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 理论和经验研究[J]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代社会正处在一场数字化革命的浪潮中。
在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首先,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指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增加产出。
例如,一项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使单位劳动成本下降,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此外,技术的进步还可以在产品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问世,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变革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技术创新的推动,产业结构朝着高附加值、高科技方向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技术进步使得原本依赖资源驱动的经济结构得以转型为以知识和创新驱动的经济结构。
这种结构转型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促进创新与创业在经济中的蓬勃发展。
然而,技术进步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技术进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
随着机器替代人力劳动成为可能,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消失,导致劳动者的失业问题。
虽然新的技术可能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相应的技能转换和再培训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技术进步的推动也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平衡。
在技术先进的地区,往往会聚集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机会,而技术发展滞后的地区则可能被边缘化。
这种资源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地区或者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了优化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提供研发资金、减税和其他奖励措施,政府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
其次,政府还可以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技术进步的需求。
此外,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创新合作模式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资源的更加优化配置提供了新途径。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探析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探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济增长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探析。
首先,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为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基础。
这些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效率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需求,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性。
虽然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常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
技术研发需要时间和资源的累积,新技术的实施也需要适应期和普及期。
这意味着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地反映在经济增长数据中。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推广,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我们应该看待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具备长期的视野。
第三,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是复杂和多维度的。
技术进步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和就业岗位的衰退,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失业问题。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能产生一些环境问题,例如能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碳排放等,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监管和引导,以确保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能够产生正面的、可持续的影响。
最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系需要注重公平和包容性。
虽然技术进步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其利益分配并不均衡。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产出的长期增长趋势,而技术进步则涉及到生产力的提升和创新。
两者相辅相成,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就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测度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经济增长的衡量通常使用年均增长率,即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平均每年增长多少。
除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还可以从其他一些指标进行测度,例如人均收入、失业率、消费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维度和视角,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一个经济体的发展状况。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等。
而技术进步则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重点探讨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
通过引入新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管理方法,技术进步可以改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技术进步可以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产业和行业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例如,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给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催生了新的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多样性。
新的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品更新迭代,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技术进步还可以改进产品的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三、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实现。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促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新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
1.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多个方面。
首先,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其次,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所替代,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再者,技术进步还可以推动创新与创业。
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催生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产业,为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 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需求与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相反,经济增长也催化了技术进步的发展。
首先,经济增长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可以用于科研与创新活动,从而加速技术的进步。
其次,经济增长带来了庞大的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可以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
再者,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动力也会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3.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而且,技术进步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
4.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进步可能导致部分就业岗位的消失。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传统岗位可能会被取代,给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需要适应和转型。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进行深入探讨。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而技术进步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技术进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流程的改进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等。
这些技术进步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通过技术进步,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技术进步还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就业岗位,推动就业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名义工资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的发展。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和转型,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技术进步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资本积累、人力资源的提升、制度环境等都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资本的积累可以提供充足的投资和融资,为技术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
人力资源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制度环境的优化能够提供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保障。
在实际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十分复杂。
经济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经济模型的构建,探索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如扩展型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技术扩散理论等,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研究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技术进步则是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用创新。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一、宏观角度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紧密相连。
首先,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其次,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投入,更多的市场需求,这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动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发展。
二、微观角度从微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被淘汰,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则会快速崛起,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经济增长也可以为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
经济增长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资金,这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于研发新技术、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从而促进技术进步的发展。
三、政策层面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研究也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探讨。
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
例如,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等,都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培养科研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等方式,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范本)

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企业技术进步的低碳经济贡献度研究一、选题背景全球经济随着工业革命的延续而迅速增长,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己经违反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平衡,造成了全球碳排放严重超出自然界可以承受的范围等问题,人类也一直在努力为碳减排出谋划策。
在此背景下,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使世界各国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共同体。
当然,作为迅速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工业化在不断进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再加上中国现有的碳生产力水平较低,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所产生的GDP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5%左右,这些都显示出我国在碳减排方面的重大压力,我们应当也必须在国际社会上显示我们对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思想觉悟,加快对低碳排放的投入和发展。
同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的一项很重要的路径。
201X年11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讲到中国政府已经作出决定并且有信心在十年内将单位GDP碳排放在201X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这是中国官方文件中针对温室气体减排问题首次公开的明确数字,同时也表明了相关政府部门在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上的决心。
