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本纪》看项羽的命运悲剧

合集下载

简述《项羽本纪》之《项羽之死》的层次和内容。

简述《项羽本纪》之《项羽之死》的层次和内容。

简述《项羽本纪》之《项羽之死》的层次和内容。

《项羽本纪》是史书《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将领项羽的生平事迹。

其中,《项羽之死》是该本纪的最后一篇,主要描述了项羽的战败与自杀。

《项羽之死》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战败的原因:文章首先描述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战败原因。

项羽在与刘邦对峙时,因为自信心过于膨胀,对敌方不加思索地采取了决战策略。

然而,项羽的部队在宛城之战中被刘邦的谋士李斯所诱导,导致楚军大败,这一战败成为项羽最终走向失败的导火索。

2. 逐渐失势:接着,文章描述了项羽在战败后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过程。

战败后,项羽逃到垓下,开始饱受粮食短缺、士兵离散和内部矛盾等问题的困扰。

与此同时,刘邦的军队不断追击,项羽的势力日益衰落。

3. 自杀的经过:在最后阶段,文章详细描述了项羽最终选择自杀的情节。

当项羽意识到自己再无逆转的机会时,他放弃了抵抗,并在垓下自刎。

项羽的死标志着楚汉战争的结束,也为刘邦统一中国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

《项羽之死》的内容不仅仅是项羽个人的战败和自杀,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和两个不同政权的斗争。

通过对项羽战败的描述,文章揭示了战争中力量对比的变化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同时,文章也对项羽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他自信过度和缺乏战略眼光这两个致命缺点。

通过《项羽之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和人物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文章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统一的重要事件,以及智谋和领导能力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项羽本纪》的悲剧美

《项羽本纪》的悲剧美

《项羽本纪》的悲剧美在绵延不断的文学长廊中,真正称得上悲剧意义的文学作品可谓凤毛麟角。

很多文学作品的结尾往往是以大团圆形式杀青,因而这些文学作品中也就缺乏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美,缺少一种悲剧精神。

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却以其洋洋洒洒的厚重之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具有典型悲剧意义的人物,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女词人李清照就十分仰慕项羽的雄风,她在《夏日绝句》中这样写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悲剧美学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理论发展最为系统、成熟和完善。

美国美学家斯马特说:“如果苦难落到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

哪怕表现出的只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超越了平时的自己。

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在灾难奋斗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够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

”斯马特对悲剧的本质做了精辟的概括。

悲剧多在血迹中、苦难中发掘出生命的美,人的价值的美。

悲剧不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开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潜在的光辉。

美学中的悲剧精神就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的生命本质的张扬。

《项羽本纪》全篇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悲剧气氛,激荡着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昔日望风披靡的西楚霸王却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以至于乌江自刎。

项羽的下场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哀惜、慨叹的悲剧。

但从其悲剧命运中,我们却看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人格美。

这种悲剧人格美,昭示着一种精神,透射出一种力量,闪耀着一种光华。

《项羽本纪》读后感范文

《项羽本纪》读后感范文

《项羽本纪》读后感范文
《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章节,记载了楚汉战争时期楚国将领项羽的一生经历和功过。

读完《项羽本纪》,我深有感触。

首先,我被项羽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他出身贫寒,但却有着傲人的勇猛和智慧,成为楚国的一位杰出将领。

他勇猛无畏,从荆州起兵反抗秦朝,带领楚军一路击败秦军,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他智勇双全,善于制定战略和策划战术,使楚军在楚汉战争中屡屡获胜。

他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使得大批楚军愿意为他效命,让楚国在战争中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其次,我对项羽的命运感到惋惜。

尽管他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勇猛的战斗技能,但他却在楚汉战争中败给了刘邦,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战争中的胜败,主要是因为他对刘邦低估了对手的能力和智慧,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读完《项羽本纪》,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即使拥有出色的才能和勇气,也可能无法逃脱不幸的结局。

最后,读完《项羽本纪》,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

通过这个故事,我了解了楚汉战争的历史背景、各方势力的关系以及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项羽个人的传记,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各种政治斗争和战争动荡。

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总的来说,读完《项羽本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项羽的个人魅力、命运的残酷和中国古代历史的背景,都让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这篇纪实的史书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记载,更让我们通过一个人的一生来思考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无常。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项羽本纪》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项羽的传记体著作。

项羽,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最终以悲剧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读完《项羽本纪》,我深受其故事的震撼和启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项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和领导才能。

在战国时期,他与刘邦一起领导楚汉两大势力,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然而,随着刘邦的崛起,项羽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失败,最终以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项羽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他的命运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读完《项羽本纪》,我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决心的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却因为自己的骄傲和自负而失败。

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他的命运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警示。

