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检测试题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到达了无可比较的顶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开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假设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顶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2020高中语文必修五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全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物7.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9.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11.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2.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3.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5.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6.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8.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9.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20.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1.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2.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3.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优品课件之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2017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汇总以下句子中存在哪些文言现象?请加以分析。
(附:文言现象有以下几种类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人教新教材必修上下册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必修上册一、劝学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③群响毕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_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_______(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6)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8)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2)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3)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__________(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__(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__(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___,________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人教版粤教版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目】《赤壁赋》《孔雀东南飞》《离骚》《蜀道难》《阿房宫赋》《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诗经》两首(《静女》《氓》)《鸿门宴》《段太尉轶事状》《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高考语文复习-- 部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挖空训练《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活用:)深林兮惊(活用:)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活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活用:)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活用:)瑟兮鸾回(活用:)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
(通_ __,_____)35.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__,___)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__,_)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 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二.标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20分,每个0.5 分)1.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4.持千金之资币物(___________)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__________)6.诸郎中执兵(______________)7.沛公居山东时(______________)8.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_)9.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10. 而伤长者之意(_________ )1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 )12.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13.吾独穷困乎此时(__________)14.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15.本自无教训(___________)16.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17.蹑履相逢迎(___________)18.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19.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20.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21.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22.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23.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24.于是余有叹焉(___________)25.因为长句(___________)26.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__)27.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___)28.凄凄不是向前声(___________)29.用心一也(___________)30.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________)31.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3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33.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34.请指示王(___________)3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
(_____)36.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________)37.武等实在(___________)38.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___________)39.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_)40.以货物与常(___________)三.标出些列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其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25分,每个0.5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邻之厚,君之薄也()3.越国以鄙远()4朝济而夕设版焉()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又前而为歌曰()7 乃朝服,设九宾()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9.使使以闻大王()10箕踞以骂曰()11. 其人居远()12 皆白衣冠以送之()13.群臣怪之()14.范增数目项王()15.吾得兄事之()16从百余骑()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高余冠之岌岌兮()19.孔雀东南飞()20.手巾掩口啼()21.死生亦大矣()22.齐彭殇为妄作()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4.舞幽壑之潜蛟()2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6.有泉侧出()27.火尚足以明也()28.后世之谬其传()2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0养生丧死无憾矣()3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2。
序八州而朝同列()33.外连横而斗诸侯()34.却匈奴七百余里()3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36.以愚黔首()3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8.舍相如广成传。
()39.大王必欲急臣()4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1.欲因此时降武。
()42.单于壮其节。
()43.反欲斗两主。
()44. 乐琴书以消忧()45.眄庭柯以怡颜()46.窜梁鸿于海曲()47.襟三江而带五湖()48.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4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0.则刘病日笃()四.文言句式:(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5分,每个0.5分)1.俟我于城隅()2. 秋以为期()3. 为仲卿母所遣()4. 但闻悲鸟号古木()5.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7. 则又何羡乎()8. 客有吹洞箫者()9. 之二虫又何知()10. 而彼且奚适也?()11. 彼且恶乎待哉!()1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3.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14. 未之有也()15. 不拘于时()1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7. 具告以事()18. 籍何以至此()19. 何辞为()20. 吾属今为之虏矣()21. 今臣亡国贱俘()22. 具以表闻()2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4.人不敢与忤视。
()25.长余佩之陆离。
()26.送客湓浦口()27.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8.大王见臣列观()29.子卿尚复谁为乎?()30.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二)选择题:(10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乱易整,不武。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刘备天下枭雄C.此余之所得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既自以心为形役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何为其然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虽欲报恩将安归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人可使报秦者。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⑥其致一也⑦子卿尚复谁为乎⑧见犯乃死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5.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人不敢与忤视。
悟言一室之内D.遂与秦王会渑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夫晋,何厌之有不吾知其亦已兮B.今日之事何如不能喻之于怀C.何为其然也凌万顷之茫然D.何以复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B.、怀帝阍而不见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8.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 B.怨灵修之浩荡兮C. 凌万顷之茫然D.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9. 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A.谨拜表以闻B.少仕伪朝C.请奉盆缶秦王。
D.秦王购之金千斤10.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B.相与枕藉乎舟中C.渺渺兮予怀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五.文言虚词(11分,每个1分。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3.下列句中“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D. 且适南冥也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D. 知不可乎骤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纵一苇之所如何陋之有?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 作师说以贻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