶体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约 大1000倍。当然扩散速度是一方面,溶解度又是一 个方面。 • 对异类材料的扩散焊还应注意:线膨胀系数不同所产 生的内应力和低熔点共晶和中间金属化合物所带来的 脆性相等影响
物理接触过程
• 物理接触及氧化膜去除
• • • • • 解吸:银铜镍 蒸发升华 溶解 化学反应:还原 表面变形去摸
• 氧化膜去除机制
• 钛镍型:溶于母材 • 钢铁型:夹杂物 • 铝合金型:破碎,被还原
• 物理接触形成:材料性质,连接温度,施加的压 力
化学反应
• 原子间: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 • 扩散时的化学反应:电负性差距大的金属 或者金属和非金属连接
7中间层的选择
• 中间层的作用
• • • • •
• 中间层的材料
软质金属:钛镍铜铝银金 陶瓷和金属的连接: 单一层 多层:陶瓷侧 低膨胀系数,高 弹性模量的钨钼 • 金属侧 软点的铜镍等
改善表面接触 • 抑制夹杂物的形成 • 改善冶金反应 • 降低焊接温度,减少焊接时间 • 控制接头应力,提高接头强度
4焊接的表面状态
• 焊接表面状态对焊接过程及接头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焊前必须进行精加工、 磨平,甚至抛光,还要清洗去油、去除氧化膜等。 • 常用的焊接表面制备的方法有: • 机械加工:包括车、铣、刨、磨、抛光和钢丝刷刷等。 • 化学侵蚀与剥离:用各种酸碱来配置化学溶液,腐蚀完后还要反复用酒精和 水清洗。 • 真空烘烤:低于573K,(300℃)清除有机物、水和气体吸附层。 • 辉光放电清洗:是以 工件为阴极,使电离的Ar离子在辉光放电过程中撞击工 件表面,产生阴极雾化作用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 超声波清洗:通过超声波使得工件表面杂质的振动儿脱落,起到清洗的目的。 • 去油清洗:用丙酮和酒精等化学溶液进行去油。 • 总之,工件的表面愈平整、清洁,愈容易进行扩散焊,接头强度也越高。
超塑成型扩散焊(Suerplastic Forming--Diffusion Bonding,简称SPF-DB), • 对于高温下具有超塑性的金属材料,如TC4 钛合金,可以在高温下用较低的压力同时实 现焊接和成型. • 当晶粒尺寸、材料的变形速率小于某一数 值(钛合金,晶粒尺寸小于3μ m,变形速 率10-3/s~10-5/s),拉伸变形超百分之百。 • 用于薄壁复杂结构,飞机翼梁,舱门,发 动机叶片
固相扩散焊
液相扩散焊
3、影响扩散过程和程度的主要工艺因素
(1)温度:
影响扩散焊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原子的扩散,影 响原子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浓度梯队和温度。扩散焊 温度一般高于1/2金属熔化温度。 0.6~0.8Tm(Tm母材熔点)。
(2)压力:
主要影响扩散焊第二阶段。压力过低表面层塑
性变形不足。0.5~50Mpa。
第四章 扩散焊接
主讲:陈银银
扩散焊定义
扩散焊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待焊表面相互接触,通过微 观塑性变形或通过待焊面产生的微量液相而扩大待焊面的物理接触, 然后经较长时间的原子相互扩散来实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1.扩散焊原理
金属真实表面示意图
在金属不熔化的情况下两 工件之间接触距离达到(1~5) ×10-8 CM以内时,金属原子间 的引力才开始起作用。一般金 属通过精密加工后,其表面轮 廓算术平均偏差为(0.8~1.6) ×10-4 CM。在零压力作用下接 触时,实际接触面只占全部表 面
2 压力
• 在其他参数固定时,采用较高的压力能产 生较好的接头。压力上线取决于对焊件总 体变形量的限度和设备吨位等。对异种金 属扩散焊,采用较大的压力对减少或防止 孔洞有作用。对于出现液相的扩散焊选用 较低的压力,过大会挤出液态金属。由于 扩散压力对第二三阶段影响较小,所以扩 散焊时允许在后期将压力减小,以便减小 变形。
3 扩散时间
• 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保持的时间。在该焊 接时间内必须保证扩散过程全部完成,以达到所 需的强度。时间过短,则接头强度达不到稳定的、 与母材相等的强度。但是过高的高温时间会使得 晶粒长大,还有可能形成脆性相。 • 时间还和温度、压力是密切相关的。温度较高或 压力较大,则时间可以缩短。对于加中间层的扩 散焊,焊接时间还取决于中间层的厚度对接头成 分、组织均匀程度的要求。
