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有哪些危害

合集下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一种强大而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当雷电横扫天空时,它所产生的电极化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减少雷击的危害。

雷击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电能,它可以直接伤害、甚至杀死人体。

当雷击发生在人体附近时,人体会成为电流的最短路径,导致电击伤害或者灼伤。

此外,雷击还会引发爆炸、火灾和倒塌等危险情况,致使人们受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击会对建筑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电流会通过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向地下接地,这会引发严重的电弧和火灾。

同时,雷击还会损坏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如空调、电梯、电脑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

3. 电子设备损坏:雷击对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雷击会导致这些电子设备瞬间过载或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后果。

针对雷击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1. 了解雷击的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雷电一般发生在严重的雷暴天气中,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后和晚间。

了解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 避免暴露在雷电环境下:在雷暴天气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特别是在开放的地区,如高山、平原、水边等。

这些地方容易成为雷电的发生地点。

3. 寻找安全避雷点:寻找安全的避雷点是降低雷击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室内建筑物一般都有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至地下。

所以,在雷暴天气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待在室内建筑物中,尤其是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中。

4. 安装避雷装置:在一些高风险的地区,如高楼、山顶、电力站等,我们要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危害。

安装避雷装置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确保其安装质量和有效性。

雷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雷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雷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雷电是大自然中主要的天气现象之一。

据专业报道,地球上每分钟大约会出现6000次左右的雷电。

在20世纪末,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雷电灾害被列为最重要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那么雷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呢?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雷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

雷电危害及防护

雷电危害及防护

雷电危害及防护常识
(1)雷电能造成哪些危害?
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触及
人畜时,
会造成人畜伤亡;
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打雷放电时能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
定的破坏力;
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

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
火花放电,
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5、各种电力线、电话线、通讯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

(2)怎样预防雷击?
1、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2、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
开拖拉机。

3、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
形闪电侵入。

4、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
不应该把
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5、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
可躲进有金
属车身的汽车内。

6、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
是极不安全
的。

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7、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雷电的危害方式

雷电的危害方式

雷电的危害方式1、直击雷危害:雷电直接击在地面某一物体上,造成的危害。

它能产生电效应、热效应、电动力效应,其能量大,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其发生约占整个雷击事故的10-15% 。

2 、感应雷危害:雷击放电时,在附近物体上会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1)雷电的静电感应:当有雷雨云出现时,雷雨云下的地面及建筑物等,受雷雨云的电场作用而带上与雷雨云下端等量的异性电荷。

当雷云放电时,雷雨云上的电荷与地面上的异性电荷迅速中和,雷云电场消失,而地面局部地区一些物体,如架空线路、金属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由于与大地间的电阻较大,静电感应产生的异性电荷来不及泄放,对地面就可产生很高的静电感应高压并可能产生放电。

(2)雷电电磁感应:由于雷电流为脉冲电流,在其冲击下,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大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电压,雷电的电磁感应对弱电设备危害极大(当B>0.03GS 时可造成微电子设备误动作,B>0.75GS 时可造成假性损坏,B>2.4GS 时可造成永久性损坏)。

3、雷电波侵入危害: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发生的作用,使雷电波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到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4 、雷电高电压反击的危害:在遭受直击雷击的物体(金属体、树木、建筑物等),或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电涌保护器)等,在接闪雷电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高的电位差(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相连接的金属物体发生闪击的现象为反击(微电子设备遭雷击损坏,60%是来至地电位反击),必须防止SPG地对DOG地电位的反击。

5 、球形雷:雷击放电火球或静电高压火球。

6、雷击引发电气火灾和设备损坏主要原因有:①、雷击各高压供电线路的而引入信息系统电源的雷电流和过电压。

②、雷电感应使供电和信息系统线路产生的感应过电压损坏系统③、雷击建筑物或临近地区雷击放电,沿各种金属管线引入的过电压或过电流;同时雷击放电所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导致建筑物内信息系统由于空间电磁感应产生瞬态过电压或强磁场辐射而损坏。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雷电的危害雷电是⼀种⼤⽓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时间短,但放电时产⽣数万伏⾄数⼗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到⼏⼗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属设备等有很⼤威胁,可能引起倒塌。

起⽕等事故。

雷电对⼈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和超压或动⼒作⽤,以及⾼温作⽤。

当⼈遭受雷电击的⼀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体,重者可导致⼼跳、呼吸停⽌,脑组织缺氧⽽死亡。

另外,雷击时产⽣的是⽕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肤烧灼伤。

雷电击伤,亦可使⼈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剥脱,⽪内出⾎,也能造成⽿⿎膜或内脏破裂等。

