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焊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子课件-《焊工实训(初级模块)》-A02-2146 模块八 压力焊

电子课件-《焊工实训(初级模块)》-A02-2146 模块八 压力焊

模块八 压力焊
2. 缺点
(1) 表面的制备和装配要求较高。 (2) 设备复杂。 (3) 生产率低,会产生晶粒粗大等副作用。 (4) 均匀程度及表面清洁程度要求很高。 (5) 无可靠的无损检测手段。
模块八 压力焊
三、 扩散焊的分类
1. 同种材料扩散焊
适用于焊接钛、 铜等金属。
2. 异种材料扩散焊 3. 共晶反应扩散焊
八、 技能操作———电渣焊的焊接
1. 电渣焊工作过程
(1) 引弧造渣阶段 (2) 正常焊接阶段 (3) 引出阶段
模块八 压力焊
2. 电渣焊的热过程
渣池中的高温锥体 1—焊丝 2—渣池 3—高温锥体 4—金属熔池
模块八 压力焊
3. 评分标准(见表)
电渣焊焊接评分表
模块八 压力焊
脚本制作人:李扬帆;许勇坚
模块八 压力焊
2. 中间层的选择
改善材料的表面接触状态、 降低对待焊表面的制备要 求、 降低所需的焊接压力、 加速扩散过程、 缩短焊接时 间;改善冶金反应,避免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避免或 减少因被焊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过大而引起的应力过 大或出现扩散孔等现象。
模块八 压力焊
3. 阻焊剂
熔点、软化点。 较好的高温化学性能。 不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附近待焊表面,不破坏保护气 体或真空度。
模块八 压力焊
(2) 管极电渣焊 (见图)这种方法适用于厚度为 18~ 60mm 焊件的焊 接,具有生产率高、焊缝质量好的特点。
管极电渣焊示意图 1—焊丝 2—送丝机构 3—导电夹头 4—钢管 5—药皮 6—冷却滑块 7—引出板 8—焊件
模块八 压力焊
四、 电渣焊冶金过程的主要特点 五、 电渣焊用焊接材料
模块八 压力焊

真空扩散焊实验

真空扩散焊实验

真空扩散焊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真空泵原理。

2、了解并掌握真空扩散焊的操作流程。

3、了解真空退火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扩散焊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待焊表面相互接触,通过微观塑性变形或通过待焊表面上产生的微量液相而扩大待焊表面的物理接触,然后经较长时间的原子相互扩散来实现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根据具体实现形式可分为真空扩散焊、超塑性成形扩散焊、热等静压扩散焊等焊接方法。

真空扩散焊是一种最常见的扩散焊接方法,由于焊接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因此被焊材料或中间层合金中含有易挥发元素时不应采用次方法,此外由于受真空室尺寸的限制,仅适用于尺寸不大的工件。

三、实验设备、材料1、真空高温退火炉2、0.2mm紫铜板(10mm*15mm*0.2mm)四块。

3、模具一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真空退火炉结构及原理介绍。

本系列卧式真空退火炉]主要应用于特种材料、不锈钢、硒钢片铁芯、贵金属零件、银铜复合铆钉及。

设备特点:1). 本设备专用于小零件等在真空状态下的退火;2). 炉罐密封性好,有效的避免了工件在退火处理中的表面氧化、生锈,提高了处理质量;3). 保温炉体可向后移动,退火完成后,在保持真空状态下提高冷却速度。

技术参数:1.均温区尺寸:400*400*600mm2.最高温度:1000°C3.使用温度:≦950°C4.温度均匀性:≦±5°C5.控温精度:≦±1°C6.极限真空度:≦5.0*310-Pa7.真空度:≦5.0*310-Pa8.加热功率:50KVA2、罗茨泵原理、真空泵原理、机械泵原理介绍。

