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勋写意人物画中写实技法应用
当代中国画作品研究

•
史国良(释慧禅),生于1956年,1980年毕业于中 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9岁成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家, 美术界最年轻的教授,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 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 史国良的作品《刻经》荣获有“美术奥斯卡”之誉的 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大奖”并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 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 实画派的重要的代表。史国良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现 定居北京。
• 石齐,1939年生,福建省福清县人。现为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 专业画家及一级画家。1963年毕业于福建厦门艺 专,早年习西画和装饰画,七十年代倾心于国画 创作,师从黄胄。作品笔墨淋漓,色彩斑烂,强 调印象和神秘感。多年来不断去探求,运用水墨 语言已经到了挥洒自如的地步,而且能将西画的 特点——光与色的运用,不着痕迹地融化于水墨 的基本调子里。八十年代醉心于抽象艺术,以强 烈和鲜明的色彩去营造出出人意表的意境,形成 具象、抽象及印象三结合的画风。
• 石虎,1942年出生于河北太行山下的一个偏僻乡 村,1958年进入北京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 术学院,毕业以后,他开始了一连串“体验生活” 的艰苦历程。在这期间,他还当了6年的士兵。 这位被美国人称为“画家中的画家”、“中国的 毕加索”的大画家,在1978年曾被安排远赴非洲 13国写生访问,之后他的旅游画作结集成书,开 始为人所注意,迟至1982年,画家才在南京博物 院举行第一次个展,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从那 时起,他无形中已领导画坛,不断有新的画风出 现,其情况和壮年的毕加索几乎没有两样,也是 凡有所作,一定引起其他画家的跟风和模仿。
例举三位近现代中国画家,并分析其作品构图、技法、立意

例举三位近现代中国画家,并分析其作品构图、技法、立意高剑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吝,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
早年师事居廉,花鸟画的要旨在于抒情言志,高剑父的这幅《秋鹰图》显然有此含义。
画中雄鹰伫立苍老树干之上,羽耸颈探,英姿飒爽,似欲腾空扑飞。
形神毕现之处,画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机大展宏图的情感不言而喻。
这幅画中的树干皴擦用笔随体积转折而有明暗变化,墨淡而干涩,使树干质感颇类山石;雄鹰羽毛则顺势用笔,墨重而润。
鹰与树的这种处理手法上的变化,使毛羽显得极有光泽,益发衬托出鹰的雄健。
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
吴昌硕入室弟子。
花之富贵,草之灵秀,不同画家有不同的画法。
这幅画中,赵云壑以平稳奇峭的构图,使高低错落的富贵花形成一种动势,在古拙率意的行笔中,写实写意,取花之正侧俯仰,飞动于点划浓淡.舒龙卷云,惊蛇入草,沉着施色,运笔洒洒,“蕴万象于胸臆,施灵动于腕间,笔底留住千古韵,但写富贵满人间”。
画家悟出了吴昌硕以书入画如锥画沙,气贯大体不加娇饰,金痕石味巧为丹青的个中玄理,信笔疾写,逸笔草草,写出了深厚苍劲,画出了古味新声。
读赵云壑画,通体舒畅,一片清馨。
吴昌硕作画时大胆迅疾.不多加修饰,具有自然浑朴古拙之趣。
他以篆籀之法入画,作画如写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往往能自出新意,形成独特风格。
《三千年结实之桃》表现的是寓意福寿千年的寿桃。
画家只撷取桃树的局部,用笔凝练遒劲。
寿桃设红黄二色,以没骨画法表现.鲜嫩娇艳:桃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枝干竖写两枝,各有不同,又一侧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动,使画面富有变化。
题款。
三千年结实之桃”不但与桃干、桃枝形成浓淡变化之趣,而且与寿桃两相照应.让全图神气内敛。
人间富贵花赵云壑1914年纸本设色138cmx51cm上海美术馆藏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
吴昌硕入室弟子。
毕珩与《绘图新三字经》

毕珩与《绘图新三字经》毕亨(Heng Bi),字仲允,号毕亨山人,明代著名画家。
毕亨以画扇面、屏风为主,画风清新秀逸,善于吸收绘画前人之长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漆雁图》、《山水图》等。
同时毕亨也是一位文学大家,他的《绘图新三字经》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绘画的经典之作。
