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决定论

合集下载

地理决定论 ppt课件

地理决定论 ppt课件
地理决定论
地 理 决 定 论 的 错 误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定义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 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 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 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 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主要错误
自然环境不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
原因
表现
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文化发展
四、南北体质特征的变化
总结
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 虽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 常的条件,但是它既不能决 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
定社会发展

浅谈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

浅谈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

浅谈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历史学上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个成熟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诸于亨廷顿的著作。

对它的解释也有多种多样。

域君今天就举两个例子。

一、地理环境对文明类型和文化基因的影响这种理论在各级历史教科书中都有出现。

其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亚欧非古国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被划分为几大类。

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由于有大河流经,带来广阔的冲积平原,适宜于种植业的发展,因而形成了古老的农业聚居文明。

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了统一国家和相对保守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同时,希腊及后来的罗马由于其海岸线曲折复杂,山地丘陵居多而平原稀少的地理环境,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造就了他们以商业和航运为特点的海洋山地文明。

基于这种经济模式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也明显区别于东方古国,民主观念和个体价值较之于后者更加凸显。

同时还有在中亚内陆地区诞生的草原游牧文明。

这种文明的最主要特征是迁徙和掳掠。

因为资源十分稀少且又不可再生,要想生存并延续数量有限的族群除此两者外别无他法。

因此,这样就有了如此几类不同的文明。

他们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具体可见下表。

二、地域气候对民族性格和文明发展的影响这种理论多少包含一些种族优异论的因素,故而在正式的教科书中不可能出现。

它认为在中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人们,或是说发迹于此的种族,由于严酷的气候使得他们危机感、紧迫感较强,寒冷的温度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刺激着这些人群永远保持警惕,为了求生更加勤奋和积极地打拼。

因为资源的稀缺,竞争异常激烈。

久而久之,不仅实现了族群间的优胜劣汰和快速进化,而且养成了他们坚韧、勇敢、开拓和理性的品质。

在近代全球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这种优势越发显现。

最终从欧洲成为世界中心并辐射各地,殖民体系的建立乃至今天发达国家的地域分布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与之相对的,中低纬度地区的居民常年由于气候湿热,水热过剩,精神状态往往处于一种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萎靡状态。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地理思想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介绍《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通过评介这些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一大地理思想: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指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环境决定论的理论基础为环境唯一性和环境限制性。

该思想推动了地理学从自然地理学向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转变,促进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二大地理思想:区位理论区位理论认为地理位置是影响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区位理论为人们认识经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地区间的地理关系,推动了贸易、政治和文化交流。

第三大地理思想: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模型化、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的技术和工具。

GIS的出现改变了地理研究的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研究效率和精度,使得地理学研究成果得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决策制定。

第四大地理思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地理学家在研究全球环境问题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跨国合作的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大地理思想: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全球联系和依赖程度的加深。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全球化现象和过程,揭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对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大地理思想: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地理学家深入研究人地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环保、节约能源等重要理念,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大地理思想: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类自然居住地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基础中的基础是什么?是能量。

能量是驱动生物进化,人类发展的根本。

人类个体存在是为能量,国家机器存在的目的也是汲取能量。

各种地区、各种地形的可利用能量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当地蕴含能量,这又取决于两个方面面,一是能量富集率——单位面积土地所蕴含的的能量;二是区域面积。

其二是区域外能量输入,这与区域的开放度有关。

按照人口的分布,区域可以分为:平原、海滨(含岛屿)、山区、草原、荒漠。

具体来说,平原人口最密集,单位面积的能量最大,面积不会太大,开放度中等。

海滨能量富集率较低,但是最开放。

山区能量富集率也较低,但是较封闭。

草原能量富集率同样较低,不过面积一般较广阔,开放度也是中等。

荒漠的能量富集率最低,人口聚集一般呈点状分布,并且开放度也很低。

各个民族发展离不开能量,一般民族都在处于能量不足状态,所以民族千百年所考虑的事就是如何使能量满足利用。

解决方式也是两种——开源节流,或是加大能量输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或是限制能量的使用。

地理环境的不同所导致的能量分布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养成不同的性格和行事作风。

平原的能量富集率最高,故而农耕民族可以靠土地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存,同时较低的开放度固化了性格中的守土观念。

农耕民族一般不会热衷开疆拓土,而会采取控制人口来维持能量收支平衡。

例如中国从战国到明末人口基本在2000万~5000万波动。

海滨单位面积的能量并不高,但海洋高度的开放度为能量提供了广泛的输入途径。

由此,海洋民族被迫会扬帆海外,以谋取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民族的发展。

久而久之,这就养成了海洋民族自由、冒险的性格,不会被土地羁绊。

在某种程度上,草原介于平原与海洋之间。

草原的能量富集率同样较低,但草原辽阔的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这是草原民族同样不愿脱离土地。

