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你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历史学基地班高尚指导老师:柴彬老师校园卡号:320050913131【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史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产生的时间长,持续影响的时间也长,并且影响力也比较大,虽然这一思想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当把它放进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认识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正确认识了这一理论中关于地理和社会相互关系后,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历程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的感慨。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地区的人们,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的区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农民其生活的区域就更加有限了。
因此早期的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非常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表述为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具体地说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初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基础中的基础是什么?是能量。
能量是驱动生物进化,人类发展的根本。
人类个体存在是为能量,国家机器存在的目的也是汲取能量。
各种地区、各种地形的可利用能量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当地蕴含能量,这又取决于两个方面面,一是能量富集率——单位面积土地所蕴含的的能量;二是区域面积。
其二是区域外能量输入,这与区域的开放度有关。
按照人口的分布,区域可以分为:平原、海滨(含岛屿)、山区、草原、荒漠。
具体来说,平原人口最密集,单位面积的能量最大,面积不会太大,开放度中等。
海滨能量富集率较低,但是最开放。
山区能量富集率也较低,但是较封闭。
草原能量富集率同样较低,不过面积一般较广阔,开放度也是中等。
荒漠的能量富集率最低,人口聚集一般呈点状分布,并且开放度也很低。
各个民族发展离不开能量,一般民族都在处于能量不足状态,所以民族千百年所考虑的事就是如何使能量满足利用。
解决方式也是两种——开源节流,或是加大能量输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或是限制能量的使用。
地理环境的不同所导致的能量分布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养成不同的性格和行事作风。
平原的能量富集率最高,故而农耕民族可以靠土地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存,同时较低的开放度固化了性格中的守土观念。
农耕民族一般不会热衷开疆拓土,而会采取控制人口来维持能量收支平衡。
例如中国从战国到明末人口基本在2000万~5000万波动。
海滨单位面积的能量并不高,但海洋高度的开放度为能量提供了广泛的输入途径。
由此,海洋民族被迫会扬帆海外,以谋取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民族的发展。
久而久之,这就养成了海洋民族自由、冒险的性格,不会被土地羁绊。
在某种程度上,草原介于平原与海洋之间。
草原的能量富集率同样较低,但草原辽阔的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这是草原民族同样不愿脱离土地。
在能量输入方式上,海洋民族依靠贸易,草原民族依靠战争。
本质上还是地理的不同,海洋本身充满凶险,故人们会避免危险方式。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观点,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它强调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地理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
根据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条件如气候、地貌、水资源和土壤类型等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寒冷地区可能不适宜种植某些作物,而热带地区适宜发展热带水果产业。
地貌条件决定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山地和崎岖地形可能阻碍交通流通,而平坦的地形则有利于道路和铁路建设。
水资源和土壤类型决定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良好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生产。
此外,地理环境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海洋环境会促使沿海居民依赖渔业和海洋资源,而内陆地区人民则更依赖农业和畜牧业。
地理环境也可能影响一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可能会发展石油工业并依赖石油出口,而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可能会发展其他产业或依赖外贸。
然而,地理环境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地理条件是唯一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
它强调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并不否认人类的智慧、技术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适应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人类通过技术和创新,能够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并克服地理环境带来的限制。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也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只有综合考虑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因素。
地理环境决定论2

(1)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学的地理学派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种族的优劣、社会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等等,都是由它周围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法的精神》中,用气候、土2 质等自然因素来解释种族的优劣、国家的强弱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他说:“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就是亚洲之所以弱,而欧洲之所以强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欧洲之所以自由,而亚洲之所以受奴役的重要原因。
”“印度人天生就没有勇气,甚至出生在印度的欧洲人的儿童也丧失了欧洲气候下所有的勇敢。
”在东方炎热的国家里,“沉思默想的倾向多,而行动的倾向少。
在亚洲,似乎气候越热,僧侣数目就越多,印度气候酷热,所以充满了僧侣。
”英国的巴克尔(E. Barker)则把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说成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要素。
由于寒带气候地区居民多吃含碳素的食物,热带地区居民多吃含酸素的食物,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富有事业心,从而就产生了强者和弱者。
意大利和西班牙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所以盛行宗教迷信。
希腊和英国的自然环境优美,使得两国人民逻辑思维发达。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批判了宗教历史观,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这具有唯物主义成分。
顺便说一句,恩格斯和列宁也曾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做过肯定的回答。
恩格斯说:“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
列宁也认为,“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经济关系以及跟随在经济关系后面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
但是,我们在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时,却不能走向极端。
若直接根据地理环境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是不科学的。
教学案例2: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与批判

教学案例2: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与批判【案例呈现】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到了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F.拉采尔。
他认为,地理因素,特别是气候和空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历史命运。
在拉采尔思想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以K.豪斯贺费尔为首的地理政治论学派。
它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力建立世界“新秩序”,地理政治学可以为每个国家规定“生存空间”,从而为法西斯主义向外扩张和侵略制造理论根据。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18至19世纪是流行的自然主义思潮的一部分。
这种思潮曾在反对宗教神学、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方面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案例点评】该观点从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干扰,把人的自然本性看作社会的根本法则,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理论缺陷在于:其一,方法上的局限。
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条件,但是它只有进入社会生产才能实际地发生影响。
因而地理环境起作用需要社会生产方式的中介。
其二,材料上的局限。
由于选择了部分国家与地区,而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
其三,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看到环境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尤其是当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科技进步帮助人类超出原有地域的局限,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左右。
地理环境决定论