罗茨泵的结构如图所示。

在泵腔内,有二个“ 8 ”字形的转子相互垂直地安装在一对平行轴上,由传动比为 1 的一对齿轮带动做彼此反向的同步旋转运动。

在转子之间,转子与泵壳内壁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

由于罗茨泵是一种无内压缩的真空泵,通常压缩比很低,故中、高真空罗茨泵需要前级泵。

扩散焊概述

扩散焊概述
扩散焊接头质量好,其显微组织和性能与母村接近或相同,焊缝无熔 焊缺陷,无过热组织和热影响区。焊接参数易于精确控制,在批量生 产时接头质量和性能隐定。 因焊接时所加压力较小,工件多是整体加热,随炉冷却, 故焊件整体塑性变形很小,焊后的工件一般不再进行机械 加工。 因焊接所需压力不大,故大断面焊接所需设备的吨位不高, 易于实现。
LEE MAN (SCETC)
扩散焊 扩散焊适宜于各种材料的焊接:
钛合金
铝及其合金 耐热钢和耐热合金
钛合金具有耐腐蚀、比强度高的特点,因而在飞机、导弹、卫 星等飞行器的结构中被大量采用。
11
铝及其合金具有很好的传热与散热性能,利用扩散焊制成铝热 交换器、太阳能热水器、电冰箱蒸发器等。
扩散焊可以焊接多种耐热钢和耐热合金,可以制成高效率 燃气轮机的高压燃烧室、发动机叶片、导向叶片和轮盘等。
2
加热、加压
两焊件紧压在一起
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
氧化膜破碎,表面微观凸起处发生塑性变形和高温蠕变而达到紧密接触 原子扩散 若干微小区域出现界面间的结合 保温,原子扩散扩大
整个连接界面均形成金属键结合
完成了扩散焊接过程
扩散焊时,通过温度、压力、时间、保护气氛、真空条件等为实现 金属间原子相互扩散与金属键结合创造了条件。
扩散焊
12
LEE MAN (SCETC)
扩散焊
13
第二节 扩散焊工艺
扩散焊的接头形式设计 焊前准备 焊件表面的制备与清理
中间层材料及选择
焊接温度 焊接压力 焊接参数选择 保持时间 环境气氛 表面状态
LEE MAN (SCETC)
扩散焊
14
一、焊接准备
(一)扩散焊的接头形式设计
扩散焊接头的 形式比熔焊类型 多,可进行复杂 形状的接合,如 平板、圆管、中 空结构、T形及 蜂窝等结构均可 进行扩散焊。

第四章扩散焊

第四章扩散焊

4.3扩散焊工艺参数
图9-15 压力对接头弯曲强度的影响
4.3扩散焊工艺参数
3、焊接时间
又称保温时间,需要的保温时间与温度、压力、中间扩散层 厚度、接头成分及组织均匀化要求密切相关,也受材料表面 状态和中间层材料的影响。
4.3扩散焊工艺参数
图9-13 扩散连接时间对铜/钢 接头性能的影响
4.3扩散焊工艺参数
4.5典型材料的扩散焊及其应用 4.5.4陶瓷扩散焊
陶瓷材料的扩散连接
1.陶瓷扩散连接的主要问题 2.SiC陶瓷的扩散连接 3.Al2O3陶瓷与金属的扩散连接
4.5典型材料的扩散焊及其应用
1.陶瓷扩散连接的主要问题
(1)界面存在很大的热应力 陶瓷与陶瓷、陶瓷与金属材料连接 时,由于陶瓷与金属的线膨胀系数差别很大,在扩散连接或使用 过程中,加热和冷却时必然产生热应力,由于热应力的分布极不 均匀,使接合界面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接头的承载性能下降。 (2)容易生成脆性化合物 由于陶瓷与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别 很大,连接时除存在着键型转换以外,还容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在界面生成各种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氧化物以及多元化合 物。
图9-9 典型结构的超塑性扩散连接 a)单层加强构件 b)双层加强结构 c)多层夹层结构(三层) 1—上模密封压板 2—超塑性成形板坯 3—加强板 4—下成形模具 5—超塑性成形件 6—外层超塑性成形板坯 7—不连接涂层区(钇基或氮化硼) 8—内层板坯 9—超塑性成形的两层结构件 10—中间层板坯
11—超塑性成形的三层结构件
4.5典型材料的扩散焊及其应用
陶瓷扩散连接的主要问题
(3)界面化合物很难进行定量分析 在确定界面化合物时,由于 一些轻元素(C、N、B等)的定量分析误差较大,需制备多种标 准试件进行标定。 (4)缺少数值模拟的基本数据 由于陶瓷和金属钎焊及扩散连接 时,界面容易出现多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层很薄,对接头性能 影响很大。

