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供热系统的及其主要设备
二建考试必备-建筑结构与设备(35)采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四、采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一)散热器散热器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散热设备,散热器按传热方式分为辐射散热器和对流散热器。
后者对流散热量几乎占100%,相对对流散热器而言,其他大多数散热器同时以对流和辐射散热,称为辐射散热器或散热器。
散热器按材质分为铸铁散热器、钢制散热器、铝制散热器及塑料散热器等。
1.铸铁散热器它是由铸铁浇铸而成的,加工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热稳定性能好,但金属耗量大,笨重,承压能力小(0.5MPa),不宜用于高层建筑,而在热水及低压蒸汽采暖工程中广泛应用。
2.钢制散热器钢制散热器制造工艺先进,适合于自动化生产,外形美观,金属耗量少,重量轻,运输组装工作量少,承压能力较高(0.8~1.0MPa),可用于高层建筑。
钢制散热器一般由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耐腐蚀性较差。
3.铝制散热器铝制散热器外观美观,重量轻,传热效率高,但造价较高。
热水采暖系统选用散热器时,钢制散热器与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热水采暖系统中使用。
铝制散热器与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应注意采用等电位连接。
4.选择散热器的原则(1)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2)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3)采用钢质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4)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5)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5.散热器的布置原则(1)散热器宜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2)两道外门之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3)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4)散热器宜明装。
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5)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6)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
供热基本知识

供热基本知识随着冬季的到来,供热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供热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供热系统及其运行原理。
1. 什么是供热?供热是指通过一定的能量形式,将热量传递到建筑物内部,提供人们所需的舒适温暖的环境。
2. 供热系统的组成供热系统主要由供热设备、输配热管道和室内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1) 供热设备:主要包括锅炉、热交换器、燃气供热炉等,负责产生热能。
(2) 输配热管道:将供热设备产生的热能传输到室内,通常采用有保温层的钢管或塑料管。
(3) 室内散热设备:包括散热器、暖风机等,将热能散发到室内,增加室内温度。
3. 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是通过热能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1) 供热设备产生热能:锅炉或其他供热设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使水或其他介质升温。
(2) 热能传输:热能通过输配热管道传输到室内,保持热量不损失,并通过电涡流计量器等设备监测能耗和热量供应情况。
(3) 室内热能散发:室内散热设备将传输过来的热能散发到室内,提供温暖的环境。
(4) 控制和调节:通过调节供热设备的工作状态、阀门的打开程度等方式,控制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供暖状态。
4. 供热的方式供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供热方式。
(1) 蒸汽供热:将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利用蒸汽的热量进行供热。
(2) 水暖供热:将锅炉产生的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利用热水的热量进行供热。
(3) 燃气供热:利用燃气供热炉产生的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进行供热。
(4) 电力供热:利用电能产生热能,通过电辐射或其他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室内。
5. 供热系统的优势与挑战供热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舒适性:供热系统可以提供恒定的温暖环境,让人们在寒冷的季节得到舒适保暖。
(2) 高效性:供热系统经过科学设计和优化运行,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3) 环保性:供热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室内供暖系统—采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建筑设备)

• 3.3.1 散热器安装要求 • 3.3.2 采暖管道支架的种类及安装要求 • 3.3.3 采暖管道防腐及保温 • 3.3.4 室内采暖管道的安装
3.3.1 散热器安装要求