《绘图新三字经》是毕亨创作的一本画谱,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绘画的基本理论、技法和要领。
书中对绘画的基本要素、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毕亨自身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分享。
这本书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明代绘画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毕亨在《绘图新三字经》中提到了绘画的基本要素。
他认为绘画主要包括墨、笔、纸和水这四种基本要素。
墨是绘画的基本材料,笔是用来表现形态和造型,纸是绘画的载体,水是指水墨画中的水。
毕亨认为只有掌握了这四种基本要素,才能够真正的完成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
毕亨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绘画的构图和造型,他认为构图是一幅画作的基础,没有好的构图,画面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他提到了构图的原则和方法,如平、高、远、近等,以及横、竖、斜等构图形式。
他也详细介绍了造型的技巧和要领,如如何处理线条、形体的比例和对称等。
毕亨在《绘图新三字经》中对绘画中的用色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认为色彩是表达画面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运用色彩可以使画作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详细介绍了水墨画中的山水、花鸟等不同题材的用色技巧和特点,以及在绘画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淡墨、浓墨、干笔、湿笔等技法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毕亨在书中还分享了自己丰富的绘画经验和心得体会。
他教导学生们应该多观察大自然,多揣摩前人的优秀作品,多动笔勤练习,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他还告诫学生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自满和骄傲,要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他强调绘画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毕亨的《绘图新三字经》对后人绘画造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了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走在大路上》课件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 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 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呼应,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 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 眷恋这一主题。
共同的动势
以人物组成的三角形构图使得画面结构 稳固,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这暗示 着草原上的人们紧密团结、相互依靠,展现 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
思考:手中扬起来的衣服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
细节的处理(扬起 的衣服)使得左右人物 疏密关系产生连接,体 现“我们在一起”,同 时人物实现呼应,人物 之间产生交流,增强了 情境感。
如何通过构图表现人物关系
共同的动势
变化与层次
聚焦中心
Hale Waihona Puke 动势绘画中,动势是指艺术家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等元素传递出来的一种流动感和 方向感。
我们走在大路上(油画)潘世勋
虚
虚
实
实 实
虚 实突
对出
比主
体
艺术家描绘了一群年轻的藏族修路工人边走边唱的场景。他们肩扛铁锹,步 伐有力。厚重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雪域高原的庄严和壮美,灵动的笔 触和大色块的运用使作品浑厚有力。
作思品考构:图作采品用中的运是用什了么哪构些图基方本法形?、从重心、方向等方面分析这种方式对于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
草原上(油画) 马常利
练习
乡村即景(纸本油画棒) 苏天赐
送行(纪念爱友徐君北上) (木刻版画) 赖少其
变化与层次
虚 虚
实
实
实
背景环境
远处几座房屋 外形
其他人物 远处只有身形的 人群
主体人物
细致刻画了三个 对视的伙伴
思考:画家是如何凸显画面中的主要人物?
