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

合集下载

典雅超俗 气韵磅礴 马欣乐国画作品

典雅超俗 气韵磅礴 马欣乐国画作品
艺术 A T R
典 雅 超 俗 气 韵 磅 礴
马欣 乐 国画 作 品
马欣 乐 ,旅 美 画 家 。先 后 师从 黄 胄、程 十 发 大师 并 受 刘 文 西 等 长安 画
派 的影 响 。 1 9 年 获 中 国绘 画艺 术 学士 学位 , 同年 作 品参加 亚洲 水墨 画展 并 0 9 获金 奖。 1 9 年 获得 美 国俄 亥俄 州 州立 大 学油 画专业 硕士 学位并 留校 任教 , 5 9
年 代 末 为他 的一 幅 写意 画 《 素 狂草 》 的题 款 中 写道 : 怀
“ 吾观 小 马作 画 ,其笔 墨飘 逸 潇 洒 , 以写意 画表 现 如此 效 果 ,乃 长期 观 察理 解 而后 得 心源 ,非偶 然 巧得 。画在 理 解 凡 人学 画多 求形 似 ,其 不 知惟 有悟 者 方能 伸 展 自 如 。祝 愿 欣 乐丹 青妙 笔 ,前程 似 锦 。 由此 可见 .欣 乐 正 是在 真 正地 领 悟 了石 鲁 、赵 望 云及 黄 胄这 些长 安 画派 技 法的 基础 上将之 有效 地揉 合 与发挥 。 《 园春 色 图》是 一 幅春 日盛 开 的牡丹 画面 以暖 满 色 为基 调 ,用柔 和 的对 比方法 ,结合 中国绘 画 的巧 妙 留 白和西 方水彩 画的 用光 原 理 ,使 这幅 作 品给 人 以春 光融 融 .轻 松 愉悦 ,心 逸神 爽 之感 。程十 发 先生 在 晚年 也十 分 喜 爱欣 乐这 位 画 坛 的后 起之 秀 ,每 当看到 欣 乐带 来 的 新 作 ,必选 佳作 予 以题 款 ,以示赞 赏与鼓 励 。
满 浑厚 ,庄 重 雄劲 饱含 苍 穹人 间之 浩气 ;他 的 写意 花 乌丰 腴朴 厚 .生气 勃 勃 他 笔 下 的马 造型 优 美 笔 墨 精 良.犹 如徐 悲鸿 的奔 马 图 .给 人 以极 高的 精神 享受 。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可以感受‎原始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舞蹈等等情感‎流动的痕迹,这些原始意识‎的审美情趣,翻开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新一页。

这一时期艺术‎可以称之为原‎始初型时期。

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绘画仅见‎典史记载,由于历史的久‎远,其绘画形式已‎无法看到,但是从大量的‎青铜器上我们‎不难看到以人‎物、动物和植物原‎形而变化的餐‎纹,饕餮纹样等其‎他纹饰,以及青铜器皿‎造型的独特审‎美价值,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比之原‎始社会彩陶造‎型和彩陶纹样‎,在表现力、艺术想象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以战国《龙凤人物图》《御龙图》为当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独幅‎人物画作品。

从作品的内容‎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可以看出艺术‎的审美价值已‎经从实用美感‎独立出来形成‎自身一整套完‎美的艺术体系‎。

作品虽然以“线性”描绘方式为主‎,以平面装饰为‎辅,但似乎更多地‎带有写意因素‎。

由此而发展的‎秦汉绘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都保留了‎“线性”特征和写意因‎素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的‎雕刻那大气圆‎浑的写意精神‎、简洁明快的线‎条魄力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价值取向。

是这样一种审‎美心理、哲学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千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价值观、思辨心理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

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感性的“纯”文艺思想产生‎了。

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和艺实‎践奠定了中国‎文艺思想的基‎石,二王的书法风‎格,谢赫的“六法”绘画理论,刘勰的文艺思‎想等都将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是“人的自觉”时期。

六朝是人物画‎的成熟时期,画家辈出。

著名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顾恺之《洛神赋图》《列女图》《女史箴图》造型典雅、用线流畅飘逸‎。

唐代张彦远评‎价:“顾恺之之迹,紧动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农民形象在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