扩散焊

扩散焊

相互扩散和反应阶段
接合层的成长阶段
LEE MAN (SCETC)
扩散焊
4
LEE MAN (SCETC)
扩散焊
扩散焊前,通常对材料表面进行机械加工、研磨、抛光和清洗, 但无论焊前如何加工处理,加工后的材料表面在微观上仍然是粗 糙的,且表面还常常有氧化膜覆盖。 塑性变形的破坏 表面氧化膜的去除 溶解 球化聚集
接头质量好
焊件精度高、变形小
可以焊接大断面工件 可焊性好
LEE MAN (SCETC)
可以焊接结构复杂、接头不易接近以及厚薄相差较大的工件,能对组装 件中许多接头同时实施焊接。
扩散焊 2.扩散焊的缺点: 1)焊件表面的制备和装配质量的要求较高,特 别对接合表面要求严格。 2)焊接热循环时间长,生产率低。每次焊接快 则几分钟,慢则几十小时。对某些金属会引起晶粒长 大。 3)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且焊接工件的尺寸受 到设备的限制,无法进连续式批量生产。
扩散焊接头质量好,其显微组织和性能与母村接近或相同,焊缝无熔 焊缺陷,无过热组织和热影响区。焊接参数易于精确控制,在批量生 产时接头质量和性能隐定。 因焊接时所加压力较小,工件多是整体加热,随炉冷却, 故焊件整体塑性变形很小,焊后的工件一般不再进行机械 加工。 因焊接所需压力不大,故大断面焊接所需设备的吨位不高, 易于实现。
LEE MAN (SCETC)
扩散焊
3
扩散焊焊缝的形成过程:
扩散焊的形成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物理接触、接触表面的激 活、扩散及形成接头三个阶段。
在高温下通过对被焊件施加压力,使材料表面微观凸出 点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并在变形中挤碎表面氧化膜, 于是导致该接触点的面积增加和被挤平,净面接触处便 形成金属键连接。其余未接触部分形成微孔残留在界面 上

钎焊及扩散焊PPT课件

钎焊及扩散焊PPT课件
1、对钎剂的基本要求 ①足够之溶解或破坏表面氧化膜能力; ②钎焊温度范围内表面张力小、粘度低、流动性好、密度低; ③熔点低于钎料合适温度; ④成分及作用稳定(稳定温度≥100℃); ⑤产物密度低、易排除; ⑥ 无强烈腐蚀作用、无毒性。
-
25
钎剂
钎剂的作用与性能要求: 1)去除氧化膜,为
润湿、铺展创造条件; 2)液态钎剂覆盖母
溶体 化合物 共晶体-
11
钎焊过程的分解
-
12
第3章钎料与钎剂
钎料:能与母材金属无限固溶的合金元素可显著减小界面张力,从而 使钎料的润湿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比与母材金属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合 金元素好。
钎料的分类与编号 钎料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熔点:熔点在450℃以下的称为软钎料,高于450℃的称为硬钎料 (难熔钎料),高于950℃的称高温钎料。 按化学成:不论软硬,根据组成钎料的主要金属元素,相应称为×基 钎料,如Ni基钎料等。 按钎焊工艺性能:自钎性钎料、真空钎料、复合钎料。 钎料按供货要求可制成带、丝、铸条、非晶态箔材、普通箔材、粉末、 环状、膏状、含钎剂芯管材(丝材)、药皮钎料、胶带状钎料等。
⑤钎剂——适当的钎剂有良好作用。
-
10
2.2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
钎焊时,熔化的钎料在毛细填缝过程中往往 还会与母材发生相互物理化学作用。这些作用 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⑴母材向钎料的溶解
溶解作用对钎焊的影响:
利——“清理”作用、合金化
弊——化合物(脆)、填缝性变差、熔蚀
⑵钎料组分向母材的扩散
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下列组织:固
②反应钎剂 以Zn、Sn等重金属氯化物及提高 活性的K、Na、Li的卤化物组成。
铝用软钎剂在钎焊时均放出有害气体,应注意 通风。