雷电的危害⼀般分为两类:⼀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热效应作⽤和电动⼒作⽤;⼆是雷电的⼆次作⽤,即雷电流产⽣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2 防雷的预防措施雷电发⽣时产⽣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雷。

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2.1 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是防⽌直接雷击或将雷电流引⼊⼤地,以保证⼈⾝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避雷带、避雷器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属部分。

避雷针⼀般设在⾼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囱上,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来架设在⾼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

避雷⽹和避雷带普遍⽤来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和感应雷。

避雷器是防⽌雷电过电压侵袭配电和其他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

其中阀型避雷器是保护变、配电装置常⽤的⼀种避雷装置;管型避雷器⼀般是⽤于线路上;保护间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防雷装置,俗称简单避雷器,⼀般安装在线路的进户处,⽤来保护电度表等设备。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基础知识

防雷基础知识1、雷电的危害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解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可以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的事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

2、雷电的形成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

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

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树木等有异性电荷。

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15000℃ -20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3、雷电分类3.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3.2球形雷球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

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进入室内,极其危险。

3.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所致。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3.4雷电侵入波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其传播速度为324m/s。

雷电可毁坏电器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例如,雷雨天,室内电气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雷电的特点及其危害

雷电的特点及其危害

雷电的特点及其危害
由于雷电具有大电流和高电位的特点,因此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1)雷电的特点
雷电流放电电流大,幅值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放电时间极短,大约只有50~100μs;波头陡度高,可达50kA/s,属于高频冲击波。

雷电感应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300~500kV。

直击雷冲击电压高达MV级,放电时产生的温度达2000K。

(2)雷电的危害
①机械效应:雷电流流过建筑物时,使被击建筑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水分充分汽化,导致被击建筑物破坏或炸裂甚至击毁,以致伤害人畜及设备
②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可烧断导线,烧坏设备,引起金属熔化、飞溅而造成火灾及停电事故。

③电气效应:雷电引起大气过电压,使得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破坏,产生闪烁放电,以致开关掉闸,线路停电,甚至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人身伤亡。

雷电科普宣传手册

雷电科普宣传手册

雷电科普宣传手册一、雷电的形成与原理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雷雨天气。

当雷雨云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电场,使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电荷。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雷电现象,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雷电的危害与影响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危害形式主要包括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地面上的建筑物、人或动物;侧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一侧;感应雷是指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和破坏。

三、防雷知识与措施1.建筑物防雷:建筑物应安装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电器设备和金属管线应接地。

2.室外防雷: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应尽量躲避在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不要在大树、旗杆等高耸物体下避雨,不要使用金属雨伞。

3.室内防雷:关闭门窗、电器设备,避免使用电话、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

四、雷电预警与观测1.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发布雷电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2.雷电观测:通过气象观测设备对雷电进行观测,了解雷电的分布和活动规律。

五、遭遇雷电时的应对方法1.尽量寻找避雷场所,如建筑物、汽车等。

2.不要接触任何金属物品,不要奔跑或快速行走。

3.若无法找到避雷场所,应蹲下身体,双手抱头,尽量降低身体高度。

4.若在野外遭遇雷电,不要站在高处或打手机等电子设备。

六、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与防护1.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和破坏,使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

2.为保护电子设备,应将其接地或安装防雷保护器。

在室外使用电子设备时,应远离高耸物体,避免遭受直击雷或侧击雷。

在室内使用电子设备时,应注意关闭门窗,避免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对设备造成干扰和破坏。

若遭遇雷电天气,应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雷电有哪些危害
答案:雷电放电过程中,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对于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性。

(1)雷电的电磁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击点主放电的过程中,位于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上,将产生感应过电压。

过电压的伏值一般可达几十万伏,它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
络或击穿,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

(2)雷电的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

实践证明,在雷电流的作用下,会使导体熔化。

在实际
运行中观察到的送电线路接闪线的断股现象,与雷电流的热效
应有关。

(3)雷电的机械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的机械效应表现为击毁杆塔和建筑物,劈裂电力线路的电杆和
横担等。

此外,由于雷电流的伏值很大,所以雷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所造成的电压降可能达到数十万伏至数百万伏。

此外,接地装置相连接的电气设备外壳、杆塔及架构等处于很高的电位,从而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发生闪络,通常称为反击。

为了防止雷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应对电气设备和建筑物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2.简述屋面彩灯,航空障碍灯的防雷设计要点。