变化与层次
毕珩与《绘图新三字经》

毕珩与《绘图新三字经》毕亨(1903-1989),字毕亨,号宾西,广东顺德人。
是中国著名的绘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被誉为“中国篆刻第一人”、“中国红色书法第一人”。
毕亨的艺术才华出众,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而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便是《绘图新三字经》。
《绘图新三字经》是毕亨于1953年创作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
这部作品以经典的《三字经》为蓝本,以图画配合文字的形式,将礼、乐、射、御等礼仪知识、道德规范、自然科学、历史人物等内容进行了生动的表现和阐述,使得孩子们在读书之余,也能容易地了解这些知识。
《绘图新三字经》的制作初衷源于毕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儿童教育的认真思考。
他深知儿童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大多数儿童对于枯燥的经典文化知识并不感兴趣。
毕亨决定结合自己的绘画技艺,将经典的《三字经》用生动的图画与简洁的文字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传播经典文化,引起儿童的兴趣。
毕亨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文字和图画融入一体,使得这部启蒙读物更加生动有趣。
他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技法,如运墨、设色、用笔,以及对人物形象和墨色的描绘等技巧,演绎了《绘图新三字经》中的每一幅图画,给每个故事配以精彩的画面,使得儿童们在欣赏图画的也能记住知识,理解道理,获得乐趣。
随着《绘图新三字经》的出版,该书立即受到了广大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在当时,这样一部注重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儿童读物并不多见,而毕亨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为儿童读物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绘图新三字经》不仅成为当时儿童读物市场上的一颗明珠,更是开启了毕亨在绘画与儿童教育领域的新篇章。
毕亨以《绘图新三字经》创作的成功,也为他本人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他以自己的真挚热爱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富有创造力的绘画语言为传统经典注入了现代的生命力,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化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绘图新三字经》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性的创新和教育性的实用,更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皴法”在中国人物画中的作用

皴 擦 是 以济 线 条 之 不 足 , 塑造 体积 , 画 结构 丰 富质 感 的需 画 面 经 常 出 现 的 意象 ,在 特 殊 情 境 下 表 现对 象 常 常 给 予 画 家 无
要 , 同时也 是线 条 的变 化 。早 在元 代 《 红 衣罗 汉 图 》在这 幅 画面 限 的启 示与 灵 感 ,传统 语言 的繁复 华美 被他 拉 回到 厚重 壮 阔 的状 上 ,罗 汉 的脸 部刻 画精 细 , 已用 墨皴 染 ,而衣 纹 的勾 勒则 道劲 飘 态 ,显 示 了画 家心 底对 表现 对 象 的真诚 情 感 。将现 实 生活 瞬 间的 逸 ;背 景大 树枝 干 挺拔 ,藤 蔓 缠绕 ,坡 石 堆叠 错落 ,圆匀 稳 重 , 条 的变 化和 特 点 ,是最 能适 应 概括 形象 的复杂 结构 和特 征 。在 元 美转 化 为艺 术 的永 恒美 ,是 需 要有 细微 的观 察 和得 心应 手 的表 现
人物 画 是 中 国画 的三大 画 科之 一 。是 以描 绘和 塑 造人 物 形象 得 到极好 的 塑造 。 为主 体 的绘 画 艺术 。 中 国的人 物画 出现 在 山水 画 、花 鸟 画之前 。 因 描绘 侧重 不 同 ,可 以分 为 : 肖像 画 、故 事 画、 风俗 画 。 中国人 以类似 豆瓣 皴 的用 笔 ,结 构 的深入 细致 ,可说 是赵 奇 的皴 法 的延
貌一 新 。 三 、中 国人物 画对 皴法 的运 用 ( - )皴 法丰 富 了人物 画 的技法 《 阳光 下 》梁 岩 的绘 画作 品 ,这幅 作 品找 到 了表现 人 物精 神 状态 的切入 点 ,皴 擦结 合 ,沉 厚有 力 ,集 中体 现 了画 家 的审美 取
向。画 家 以意 境的 营造 统摄 全 局 ,增强 了给 予 观者 的 整体 感觉 。
论山水画皴法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传承

2020-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论山水画皴法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传承张洁苹(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皴法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皴法的运用会形成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审美中重要体现。
随着中国画的日益发展,写意人物画作为人物画发展中的一种新风格,这种新颖的绘画形式在当代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写意人物画中采用不同的皴法进行画面表达,是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对于皴法的选择和运用不仅有助于丰富了人物的表现和加强画面笔墨关系的韵味,并且,使用恰当的皴法,能更好表达画面的意图。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5-0049-01一、前言自古以来对于学习笔墨的运用和皴法的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一样的皴法则会导致不同的艺术效果。
点、线、面这些不同的墨,包含着画家不同的情感,当代画家们使用的不同皴法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
二、皴法的介绍皴法是山水画中一种重要技法。
通过毛笔蘸取墨或色,再将笔肚上多余水分去除,在画面上皴擦,其产生苍茫厚重的笔痕,笔笔均有美感。
当运用笔墨产生不同的变化时就形成不同的皴法,而不同的用笔方法形成一定的用笔规律后,可产生一种独特的皴法。
三、皴法对人物和画面的影响1.丰富人物画的技法。
画面结构丰富或者是强调质感时,皴擦是很好的选择。