扩散焊

扩散焊
• (1)扩散焊的接头形式设计 • (2)焊件表面的制备与清理 • (3)中间层材料及选择
2020/4/5
12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 扩散焊
(1)扩散焊的接头形式设计
• 扩散焊接头的形式
比熔化焊类型多,
可进行复杂形状的
接合,如平板、圆
管、中空、T形及蜂
2020/窝4/5 结构均可进行扩
13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 扩散焊
• 过厚的中间层焊后会以层状残留在界面区,影响接 头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 中间层厚度在30~100μm时,以箔片的形式夹在待
焊接表面间。
2020/4/5
17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 扩散焊
(3)阻焊剂
扩散焊时为了防止压头与焊件或焊件之间某些区域被 扩散焊粘接在一起,需加阻焊剂。
1)熔点或软化点应高于焊接温度;
扩散焊
(3)中间层材料及选择
• 为了促进扩散焊过程的进行,降低扩散焊温度、 时间、压力和提高接头性能,扩散焊时可在待焊 接材料之间插入中间层。
• 中间层材料的特点 • 中间层的选用 • 阻焊剂
2020/4/5
15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 扩散焊
(1)中间层材料的特点
1)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含有加速扩散的元素,如 B、Be、Si等。
2.钢与钛的扩散焊接
• 采用扩散焊方法焊接钢与钛及钛合金时,应 添加中间层或复合填充材料。
• 中间层材料一般是V、Nb、Ta、Mo、Cu等, 复合填充材料有:V+Cu、Cu+Ni、 V+Cu+Ni以及Ta和青铜等。
2020/4/5
37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 扩散焊
3.钢与铜及铜合金扩散焊接

扩散连接原理-焊接成型原理精品课-长春工业大学

扩散连接原理-焊接成型原理精品课-长春工业大学

图7-5 扩散焊接过程三阶段机理示意图 (a)室温装配状态;(b)第一阶段;(C}第二阶段;(d)第三阶段
初始接触区面积的大小与材料性质、表面加工状态以及 其它许多因素有关。只有在高温下通过对连接体施加压力 ,才能使表面微观凸出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氧化膜破坏, 使材料间紧密接触面积不断增大,直到接触面积可以抵抗
和斥力的大小相等,原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从能量角度
看此状态最稳定。这时,自由电子成为共有,与晶格点 阵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金属健,使两材料间形成冶金 结合。通过上述过程和机理来实现连接的方法即为扩散连
接。
但由于实际的材料表面不可能完全平整和清洁,因而 实际的扩散连接过程要比上述过程复杂得多。固体金属的
分别为塑闭合,这种闭合过程包括:①孔洞高度的变化;②
孔洞的闭合,即凸度下降,多余的物质移向孔洞,从而增 大连接面积。
图7—9 扩散连接过程中几种物质传递机制的示意图 (a)表面源;(b)界面源;(c)体变形机制
该阶段通常还会发生越过连接界面的晶粒生长或再
结晶以及晶界迁移,使第一阶段建成的金属键连接变成牢
7)可连接结构复杂、厚薄相差悬殊、精度要求高 的各种工件,以及有封闭性连接要求的工件,如蜂窝 夹芯板等;
但由于扩散连接要求被连接材料表面加工精度高、
并能均匀加压,因而,生产率较低,加之所用设备较
贵,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7.1.2 扩散连接方法的分类
扩散连接发展至今,已出现了多种扩散连接方法,
表面结构如图7一4所示,除在微观上表面呈凹凸不平外,
最外层表面还有0.2~0.3nm的气体吸附层,主要是水 蒸气、氧、CO2和H2S。在吸附层之下为3 ~4nm厚的 氧化层,是由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等组成。 在氧化层之下是1 ~10μm的变形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散焊课程设计(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二设计正文(一)课程设计概述1.课程设计相关材料1.1关于Ti-6AL-4V和不锈钢4101. 2钛合金与不锈钢连接的现实意义1. 3 钛及钛合金/钢的焊接性分析2.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二)课程设计内容1. 扩散连接的基本概念及特征1. 1 扩散连接的基本概念1. 2 扩散焊的工艺特点1. 3扩散焊的工艺参数2 扩散焊的扩散机理3扩散连接相关公式及推导3. 1菲克第一和第二定律3. 2扩散系数D的公式3. 3计算原理及作图过程扩散系数D的计算过程作图过程三结果分析四参考文献二设计正文(一)课程设计概述1.课程设计相关材料关于Ti-6AL-4V和不锈钢410Ti-6Al-4V是钛合金牌号TC4的名义化学成分表示方法。

参考标准:《GB/T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Al:%%,V:%%,余量为Ti。

410不锈钢是按照美国ASTM标准生产出的不锈钢牌号,相当于我国21Cr13不锈钢材,S41000(美国AISI,ASTM)。

含炭%,含铬% ,410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机械加工性,一般用途刃类,阀门类。