农民形象在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

农民形象在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发布时间:2022-07-28T08:16:31.7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期作者:邓毛毛[导读] 中国水墨人物画,是牢牢根植于广大农民的生活之中的,而农民历来也都是画家们所表达描述的对象,随着邓毛毛西北民族大学 730000摘要:中国水墨人物画,是牢牢根植于广大农民的生活之中的,而农民历来也都是画家们所表达描述的对象,随着社会进步,农民开始成为国家的重要组成力量,艺术家对农民也越来越关注。

农民形象在中国画中的表现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题材,水墨人物画关注农民题材既是画家探索艺术表现方法的方式,也是画家关注社会的一种方式。

农民题材绘画所彰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对农民的同情关注和对农民生存现状的真实描绘、以及对诚实劳动的颂扬和对质朴善良人性的赞美应该是他们的共性所在。

农民这一社会群体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中国农民进入社会主义后地位得到了提高。

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到头来往往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挣扎在生存线上。

正是农民的这种任劳任怨,勤劳善良,感染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们。

不论什么原因吧,总有这么一批艺术家他们一直情有独钟的从事着农民题材的创作。

在当今的中国农民题材绘画不仅是“内容的范畴”而且是一种文化范畴和情感范畴。

他纠正了以往忽略人的自然属性和商品经济给人们所有人带来的冲击使作品更多的承载了当代的人文价值和精神意义中国使农民题材绘画在多元化的绘画格局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2020年9月我到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马安村走进生活与老乡们生活在一起,体验生活,研究生活,发现生活中最朴素、真挚的美。

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生活状态同城市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朴素,不只是外表,还包括他们的内心和情感,这种精神力量一直都伴随着我的写生过程。

下乡写生中,我们除水墨人物写生外,还画了户外写生,感悟颇多。

我们的到来给宁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气,淳朴的当地居民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来人最朴实的本质,村子里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孩子,老人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真诚,孩子的笑声是那么的天真爽朗,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净化。

流民图赏析

流民图赏析
流民图
赏 析

总述
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 该画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 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 来的深重灾难,是一幅充满血和泪的作品。 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 高2米,长12米,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 代人物画的代表作。 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蒋兆和作品
创作背景
《流民图》于 1943年在日伪统治下的北平诞生和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穷困潦倒的画家居 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和沦 于北平,靠画像维持生蒋兆和《流民图》局部 1943 年9月《流民图》停笔,琉璃厂宝华斋裱画 陷区人民的支持。蒋兆和以画像为名广泛收集素材, 活和创作。侵略者横行霸道的行径,激起了画 店的师傅们连夜在当街石台阶上,画面朝下,装 1942 年完成了《流民图》小稿,为防人耳目,逐一 家内心深处强烈的悲愤之情,经过长期酝酿, 裱了《流民图》,开创了裱画史上前所未有的纪 找模特儿写生,分段放大制作,画一部分藏一部分, 1942年开始动笔,历时一年完成了《流民图》。 录。为防不测,蒋兆和印制了 50套《流民图》的 在两米多高的画板上只留一两个孤立的人物形象, 照片。 使人无法了解画卷的全部。
疯了的女人 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 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
作品赏析
蒋兆和是一位着眼于现实的艺术家,他 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 此图原作后半部分已遗失,只留有黑白照 《流民图》全以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 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 说自 片。画面众多人物接近真人大小,画家成功地 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 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 已“混迹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着慢慢奔走的骆 表现了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 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 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 驼,听听人生交响的音乐„„”,说他的艺术不 让人看后深受感染、震动。 儿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 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 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以 在技法上,蒋先生吸收了西洋画的一些手 献给“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 法,使人物更逼真、真实,但又毫不勉强、僵 集”的大众。 《流民图》正体现了这一主张。 硬,融和中西方的手法而为自己的特色。

清-黄慎绘画作品欣赏:

清-黄慎绘画作品欣赏:

清-黄慎绘画作品欣赏:黄慎(1687-1766),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称东海布⾐。