• 散热器的安装形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明装为散热器裸露 在室内,暗装则有半暗装(散热器的一半宽度置于墙槽内)、 全暗装(散热器宽度方向完全置于墙槽内,加罩后与墙面平 齐)、明装及半暗装加罩等。对于全暗装的散热器罩,在散 热器支管与立管交叉处,应设检修门。
• 1.支架的种类 • 管道支架按其对管道的制约作用力分为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按支
架本身的构造不同分为托架、吊架。 • (1) 活动支架 • 活动支架的作用是:使管道热胀冷缩时在允许的范围内沿轴向自由
移动,不被卡死。室内采暖管道的活动支架有托架和吊架两种形 式。 • 1) 托架。托架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横梁。不保温管道用低支架安装 (图3.43),保温管道用高支架安装(图3.44)。
• 4) 组对带腿的散热器(如柱型散热器)在15片以下时用两片带腿 的;15~25片时,中间加上一片。
• 5) 有放气阀的散热器,热水和高压蒸汽采暖系统放气阀应安 装在散热器的顶部。低压蒸汽采暖系统有放气阀应安装在散热 器下部1/3~1/4高度上。
• (3) 散热器组对工序 • 散热器组对前,应将各散热片进行除锈处理,并按设计规定涂(喷)刷第一
图3.46 卡环式固定支架 (a)卡环式;(b)带弧形挡板的卡环式
• (3) 立管支架
• 立管支架采用管卡,有单、双立管卡两种,分别用于单根立管, 并行的两根立管的固定,规格为DN15~50。立管卡结构见图 3.47。
• 立管管卡安装,层高小于或等于5m,每层须安装1个;层高大于 5m,每层不得少于2个。
供热运行管理规定范本

供热运行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供热运行管理,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维护供热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热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城市供热单位的供热设备的运行管理。
第三条运行目标:供热运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
第四条运行原则:供热运行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五条设备维护:供热单位应定期对供热设备进行巡检、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发生。
第六条设备检修:供热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设备更新:供热单位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状况,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提高设备的能效和运行效果。
第八条设备保护:供热单位要定期检查供热设备的防护措施,确保设备受到良好的保护,防止破坏和损坏。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九条安全责任:供热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管理层和员工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第十条安全培训:供热单位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安全检查:供热单位应定期组织对供热设备和供热站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安全记录:供热单位应建立设备运行和安全记录,定期检查和审查记录,分析运行和安全问题,改进管理。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三条服务承诺:供热单位应向用户提供明确的服务承诺和标准,确保供热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十四条服务投诉:供热单位要建立健全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解决用户的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第十五条服务评估:供热单位应定期对供热服务进行评估,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第十六条设备巡检:供热单位要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的及时修复。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1. 供热系统的分类供热系统根据热源类型和传热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户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将热源设备集中在一处,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各个用户处。
分户供热系统则是将热源设备设置在用户处,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热源设备。
2. 热源设备常见的热源设备包括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在选择热源设备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热负荷、运行成本、环保要求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热源设备。
3. 供热系统设计供热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热负荷、管道的敷设、热力站的设置、换热器的选型等多个方面。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确保供热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的室内温度要求。
4. 管道敷设供热系统的管道敷设是供热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管道敷设可以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损失。