410不锈钢热处理:固溶处理(℃)800-9000 缓冷750快冷。

410不锈钢化学成份:C≤,Si≤,Mn≤,P≤,S≤,Cr=~钛合金与不锈钢连接的现实意义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耍金属,具有比强度高、密度低、耐高温、韧性好、导热性能好和抗疲劳性好等优点,尤其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在大多数酸、碱、盐及海水中不腐蚀;钛合金可在600 cC以上的温度下工作,在同样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与钢、镍合金、铝合会相比,钛合金的比强度要高很多。

钛不仅成功地取代了易到严重腐蚀的不锈钢、铜合金以及镍基合金等材料,而且已成为实现某些新工艺流程和新技术的关键部分但其价格昂贵,从而影响了钛及其合金在我国国防工业中的推广应用[1]。

而不锈钢是最常用的结构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焊接性、热稳定性等,且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钢铁的耐蚀性能远不如钛合金,且钢的比重较大[2]。

钛合金与不锈钢的复合构件,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3]。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钢与钛连接起来使用,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研究钛及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使用性能角度都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钛及钛合金/钢的焊接性分析(1)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差异显著,连接时易在接头处形成脆性相和较大的内应力,导致接头极易开裂。

钛及钛合金与钢在密度、比热、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固态连接方法下,由于线膨胀系数差别较大,也会在焊接接头中引起较大焊接的残余应力,降低接头性能。

(2)钛的化学活性强,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化学活性也迅速增加,钛具有较强的吸收气体的特性,在高温对氧、氮、氢有较高的化学亲和力,易形成脆性化合物,使强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显著地增加脆性断裂倾向及裂纹形成。

钛还易与许多其它金属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钛与铁易形成金属间化合物TiFe和TiF2b1[4]。

(3)钛及钛合金与钢的物理性能以及结晶化学性能均相差较大,焊接时易在焊缝中形成多种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及碳化物,因此焊缝很脆,加上钛/钢接头因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而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导致接头极易开裂。

即使在固态下焊接,由于母材组元的相互扩散和迁移,也会在结合面附近形成一个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的薄层,从而导致接头脆断。

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来进行钛及钛合金与不锈钢的连接。

目扩散连接技术不仅能实现同种材料的牢固连接,对异种材料的连接也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对性能差别大、不互溶、相互间易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异种材料,扩散连接与其它方法相比较优点更为突出,该技术在俄、日、美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得到了深入研究,在航天、航空以及军事、原子能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过去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够深入,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

由于钛与铁、碳易形成脆性相,故钛及钛合金与钢直接连接接头的韧性一般较差,为了提高接头的强韧性,就必须抑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及成长,目前国内外主要从改善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着手研究。

为了防止或避免焊接时界面处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可采用中间过渡层的方法[5]。

2.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1).理解掌握扩散的理论(2).学会用扩散公式计算某元素随温度及时间的扩散距离(3).根据计算结果作图,找出最佳工艺参数(二)课程设计内容1. 扩散连接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扩散连接的基本概念扩散焊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两种待焊金属的焊接表面相互接触,通过微观塑性变形或通过焊接面产生微量液相而扩大待焊表面的物理接触,使之距离达(1~5)×10 -8 cm以内(这样原子间的引力起作用,才可能形成金属键),再经较长时间的原子相互间的不断扩散,相互渗透,来实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扩散焊的工艺特点扩散焊一般以间接热能为能源,通常是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进行。

焊接时使两被焊工件的表面在高温和较大压力下接触并保温一段时间,以达到原子间距离,经过原子相互扩散而接合。

焊前不仅需要清洗工件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而且表面粗糙度要低于一定值才能保证焊接质量,使用这种焊接方法时接合面间可预置填充金属。

扩散焊对被焊材料的性能几乎不产生有害作用,可以用来焊接很多同种和异种金属以及一些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等,并且可以焊接复杂的结构及厚度相差很大的工件。

扩散焊的工艺参数1、温度温度是扩散焊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温度的微小变化会使扩散焊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扩散过程愈快,所获得的接头强度也高。

从这点考虑,应尽可能选用较高的扩散焊温度。

但加热温度受被焊工件和夹具的高温强度,工件的相变、再结晶等冶金特性所限制,而且温度高于一定值之后再提高时,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下降。