福建宁化⼈。

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

读书常有古庙佛殿的长明粉下。

初师上官周,学⼯细⼈物⼭⽔。

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粗炼。

他拟定民⼈物除历史故事、神仙佛像之外,多从民民间⽣活取材,常画劳动⼈民的形象。

专画流丐、纤夫、渔民等,往往只⽤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写⼭⽔、花鸟、⾍鱼等,也⽆不⼯妙。

为“扬州⼋怪”之⼀。

黄慎⼈物镜⼼ 30×42cm黄慎伯⽛⿎琴图·草书七⾔联⽴轴·对联[L]画款识:攫之幽愁如⽔赴⾕,醒之萧愁如脱⽊叶。

按之噫然应指⽽长,⾔者似君置之模愁,遗形⽽不⾔者似仆。

瘿瓢。

对联识⽂:闲拈明⽉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对联款识:七⼗⼋黄慎。

钤印:黄慎(朱)瘿瓢(⽩)东海布⾐(⽩)我思古⼈(朱)黄慎(⽩)瘿瓢(朱)[/L]黄慎⼈物⽴轴 58×66黄慎⿇姑献寿⽴轴 176×91cm[L]展览:1.“乾隆时代绘画展”,⾹港,1986年2.“聚墨留⾹—攻⽟⼭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港⼤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3⽉27⽇-6⽉6⽇。

[/L][L] [/L][L] [/L][L] [/L][L] [/L][L] [/L][L] [/L][L] [/L][L] [/L][L]黄慎,字躬懋,⼜字恭懋,号瘿瓢。

福建宁化⼈,寓居扬州。

他的诗⽂及书法均⾃学成家,绘画专攻⼈物画,间画⼭⽔、花鸟,後来以⼈物画闻名,兼勤读诗书及研习书法。

他早年师从著名的福建画家上官周(1665-1744),後融合书法与绘画,以狂草笔法⼊画。

他成熟时期的绘画,在⽤笔⽅⾯,与他的书法很相似,笔法别具⼀格,⾃成⾯⽬。

⿇姑是⼥性寿神,传说中⿇姑曾“见东海三为桑⽥”,可见她的寿长,因此以⿇姑⽐喻吉祥长寿。

民间相传农句三⽉三⽇王母寿⾠,举⾏蟠桃盛会,⿇姑特在绛珠河畔⽤灵芝酿酒,献给王母作贺礼,谓之“⿇姑献寿”。

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

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

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李勇辉起稿首先要考虑画幅的布局,主要看平面构成的形式感觉是否稳定好看。

比如人物太居中,虽然稳定,但又不好看;人物太偏——或偏上、偏下、偏左右,可能好看,但又不稳定,这种视觉上的形式美感,要靠很多对比因素去完成。

所以起稿布局一定要从形式感觉出发来确定认为的空间位置。

其次是通过观察得来的直觉感受来确定表现方法。

所谓直觉感受,即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比如同样的画老人,一位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和一位饱经风霜的山区老农,无论在气质、负色、形象都迥然不同。

前者你可能在细润中去寻求表现手法,后者你可能会在苍劲中去寻求笔墨情趣。

这种直觉感受有对象的精神、形体、气质等方面的客观感受,也有画者主观方面的认识,体验和艺术追求。

为什么很多人画同一个对象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呢?这就是主观因素的作用。

其三,是根据自己确定的表现手法来勾稿子。

一般用木炭条或淡墨线勾稿,画写意人物的勾稿,那就不像画工笔画那么的细微具体,但是大的关系要准确肯定,精神气质和外形特征在勾稿子这一步基本定下来。

比如脸形、眼与嘴的细微表情变化,身体动势的主要关节部位等,一定要画准确肯定。

起稿实际上是对形象的初步认识过程。

这一步宁可多花点时间,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起稿着一步不要马虎从事,不要怕别人说你笨。

尤其初学者更要认真对待,画人物不同于画山石,形象的准确性很重要。

很多人不愿意画人物,或者不敢画人物,恐怕造型的难度大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落墨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写意人物画的成败主要是看笔墨处理的好坏。