理论基础:1、关于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历史的作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1)从蒙古经阿拉伯到北非的沙漠地区,干燥的高地,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好客和掠夺成性,往往侵扰周围文明国土,过着无法律制度和家长制生活(2)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居民依靠农业,被束缚于土地上,性情守旧、呆板、孤僻,过着君主制生活(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大海附近的居民却具有冒险精神、勇气和智慧,人们多从事工商业,过着民主制生活。
”
2、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的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高原季风使我国冬夏季对流层厚度加大。
对高原南北侧地区来说,青藏高原对低空的季风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得新疆、甘肃一带夏季出现少云的干燥炎热天气。
另一方面由于地形阻挡所产生的分流作用,扩大了冬夏季风东西向的影响范围。
高原东侧南北向排列的山地,有利于东部平原冬夏季的南北向冷暖平流的加强,使得冬季风到达的纬度特别偏南,夏季风到达的纬度特别偏北,造成这一地区各气象要素的年变化幅度特别大。
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

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自然点环境中所对待地球的面貌上的改变,都是从中对环境变化的作用这,而且在另一种方式下,如果不在顾及自然的限制,那么也是会遭受灾难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希望有所帮助!自然环境决定论的意义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简称决定论。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
其后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19世纪,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
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
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
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
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
人类与地理——我看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众所周知,孟德斯鸠十分看重“地理”的作用——小至气候对个人乃至民族性格的影响大至一个国家的国体也会手国土大小的影响。
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个现实世界中,自然会受环境的影响。
个人如此,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国家乃至世界都是如此的。
所以,我以为说地理对人类影响重大,乃是一个绝对的真理。
现在有很多人,在肯定孟德斯鸠的同时,又批评他说“地理决定论”太过极端,说他太过抬高地理于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了。
说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方法”(即注重实证)的创新,而非在于他的地理环境理论。
我却不以为然。
在我看来,地理对人类的影响至关重大,乃至决定了现在各个不同国家人民的性格、命运。
现代人看轻它,一则因为孟德斯鸠所处的年代还早,那时的人们对地理环境还不是那么了解,作研究时难免“道听而途说”之弊(他对中国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以为中国妇女生育多个子女,是因为中国的气候“异常”适于繁衍,却不知古代人受儒家影响,颇重家庭人伦,以多子多孙为福。
)就难免偏颇而不能令人信服;二则因为人类早已征服自然(至少,目前表面上看是这样)如今的生活更多受别样东西的影响,感觉不到地理环境对自己的作用,所以也就不大信任这种说法。
那么,我,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又为何如此看重地理的作用呢?因为,我以为人类无论如何进步,努力追求自由,都摆脱不了他的祖先对他的影响——这些思想也好,本领也罢,通过基因一代代遗传下来,化为你的本能,你的“潜意识”融在你的骨血之中,你根本无法摆脱。
(这也说明了人的潜意识为什么往往比人自身更智慧,敏锐,因为它凝结着无数先人的经验与思考。
)这是生理上的受制于你的“前世”。
于心理上呢?则是自小所受的教育——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都莫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这是心理上受制于你的祖先,其实也就是你自己(或者说潜意识,本能)。
举凡生物,都是如此——只要,它有生育它的“母亲”而不是凭空,从无有中蹦出来的——我们受前人影响,前人受他们的前人影响,以此类推,直至最早最早的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你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决定因素,一切人类活动都是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
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三位代表人物,分别是拉采尔、辛普森和亨丁顿。
拉氏认为“自然环境会盲目而野蛮地支配着人类的命运”,还提出了国家有机体的理论。
辛氏将拉氏理论由“决定”发展为“影响”,认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是地理条件的总体,而非某一单一的条件。
亨氏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作用。
我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尤其是辛氏的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地理条件的总体,包括地理位置、海洋、地形、河流、土壤、边界、气候等,共同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下面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一.河流、土壤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古印度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它们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
古巴比伦文明,即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流域——苏美尔地区(中下游地区);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化;古埃及文明也诞生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四大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这说明河流、土壤和地形等地理条件对经济和文化有显著的影响:1.大河流域水分充足,如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
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
2.河流流经森林、草原地带,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逐渐
沉积下来,形成肥沃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肥料。
3.大河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
4.农业的繁荣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畜牧业的兴起,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比如在两河流域,由于两河不像尼罗河一样定期泛滥,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
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并把一小时分成60份,以7天为一星期。
例二.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函谷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正是凭借其险要的地势和易守难攻的地形,函谷关成为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在军事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说明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而今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这无疑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
上海滨江临海,具有建立港口的良好条件,而港口的建立又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
例三.地形、海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青岛与潍坊同为山东半岛的海滨城市,城市的发展却大相径庭。
青岛的海岸是山石峭壁,地势高峻,景色秀美,利于发展旅游业;同时海水深度大,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交通十分发达,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而潍坊北部则是大片的沿海滩涂,海水浅,天然条件并不适合建港口或发展旅游业。
要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只能建一条路通向海中,至海水深处适宜发展航海运输的区域,再建港口。
这个例子说明了地形与海洋的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尽管地理环境决定论有合理之处,但我认为它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过于绝对化。
因为除了地理环境要素,还有历史、社会等其他要素对人类有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忽略。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的发展,只能影响,而人应当主动地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