在能量输入方式上,海洋民族依靠贸易,草原民族依靠战争。

本质上还是地理的不同,海洋本身充满凶险,故人们会避免危险方式。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 可忽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但不能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夸大为 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不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 定社会的更替,相对不变的地理环境不能说明显著 变动的社会生活。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 大小,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制度的 制约。
大概起源
庄子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发展
孟德斯鸠 黑格尔
巴克尔 拉采尔
赫特纳、辛普尔等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 启蒙思想家和近代资产阶级社会 学史地理学派的理论先驱。他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法律和社会政治制 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14 章《法律与气候性质的 关系》中开篇便指出文章的大旨是“假如精神的气质与内 心感情因不同的气候而有很大差异的话,法律便应该与这 些感情的差异以及这些气质的差异有一定的差异关系”, 即他认为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感情和气 质从而间接地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制定和 施行。
意义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 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用。毫无疑问,主宰人 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 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 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但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 响。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 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 影响。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 大;即使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 越性程度成正比。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 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走向另一极端主张无视 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 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经济地理学 三大思想

经济地理学 三大思想

刘运 10地信1、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征、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支配,也就是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巴克尔、德国的拉采尔、美国的森普尔。

地理环境决定论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C.de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1748)一书中,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地理条件、气候影响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影响各国经济乃至政治制度的思想。

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在两卷本的《英国文明史》(1857~1861)一书中认为,食物、气候、土壤和“自然界总貌”,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他将文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归诸自然界,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乎自然的。

德国地理学家、人种志学家F.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都强调地理位置、气候对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现代科学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夸大了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社会发展外因论。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之处在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最初产生具有决定作用,因为地理环境与“人”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根本动力。

2 、区域地理学派区域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

它不仅揭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还揭示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以为人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学派指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地区间的差异性。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意思就是: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与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

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地理环境确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的时代,这种作用也就会表现得越有力、越明显。

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二)可能论可能论是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

可能论认为环境并不是肇始因素,而只是限制的或选择的因素。

地理环境并没有造成人类的文化,而只是设定了某种文化现象能够发生的界限而已。

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他的学生法国地理学家白吕纳进一步论述了可能论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斯帕特提出了一个介于决定论和可能论之间的折衷观点。

他认为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可能性的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可能性的概率大于另一些可能性。

进一步发展了可能论思想“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只是提供可能。

对人地关系的解释是不彻底的。

(三)适应论适应论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

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又称协调论。

罗士培(英国)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研究控制问题,就是说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罗士培同时代的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他主张地理学应当致力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分析人类的活动和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适应论的观点,这种人类生态学的观点又称“生态调节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2

地理环境决定论2

(1)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学的地理学派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种族的优劣、社会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等等,都是由它周围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法的精神》中,用气候、土2 质等自然因素来解释种族的优劣、国家的强弱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他说:“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就是亚洲之所以弱,而欧洲之所以强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欧洲之所以自由,而亚洲之所以受奴役的重要原因。

”“印度人天生就没有勇气,甚至出生在印度的欧洲人的儿童也丧失了欧洲气候下所有的勇敢。

”在东方炎热的国家里,“沉思默想的倾向多,而行动的倾向少。

在亚洲,似乎气候越热,僧侣数目就越多,印度气候酷热,所以充满了僧侣。

”英国的巴克尔(E. Barker)则把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说成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要素。

由于寒带气候地区居民多吃含碳素的食物,热带地区居民多吃含酸素的食物,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富有事业心,从而就产生了强者和弱者。

意大利和西班牙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所以盛行宗教迷信。

希腊和英国的自然环境优美,使得两国人民逻辑思维发达。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批判了宗教历史观,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这具有唯物主义成分。

顺便说一句,恩格斯和列宁也曾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做过肯定的回答。

恩格斯说:“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

列宁也认为,“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经济关系以及跟随在经济关系后面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

但是,我们在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时,却不能走向极端。

若直接根据地理环境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是不科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历史学基地班高尚指导老师:柴彬老师校园卡号:320050913131【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史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产生的时间长,持续影响的时间也长,并且影响力也比较大,虽然这一思想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当把它放进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认识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正确认识了这一理论中关于地理和社会相互关系后,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历程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的感慨。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地区的人们,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的区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农民其生活的区域就更加有限了。

因此早期的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非常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表述为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具体地说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初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