低碳发展不仅符合现阶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能源战略里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政府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而低碳发展与前者的基本任务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为使社会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现阶段我们要把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都必须以技术进步为主要支撑力,通过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企业对技术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以及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早日实现我们的碳减排目标,恢复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平衡系统。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首先,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经济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增长。
比如,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突破,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经济增长也促进了技术进步的加快。
经济的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
大量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使得技术进步取得了突破性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增长。
例如,科技巨头们的大规模投资研发项目,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环境。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推动下,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同样,只有经济的蓬勃发展,才能为技术的迭代更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条件。
二、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是紧密相关的。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回报。
首先,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节约资源,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以工业革命时期为例,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其次,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经济的繁荣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和资本积累,使得企业能够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
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申萌李凯杰曲如晓【内容提要】本文在Aghion和Howitt(1992)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构建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综合考察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了技术进步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条件,并且识别了不可测量的技术进步。
此外,本文还利用199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为负,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为负,但其程度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间接效应,最终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中国目前的技术进步还不能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急剧增加。
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1978~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4.6亿吨增加到了70.3亿吨,增幅达381.5%,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2011年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5年中国的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10年下降1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任务仍是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持续增加。
如何既保持经济增长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关键因素。
首先,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技术进步可能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Jaffe 等,2002)。
它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一是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间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即“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这是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间接效应;另一是技术进步本身可以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即“技术进步-二氧化碳排放”,这是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
但是这种直接效应的影响方向不确定,因为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如果企业初始的获利技术是肮脏技术,那么企业新技术研发可能依旧是肮脏的新技术,就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反之,如果企业初始的获利技术是清洁技术,则新技术也可能是清洁型的,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cemoglu等,2009)。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效应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既可以保证经济增长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本文将构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中国的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如何,是否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减少排放的目标?本文将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并回答上述问题。
本文其余章节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我们在Aghion和Howitt(1992)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到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经验研究方法及数据介绍;第五部分为结果分析;最后是本文结论。
二文献综述关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污染排放纳入增长模型的理论研究。
早期的研究多是在技术进步外生假定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框架内分析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Nordhaus(1974、1977)分析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之后,又扩展了新古典Ramsey模型(Nordhaus,1993),构建了气候变化和经济的动态综合模型(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y,DICEmodel),用于分析经济增长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Forster(1980)、Selden和Song(1995)、Dinda(2005)以及陆呖和郭路(2008)都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内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污染排放的影响。
很多经验研究证实了内生技术进步的存在(Newell等,1999;Popp,2002),内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问题的分析有重要启示(Jaffe等,2002),忽视内生技术进步可能会夸大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Sue Wing,2003;Manne和Richels,2004)。
大量研究开始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考察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代表性文献有Nordhaus(2002)、Di Mafia和Valente(2006)以及Gfimaud和Rouge(2008)。
Acemoglu等(2009)将增长模型扩展为清洁与污染两个部门,进而考察了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存在路径依赖,如果企业已经在污染部门大量创新,则企业未来依然会选择污染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但是上述研究均是遵循“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并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更没有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和“技术进步-二氧化碳排放”两条路径的效应。
另一类是经验研究,主要包括基于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的环境影响模型(IPAT)的分析和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验证。
Ehrlich和Holden(1971)首先提出了IPAT模型,认为影响环境的因素包括人口(P)、富裕程度(A)和技术(T)。
Dietz和Rosa(1994)在IPAT模型基础上引入随机因素,扩展了该模型。
一些研究利用扩展模型考察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碳排放的影响。
朱勤等(2010)利用该模型发现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李国志和李宗植(2010)则认为技术进步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Ilets Curve,EKC)假说始于Grossman和Krueger(1991)对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关系的经验分析,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称为“EKC假说”,其中污染排放的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应的增强。
Holtz-Eakin和Selden(1995)、Richmond和Kaufmann(2006)以及He和Richard(2010)用该假说验证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韩玉军和陆旸(2009)、林伯强和蒋竺均(2009)以及许广月和宋德勇(2010)则利用中国的数据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做了有益研究,但因采用的数据和方法有所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研究均从数据出发,缺乏理论基础,而且由于技术进步的不可观测,多数研究是使用代理变量来表示技术进步,不能准确反映它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上述研究有利于我们理解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但在统一框架下考察三者关系的文献相对缺乏,尚没有综合考察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研究。
基于此,本文在Aghion和Howitt(1992)的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理论模型,综合考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和“技术进步-二氧化碳排放”两条路径,分析技术进步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条件,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中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1997~2009年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程度。
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构建(一)二氧化碳排放技术弹性的经济内涵本节在Aghion和Howitt(1992)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研发三部门的模型来讨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为方便分析,假设一个代表性消费者经济体,居民消费最终产品。
消费者终身效用函数为:其中,r代表时间贴现率,同时也是市场利率;c t代表居民在t时刻的消费量。
最终品的生产函数服从科布-道格拉斯(C-D)形式,区域i①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Y it代表区域i在t时刻的最终产品;A it代表在t时刻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 it 代表劳动力。
x ijt代表区域i的第j种中间品。
q ijt代表中间品j的生产技术先进程度。
最终产品可以用来消费、投资及中间品生产。
中间品种类繁多,所有中间品以最终产品为单位来衡量。
另外假设每生产1单位中间品,需要投入1单位最终产品。
我们假设二氧化碳排放仅来自于中间品的生产过程。
不同的中间产品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主要受部门排放强度②以及中间产品数量的影响,具体表述为:其中,E ijt代表区域i部门j在t时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βit代表t时刻区域i的单位能源排放系数,它与地区的能源价格和能源结构直接相关,因此没有下标j。
qλijt为部门排放强度,衡量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与部门j的产品先进程度和区域技术进步弹性λ相关。
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弹性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以单位最终产品价值衡量的技术进步变化1%时,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百分比。
出于模型可计量的考虑,我们假设区域内各部门的技术弹性相同,即我们考虑的是在某一区域的某一时间段内技术弹性的平均值。
(二)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效应中间品需求弹性被生产函数给定,均为1/(1-α);因此,所有中间品在任意时刻的价格为:(4)式说明所有以单位最终产品衡量的中间品的价值均相同,与技术水平无直接联系。
其经济学意义在于生产函数确定了所有中间产品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种类之间的质量差并不影响不同种类中间品的价值。
根据生产函数可得到中间品的需求曲线以及式(4)可以得到所有中间品的生产量服从以下关系:将(5)式带入(2)式可以得到最终产品Y it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于最终产品可以用于消费、投资和中间品生产,所以GDP等于最终产品Y it减去用于生产中间品的部分,即GDP 函数为:将(6)式带入(3)式可以得到t时刻区域i的二氧化碳排放函数:其中,Ω同样为关于α的常数(Ω=a2/(1-a))。
可以看到,区域i的总排放是有效劳动和生产技术加权的函数。
将t时刻区域i的二氧化碳排放和GDP相比,可以得出t时刻区域i 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将二氧化碳排放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
从(9)式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则取决于λ值的大小。
若指数λ小于(或等于)0,则技术进步会带来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或不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命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