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绝热、防腐、排水等要求,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热力站热力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转化为建筑所需的热能。
热力站通常包括换热器、泵、阀门等设备,通过热力站可以实现不同用户的热能分配。
6. 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传热介质。
常见的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通过换热器可以实现热能的高效传递。
7. 控制系统供热系统的控制系统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对热源设备、热力站、泵、阀门等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8. 温度调节供热系统需要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温度调节可以通过控制热源设备的运行模式、调节阀门的开度等方式实现。
9. 节能与环保在供热工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通过优化供热系统设计、合理选型热源设备、使用高效的换热器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供热工程知识点涉及到热源设备、供热系统设计、管道敷设、热力站、换热器、控制系统、温度调节、节能与环保等多个方面。
发电厂的全面性热力系统

二、事故工况
1 泵的备用
——为保证事故时向除氧器和锅炉供水的绝对可靠,凝结 水泵和给水泵必须设置备用泵。 ——凝结水泵、给水泵、疏水泵都是输送饱和水的泵,易 汽蚀,设置备用泵更为重要。有些机组疏水泵不设备用, 而设疏水启动和备用管路。
不足之处:系统较复杂,阀门多,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管道长,金 属耗量大,投资高。
应用:适宜于装有高压供热式机组的发电厂和中、小型发电厂采用。
Qingdao Unive每台锅炉与相对应的汽轮机
组成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之间无母 管横向联系;单元内各用汽设备的新 蒸汽支管均引自机炉之间的主汽管。
一、管道规范
火力发电厂管道的种类很多,管内工作介质的参数差别很大,所需的材 料也不同,进行管道设计时,要遵循和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 技术规范,其中用得最多的两种:
DL/T5366-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简称“应力规 定”) 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简称“管道规定”)
三、两级旁路串联系统设计及运行
参见教材194-197页内容。
四、不设旁路系统的措施
参见教材197-198页内容。
五、直流锅炉的启动旁路系统
参见教材198-199页内容。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University
6- 4 给水系统
一、给水系统型式及选择
给水系统:
五、主蒸汽系统的型式
火电厂常用的主蒸汽系统有三种型式:
1.单母管制系统
(又称集中母管制系统)
特点:发电厂所有锅炉的蒸 汽先引至一根蒸汽母管集中 后,再由该母管引至汽轮机 和各处用汽。
供热工程-第六章集中供热系统

应用: 常用于一般的住宅或公用 建筑中。
2.1.3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采用间接连接,需要在建筑物用户入口处或热力 站内设置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和循环水泵等设备,造 价高。但热源的补水率大大减少,同时热网的压力工 况和流量工况不受用户的影响,便于热网运行管理。
2.1.2通风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通风系统热用户与热网的连接 由于通风系统中加热空气的设备能承受较高
1 概述
(3)其它热源供热系统 除了上述介绍的热电厂与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外,
还可以利用工业余热、核能和地热等能源形式作为系统的 热源,以节约在供热系统中对一次能源的消耗。
1)工业余热
工业余热是指工业生产过程的产品和排放物料所含的 热或设备的散热。
2)核能供热系统
核能是指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以这种能量为热源的城 市集中供热称为核能供热。
(供暖用户要求的压力一般为1~2mH2O)。
2.1.1供暖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1)直接连接 直接连接是用户系统直接连接于热水网路上。
2)装有水喷射泵的直连(图3b)
a. 喷射泵的工作原理: 热网的高温高压水在喷射泵 的喷嘴处造成负压,在引水室中抽引系统回水,使外网 的高温供水与系统的低温回水在喷射泵的混合室中混 合成中间温度的用户供水。
按热源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种类: (1)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 1)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其组成如图1所示。
供暖系统的组成、热负荷计算及供暖设备

供暖方式
1.局部供暖:将热源和散热设备合并成一个 整体,分散设置在各个房间里,叫做局部供 暖。如火炉、火墙、火炕、电红外线供暖、 等均属于局部供暖。
2.集中供暖: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热 源通过热媒管道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 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集中式供暖系统。 以热水和蒸汽作为热媒的集中采暖系统可以 较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工作以及生产对室内 温度的要求,并且卫生条件好,减少了对环 境的污染,广泛应用于营房建筑供暖工程。