皴法可弥补单纯的线条产生的不足,便于更好的塑造体积,也可以称为线条的变化。
线的变化和特征是最适合一般图像的复杂结构。
元代之前的人物画主要是先勾线再设色,之后皴法的出现将人物画丰富了起来。
2.加强笔墨关系的韵味。
山水画中皴法与笔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画家运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不同的画面形式,进而加强笔墨韵味。
如蒋兆和的《杜甫像》,运用皴法将人物脸部等表达出来,使得人物更加接近现实的悲剧气氛。
人物衣着的线条苍劲,仿佛山水画中山体的外轮廓,展现唐代诗圣的孤独和傲骨。
艺术创作中真实与现实 ——主题性美术创作艺术性的思考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52艺术创作中真实与现实——主题性美术创作艺术性的思考劳政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摘 要: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以图像写实是普遍要求,写实在21世纪已经不再单纯是对现实的模仿,变得宽泛和开放。
本文从20世纪主题性美术创作艺术真实内涵流变谈起,论及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艺术真实”与“生活现实”进行辨析,指出艺术真实是借用图像写实对现实进行诗意再现。
关键词:主题性美术创作;真实;新闻价值;对策研究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主题性美术创作一直以来都担负着再现历史与时代现实的使命,通过当代人文思想反映和再现历史与现实,关注民族大义、平民个体与自然的表现形式。
在经历了现代派艺术对主题性美术创作本体价值的追问后,如何在今天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和反思历史与现实,如何在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多元化艺术形式并存今天,与时俱进的理解主题性美术的艺术性,如何艺术的再现历史和现实,使艺术家主体情感与集体情感产生共鸣,成为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中艺术家所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主题性美术创作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影响深远,在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节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其艺术性深入理解。
新中国成立以前(1931年-1949年),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民族、党派、政权的共同任务,号召全民抗战,激发抗战热情成为了特定时期下绘画作品共同的核心主题和意旨,这个时期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最初确定主体地位的时期。
这个时期不仅诞生了号召全民抗战的《七七号角》《怒吼吧中国》等,又有反映压迫的《放下你的鞭子》以及反映民生的《流民图》[1]。
版画作为小画种更是在大时代担当起抗战宣传、战争描绘和讴歌解放区新生活的重任,被誉为“几乎独步中华大地的形象化宜传战斗武器”和“历史的缩影”。
如今,我们反观此时期的作品,由于画家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创作环境,大多数作品都很难在技术上让人叹服,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毕建勋写意人物画中写实技法的应用【摘要】当代写意人物画在继承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在理论和绘画技法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由于受西方写实绘画的影响,中国的写意人物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毕建勋的绘画就是在继承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写实绘画技法,用写实的语言感受时代的变化。
可以说写实技法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之中,成为画家不可缺少的绘画技法。
写实技法的应用与表现将大大推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
【关键词】毕建勋;写意人物画;写实技法
中国写意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无论是从绘画理论还是绘画技巧都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西方写实技法的影响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写实技法的运用对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写实技法运用到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正是我们敢于尝试,用于创新的的结果。
而毕建勋的绘画可以说是尝试写实技法应用的一个代表,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中国画与西画结合,在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
毕建勋的绘画技法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写意人物画中写实技法的运用,作为一个当代青年画家,毕建勋选择了最具现实品格的人物画,而且是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把写实技法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语言,用写实的语言感受时代的变化,可以说这一技法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中已经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也将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毕建勋的绘画中
写实技法的运用与表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对于写实技法他有着自己独特见解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做了重要的贡献。
一、写实与写意的含义
“写意”一词出自中国绘画是与工笔相对的一种绘画类别,以主观表达为出发点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写”可以理解为书写之意,就是把书法的用笔及用墨运用到绘画中,“意”就是一种意境,是画家的情感寄托。