2、扩散焊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变形和交界面的形成。在温 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微观凸起部 位首先接触和变形,在变形中表 面吸附层被挤开,氧化膜被挤碎 ,凸点产生塑性变形,开始形成 金属键连接。 第二阶段 晶界迁移和微孔的消除。原 子扩散和再结晶的作用,开始形 成焊缝。 第三阶段 体积扩散,微孔和界面消失。 原子扩散向纵深发展,在界面处 达到冶金连接。
(3)时间:
扩散焊需要较长的时间。时间过短,会导致焊 缝中残留有许多孔洞,影响接头性能。
扩散焊的优点:
• 接头质量好 扩散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与母材的 接近或相同,在焊缝中不存在气孔、裂纹等各种熔 化焊缺陷,也不存在组织过热区,没有热影响区. • 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接头质量较稳定. • 整体加热,零部件变形小,可以焊接大断面接头等结 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工件; • 可焊接各种不同累得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等冶 金.物理性能上差别极大的材料. • 大断面连接 • 有中间层可减少残余应力
• 选择
• • • • 易变形,熔点低于母材 物理化学性能与母材差异小 无不良冶金反应 不引起电化学腐蚀
四.扩散焊设备
1)真空扩散焊设备
由真空室、加热 器、加压系统、真空 系统、温度测控系统 及电源等组成。
3)热等静压扩散焊设备 2)超塑成型扩散焊设备
2 瞬间液相扩散焊过程
• 第一阶段液相生成,置于两待焊表面之间的中间层在低 的压力作用下与待焊表面接触,然后在无氧化或无污染 的条件下加热,使得母材与夹层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形 成小量的液相,填充接头的间隙。 • 第二阶段 等温凝固 此阶段工件处于保温状态,使液相 ――固相之间发生扩散。母材边缘因液相中低熔点元素 扩散进来而熔点下降,直至溶入液相;液相熔点则因高 熔点的母材元素的熔如何低熔点元素扩散到固相中而相 应提高。晶粒从被熔化的基体表面向液相生长,经一段 时间扩散后,液相层变得愈来愈薄。 • 第三阶段 均匀化 等温凝固形成的接头,成分尚不均匀, 为了获得成分和组织均匀化的的接头,需要继续保温扩 散。此阶段可以与焊后热处理合并进行。
扩散焊的缺点:
• 对零件待焊表面的制备和装配要求较高; • 焊接热循环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在某些情况 下,会使晶粒长大. • 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焊件尺寸受到设备的 限制; • 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1) 优点: (1)接头质量好,焊后无需机加工。 (2)焊件变形量小(低压力,工件整体加热, 随炉冷却)。 (3)一次可焊多个接头。 (4)可焊一些其它方法无法焊接的材料。 2) 缺点: (1)设备投资大。 (2)焊接时间长,表面准备耗力大,生产率低。 (3)对焊缝的焊合质量尚无可靠的无损检测手段。
三 、扩散焊工艺
• 温度、压力、保温扩散时间、焊接表面状 态、保护方法、母材及中间扩散夹层的冶 金物理性能等使影响扩散焊接过程及接头 质量的一些主要因素。
1 温度
• 由扩散定律可知:扩散系数C与温度的指数关系是, • D=D0EXP(-Q/RT) • 式中D0――扩散系数;R――气体常数;Q――扩 散激活能;T――温度。 • 温度愈高扩散系数愈大。同时温度愈高,金属的 塑性变形能力越好,焊接表面达到紧密接触所需 要的压力越小。而焊接温度又受到被焊材料的冶 金物理性能的限制。如高温强度、再结晶、脆性 化合物相生成温度等。
扩散焊应用
扩散焊可焊材料
应用在一 些特种材料, 特殊结构的焊 接中。 如;航天工业、 电子工业、 核工业等。
一 、扩散焊的分类
二 、扩散焊的原理和过程分析
• 扩散焊是建立在金属原子相互扩散及其有关的基 本规律基础上的,金属不熔化情况下,要形成焊接 接头就必须使得两待焊表面紧密接触,使之距离达 到(1~5)×10-8cm以内,金属原子间的引力才开始 起作用,才可形成金属键,获得有一定强度的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