一、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指经过墙、窗、门、 地面和屋顶等,由于室内外的空气温差而 造成的从室内传向室外的热量。
QaK (tnF tw)W
α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主 要用于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 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
温 差 修 正 系 数α
序号
维护结构及其所处情况
一、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当水在锅炉内加热后,水的密度减小;在 散热器内被冷却后,水的密度增加。整个 系统将因供回水密度差的不同而维持循环 流动。维持该系统循环流动的压力称为自 然作用压力。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的 大小取决于水温(水的密度)在循环环路 的变化。
在集中供暖系统中,把热量从热源输送到散热 器的物质叫“热媒”,这些物质有热水、蒸汽和热 空气等。
以热水和蒸汽作为热媒的集中供暖系统,在工 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它们具有供热量 大、节约燃料、减轻污染、运行调节方便、费用低 等优点。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媒可分为三类:热水、蒸汽 和热风。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以热水和蒸汽作 为热媒的集中供暖系统 。
1.要满足建筑结构上的强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热电厂所提供的高温水水温一般为 110~150左右℃,回水温度60~70℃左右, 一般经换热站进行热交换,将二次水换成 95/70℃的热水,提供给民用建筑使用, 一次水放热后返回热电厂。
5
利用电厂凝气余热的水源热泵供热系统
6
第二节 区域锅炉房
直供式锅炉房 间供式锅炉房
7
第三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40
41
6.淋水式换热器
淋水式换热器是由壳体和带有筛孔的淋水板组 成的圆柱型罐体 淋水式蒸汽定压 特点:容量大,可起到储水、定压作用;汽水 之间直接接触换热,换热效率高;凝结水不能 回收,增加了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处的水处理量;
42
43
(二)热源其他设备 1.各类联箱的选择 分水器、集水器、分汽缸和疏水集水器统称联 箱。 ⑴设置联箱的目的:主要是为便于对热媒管道 进行控制和操作。
3
第一节 热电厂
火力发电厂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锅炉转变 为蒸汽的热能,再通过汽轮机转变为旋转的机 械能,带动发电机生产出电能。 火力发电厂按能量供应的形式分为: 凝汽式发电厂:供应电能 供热式发电厂:亦称热电厂,既供应电能,又 热能(蒸汽或热水),称为热电联产;既供应 电,又热(蒸汽或热水)和冷,称为热电冷三 联产。
19
20
图5-15 工业蒸汽热力站示意图 1—分汽缸;2—汽一水换热器;3—减压阀;4—压力表;5—温度计; 6—蒸汽流量计;7—疏水器;8—凝水箱;9—凝水泵;10—调节阀; 11—安全阀;12—循环水泵;13—凝水流量计
外网蒸汽首先进入分汽缸,然后根据各类热用户的参 数(压力、温度)要求,经减压阀(或减温器或减温 减压器)调节后,分别输至各热用户。
29
图6-19
换热片与密封垫片
⑴密封垫的作用与型式
作用:把流体密封在换热器内,分隔加热与 被加热流体。
型式:图6-19(b)。
30
图6-19
换热片与密封垫片
交替安装垫片的左右 位置,可以使加热与 被加热流体在换热器 中交替通过人字形板 面。 通过信号孔可检查内 部是否密封。当密封 不好而有渗漏时,信 号孔就会有流体流出。
24
1.壳管式换热器
根据加热介质分为: 壳管式汽--水换热器 壳管式水--水换热器 ⑴组成: 由外壳,管束、固定管栅板、前后水室等组 成。 图1 , 图2 , 图3 。
25
26
图6-16 壳管式水—水换热器(一) 1—管箱;2—垫片;3—管板;4—换热管; 5—壳体;6—支承板;7—拉杆;8—壳体连接管; 9—管箱连接管;10—螺母;11—螺栓;12—垫片; 13—防冲板;14—螺母;15—螺栓;16—放气管; 17—泄水管;18—排污管
当热力站内设有季节性换热系统(供热,空调) 及常年性换热系统(生产,生活)时,其进入 站内的一次加热蒸汽或一次加热热水入口,应 设分汽缸或热水分水器,以便于管理及计量核 算(一次网侧) 当热力站至用户热网(二次热网)系统,有两 个以上的供水管道时,总供水管出站前应设分 水器,分水器上的各供水管均应关断阀门(二 次网侧)
2.供暖系统与热水网路采用间接连接的热力站
图6-15 民用集中热站示意图(二)
15
在供暖系统采用水—水换热器和二级网路循环 水泵,使热网与供暖系统的水力工况完全隔离。
16
4.混合水泵的选择
⑴设计流量
Gh u G0
1 t g
式中 G0 --热网承担的供暖设计热负荷的流 量,t/h; u --设计混合比。(可用流量平衡和 热量平衡方程求出)。
21
如工厂采用热水供暖系统,则多采用汽—水换热器, 蒸汽将热水系统的循环水加热,凝结水经疏水器至凝 结水箱。
22
四、热力站主要设备
(一)热水换热器 热水换热器的分类: 按参与热交换的介质分为:
汽--水换热器 水—水换热器 按传热方式分为: 表面式换热器 混合式换热器
23
表面式换热器--冷热两种流体被金属壁面隔开, 通过金属壁面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如壳管式、 套管式、容积式、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等。 混合式换热器—冷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混 合而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如淋水式,喷管式 换热器等。
第六章 供热系统的主要设备
1
热源是热能的来源,即生产热能的设备及系统。 热源主要有:局部锅炉房、区域锅炉房和热电
厂。 锅炉燃用的燃料可是煤、油、气,即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 此外,还可利用电能、太阳能、地热、核能、 热泵等。
2
目前国内较广泛应用的供热热源方式有:
热电厂供热方式、区域大锅炉房(包括直 燃机房)供热方式、换热站供热方式等.