答案:(1)屋顶彩灯防雷:①彩灯一般都安装在建筑物最上部和
建筑物外侧边缘的轮廓线上,如果建筑物没有接闪带,它实际上会起接闪带的接闪作用。

无论采取哪种安装方法,当雷击接闪带时,雷击点附近10m左右的灯泡都可能损坏,穿在铁管中的线路可以得到保护,而不穿铁管的明装线或穿入非金属管的线路,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即使在彩灯上面安装了接闪带,彩灯电源仍有受到雷击电波破坏的危险。

因此,对彩灯的电源,必须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②对于采用暗装接闪网作为防雷装置的高层建筑物,可将彩灯的配电线路用铁管或铅皮电缆敷设,电缆的外导体在上端与接闪网就近接连,下端与共用的接地系统连接。

应在建筑物上部将彩灯的芯线和电缆外导体之间接以电涌保护器或放电间隙,借以控制放电部位,减少线路损坏。

③此外,最好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如不用隔离变压器,则低压配电柜要加装SPD保护,并加强进线端的保护措施。

(2)航空障碍灯的防雷:①航空障碍灯的金属配管应与接闪带相连,且金属配管进入室内后应断开,避免把雷电流引入室内;②安装接闪杆保护;③若航空障碍灯的电源线需考虑防雷时,只要在电源线上装设SPD,SPD的接地端与接闪带相连。

当航空灯采用光导纤维传送光时,则不必采取上述措施。

3.加装SPD为什么要采用多级
答案:要点:(1)防雷分区要求;(2)逐级分流,降低残压
4.接地电阻就是接地极电阻,这种讲法是否正确
答案:电流从接地极向周围大地流散时,土壤呈现的电阻成为接
地电阻。

接地电阻由三部分组成:(1)、接地线的电阻及接地电极自身的电阻。

(2)、接地电极的表面及其与其接触的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

(3)、电极周围大地的电阻。

这三部分电阻中,(2)和(3)是接地电阻的主要部分,因此把接地电阻理解为接地极电阻是错误的。

5.试用水滴破裂效应解释雷雨云起电原理。

答案:地面、水面的湿气受热上升后,在空中由于冷、热气团相遇,湿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其运动过程中水滴受气流碰撞而破裂,在水滴破裂过程中,形成微小的水滴带负电,而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这种分裂过程可能在具有强烈涡流的气流中发生,上升气流将带负电的水滴集中在雷云的上部,或沿水平方向集中到相当远的地方并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

带正电的水滴以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或者保持悬浮状态,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就形成一个大的电容。

当电场强度不大时,还不能使大气击穿而放电。

可是个别突出部分,电荷密度较大,也可能形成雷云与这些突出部分放电。

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闪电,形成一般所说的雷击。

6.简述线路屏蔽的意义及方法
答案:意义:屏蔽能对雷击电磁脉冲进行有效的衰减,是电子设备防雷的第一道屏障。

线路屏蔽的方法:对于连接电子信息系统的线缆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在首、末两点接地,线路较长时应
增加接地点。

对于外部线路最好穿管埋地进入室内。

如因两点或多点接地对系统产生低频干扰,可将电缆穿入金属管,将外屏蔽层的金属管的两端或多端接地,金属管内的电缆可采用单点接地,这样,即可保证有效的防雷,又有利于抑制低频干扰。

7.防雷系统中连接接闪器和接地体的引下线应该怎样布置
答案:引下线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结构柱或剪力墙内主钢筋或其它金属构件敷设。

引下线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敷设,建筑艺术要求较高的建筑可暗敷。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连接通常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圈边压接、缝接、螺接或螺栓连接。

8.简述雷电活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答案:(1)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暴日这一数字来表示;
(2)我国年平均雷暴日分布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区域:西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一般在15日以下;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北)年平均雷暴日一般在15-40日之间;长江以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日以上;北纬23°以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80日;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地区,是我国雷电活动最剧烈的地区,年雷暴日高达120-130日;
(3)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和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使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受到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临近地区强得多。

所以,当我们需要了解某一地
方的雷电活动程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地理位置,还要注意当地的地形和局部气象情况,并对当地历史上落雷事故作些调查研究,这对于我们采取正确的防雷措施是有益的;
(4)雷电活动一般规律大致如下:热而潮湿的地区比冷而干燥的地区雷暴多;雷暴频数是山区大于平原,平原大于沙漠,陆地大于湖海;雷暴高峰月在七、八月份,活动时间大都在14-22时,各地区雷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多数出现在相同的年份。

9.设计安装SPD时应注意哪两个配合配合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两个配合是SPD之间的配合和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配合。

两个“配合”的目的:借助于诸SPD,将雷电过电压减小到被保护设备耐受能力范围之内。

并且能使各级SPD工作在额定通流容量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