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吸痰吸氧步骤及要点

合集下载

吸氧流程

吸氧流程

2011年10月份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项目及评分标准训练项目:氧气吸入技术、雾化吸入技术、经口∕鼻吸痰技术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二、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再关闭氧气总开关。

以免一旦旋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吸氧过程中,应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等。

如用鼻导管持续吸氧者,鼻塞每日更换,并由另一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鼻腔分泌物多者应经常清除,保证吸氧效果。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而造成再次冲气时引起爆炸的危险。

5.对未用或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满”或“空”的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

6.在插鼻导管时,应观察鼻腔粘膜是否有损伤,如有创面,应插入健侧鼻孔。

7.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8.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湿化瓶。

三、雾化吸入技术(一)目的: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

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超声雾化法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换冷蒸馏水。

3.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四、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min,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护理操作(吸痰、吸氧)microsoft word 文档

护理操作(吸痰、吸氧)microsoft word 文档

经口腔吸痰(电动吸引器)和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流程一、操作目的(5分)1、吸痰(3分):(1)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肺通气。

促进呼吸功能,(3)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2、吸氧(2分):供给病人氧气,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二、用物(少一样扣0.5分)1、吸痰用物:一次性吸痰管2根、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1双、换药碗包(内有治疗碗、镊子)、生理盐水、电动吸引器及吸引装置。

吸痰记录单。

2、吸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有氧”及“四防”挂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或1/2);治疗盘:一次性氧气管2根、小药杯(内盛温开水)、扳手。

氧气记录单。

3、其它:干罐一套、消毒纱布罐、棉签、胶布、笔、电筒、弯盘、剪。

三、操作流程:(错一处或少一步扣0.5分)1、备齐用物,检查用物并合理放置,携至床旁。

根据吸痰治疗单和吸氧治疗单核对患者身份,作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护士:大爷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大爷:我叫张明。

护士:张大爷,您因为呼吸道里痰液聚积不能自行排出,引起了你呼吸加快和缺氧,现在遵医嘱要给您吸痰和安置吸氧管,以改善您的呼吸和缺氧状况。

我需要先检查一下你的口、鼻腔粘膜及痰液情况,请你配合好吗?大爷:好的。

电筒检查口、鼻腔情况护士:张大爷,我已经为你检查完了口鼻腔粘膜及痰液情况,准备为你吸痰。

吸痰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不适,如恶心、咳嗽和喷嚏等,不能忍受时你可以示意我暂停。

你有什么需要吗?大爷:没有了护士:那好,请你稍等。

2、洗手(干手液七步洗手)、戴口罩,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调节负压吸引压力。

诉:成人300-400mmHg (0.04-0.06MPa)、小儿250—300 mmHg(0.03—0.04)。

3、根据吸痰治疗卡核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3床,张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右侧),颌下铺治疗巾,打开换药碗(包布放治疗车下层),倒100ml生理盐水于碗内,打开一次性吸痰管(两根),连接吸引器皮管。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1.原因(1)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2)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3)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4)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

(5)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6)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7)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

气切吸痰步骤及注意事项

气切吸痰步骤及注意事项

气切吸痰步骤及注意事项
气切吸痰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步骤:
1.将吸痰管经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快速地开启吸引阀门作间歇性吸引,右手旋转吸痰管边吸边退,一次抽出痰液。

切忌上下多次抽动,以避免缺氧,一般单次吸引时间5~8s,不宜超过15s。

2.吸氧或休息片刻可再次吸引,但最多不能超过4次。

3.如分泌物粘稠,可注入2~5ml的湿化液于气管内,然后加压呼吸3~4次,使滴入的液体到小支气管以稀释滞积的痰液。

注意事项:
1.选择软硬适度的吸管,动作要迅速,但要轻柔,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如患者叙述胸痛或引流液中出现血丝,要警惕出血的可能。

2.观察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间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和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

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7.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8.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
口鼻处。

9.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咨询专业医师获取更准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护理技术吸氧操作流程