而写实源于西方写实主义,是西方绘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注重科学的塑造对象,客观性较强,通常是把客体的结构、比例、空间、色彩准确真实的表达出来。
在人物画中注重将生活中的人物客观的、如实的反应到画面上。
二、写实技法的运用
20世纪中国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物画的成果尤为突出。
主要体现在写实技法的运用和写实表现力的提高。
继承了传统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及绘画理论,经过不断努力,受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中国画有了崭新的面貌和突破。
对于写实技法的运用当代画家毕建勋在他的写意人物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绘画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作品以线为主,注重画面结构,讲究墨色关系与笔墨的质感,人物不仅形象富有个性,画面结构浑厚而有张力,作品技法与情感传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既有传统审美又有现代气息。
他的作品朴实,造型扎实,笔意凝重,立意深刻。
人物画题材多为农民,工人和普通劳动者。
而为了让人物形象更深刻真实的反应出来,毕建勋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
技法――写实。
用写实描绘现实生活,表现人的丰富情感。
他的绘画作品以线和墨韵为主、以面和色彩为辅的造型方式,大力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用写实技法把人物形象与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以笔线抓人物结构,以皴法刻画肌肉,使人物充满厚重感和真实感。
画面虚实对比强烈,墨色变化丰富,作品意境鲜明。
他的人物画造型借鉴西方科学、严谨的造型法,对现实逼真的描绘,用笔墨表现素描关系达到写实性。
但他的绘画不是仅仅只重视形的真实,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形体下蕴含着他独特情感的寄托。
他的作品画面既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皴法,又能在人物的面部和衣着中感受有力的几何构成,而且作品注重线与墨关系、讲究色墨对比,可以说是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的造型法。
体积、光影、明暗、虚实、空间、质感、量感这些西方绘画特点在他的绘画中也是处处可见。
毕建勋把写实技法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写实他注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个性,他强化人物特点,用笔谨慎细腻,给人物赋予鲜明性格和情感,这样就有区别传统的写意人物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创作而作,而是在正面探索写意人物画表现的可能性,从最基本做起,向最高的品质努力。
三、写实技法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写实技法运用到写意人物画中是时代发展必然的趋势。
20世纪初,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提倡革新,提倡写实主义,以实实在在的形象反映生活,贴近大众。
这对于中国人物画在造型上有
了很大的突破。
对与任何绘画作品而言造型都是基础,写实造型更是基础的基础,中国画的许多画风都可以从写实出发,我们不仅要吸收西方写实绘画创造的高度成就,而且还要根据已有的资源及中国画原有的民族特色建立起新的写实理论,要超越过去建立新的特色。
写实技法的引入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趋势,由于它的介入让我们产生了新的审美标准,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艺术中,写实技法为当代国画家追求艺术突破提供了新思路,为人们的审美方式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中国文化艺术更加国际化。
而毕建勋的绘画可以说是抓住了时代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他的作品使中国写意与西方的写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西画技法诉说中国文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语言是顺着传统而“生长”出来的,他没有摒弃传统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超越。
他的绘画元素从原来的仅仅反映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题材发展到更多关注当代人的时尚生活,社会变化,以及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众多题材,这些都是在写实技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当今的绘画艺术需要写实技法,而且写实技法也必然会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可以说将西方绘画技法引入到中国画中已经是一种时代潮流,毕建勋就是这样一位走在时代潮流尖端的艺术人,他的艺术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
如今写实技法的运用已经广为流传,也将会引起许多画家的关注,它的发展趋势也将不断攀升。
毕建勋的人物绘画大胆地把中国画的写意性推向一个新的境地,形成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写实技法运用到写意人物画中必将会有更广的发展空间。
中国画写实技法虽然刚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但是当今社会崇尚现实主义,画家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去发现、寻觅、实践来完善写实绘画,毕建勋就是在这条道路上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完善自己的艺术人生,他的绘画理念经得住时代的考验也值得发扬和继承。
【参考文献】
[1] 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 岳增光.写意画家:毕建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外国美术简
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著.美术观点[j].美
术观点杂志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