9
一、用户热力站
亦称为用户引入口。它设置在单幢建筑物用户 的地沟入口处或该用户的地下室或底层处。如 图所示。
用户热力站示意图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集中热力站
亦称为小区热力站。 服务对象:民用用热单位(民用建筑及其公共 建筑),多为热水供热热力站。 地点:独立建筑(如住宅小区-保定假日山水 华庭、学校校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建筑 物的地下室(如银行大楼-保定工商银行)
图6-17 壳管式水—水换热器(二) 1—被加热水入口;2—被加热水出口;3—加热水入口; 4—加热水出口;5—膨胀节
27
2.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设备。采用特 殊的波纹金属板作为换热板片。板片的结构形 式很多,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人字形板片”, 如图6-19所示。
28
板片之间加密封垫,左侧上下两孔通加热流体, 右侧上下两孔通被加热流体。
56
图 水—水式热力站平面布置图 1-换热器 2-热网循环水泵 3-补水定压装置 4-贮水箱 5-分水器 6-集水器
57
58
59
图 汽--水式热力站平面布置图 1-热交换器 2-贮软水箱 3-热网循环水泵 4-补水定压装置 5-分水器 6-集水器 7-凝结水箱 8-凝结水泵 9-分汽缸
11
12
1.供暖热用户与热水网路采用直接连接的 热力站
如图6-14所示。该热力站连接供暖、通风和热 水供应热用户。
13
热水用 户
供暖热用户
14
图6-14 民用集中热力站示意图(一) 1—压力表;2—温度计;3—热网流量计;4—水—水换热器;5—温度调节器; 6—热水供应循环水泵;7—手动调节阀;8—上水流量计;9—供暖系统混合水泵; 10—除污器;11—旁通管;12—热水供应循外管路
1.定义 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或机房。 2.作用 ⑴将热量从热网转移到局部系统; ⑵将热网热媒的温度、压力、流量调整变换到热 用户所需的状态; ⑶监测和计量各热用户的热耗量; ⑷在蒸汽供热系统中,还具有收集凝结水的作用。
8
3.热力站的类型 按热媒:热水供热热力站、蒸汽供热热力站 按服务对象:民用热力站、工业热力站 按位置和功能:用户热力站 小区热力站(集中热力站) 区域性热力站(大型热力站)
例如,供、回水干管直径为159×4.5mm,则可选用 DN150除污器,其型式视安装位置确定。
46
(a)立式直通除污器
(b)卧式直通除污器
(c)卧式角通除污器
47
除污原理:除污器的断面大于管道的流通面积,
流体在除污器中流速下降,流体携带杂质污物的 能力下降,同时,在滤网的联合作用下,污物沉 降于除污器底部,定期排出。 两侧设阀门和压力表,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及时检 修。 去除系统中较大的固体颗粒。 安装于系统回水干管循环泵入口前,集中排污; 建筑入口,分设于供回水干管上,分散排污
63
64
换热器一、二次热介质进、出管均应设关断阀 门;对于热网循环供水温度需要根据用户热负 荷变化自动调节的系统,应在一次热介质的入 口总管上设置自动温控调节阀,调节一次热介 质流量 两台或两台以上换热器并联工作时,其流程系 统按同程式连接设计为宜 热力站内换热器、除污器、阀门、水箱、管道 等,应进行良好可靠的保温
34
8
7
1
2
3
5
4 9 6
35
图6-21 板式换热器构造示意图 1—加热板片;2—固定盖板;3—活动盖板;4—定位螺栓;5—压紧螺栓; 6—被加热水进口;7—被加热水出口;8—加热水进口;9—加热水出口
3.容积式换热器
36
根据加热介质的不同分为: 容积式汽--水换热器 容积式水--水换热器 根据加热的对流管束所占比例不同分为: 容积式换热器 半容积式换热器(结合壳管式换热器优点) 根据形状分为: 卧式容积式换热器 立式容积式换热器
有一定的储水功能 传热系数小,热交 换效率低
容积式换热器构造示意图
37
4.螺旋板式换热器
两张平行金属板卷制两个螺旋通道组成 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通常高于壳管式换热器 同板式换热器相比,流通截面较宽,不易堵塞 不能拆卸清洗
38
39
5.浮动盘管式换热器
由壳体和浮动盘管(紫铜管制造)组成 同壳管式、容积式换热器比,传热系数高,因 为紫铜管导热系数高,且盘管在水流中浮动, 对水流产生较大扰动,强化传热 可自动除垢,因为盘管浮动,对水流产生扰动, 碱性污垢不易沉浮于管壁。
62
循环水泵应设两台以上,其中一台停止运行时, 其余循环水泵能供应全部循环流量的110%, 循环水泵扬的程应是整个热网系统总压力降的 110%--120% 热网系统的补给水应采用软化水。软水装置可 单独设于热力站内或采用锅炉房统一供应系统 进入换热器和循环水泵前的管段上需设置除污 器。当采用城市热网热水时,应在入口调压计 量装置前设除污器。除污器大小按照接管管径 选用,前后设切断阀,并设置旁通管和旁通阀