护理技术吸氧操作流程

护理技术吸氧操作流程
1、准备用物:准备吸氧管、氧化瓶、吸氧表、氧气瓶、棉签、手电筒。

2、病人准备:病人取舒适位置;用手电筒观察病人鼻腔是否完好、病人是否了解吸氧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3、连接仪器:打开氧气阀,接上流量表,连接氧气管,接上鼻导管,测试氧气是否流出,然后调节氧流量。

4、操作:将鼻导管接入病人的鼻腔内,固定鼻导管,防止滑落,观察病人反应,如有不合适,马上进行调整。

5、注意事项:吸氧环境防火、防油、防震、防热。

需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调节氧流量,并不是氧流量越高越好。

长时间吸氧者要定期更换导管。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吸氧吸痰操作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吸氧吸痰操作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授课章节: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重点:吸氧和吸痰的方法和要点难点:吸氧、吸痰操作教学方法:示教练习学时分配:一评估 2min二计划 3min三示教 10min四评估 3min五注意事项 2min六学生回示 4min七教师指导 6min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实验课氧气疗法一、评估(一)、核对医嘱查对医嘱,需要吸氧者的姓名、床号。

(二)、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意识与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缺氧的原因、表现和程度等。

2、局部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粘膜有无红肿,鼻中隔是否偏曲。

3、心里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是否合作。

4、健康知识对本疾病、本操作作用的认知程度。

(三)、评估环境与用物1、评估环境病房无烟火、易燃品。

2、评估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鼻导管、小药杯、湿化瓶、氧气表。

悬挂标志(防火、防油、防震、防热)二、计划1、预期目标:(1)患者精神状态改善,表现安静。

(2)患者皮肤颜色改善或正常。

(3)患者呼吸改善或正常。

2、准备三、实施(教师示教,操作程序见实验指导)四、评价五、注意事项(口述)六、学生回示七、教师指导八、学生分十六组练习,教师辅导实践课吸痰法一、评估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状况。

2、局部情况呼吸有无鼾声,痰鸣音;评估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对护理的要求与合作程度。

4、评估用物电动吸引器、吸痰管、一次性手套、治疗碗内置已消毒的血管钳、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剪刀、消毒液的挂瓶,用物准备是否齐全。

5、操作者自身评估自身着装,仪表是否符合护士行为规范要求.二、计划1、预期目标(1)患者呼吸道通畅,无窒息感。

(2)患者喉头及双肺痰鸣音消失。

(3)患者无气促、烦躁、发绀、呼吸困难等缺氧的症状。

(4)患者自我感觉舒适。

2、准备三、实施(教师示教,操作程序见实验指导)四、评价五、注意事项(口述)六、学生回示七、教师指导八、学生分十六组练习,教师辅导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

(医学课件)护理操作吸痰

(医学课件)护理操作吸痰

低氧血症
原因
吸痰过程中,痰液被吸出,呼吸道内的氧气可能会减少,导致低氧血症。
处理
吸痰前后应给予充足的氧气吸入,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低氧 血症,需给予氧气吸入。
支气管痉挛
原因
由于吸痰过程中对呼吸道的刺激,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
处理
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支气管舒张剂,观察生命体征,如症状未缓解,需请医生治疗。
吸痰操作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长期卧床、术后病 人、意识障碍等病人,吸痰操作可以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
吸痰操作可以用于急救,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在急 救中,吸痰操作可以快速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为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案例分享
•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感冒后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呼吸衰竭。入院后诊断为重症肺炎合 并呼吸衰竭,给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措施,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症状持续不缓解。
• 考虑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影响通气和氧合,需要进行吸痰操作。护理人员使用合适的吸痰管,在无 负压的情况下插入气道,当吸痰管到达气道后,打开负压吸引器,将分泌物从气道内吸出。
• 吸痰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如面色、呼吸、心率等。同时注意吸痰的 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病人不适或损伤呼吸道黏膜。
咳嗽、咯血等不良反应。
呼吸道烧伤、气管食管瘘等:这些患者吸痰 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
等。
禁忌症
严重咯血、心脏病及全身情况衰竭:吸痰操 作的刺激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跳 骤停、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吸痰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