在项羽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坚持和信念,也看到了一个人的自负和骄傲。

项羽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只有谦逊和坚持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除此之外,《项羽本纪》还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着权力和地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项羽的故事也是战国时期历史的一个缩影,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以失败和悲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通过《项羽本纪》,我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项羽本纪》是一部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著作,通过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项羽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对象。

通过《项羽本纪》,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项羽人生悲剧的解读

对项羽人生悲剧的解读

项羽性格的缺陷导致了人生的悲剧《垓下之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楚汉两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者通过三个刀枪剑影的场面描写,刻画了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恃武功以经营天下。

他本人的性格作为一个争夺天下者就存在着缺陷,才导致了英雄末路的悲剧,也就是说从性格上讲他缺少一代帝王的秉性和韬略。

《垓下之围》又分为三个小场面: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东城快战、自刎乌江。

我认为作为争王天下的人,性格上的缺陷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霸王别姬,私情满怀,轻重不分:故事的开始:项王军壁壤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驻,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是怎样一个壮怀激烈令人荡气回肠的场景!英雄末路,长歌当哭。

这一悲壮惨痛感天动地的悲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丝毫不亚于古希腊任何一部悲剧。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刘邦抓住了项羽及楚军的思乡情重,使出的攻心术带来的结果。

众所周知如果项羽当初不思回归,而是占据关中,称霸天下时,何来楚人沐猴而冠与四面楚歌?大丈夫本来就是四海为家、天下为公。

何来家乡与私情!由此可见他没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心胸。

接下来作者描写项王听到歌声的第一个反应惊问:‘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一个惊字,反映了他虽然身经百战但是心理素质不高,不善于应对突发事件。

接下来的行动不是赶快想对策,却作诗别姬!做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用武力夺得天下的项王,此时此刻他露出了小儿女态!情字当头,还痛哭流涕。

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军岂不人心涣散?就是为了安定军心他也不该如此。

关键时刻他应该从容不迫,冷静地分析形势,赶紧寻找突围方法,以保全楚军实力为当务之急!重情是平常人的美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作为争天下者,在生死关口不以天下事为重,而重私情就是一个很大的性格缺陷。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章节,记载了项羽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特点。

读完《项羽本纪》后,我深受启发,对项羽的形象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项羽本纪》的读后感。

首先,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国末年的乱世中崭露头角,率领大军与秦国进行抗争,并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然而,项羽的野心和个性缺陷也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悲剧结局。

他虽然有着过人的勇猛和军事才能,但却缺乏谋略和稳定的统治能力,最终被刘邦打败并自刎身亡。

通过《项羽本纪》的阅读,我对项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历史对他的评价。

其次,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项羽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军人,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并与秦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通过《项羽本纪》的阅读,我对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疾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项羽为何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此外,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和政治斗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项羽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他善于运用兵法和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误和个人野心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通过《项羽本纪》的阅读,我对古代军事战略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微妙差别。

总的来说,读完《项羽本纪》后,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军事战略和政治斗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篇章节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深远意义,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项羽本纪的读后感

项羽本纪的读后感

项羽本纪的读后感《项羽本纪》是一部讲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人物项羽生平的史书。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霸王,掌握了几乎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力。

然而,他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被刘邦打败,最终自刎而死。

项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勇猛和果敢令人敬佩,但他也因为自大和鲁莽而最终失败。

阅读《项羽本纪》,我对项羽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思考。

首先,项羽的勇猛和果敢让人敬佩。

他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不畏强敌,勇往直前。

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征战无数,一度成为霸王,这些都展现了他的非凡魅力。

然而,正是这种果敢和勇猛,也成为了他失败的原因。

他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自大心态膨胀,最终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其次,项羽的爱国情怀也让人感动。

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征战无数,一度成为霸王,这些都展现了他的非凡魅力。

然而,正是这种果敢和勇猛,也成为了他失败的原因。

他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自大心态膨胀,最终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最后,项羽的失败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他的失败并非因为他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而是因为他自大和鲁莽。

这给我们提醒,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机遇,更取决于他的品质和态度。

正如古语所说“骄兵必败”,项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总的来说,阅读《项羽本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勇猛和果敢令人敬佩,但他也因为自大和鲁莽而最终失败。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生和成功的意义。

希望通过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我们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功。

项羽本纪赏析

项羽本纪赏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本纪主要记载了项羽从起兵反秦到失败自刎乌江的整个过程,展示了项羽英勇、刚毅、迈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现实。

以下是《项羽本纪》的赏析:
1. 人物塑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通过描绘项羽的江东起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重大事件,展示了项羽军事才能、勇武精神和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同时,司马迁也通过细节描绘了项羽的憨直、粗疏寡谋等性格特点,使得项羽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2. 历史价值:《项羽本纪》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秦末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纪中记录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江东起兵、楚汉之争等,为后世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提供了宝贵的。

3. 文学风格:《项羽本纪》采用了生动的文学手法,如描绘战争场面、人物形象等,使得本纪既有史实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