对许多金属和合金,扩散焊温度为~(K),Tm为母材熔点;对出现液相的扩散焊,加热温度比中间层材料熔点或共晶反应温度稍高一些。

液相填充间隙后的等温凝固和均匀化扩散温度可略为下降。

2、压力在其它参数固定时,采用较高压力能产生较好的接头。

压力上限取决于对焊件总体变形量的限度,设备吨位等。

对于异种金属扩散焊,采用较大的压力对减少或防止扩散孔洞有作用。

除热等静压扩散焊外通常扩散焊压力在~50MPa之间选择。

对出现液相的扩散焊可以选用较低一些的压力。

压力过大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液态金属被挤出,使接头成分失控。

由于扩散压力对第二、三阶段影响较小,在固态扩散焊时允许在后期将压力减小,以便减小工件变形。

3、扩散时间扩散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保持的时间。

在该焊接时间内必须保证扩散过程全部完成,以达到所需的强度。

扩散时间过短,则接头强度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等的强度。

但过高的高温高压持续时间,对接头质量不起任何进一步提高的作用,反而会使母材晶粒长大。

对可能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接头,应控制扩散时间以求控制脆性层的厚度,使之不影响接头性能。

扩散焊时间并非一个独立参数,它与温度、压力是密切相关的。

温度较高或压力较大,则时间可以缩短。

对于加中间层的扩散焊,焊接时间取决于中间层厚度和对接头成分组织均匀度的要求(包括脆性相的允许量)。

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时间可在一个非常宽的范围内变化。

采用某种工艺参数时,焊接时间有数分钟即足够,而用另一种工艺参数时则需数小时。

4、保护气氛焊接保护气氛纯度、流量、压力或真空度、漏气率均会影响扩散焊接头质量。

常用保护气体是氩气,常用真空度为(1—20)X10—3Pa。

对有些材料也可用高纯氮、氢或氦气。

在超塑成形和扩散焊组合工艺中常用氩气氛负压(低真空)保护金属板表面。

另外,冷却过程中有相变的材料以及陶瓷类脆性材料扩散焊时,加热和冷却速度应加以控制。

共晶反应扩散中,加热速度过慢,则会因扩散而使接触面上成分变化,影响熔融共晶成。

2 扩散焊的扩散机理扩散焊是在金属不熔化的情况下,形成焊接接头,这就必须使两待焊表面接触距离达到1%微米以内,这样原子间的引力才起作用,并形成金属键,获得一定强度的接头。

(1)第一阶段:变形和交接面的形成。

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粗糙表面的微观凸起部位首先接触和变形,在变形中表面氧化层被挤破,吸附层被挤开,从而达到紧密接触,形成金属键连接。

随着变形加剧,接触区扩大,最终在表面形成晶粒间的连接。

而未接触区形成"孔洞"残留在界面上。

同时,由于相变和位错等因素,表面上产生"微凸",这些"微凸"又是形成金属键的"活化中心"。

(2)第二阶段:晶界迁移和微孔的削除。

通过表面和界面原子扩散和再结晶,使界面晶界发生迁移,界面上第一阶段留下的孔洞渐渐变小,继而大部分孔洞在界面上消失,形成了焊缝。

(3)第三阶段:体积扩散、微孔和界面消失。

在形成焊缝后,原子扩散向纵深发展,出现所谓"体"扩散,随着"体"扩散的进行,原始界面完全消失,界面上残留的微孔也消失,在界面处达到冶金连接,接头成分趋向均匀。

在扩散焊的过程中,上述三个阶段依次连续进行。

扩散焊质量与焊件表面质量有紧密的联系,表面质量的关键是焊件表面氧化膜的去除。

一般通过挤破、溶解和球化聚集作用去除,而这两种方式是一个需要温度和时间的扩散过程。

3扩散连接相关公式及推导菲克第一和第二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

这就是菲克第一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 D称为扩散系数(m2/s),C为扩散物质(组元)的体积浓度(原子数/m或kg/m),dC/dx为浓度梯度,“–”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组元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

扩散通量J的单位是 kg / m^2·s。

菲克第二定律是在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菲克第二定律指出,在非稳态扩散过程中,在距离x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该处的扩散通量随距离变化率的负值,即将代入上式,得 (2)这就是菲克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如果扩散系数D与浓度无关,则该式可以写成 (3)上式中,C为扩散物质的体积浓度(kg/m), t为扩散时间(s), x为距离(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