实训十七 吸氧吸痰

实训十七 吸氧吸痰

实训十七吸氧吸痰1. 引言吸氧吸痰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适用于呼吸困难、氧气饱和度降低、痰液潴留等情况。

通过吸氧吸痰操作,可促进患者呼吸、增加氧气供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

在实践中,正确的吸氧吸痰操作方法和步骤对于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本文将从吸氧吸痰的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吸氧吸痰的概念及适应症吸氧吸痰是指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使用专门的吸氧吸痰设备,将氧气和吸痰器连接,并通过适当的手法吸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气管内分泌物等操作。

吸氧吸痰适用于下列情况:•呼吸困难:由于痰液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需通过吸氧吸痰清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状况;•氧气饱和度降低:低氧血症患者,需要吸氧吸痰辅助呼吸,维持血氧稳定;•痰液潴留:长期卧床或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容易出现痰液潴留,需通过吸氧吸痰清除痰液。

3. 吸氧吸痰的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慎选吸氧吸痰设备,确保设备完好无损;2.患者进行基础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并记录监测结果;3.安置好氧气面罩或鼻导管,调整好氧气流量;4.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3.2 吸痰操作1.洗手并戴上手套;2.调整好氧气流量;3.提醒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嘱咐患者深呼吸(可缓解过度刺激导致呼吸暂停等分泌物性质合并症);4.取出吸痰器,并洗手或用酒精消毒;5.空气吸入后,将吸痰器插入患者喉咙,吸取痰液;6.注意观察患者情况,每次抽吸时间不能超过10-15秒,防止缺氧;7.告知患者在进行吸氧吸痰操作时,可能会引起刺激感,需配合呼吸节奏。

3.3 操作后1.恢复正常通气,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等异常;2.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3.洗手并记录吸痰时间和操作情况;4.随时观察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变化情况。

4. 吸氧吸痰的护理要点1.在吸痰时,需要注意用力大小,不能过度刺激,以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不良症状;2.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0-15秒,防止患者缺氧;3.吸痰器的材质应采用柔软、不刺激的材质;4.在吸氧吸痰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或停止吸痰操作,防止不良症状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吸痰
1、自我介绍,核对信息:你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现在我帮你听一
下肺。

你有痰在肺部难以咳出,我帮你拍一下背,你尝试着咳出来。

2、再听一下肺:里面还是有痰,我来帮你吸痰,现在我其准备一下。

3、吸痰器调节(负压0.04——0.0533kpa)
4、口述洗手,带口罩,再次询问他什么名字:在吸痰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如恶心,气紧,
请示意我。

5、检查口腔有无假牙
6、铺巾,连接吸痰管,打开包裹,戴手套,放弯盘
7、拿吸痰器,洗一下生理盐水,打开黑色活塞,伸进口腔,关上黑色活塞,开始吸,清理
导管,扔掉,换一个吸鼻腔。

8、关掉开关,擦病人嘴巴。

9、整理。

护理吸氧
1、询问病人名字,核对信息。

交代吸氧目的。

2、口述洗手
3、准备器械
·白管子要用纱布包着装到湿化瓶内
·先装好湿化瓶再把整个东西装到给氧装置
4、湿润鼻腔
5、打开给氧装置调节流量
·除面罩外其他的要检查气密性
·1—2L低流量(用于慢阻肺)
3—4L中流量
5—6L高流量(用于CO中毒)
6、交代家属:走过时注意不要碰到氧气瓶,在氧气瓶旁禁止吸氧或用明火,还要注意不能放置过热的或油性的物品在旁边,以免发生意外,在吸氧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按呼叫铃通知我们。

7、填写记录卡。

8.拆鼻导管,面罩,鼻塞,再关吸氧装置,再拆吸氧装置。

·拆鼻导管时要擦干分泌物
9、收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