写生练习一般从头像、半身到全身、二人以上组合的顺序进行。

下面我们以头像写生为例来谈笔墨的处理。

起稿完成之后,落墨可从头部主要结构线画起,以勾外轮廓为主。

保持大框架的笔调基本一致。

在作画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体观察,全局处理,不要长时间死抠某一部分。

画头发时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发式来决定,下面我们来看头发的具体画法。

(图片)画头发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先用焦墨画结构,以见其“笔骨”。

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

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

《捣练图》(临本)局部
《捣练图》(临本)局部
《捣练图》(临本)局部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西安)人,出身贵族,官至 宣州长史。因常出入卿相缙绅之家,所以擅画贵族仕女及肖像。初学 张萱,后来稍有变化。所画仕女,浓艳丰肥,“颇极风姿”,而且能 揭示对象的内心世界。在宗教画方面,创造了“水月观音”之象和新 的样式,人称“周家样”。传为他的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的《挥扇仕 女图》和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簪花仕女图》等。
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今西安)人,历任 将作大臣、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 善画人物、车马、 肖像等,尤长于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肖像画,有“右相 驰誉丹青”之誉。他的父亲阎毗、兄长阎立德都是著名的 画家和建筑师。其画远师张僧繇,近学杨契丹、郑法士、 董伯仁、展子虔及其父等,是初唐中原画风的代表。曾画 有《秦府十八学士图》与《凌烟阁功臣图》,已佚。传世 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和《萧 翼赚兰亭图》。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 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望 族。精通歌赋词翰、书法音律,多才多艺,有 “画绝、才绝、痴绝”之称。他的绘画理论, 是以“以形写神”及“ 迁想妙得”为核心的 “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 远的影响。
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 人摹本,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 云台山记》。
到了隋唐,绘画艺术才逐渐进入繁荣昌盛阶段。隋 代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逐渐形成自己风格,人物画 取得辉煌成就,山水、花鸟画也相继成熟。画坛涌现出 很多名家,各有特色。 唐代中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 也是一个出现全新风格的时代,宗教绘画更向世俗化转 变,题材内容转向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不同地区的画 法融合,中原风格和西域风格相互影响,产生了很受欢 迎的新样式。

29期国画作品

29期国画作品

成功网拍第二十九期拍品展示:成功网拍第二十九期1号拍品推荐柴京津人物作品《吹箫引凰图》该作品已在《神州诗书画报》/《当代书画家》发表附保真收藏证书规格:68*68cm 价格评估:40000元起拍价:10000元作者简介:1 柴京津,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八一书画院副院长,全国书画院协会副秘书长,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美术系列高职评委。

张万琪花鸟作品《春风》该作品已在《神州诗书画报》/《当代书画家》发表附保真收藏证书规格:68*68cm 价格评估:20000元起拍价:8000元作者简介:2 张万琪,1944年10月出生在浙江嵊州市。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理事,浙江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文理学院副教授,绍兴中国画院副院长。

吕大江山水作品《山水清音图》该作品已在《神州诗书画报》/《当代书画家》发表附保真收藏证书规格:136*68cm 价格评估:26000元起拍价:8000元作者简介:3 吕大江,1966年生于河北省涉县,1990年毕业天津美院中国画系,曾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孙其峰、王学仲、孙克刚、何家英、霍春阳、白庚延、曹德兆等先生,并长期随家父吕云所先生学习传统积墨法并努力开拓自己的绘画面貌。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院附中副教授、清华大学吕云所山水画工作室助教、天津青年美协副主席、荣宝斋中国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河北区政协委员、中国民盟盟员。

任正江花鸟作品《花艳惊春》该作品已在《神州诗书画报》/《当代书画家》发表附保真收藏证书规格:68*68cm 市场价格评估:12000元起拍价:4000元作者简介:4 任正江,男,1965年5月生于安徽天长,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安徽省天长市书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
【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1】
【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2】
【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3】
【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4】
【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作品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人物画的知识吧!
笔与线中国画人物的用笔实即用线。

线是中国画人物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而是在对
物象形体把握界定的同时,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

比如在工笔人物画中,每一条线务求准确地落实到筋骨肌体,衣纹
服饰的造型结构上。

可见,中国人物画中的线在塑造形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状物的目的,而且是以艺术化的手段揭示各种物象的
性状情态。

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人物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
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

在中国画人物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正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
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

”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
的姿态。

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
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
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
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
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
如其人”。

猜你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