我认为他们关于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影响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存在于其中,这一认识相对于神话式的认识世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1庄子:《逍遥游》。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中世纪时期,神学史观笼罩在西欧的大地上,成为人们头上一道沉重的精神枷锁,处于发对封建神学以及发展人文主义的需要,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一些学者对抗封建神学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间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杰出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但是在这一时期中,最早阐明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生影响的并不是他,早在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让.不丹(Jean Boding)对于这一问题就做出过具体的表述,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型式的政府。

孟德斯鸠的贡献在于把这一思想系统化,并从这一角度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问题,以至于西方的历史学家们把它称作“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学者。

他在这方面的论点可以概述如下:1,他认为气候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宗教以及法律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他在解释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方人之间的差异时,认为:“气候的王国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在炎热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奴隶的地位。

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态。

”2他赞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并且想方设法用不列颠群岛的气候特点来解释这种政体的优点。

他还用印度炎热的气候来解释佛教教义的产生。

孟德斯鸠把气候因素看得如此的重要,乃至成了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2,他认为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

他写道:“土地贫瘠,是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3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4等。

3,他还认为一个国家疆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他指出,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宜于君主治理,大帝国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

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因为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孟氏的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世纪的宗教史观总是把政制或法律归结于神意,社会发展的动因要到上帝那里去寻找,在神学史观笼罩的那个时代,孟德斯鸠能够在物质因素中去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神学的进步作用,而且也不乏唯物主义的成分,这在人类探讨社会历史问题方面又向科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时我们应该指出的是,孟氏的理论并不是为了论证某个民2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Lesprit de la loi P2823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Lesprit de la loi P2804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Lesprit de la loi P275族的优劣,事实上,他对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几乎都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同情。

在孟德斯鸠之后,黑格尔是这一理论又一代表人物。

黑格尔与孟德斯鸿相比,他对这个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他的前辈。

首先,黑格尔视地理环境为“历史的地理基础”,世界历史的舞台。

他把整个世界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1.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

2.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

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

”5黑格尔认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居住在这三种地区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也产生了不同。

生活在第一种地区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其政治生活的特点是家长制,这些人“显示出了好客和劫掠两个极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活动”,如洪水泛滥一般,造成一场结果为遍地瓦砾和满目疮皮的大乱。

生活在第二种区域的民族,由于土地肥沃,又有四季有序之助,所从事的是农业,有关于土地所有权的各种法律,这样的民族依赖性强。

生活在第三种地区的居民则“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样的民族智能兼备,既有权谋又具机警。

6可以看出,黑格尔已与孟德斯鸠有很大的不同,他在描述各种地理环境中人们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以及人们的气质性格的同时,注意到了因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从事着不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并意识到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之间的某种联系。

虽然黑格尔的描述中有不少的形而上学的成分,但与之前辈相比,的确有了重要的进步,包含有更多的历史唯物主义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黑格尔关于地理环境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总的说来虽仍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其中亦不乏含有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卓越见解,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他们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他们在地理环境问题上的一些正确观点,并没有导致科学的结论。

在黑格尔之后的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传统的地理学家们程度不同地受到决定论思潮的影响,如洪堡写道:“我要努力证明自然条件对道德和人类命运的经常的、无所不在的影响。

”7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8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5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23、131、132页。

6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32一135页。

7引自: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J】宋正海,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26卷5期转载于:8引自: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J】宋正海,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26卷5期转载于:地支配着人类命运。

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在德国地理学界中,宣扬并推崇这一理论的有赫特纳、魏格纳(A.Wegener)、施吕特尔(O. Schlter)等。

拉采尔的学生地理学家辛普尔(E.C.Semple)将这一思潮宣扬于美国,在《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一再加以发挥,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

9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E. Huntington)于1903~1906年间在印度北部、中国塔里木盆地等地考察后发表《亚洲的脉动》一书,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干和牧场条件日益变坏所致。

1915年他又出版《文明与气候》,创立了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发展的假说。

1920年他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进一步认为自然条件是经济与文化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受到了巴罗斯(H.H.Barrows)的抨击。

必须特别提到的是地缘政治学到了豪斯霍夫(K.Haushofer,1869-1946)那里,开始被利用来为纳粹政权服务。

地理环境决定论逐步演变成了服务政治的工具。

1925年他创办的《地缘政治学杂志》,得到第三帝国的支持。

他的关于地缘政治是人们之间公正分配地球空间的强有力的战斗手段之一的言论,非常适合法西斯的口味,为希特勒制定了“活的边界”以及“大日尔曼”等一系列反动理论,力图证明纳粹德国先占领欧洲,然后占领全世界的权利。

四,对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抨击及其的衰落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不同看法的思想和理论是伴随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而同时存在和发展的。

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论证,得出相异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