此外,司马迁在本纪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如
“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等,丰富了汉语表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思想内涵:《项羽本纪》反映了作者司马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通过描绘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成败得失,司马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使得本纪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作为《史记》的重要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仅展示了项羽英勇、刚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项羽本纪》看项羽的命运悲剧
甫读《项羽本纪》,在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高傲、霸气的热血男儿,有着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

司马迁曾赞项羽崛起于陇亩之中,三年亡秦,割裂天下,分封王候,政由已出。

李清照亦赞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铁骨英雄为何一再的让人长太息?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项羽的性格悲剧。

首先,在我看来,楚汉争霸中,项羽的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是他失败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巨鹿大战,却活埋将卒二十万,称霸咸阳,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

可他依然固执。

君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碉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笼络人心这一局上,项羽不如刘邦。

可是如果项羽只是单纯地作为一名战将,无疑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他临危不乱,行事果断。

但是他的不善于用人,轻信多疑成为了他失败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而他却又不幸地带着这个致命伤坐上了楚军统率的宝座。

自古君王将相多疑,像秦始皇、李斯、曹操、朱由检,一个个都整天疑神鬼担心别人夺取他的皇位、他的地位、他的兵权,项羽当然也如此。

他的轻信多疑,让范增因为平白无故地受到猜忌而悲愤出走,他的不善用人,让难得的良将韩信、陈平、还有英布纷纷从他的麾下转而投向刘邦。

刘邦曾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性、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
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

项羽只有范增一人,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须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知人善用这一局上,项羽又占了下风。

最后,项羽的妇人之仁,是他失败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刘邦何以能够屡次从项羽的手中逃脱?西楚霸王的名号是那么的响亮,那个目有重瞳,七十二战无一不胜的霸王令多少人闻风丧胆?刘邦的成功其实在于项羽的“成全”,而这也正是项羽的悲哀,自彭城之战以后,局势曾一度倒向项羽,但最后还是倒向了刘邦。

我们且不管其中原委,单看刘邦占有优势之后,却因怯于项羽的赫赫声威而与项羽约定中分天下。

有点远见的人,必会疑心哪有在局势倒向自己之时而不乘胜追击呢?可项羽却偏偏单纯地相信了刘邦,还如约地送还了彭城之战中掳获太公与吕雉,一心想东归。

试想刘邦何许人也?那是唱出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的猛士兮守四方”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的,你怎能心无防备?在心计谋略这一局上,项羽再一次输过刘邦。

曾有人说,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少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江,待他日东山再起,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的,项羽渡淮后单独领兵作战攻战襄城,虽襄城百姓拼死抵抗,但项羽依然在军事上大获全胜,后赵地义军陷入秦军重围之中濒临绝境,众人率军前往却因害怕秦军而滞留46日不进,唯有项羽率军渡河,破釜沉舟,一举解了巨鹿之围。

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之际,项羽更是显
示了自己的卓越军事才能,刘邦曾趁项羽在齐地苦战彭城空虚之时,纠合五诸候军共56万人马,迅速攻占彭城,项羽得知这一消息后,临危不乱,命令其部将继续平定齐地而亲率3万精兵星夜回城。

当时刘邦正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饮酒作乐根本无暇顾及项羽的反攻,结果56万大军在楚军的猛攻下一败涂地,刘邦仅率少数亲信侥幸逃走,他的父亲太公及妻子吕雉全部作了楚军的俘虏。

可是在我看来即使项羽少一些霸气,少一些高傲,度过了乌江,也未必能东山再起,虽然他拥有卓越的才能,可是却轻信多疑,妇人之仁,更何况项羽又拥有别人不所有的残暴。

他无法赢得民心,就无法得到天下。

百姓不信服于他,纵使他拥有卓越的才能,纵使他能够效仿勾践卧薪尝胆,可是一个如此出尔反尔的“膘悍祸贼”到了江东,江东百姓还会真心辅佐他,依然替他出谋划策,伺机东山再起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事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这首诗一点不错。

项羽的霸气,项羽的高傲,造就了他与其如此,不如不过乌江的决定,与其屈天下,不如惊天动地刎于乌江,让天地为之动容!
其实,当我们抛开那些刀光剑影,日常军旅生活中的项羽“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位分食饮”(《史记·淮阴侯列传》),分明是个血肉丰满、心肠细腻的性情中人。

包括他的爱情,也同样充斥着满腔的铁骨柔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他不过是无数个的其中一个而已。

我是愿意成全项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是的,就是这样!
不过话到最后,毋庸置疑,楚汉争霸中的项羽是一大输家,但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更何况是如此一位叱咤风云、英武盖世、宁折不弯的雄主,他是如此的轰轰烈烈,他是如此的气壮山河,死前也是如此的大义凛然。

他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

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

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

项羽的性格悲剧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了印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